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等作家、学者写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7-2 20:05
标题: 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等作家、学者写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等作家、学者写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6b24c0100srl9.html
    受《中学语文报·高考版》责任编辑张欣芳女士之托,向全国各地作家、学者邀约了一组“作家/学者写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稿件。感谢这些作家、学者师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贴出数篇,以飨广大博友。
   
    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王尚文作品

我的时间
王尚文

    我在没有“我的时间”的时间里度过了童年。后来不知不觉,就有了做某一件事的时间概念,如上学、考试、玩耍、恋爱、工作等等,于是就有了所谓“我的时间”,这可以称之为“我经历的时间”。三十岁前后,我常常处于“三十而立”的焦虑之中,开始体验到了我所谓的“我生命的时间”。于是,开始每天记日记,虽然极其简单,虽然时断时续;近些年来,总算是都勉强坚持下来了。我习惯订一份地方报纸,每次打开,首先看有无讣告,若有,即便是毫不相干的人士,我也会认真地看,并且特别注意“享年”几何,并设想我若是他,还能有几年可“享”,或已多“享”了多少时间。途遇坟墓,我会认真去读碑文,看看墓主是何年代人,“享年”多少。至于看书,发现了我所感兴趣的人,也常常会注意甚至特别去查考他的生卒年。每次参加追悼会,我都觉得是上了一堂人生哲学课。前些天,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一个玩笑的算命邮件,算的结果是我将死于 2015年12月13日某时某分,而且邮件还有一只倒计时的时钟在滴答作响,“恐怖”极了。我虽不信,但并未一笑了之,因为它把“我生命的时间”具象化了。遗憾的是,都七十三了,我常常还只有“我经历的时间”,甚至在没有“我的时间”的时间里度过我的时间。这些时间本来都应当都是“我生命的时间”,是供我品读生命,体验生命的。

哲人说,我们赖以生存的是一个隐喻的世界。我猜想,在无限丰富的隐喻中,关于时间的隐喻可能是最多的,而其中关于时间之速逝的隐喻又一定是最多的。“速逝”而且有限,所以宝贵。我的时间就是我的生命。可是有人却把以“我”的时间这一方式存在的“我”的生命误解为“我”的名声、财富等等,然而这些东西统统都是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实际上只有“我”的哲学、“我”的作为才真正是“我”的生命。而且,由于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在“自组织”的路上一直走到全球化的今天,大家都是这个全球整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任何一个节点都有可能产生所谓“蝴蝶效应”,人人如此,概莫能外;因而,“我”的时间就是人类的时间、世界的时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语词的能指和所指一样不可分割。我们虽然不知道剪刀这一并不起眼的东西发明者的名字,但我们日常生活却离不开它的存在。我们也不可能一一列出火烧圆明园者的名字,但圆明园的遗迹至今还在控诉他们的罪行。试问:时间忘得了谁?又饶得了谁?

想欺骗吗?没门!

【王尚文】中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中语会会长、《中学语文报》总编辑。曾获浙江省教育科研重大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宪梓教师奖(二等);2000年评为浙江省功勋教师。2002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其作了专题介绍。著有《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语文教育学导论》《对韵新编》《语感论》《语文教学对话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后唐宋体诗话》《人文·语感·对话——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与人合编浙江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1—6册)、《新语文读本·小学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文新感觉》《新语文读本农村版小学卷》《现代语文(初中读本)》《大学语文》等。

