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麦家:“我的作品更像一把匕首”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5-6 17:12
标题: 麦家:“我的作品更像一把匕首”
麦家:“我的作品更像一把匕首”
蔡晓妮





“中国谍战小说之父”麦家最近在文坛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引起了广泛关注。3月18日,麦家的作品《解密》与英国和美国的读者见面。而在此之前,国际媒体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和介绍这位中国谍战小说作家,《纽约时报》 对麦家及其作品进行了题为 《中国小说家笔下的隐秘世界》 的深入报道。这对《纽约时报》来说是非常少见的现象,对中国作家来说更是第一次。因为斯诺登事件,国际媒体开始广泛关注间谍这样一个隐秘的群体。
在回答王德威的提问时,麦家回答说:“斯诺登是上帝(宇宙)的孩子,也是皇帝新衣里的那个孩子。他的问题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不得不是某个国家的人;更大的问题是他不但有国家,而且还有一份肩负着国家安全的职业。这份职业往往被誉为是神圣的,是公民意义上的崇高神职,他必须为这个职业放弃甚至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他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单方面撕毁了这个被普世接受的约定……毋庸置疑,我小说《解密》中的主人公容金珍和斯诺登是同一种人,都是为国家安全这份至高神职修行、异化的人;不同的是,前者为此感到无上光荣,情愿为此自焚以示忠诚,后者恰恰相反。他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背靠背,注定要在两个心向背的世界里扮演着一半是英雄一半是死敌的角色 ……我不会站在容金珍的角度嘲笑斯诺登,也不会以斯诺登的目光去鄙视容金珍。”这种济世情怀在麦家的行文中不停地流露。这也是麦家在今天被欧美世界广泛关注的原因。在这里天才不再是破解密码的机器,他们有了更深广的意义和内涵,那就是他们首先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麦家曾说:“虚构不是胡编,虚构是小说的本质,也是艺术真实和物理(生活)真实之间的密码,它需要小说家用写作技巧去破译,而不是一味去还原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还原的,我们看到的过去的事都是经过艺术家创造的。”作家在塑造这些形象的时候,本身就是在和自己做一种惊心动魄的搏斗,去丈量小说中人物的信念,去揣摩他们复杂的人性和他们内心深处的怕和爱。
谍战的动魄惊心在于未知,前一秒还活跃的生命,后一秒就踏入了死亡的深渊。《风语》中的林英是代号为鸽子的地下工作者,打入国民党保密局。林英与哥哥杨丰懋假扮夫妻,他们的寓所是共产党地下组织秘密的联络地。地下组织领导为老A,林英成为国民党的心腹。后来在老A牺牲后,林英怀孕了,孩子的父亲就是老A。林英在生孩子的昏迷之中不停喊老A的名字何宽。从而暴露了身份,随后遇难。《暗算》中的韦夫出生于越南北部一个叫洛山的小镇。越南战争爆发后。他参了军,却没有如愿奔赴战场前线,而是被分配看管陆军仓库,因意外一病不起。在医院里,他结识了护士玉。并在和她相好三天后就死了。而他的死亡故事却刚刚开始,在他死后甚至超过了生的价值,服务于他的国家,韦夫的尸首被改头换面,他不叫韦夫了,而成为越南海军参谋部特情处胡海洋参谋。《听风者》中阿炳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极为孝顺,穷困潦倒,受人嘲笑;智力低下,生活艰难。但生有一副好耳朵,凭借这副耳朵,一夜间成了701的大英雄,享受最高的荣誉,娶妻生子,一切看似完美。随后却因这副耳朵而死亡。《看风者》 中的黄依依秀外慧中、是珠算天才,凭借数学的天赋异禀,26岁时就成为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聪明、美丽、性感、热情,本应有极好的前途,然而在人生极盛之时,死亡却不期而至。在其死亡里,充满了偶然。一切皆因她游戏人生,对爱的疯狂追求。《从军记》属于军事题材,对日常军营生活没有接触和长期的生活经历无法把一个农村出来的军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腻生动……在麦家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和故事,不仅仅是谍战题材,他是一个能驾驭多种题材的作家。在这些题材中都有一个共通的东西,那就是坚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由一个个片断一个个佐证所证明的人性虚无和俗世悲剧。
如今的麦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作家,负责《解密》在英国出版的是企鹅出版集团,是世界最著名的英语图书出版商,在世界媒体业排行第10位。负责在美国出版的是FSG出版集团。FSG出版集团被称为“诺奖御用出版社”。旗下有21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其他一些虽未得奖但很畅销的作家,《解密》 由这两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引发大家广泛的关注和猜测。麦家坦率回答:“诺奖谁都梦想得到它,但我的这个梦永远都不可能实现。这不是我谦虚,而是我清醒,我的作品更像一把匕首,我理解诺奖更喜欢锄头:不怕笨重、难看,只要能刨地、挖掘。”
(“麦家自选集”,包括《纸飞机》《从军记》《黑记》《密码》等,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版)
来源:文学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