教师之友网
标题:
顾泠沅教授谈成就名师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5-4 14:37
标题:
顾泠沅教授谈成就名师之路
顾泠沅
教授谈成就名师之路
——
课堂教学有效性主体研讨会简报之一
2007年4月6日,由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傅鸿海主持的名师工作室数学专题研讨会在南汇中学召开。特邀嘉宾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工作室全体成员、南汇中学副校长王海平、南汇中学全体数学教师以及其他学校的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在傅鸿海老师简短的介绍之后,顾泠沅教授做了主旨演讲。题目是《行动学习——成就名师之路》,着重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课堂教学进行了专题指导。
顾泠沅教授认为教师应该追求卓越的职业生涯,不断地提升教育实践智慧,而且,作为教师只有行走在能力极限的边沿,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与智慧,进而获取最大程度的成功。
在谈到课程改革时,顾泠沅教授肯定改革的必要,也坦承改革的艰辛。当前尤其是需加深对课程改革的深刻的理性思考,重新审视和解读新课程标准。比如说,新课标(国家标准)中要求用探究式教学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对此,顾泠沅教授就提到华东师范大学刘佛年校长多年从事中外教学方法研究的一项成果,他认为教学方式其实只有两种,一种就是接受式,一种就是活动式(现在的探究式)。寻找两种方式的最佳整合与互补是时下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致力的方向和有效形式。提高学习质量,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诉求。有意义的接受与有意义的活动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两极张力,真理在两个极端之间。
在谈及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顾教授谈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学生在课堂中有效思维的活动的程度为标准的,那种表面的和形式的热热闹闹现象是教育的肤浅与浅薄。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学的内容选取的合理性与实质性的完美结合。合理性即要求从整个知识结构框架下,组织教学内容,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有效的合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铺垫,达到想上的台阶(脚手架理论);实质性即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本质理解。
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大支柱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于是顾泠沅教授介绍了
舒尔曼教授的观点:
1、 学科知识;
2、 一般教学知识;
3、 课程知识;
4、 学科教学知识(PCK);
5、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6、 教育情景知识;
7、 关于教育的目的、目标和价值以及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顾泠沅教授说通过实证认为:
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不同的知识领域。
早期,强调教学内容知识;晚期,关注一般教育学方法的有效性(作业、课程、成绩评价等);现在,认为PCK和教学内容知识同为关键,P·L·格罗斯曼将PCK解析为四部分:
1、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教学价值的知识;
2、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3、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
4、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
同时,顾泠沅教授认为校本研修与专业支持有待重视:提高在职教育有效性的培训策略。包括问题、困惑与讨论;教研组、备课组,都要有专业引领者;同事互助指导;案例讨论。其中顾泠沅教授提出,“教案不能复制效果”,关键在于行为的跟进。
而教师成长的捷径,就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这有望解决理论向行为转移的问题。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值得提倡与学习:
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资料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这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磨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顾泠沅教授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持有怎么样的数学观与教学观;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行动研究“三阶段,两反思”给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切实可行的途径,从而为为职初教师尽快走向成熟,经验教师如何追求卓越成为名师指名了方向,廓清了道路。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