二、程维作品
我的时间
程维

    时间是个魔法师,其神奇之处在于无中生有,而又有中生无。佛家了然于时、了然于间,故说:空。
    故《金刚经》云:一切如浮梦泡影,一切如雾如电。这是在说时间。
    人是在空与无之间的假定性存在物,在假设的时间和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拥有作为人的一生。而我们知道仿佛无始无终,只有这一生的过程,这与无限的时间相比而又极为有限的一生,才是与我们真正有切肤关连的。于是才有了所说的“我的时间”这一命题,这几乎是在佛家所如雾如电话语里抠出来的一点点可以忽略不计的私密性的存在。但这点存在或许才证明我们活着,且活的有意思。
    如此,我的时间是从梦中开始的。
    入睡前习惯翻读几页喜欢的书,这书不一定是魔幻之书,但只要你喜欢就好。比如午睡前读一册电影导演的访谈录,梦里就出现了自己和香港电影《投名状》与《武侠》的导演陈可辛在一个阁楼上吃酒、谈我的小说,陈导演是个有激情的人,至少在我的梦里他的激情如他艺术家的长发般狂放不羁,我也是个留长发的并在写作与艺事中不受羁绊的人,话语、酒,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他----他说他想象中的电影,他在胶片般的老式阁楼的木地板上走来走去,他滔滔不绝,语势如风中狂发飘舞,小小的阁楼承受不了他的激情他的话语他的电影他的想象的艺术世界----那是马蹄踏踏、刀枪剑戟、拳脚交加的天地,他的来来去去的脚步在奔扬的语势中使阁楼板塌了,陈导演和他的长发摔了下来,摔出了阁楼,摔出了梦,那清晰的身影摔入了我写的这篇文字。
    ——我的不少构思来自于这样的梦。
    梦的世界与其中发生的一切是在你独有的时间里出现的,是神的恩赐。梦成了我看重的有效时间。
    而起床,我是指每天早晨起来与上班前的那段时间,是美好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我会在临窗的书案上铺开宣纸、有时是报纸或毛边纸,我会用毛笔将书法的线条写在纸上,这时写字,仿佛书法线条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我不知道我热爱的大师黄庭坚、苏东坡的名帖里的书法作品是不是这种时间写成的。古代夜晚照亮不如现在,早晨的光亮与感觉既适应书写也适宜阅读。而我更乐意用毛笔书写我喜欢的句子——比如:
   “我寂寞,菩萨也寂寞”。
   “豹在月光下走来走去”等。
    然后读书,读经,《金刚经》、《坛经》,早上读一节,仿佛给生命服了镇痛剂。为什么说镇痛剂?因为接下来我们要上班,要为生存而去谋食,会有折冲与得失的,都是普通人,都有血肉之躯与平凡智慧的局限,我们要有高于我的智慧来烛照与抚慰,我们需要伟大和优秀的语言和干净的思想来在每天工作开始时给我们聊上一小会儿。接下来去上班。
    上班的时间对于我这个搞业余写作的人而言,是废时间。不在我的时间以内,那是祭献给稻梁的。
    上、下班的时间仍然美好,我步行,半小时的路途,往往能逮到头脑中冒出的一些句子和鲜活灵感,赶紧用纸笔记下来,《江右书》里的绝大部分诗,都是这样写出来的。
    中午下班回到家,胃不好,常煮面条吃,一边烧水,一边在画架上画画,我画山水——“体内藏有寺院的人,总在清晨敲响灵魂的钟声”,我画吕布、关羽、楚霸王——“我去逝去年代英雄的赞美”系列,皆在此时画成。
    如此以外尽量想办法偷取浮生半日闲,“闲”是自己的,闲功夫里我写小说、写专栏、应对约稿等。不偷,这种时间不会有,我的长篇《虚鱼》、《戈乱》、《后腰》,便不会有机会成为我为之快乐且自得的作品,虽然其中两部尚待字闺中。但它是我的时间,我的生命。我写过一幅字——“我的小说将成为经典”。
    经典,就是时间,美好生命兑现而成的艺术符码,对此,我毫不怀疑。
    正如我不怀疑与朋友喝茶、聊天如同爱情一样都是人生的极乐。属于个人化的生命时光很短,你的创造,你的快乐每个人都必有确信之心。
    一切伟大的属于人性的杰作,都是在属于个人的私密时间里成就的。
    韩国导演李忠烈六年前打算自杀,他嫌自己太胖,为了“死得好看一点”决定先减肥再死,减肥过程中他拍了一部电影,减肥成功了,电影也成功了,他改变了死的想法。是减肥救了他。减肥——是真正搭救和重造李忠烈的时间,上帝给了他这个减肥的灵感,神成就了他。
    一个人的时间仅一瞬,或如片段,需缝缀,无他,你要找到,活得总有点意义,且人总能找到属于“我的时间”,仿佛如此,如李忠烈。
                                   
