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跟着课文学写作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5-7 02:45
标题: 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
——描形摹态景生情韵
安徽 赵克明
景物描写,怎样才能据其特征,描摹状貌,凸显韵致,给人一种情感的愉悦和心灵的启迪?我们的教科书中就有一些这样的范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着课文学写作吧。
【课文示范】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挟,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湿旧式的庭院了。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苏教版必修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
【写作指津】
上面两个课文范例启示我们:写景,既要描摹景物的鲜活形态,又要尽显景物的情韵。
第一例写听雨,作者以自己的审美想象营造优美的意境,在行文运笔之际,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让人的视觉、听觉、
触觉、
味觉、嗅觉同时受到刺激,一齐跟着想象与联想,如闻如见,如履其境,亲身体验了“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作者关注了阅读审美的感觉性,注重针刺读者的感官,有意调动比喻、比拟、叠词、变式句等多种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摹,让读者的心境融入其中,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所写之景的情韵,与作品、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第二例前一段写月下荷塘。描写极具层次感,先写荷叶,再写荷花,后写荷香;先写静态,但静中有动,后写动态。无论是描写荷叶、荷花还是荷香,作者都凭借审美想象,做到实与虚的结合,并运比喻、拟人、
通感、叠词等
修辞手法,不但表现了画面美,增强了音乐美,而且使得景物具有情韵美。后一段写
荷塘月色,先写月光,再写
月影,最后光影合写。写月光,以巧妙的比喻赋予月光以质感;写
月影,把塘中月色和岸边树连接在一起,又运用对比
手法写灌木
黑影和杨柳
倩影;最后是光影合写,荷塘中既有月光,又有
月影,并再次运用
通感手法,把视觉形象转为听觉形象,把光影虽班驳错杂却和谐美妙的韵味表现得细腻生动。
以上二例,作者就是以自我的审美情趣,抓住景物特点,调配丹青,描其形,摹其态,凸显其情韵与魅力。
要达到这样的功夫,我们平时就要养成以审美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的习惯,全方位多角度地细致观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并且运用形象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渲染性的描摹,把眼前景转换为心中景,把平面景转换为立体景,把静态景转换为动态景,把自然景转换为情感景,使其形态鲜活,情韵飞动,具有无穷的感染力。
【写作现场】
●训练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都生活在自然界中,大自然在提供给人类以必要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提供给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营养。奔腾不息的江河,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际的草原,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四季更替,昼夜变化,潮起潮落,鸟语虫鸣,花树摇落,都会引动人们浮想联翩。阅读多姿多彩、变幻万端的大自然,你一定会有情感的愉悦与心灵的启迪。
请选取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象,以“阅读自然”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范文引路
享受天籁
耕夫
搬到城郊小区,我真正地享受了自然,享受了天籁。
当时选这套房子,一是它的出路好,小区门前就是一条宽敞整洁的城北大道,车流量并不大,行人也很稀少;二是它的位置不错,西傍波光潋滟的城西湖,东临绿树掩映的原农垦部队师部宿舍区,东北是一片葱葱茏茏的田畴;三是它有南、北、东三个阳台,足不出户就可尽赏到自然美景,呼吸到纯天然的空气。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驻足北阳台,西湖美景尽收眼底:那微风吹拂下的粼粼波纹,那翩然飞动的各色水鸟,那悠然缓移的捕鱼小船。是一幅画?不,再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如此十足的动感。这分明是一个巨幅荧屏,播放着清新淡雅生意盎然的自然风景片。伫立东阳台,景物层次分明:近处可见城北大道的景观绿化带,远处能望见稻苗如茵的农田,再远处还可隐隐看到烟笼绿树,那是颇有文化内涵的古代水门塘——今天的水门公园。你的目光由近而远,愈远愈开阔,愈远愈写意,愈远愈朦胧,愈远也愈让你心驰神往,充满神奇的幻想与想像。来到南阳台,城市文明扑面而来:高高低低鳞次栉比的楼房,高悬着明星头像的巨型广告牌,五彩斑斓闪烁迷离的霓虹灯……。料想这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也许是添加一种诱惑?也许是为了驱走居者的寂寞?也许是担心居室主人会丢失在自然中遁身为隐士?总之,这里似乎成了自然风景与城市文明的联接点。
向来对灯红酒绿、丝竹乱耳不感兴趣的我,自然不为南阳台的热闹与诱惑所吸引,我很欣赏北阳台和东阳台的水色与绿树,更陶醉于那如歌的鸟鸣和如鼓的蛙声。
楼下有一栋小旧楼,不知谁家主人喜欢养鸟。第一天入住刚到北阳台,我就听到“喂,喂,喂……”的声音,开始还以为是谁在打招呼,细听才知道是鸟叫,也许是八哥,也许是鹦鹉。这“喂喂”声好像是领唱或者试音响,接着便是“嘁喳”、“啁啾”、“嘁嘁喳喳”、“啁啁啾啾”的百鸟大合唱,音量不高,声调和谐,婉转悠扬。一群鸽子也来加入合唱团,扇动着翅膀,盘旋着,落在小楼的房檐边,“咕咕”“咕咕”“咕咕咕咕”,高一声,低一声,可能是在适应着大合唱的节拍。几只叫不上名字的小鸟雀,不知从哪儿赶来凑热闹,一边“叽叽叽叽”地叫着,一边忽而掠过院墙,忽而窜向高空,姿势很优美,动态很轻捷,也许它们是在伴舞,也许它们觉得自己就是主角。其实不只是这家主人养鸟,这一片天地本来就是鸟的世界,只要你凝神谛听,盈耳的便是鸟声——大自然的精灵歌唱的声音。有一天早上我打城北大道上班,不禁陶醉在美妙的鸟歌中,停下脚步观望,又不见一只鸟儿的影子。循声寻觅,原来那些鸟雀全在师部宿舍区的树丛中。我轻迈脚步,缓缓而行,生怕惊扰了群歌的鸟儿们。尽情享受这销魂乐曲开始一天新的生活,真感到神清气爽。
与鸟鸣相比,蛙声虽然变化不足,但是一样的令人陶醉。入夜时分,四野寂寂,突然一声“呱呱”打破寂静,随之便是百蛙相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声音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而且颇有节奏感,好像是有人在手持指挥棒,指挥着这支庞大的合唱队伍。蛙声是从西湖边的围堰传来的,或是从不远处的农田传来的。听着这清亮的“呱呱”声,你的心会变得十分沉静,你会感到十分安然,你会把思绪放飞到旖旎的意境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吟着古人的诗句,你似乎闻到了稻花香,你似乎看到了农人粲然的微笑……
人到知命之年,得以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尽享天籁,乐乎哉,乐也!
