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关于“在场主义”散文奖的题外话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5-5 15:52
标题:
关于“在场主义”散文奖的题外话
关于“在场主义”散文奖的题外话
转载
▼
2013年5月,作为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大奖的评委,参与了大量的散文阅读,并评出了年度的获奖作品,《羊城晚报
》记者就散文的相关议题提问,现将记者的问题和我的回答发上博客,与大家交流(附获奖新闻):
记者来信:
您好。这次散文研讨会的时间实在太有限,还没来记得听您详细说就结束了,有些遗憾。以下是我的几个问题,还望您不吝解答。谢谢孙老师!
1、您在研讨会上提到资中筠的《不尽之思》,说其思想性非常深厚,但不太散文。我理解您所说的不太散文,是从散文文体这个角度来说的。那么金雁老师的《倒转红轮》,是不是更不“散文”?散文文体,究竟有没有边界?如果有,又是什么呢?
2、相比审美价值,您认为散文的思想性是更重要的吗?还是如徐晓老师所说,任何写作其实都要有思想。
3、您认为的好散文是怎样的?范培松老师说,好散文要有“味”,他推崇周作人的散文,但您的观点好像不一样。您理解的“散文性”究竟是什么呢?
4、散文的当下意识,是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您认为好散文与现实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或者说,好散文应该如何艺术地介入现实?比如说,有批评声音说,刘亮程的散文有美化农村的味道,但我认为,所谓的美化农村,那是因为他的文字中有情感在。您认为,对于散文来说,应当如何在场,与现实的关系又应当是怎样的呢?哪些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是特别好的呢?请您举例谈谈:)
我的回答:
我想资中筠的散文《不尽之思》,之所以在去年只能得个提名奖,原因是作为散文,太理性了。当然,当代散文早已经从杨朔的诗化唯一论解放出来,理性和诗性的结合成为当散文的主潮。从某种意义上说,金雁的《红轮》也相当理性,但是与资中筠有所不同。她的主要篇幅,最引起读者兴趣的是一些文化历史人物,如高尔基、索尔仁尼琴、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因为是人,所以就不完全是理性的。其中有很多感性的成分。第一章就讲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古拉格群岛》到《红轮》。第二章讲的是《高尔基之迷》,概括他如何从一只革命的海燕和《群魔》搏斗。接着是他从“不合时宜”到合乎时宜。还讲他在列宁面前的“傻冒气”,讲斯大林与高尔基的“主仆关系”,而讲到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时候,用了“多面狐狸”形容。讲到平民知识分子的时候又用了“刺猬”来概括,而对“第三种知识分子”的概括则为“工蜂”
如此等等,都说明,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其特点是历史人物的感性色彩很浓。而与资中筠则以理性思维的深邃取胜,很少用到感性语言,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当然,作为散文,金雁的书仍然不甚理想。与我们追求的当代散文还有不小的距离。
当然散文是从冲破杨朔的把每一篇散文都当作诗来写的模式的结果。思想的开阔和诗情的交融,并不纯粹是理性的,按我的理论,应该是和抒情审美美散文并列的“审智”的散文,其偏向于诗性的可以与刘亮程为代表,其着重于智性以南帆为代表。而集中于叙事的,则应该以李輝为代表。所有这些散文都在追求审美与审智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雁的《红轮》和我们的散文艺术的追求有相当的距离,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作者并不有意于散文艺术的创造。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审智散文之所以产生,原因在于散文一度无节制的抒情诗化,造成了滥情,而目前智性散文的发展,也产生了某种滥智的倾向。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倾向,我们对于资中筠的作品,作为散文,还是保留一些警惕,就是对金雁的散文,甚至前几届获得特等奖的林贤治和齐邦媛也是一样。他们的散文还没有达到审美和审智水乳交融的高度。至于刘亮程的作品,有人批评说他美化了农村,这是没有道理的。刘亮程所写的是他的梦,不是别人的梦。而且他梦中的农村是那样荒凉,人是那样原生性地孤独。充满了对人和其它生命的关系的思索。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审美和审智的统一。不幸的是,金雁的散文触动了许多中年评委的俄罗斯情结,故得了最高分。就我个人而言,刘亮程的散文才达到了当代散文建构的水准。这一点,也许会有争议,但是,一切理论本身并不能证明理论,证明理论的唯一准则是历史的实践。愿读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历史对我们评奖的审判。
孙绍振二十一日
附新华网关于“在场主义”大奖的新闻:
新华网青岛5月19日电(徐而缓)备受关注的华文散文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17日在中国海洋大学颁奖。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金雁的《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并列头奖。
本次评选,继续鲜明地体现“在场主义”散文奖所倡导的散文性与在场精神。获奖作品中,《寻找家园》,写在作者漂泊之中,是对生命自由和尊严矢志不渝的追求。《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的获奖,再一次证明了在场主义散文奖宽阔的视野和严格公正的评奖程序。
另外,刘亮程的《在新疆》、章诒和的《伶人往事》、阎连科的《北京:最后的纪念——我和711号园》获提名奖;郑小琼、耿立、张锐锋、艾平、诸荣会、鲍尔吉·原野、袁瑛、周齐林、帕蒂古丽、窦宪君10位作家的单篇散文获新锐奖。这些作品以不同的面貌和姿态,呈现了作家写作的在场意识,对现实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关注,对散文本质特性及美学意义的探索和挖掘。
本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申报及评奖活动,受到了海内外华文作家及文学组织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无论从申报数量、质量,还是作者范围上,都比前几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作者遍及中国内地、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地区。在推荐过程中,著名作家、诗人,年逾八十的邵燕祥先生也亲自提笔推荐,并盛赞在场主义散文奖的公信力。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