   【程维】著名诗人、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出版著作有《戈乱》《他风景》《纸上美人》《独自凭栏》《古典中国》《书院春秋》《豫章遗韵》《南昌行营》等十部,获中国作协第8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作协六代会、七代会代表,出席第46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会议,数度受邀印度加尔各答国际诗歌节。现居南昌。

三、郭初阳作品
我的时间
郭初阳

在一个草草搭建的帐篷里,一宿临时的寄居中,我真的拥有我的时间吗?生活仿佛幻影,似纷乱繁杂的梦中之梦。一旦思想起时间,连最有智慧的所罗门王也会感慨: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张开五指,慢慢握紧成拳,能捏住时间,把它掌控在手中吗,心知时间如风,须臾不见。然而摊开手掌,印刻在那里的,分明有一条生命线。此情此景,乃响起《诗篇》中大卫王哀切的画外音:“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诗39:5)
到底该怎么看待呢,我的时间?有人提供了这样一种观点——
A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   
___Z

不妨把自己的时间想象成一条一条的线段,而上帝就是印有这些线段的那本书所在的无垠的图书馆。我要一点一点沿着这条线走下去,在到达B之前必须离开A,在到达C之前必须离开B。上帝则在上方、外面或四周包围着这整条直线,了解它的全部。
有了这样一个时间的视觉图景,渐渐地可以理解上帝不在时间之内,他的生命不像你我(裹挟于时间之流中,一刻接一刻地逐渐流逝),他既在1973,也在2012,因为上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从我们出生的起点A,到结束的终点Z,上帝一览无余。
进一步推想,我的时间,其实不止在这一页上。正如蝴蝶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截然不同的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与此相仿,最初我只是一粒微型的生命的种子,而母腹中的九个月仿佛幼虫时期(这些都在A点之前),我正在经历的从A到Z的时间不过是一个蛹,死亡乃是破蛹而出(这发生于Z之后),于是进入永恒的爱的翔舞之中。
这种观点为每一个人的宝贵提供了解释的起点,既然在基督里,此人可以活到永生,那么就有了顺理成章的推断:“人的不朽还带来另外一个不同,这个不同慢慢就与极权主义和民主之间的不同联系起来。倘若个人只能活七十岁,一个可能会存在一千年的国家、民族或文明就比个人重要。但是如果基督教说得对,个人就不但更重要,而且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因为他有永生,与他相比,一个国家、文明的寿命只是一瞬间。”(C·S·路易斯)
这样一种观点,让我加倍珍惜我的时间,为恒久的生命做好准备,把今世的每一天,都活得像是这一页上的最后一天。

【郭初阳】著名青年学者、作家、独立教师,中国新生代语文教师代表人物。著有《言说抵抗沉默》《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