(根据本稿写作需要删去了原文后部分内容)
●思路点拨
本文以“享受天籁”为题,作者以独特的情感与眼光,捕捉到新居所独特的美。北阳台尽收眼底的西湖美景,东阳台由近而远层次分明的自然景观,南阳台可遥看的城市文明的繁华,还有楼下一座小旧平房主人所养的鸟儿的唱和,还有入夜时分寂寂四野的蛙鸣。其实,其景无奇,其物不殊,关键在于作者以情作墨,细加点染。比如写鸟声,由一鸟而引起百鸟和鸣,由鸟的合唱而鸟的翩飞之态,呈现出一片鸟的世界,让人凝神谛听这盈耳的“大自然精灵的歌唱”的声音,让人不禁行动轻缓,“生怕惊扰了群歌的鸟儿们”,“尽情享受这销魂乐曲开始一天新的生活”。又如写蛙鸣,把它想象成一支乐队的演奏,“声音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而且颇有节奏感”,让人心里“十分沉静”,“十分安然”,“思绪放飞到旖旎的意境中”,还能够想象到农人脸上“粲然的微笑”。如此善调丹青,细腻描摹,寻常之景也就鲜活起来,静美的意境也就灵动起来,自然的情韵也就洋溢全篇。
【佳作展台】
窗外的两棵树
柳意樊
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法国梧桐,一棵水杉,都有四层楼那么高。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它们便立在那里,看着我。
两棵树挨得很近,梧桐张扬,水杉拘谨,可惜那时我有太小,不能看明白;而等到我懂得它们后,我又不得不离开。它们始终立在那儿,一言不发地看着我。
在我童年的眼里,它们就是树,不会变的树,只有我家窗户外才有的树。记忆中没有春天和夏天,因为那些季节我都很忙。冬天,光秃秃的,我会把它们和灰蒙蒙的天混在一起。只记得秋天了,树是焦黄的有些泛红的样子,和碧蓝碧蓝的天织在一起。梧桐的叶子很大,常常会落在脚前。我最喜欢跳上去踩,发出脆生生的响,那种声音只让人感到快乐。树上常常会挂着一些棕黑色的球,扎手,很少有掉落在地上的。水杉不一样,没有果子,叶子是棕色的也很容易落,起风的日子,一片一片的叶子常常倚在窗前的角落里。我总喜欢拾起来,顺着叶柄一路捋去,碎裂的叶片就像松松的牙齿一样,轻轻地脱落下来,剩下的只有细小而柔韧的柄。现在想起来,这也许就是我最喜欢秋天的原因吧。
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鸟儿们总喜欢落在那棵梧桐树上,水杉却常常被冷落在一边。我以为它一定会嫉妒的,就在小蜜罐里装了点米,挂在它的枝上,却总不见有鸟儿来。“或许是鸟儿怕人,偷偷地躲在一边吧。”我安慰它,也安慰自己。约摸过了一个月,我把生满铜锈的罐子取了下来,米已被雨水泡霉了。“或许连鸟儿也喜欢热闹的树吧。”我喃喃地把罐子放在垃圾袋里,不免有些失望。它也不吱声,立在那儿,看着我。
是它们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我素来是不那么喜欢春天的。那些树啊花啊的,长得实在有些闹了,一场雨就分辨不清昨天的那棵在哪里了。然而只有今年,冬天好长,反倒思念起它了。走时,那水杉还是乌黑得要滴墨的样子,一周后,就蹦出了茸茸的、碧绿的叶子,一片一片,一堆一堆,厚重,半垂在树梢上,甚是可爱。梧桐的干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有了些淡绿色的小而丰满的稚叶。下雨了,那绿色便浓得要从树尖上溢出来,只要大声说话,就会滚落下来一般。而它们却依然立在那儿,不动声色,静静地看着我。
它们总是那样,默不作声,只是立在那儿,看着我,看着我嬉戏,看着我哭泣,看着我长大。我习惯了它们立在那儿,也习惯了它们深邃的目光,我喜欢它们,我像它们。
“要搬家了。”爸爸的话很是兴奋,我嗯了一声,过了好一会儿,转向妈妈:“那树呢?要像推倒房子一样推倒它们吗?”妈妈显得有些犹豫,顿了顿,说:“不会的,它们那么高……”我早已转过头去。它们立在那儿,一言不发,看着我,静静地……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感受到了自然闲适淡远的魅力,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感受到了自然静谧空灵的魅力,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光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中感受到了自然纯净安宁的魅力,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秋色中感受到了自然生机盎然的魅力……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朝晖夕阴、春雨秋光,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魅力。
请以“ 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填写一种自然景物的名称;文章内容表现出自然的独特魅力;字数不得少于800个。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