四、蔡朝阳作品
我的时间
蔡朝阳

    我的时间是指缝里握不住的水滴,是沙漏里行将告罄的颗粒,是日晷上蹒跚移动的黑影,是一维向前的向量箭羽,是甩头不顾的流水年华。我的时间啊,过去的沉淀越多,便意味着往前迈进的岁月越短。所谓收获,何尝不是丧失?所谓成功,几时战胜过死亡?秉烛夜游,及时行乐,未央宫里歌千首,首首歌声咏唱着生命的挽辞。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丧失而鸣。
    就这样,我的时间啊,滔滔汩汩,不舍昼夜,东隅已逝,桑榆继续在流逝中。你能抓住什么,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捕风,在宇宙的永恒与冷漠之中,我的时间啊,它上升着,成了至尊的神。
    注定人要面向消逝而存在,向死而在。这是庸俗成功学无法克服的困境。既然生命时刻都在流逝,成功从何谈起?你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丧失的又一个注脚。在永恒的时间面前,张艺之谋,无非与虎谋皮;宗庆之后,无非踉跄于时间之后;马云,亦不过是浮云。你的成功可以复制,因为世俗的成功可以有千方百计,而丧失的道路只有一条。饶是你如花美眷、赏心乐事,终究要接受时间之神的裁决。在丧失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自然法则。庸俗的成功学,以为人生会有一个端点,之前的千般努力,无非为了获得世间的名利、荣耀与权势。而到达那一刻起,从此进入成功的一帆风顺。是以中国会有那么多庸俗励志的名句,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里深层的意义在于,人们将生命当作了一种赌注,他们否认了苦的体验也是生命的价值之一,而将“人上人”这种等级观念看作生命的追求。这种本末倒置,颠倒黑白,很长时间里蛊惑着市井中国人的心灵。可是,庸俗的成功学没有看到,在你热衷的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一个冷笑的黑影,从始至终,从一而终,从没有消失。
    因而,从文学到哲学,再到宗教,人类诞生了诸多学问,诸多最富有智慧的头脑,他们追思,他们反省,在这些学问上皓首穷经,要解决的无非这两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君往何处去?据说这是一切哲学的元问题。而对个体而言,第一个问题,意味着时间的开端。第二个问题,则意味着时间的终结。所谓生命,便是连头去尾,我们生而为人的这一过程。
    我的时间,形式的描述,诞生了诗歌。人的感性本身与诗歌有天然的关联。诗可以兴,那是因为春花秋月,物伤其类。我的时间,从其哲学属性讨论,便是对生命意义的赋予,与价值的肯定。既然向死而在,那么,我们的生命便是有限度的,有限,成为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或许,寻找那条最接近生命本真意义的路途,才是足够重要的人生大事。古希腊的太阳神庙门口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我将这句话看作哲学元命题中的第三个问题。我从何处来,个体无法左右,用存在主义的话说,我们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这是多么荒诞!而人类的伟大在于,我们偏要“认识你自己”,并进而发出第三个追问:君往何处去。
    是以,哲学家尼采说:人生乃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认识自己,我要谓之人生的头等大事。尼采继承了古希腊哲人的深刻思考。可能没有答案,但态度决定一切。对于不断流逝从不停留的时间而言,任何阻止的企图都是荒唐可笑的;徒然的伤春悲秋,并非消极无为,那些哀叹中是古人自我生命意识的醒觉。正如帕斯卡尔所说,尽管我们会被毁灭,如一根苇草。但我们知道我们的渺小,而宇宙却毫不知情。
    那么,我的时间,我如何赋予它意义?里尔克说得好:哪有胜利可言,挺住便是一切。

    【蔡朝阳著名青年学者、作家,入选《时代周报》“2010年影响中国时代进程100人”。著有《阅读抵抗荒诞》《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
五、赵化鲁作品
我的时间
赵化鲁
   
    我的时间,你在哪儿呢?
    孩提时,时间对于我是如此的优裕。尽情畅游嬉戏的我,静观老屋的炊烟袅袅,直到乳名被祖母悠扬的嗓音召唤,才是鸟儿归巢的时候。无忧无虑,未来被小脑瓜描摹得如诗如画。
    哦,孩提的时光,美妙而空灵!
    年龄渐长,开始求学,时间被起伏的铃声切割成整齐的豆腐块。凝眉思索的漫长,课间小憩的匆忙,时间是一段课文的背诵,时间是一道习题的演算。青春年少,时间是某个倩影曼妙的追忆,时间是得而复失的淡淡苦涩。在属于我青春的时间溪流里,有清澈晶莹的浪花簇拥,也有落寞黯然的水声呜咽。
    哦,那虽然仓促但值得一读再读的青春之书!
    步入社会,走上讲台。担负起一份职责,于是起早贪黑地把世间交付给课堂,交付给渴求知识的那一双双黑亮的眼睛!曾经东施效颦地把名人的格言写在单身宿舍的小黑板上,引来到访者异样的目光。曾经把心底苦苦追索的文学之花,细心呵护、虔诚培育,收获惬意的同时,也被嘲讽和不解重重包围。
    哦,那茫茫暗夜中执着燃烧的一簇篝火!
    人到中年,往日如火的激情,日趋舒缓成静水流深。偶尔也担心,硕果仅存的可怜温热会不会继续冷却?在生命苦短的哀叹里,我的凌云壮志该不会跌落为暮气沉沉?好在还有责任,还有不能推卸的牵挂,让我的步履保持稳健。细数手中的时间,偶尔会有李义山“半生襟抱未曾开”的感喟,但曹孟德“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诗句常萦我心;“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犹存,但 “岩上无心云相逐”的恬淡更亲。
    有位名人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而我的时间,是水里的海绵。名人鼓励人们去挤,意在惜时;我希望海绵不要沉没,心怀眷恋。孩提的懵懂,青春的恍惚,而今的沉吟,我的时间哦,是一块蘸满岁月沧桑的膨胀的海绵!
    二十来岁时,我心怀惆怅地吟咏《一只鸟从故乡飞过》:
    是故土的诱惑还是季节的招引/我无从得知/只是对鸟的掠过/表示一种可以理解的宽容/她定然要从这里飞过的/一如坚信她生于斯长于斯……
    年逾不惑,我无限深情地《追忆似水华年》:
    在年且九旬的祖母眼中,我还是那个少不更事的孩童。在萍水相逢的文友那里,已经有人在我姓氏前面冠以“老”字。二十年前,被一拔高中生叫作“老师”时,我年方弱冠;二十年后,我寄身校园,曾经叫我“老师”的当年弟子早已成为了老师,他教出的学生也回到母校任教,哦,老师!逢青春稚嫩的声音称我老师,每每情思恍然。感喟中,不知今夕何年!
    在岁月的漫漫长河里,伟人和凡夫都是转瞬即逝的浪花。浪花折射的光芒,原本没有伟大和平凡的隔绝。不能成为山巅的青松,就做溪边的一棵小树,但要做最好的一棵。不必苦思冥想自己伟大还是平凡,只要在属于自己的有限时间里,做最好的自己,你就在有限中创造了无限!

   赵化鲁】著名诗人、作家,新华网“十大新秀博客”、凤凰网“十大优秀写手”、中华语文网“十大年度人物”,博文被CCTV-2“清晨读博”栏目推荐,光明网、中国文明网、大旗网、网易网、华声在线、大汉网、博客日报等网站“名博推荐”,参加国新办组织的全国第三届专家博客笔会并获铜奖。

六、王清铭作品(2篇)
在时间清澈的溪边垂钓
王清铭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是知道这必定是一篇空洞的文章,因为我无法说清时间是什么。时间不是空间,可以跻身其中;时间不是流水,尽管它也在不断流逝;时间不是风,虽然我们也捕捉不住风。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南宋词人蒋捷很优雅地感慨时间,但时间是没有色彩的。现在虽然也是春天,风不飘飘,雨不萧萧。纵然跟蒋捷一起拿起酒杯,顶多是浇去一片春愁,时间似乎还在心中块垒之外。
我特地去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书中对时间的解释是这样的:“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真是不说我还有点明白,越说我越糊涂了。既然时间是一种物质,何为物质?如果时间是物质,那么李白大概不必感慨“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但我们确实是生活在时间之中的。我们诞生,我们活着,然后我们死去,这一段延续的时间,我们称之为一生。这样看来,我们对时间无能为力,只能任凭时间改变了我们,使我们年轻,也给我们增加皱纹和白发。海德格尔写梵高的有一句经典的话: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时间在梵高的画笔下,可以随心所至变成光怪陆离的色块线条,时间也在他的生命中涂抹出明亮的色彩和光芒。L·伍里采维奇在《时间》中写道:“时间在其自身中什么也不是;它不是实在,不是实体,而是人的思想、观念,书中的一个词,石头上的一道刻痕。”我比较赞同他的看法。时间的概念是人赋予的,没有了人,没有生命的参与,没有心灵的感受,时间可能什么都不是。
想起了雷达表全球总裁的一句话:“不要试图给你的生命增加时间,而是要给你的时间以生命。”我们以前老是很空泛地说“时间就是生命”,富兰克林说“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这自然没错,但如果没有在时间之中融入生命,时间可能就变成与我们不相干的东西了。那些浑浑噩噩的人有时间,但没有生命,他们的时间也因没有生命质感,等同于无。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一天的生命都迥异。区别就在于:我们是否给自己的时间以生命。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小沈阳在春晚上的这句话,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有几个人认真去想过:一睁一闭之间,就是一天的生命;人从闭眼来到世上,再到瞑目离开世界,这中间就是我们的一生啊。
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不会让时间任意揉捏的,时间可以在人们的额头搓出皱纹,但人也可以将有限的时间抻长。我信手拈来两句名言吧。西塞罗强调时间中的生命,他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鲁迅强调生命的效率和价值,他说:“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为了说得更形象些,我做比方吧。时间是块云彩,生命就是给它镶上金边的阳光;时间是池静水,生命就是泛起潋滟波光的轻风。给时间以生命,就像是给云彩以阳光,给静水以轻风,给人以呼吸,给心灵以跳动和激情。
时间是装在生命中的,生命是跳动在心灵上的,心灵是展开在感受、激情和思想中的。让时间在我们的心灵展开,或许这才是珍惜时间的真正内涵吧。
很喜欢梭罗的一段话:“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喝水时候我看到它那沙底,它多么浅啊。它的汩汩的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恒留了下来。我愿饮得更深;在天空中打鱼,天空的底层里有着石子似的星星。”
如果可能,我也会在时间清澈的溪边垂钓,在天空中打鱼,顺手捞几颗星星。
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流过
王清铭

某日看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流过》,文章内容似乎早已忘记,但题目镌刻在心底的碑石上。
我记得这是林忆莲的一首歌,词中主人公似乎在某个角落,突然想到面前这个房子还有人住过,他们的说该是什么样子。打动我的是这样的词句:老房子若有话说,它会说什么?有谁和谁的身影影响我过什么,有谁含情脉脉,让我惊心动魄……
我家的老房子年纪跟我年纪差不大,我父亲年轻时建的,但留给较深印象的还是我的老祖母。祖母眯缝眼睛在门前晒太阳,身边的拐杖似乎在很多季节里生长出嫩叶。但祖母早已老了,腿上的筋脉仿佛盘根错节的枝干。她在暖暖的阳光下想到什么,这并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老房子是会说话的,当它开口,会说些什么呢。房子有自己的语言,我并不能听见。生活中,是什么影响着我们?不是人,而是时间。我的祖母在让阳光同血液同一温度的时候,她的思绪在铺展,乡下有很多燕子和大雁在空中飞翔,我的祖母大概是想到哪只翱翔的鸟儿了。偶尔展开眼,她混浊的眼睛是清澈的,她看见了什么?
到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答案是: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流过。祖母活了九十多岁,看见时光流逝大概应在她晒太阳的时候。时光像波澜不惊的水从祖母的身边流过,祖母偶尔睁开眼,看见天空里燕子剪碎了春光,那些大雁把自己的翅膀带走,到很远的地方。空中还有蜻蜓,是祖母童年时抓不到的那一只,它的翅膀好像羽衣。
我很喜欢这样的词: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流过。我曾在某一乡村中学工作十二年,一直以为那只留给我伤心的地方,但在某日我查阅到学校的照片,我愣怔了许久。记得以前有一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看着学校的照片时,思绪惊涛拍岸。一直以为那段日子是人生的一段空白,但照片顽强地激发我的记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很欣赏李商隐诗中“惘然”两个字,千头万绪只是惘然,怎一个词了得?
刻骨铭心的痛,变成风干的伤口。那里的一草一木,曾经沿我思绪的方向生长。怎能忘记,那些定格的时光?尽管我觉得,我眺望过去的目光非常空洞。
04年我到了县城,那是我非常陌生的地方,在县城我一呆就是三年。期间看过木兰溪的水,它们不管我的思绪打了多少结,只是向前。木兰溪畔有很多垂柳,还没有一条拂柳能系住时光转身的倩影。在三年中,外边的世界发生很大变化,我几乎就没有什么改变。我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化,这些,时光的明眸大概是看不到的。
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流过,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但时间并没有在我这里转弯。从县城的东面辗转到西面,我的生活布满了漩涡。历经挫折的我想静下来,看时间从我的面前流过。
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突然有了水意。流水知道我的心事,我伸出手,却无法挽留时光的脚步。那些腾起的浪花,在岁月的深处翻卷。
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流过,这只是我叙述的方式。对于其他,我还能说些什么。
“我坐在这里看着时间流过,我怕我会爱上了这个角落,
是它看着我日子到底怎么样过,
人来人往的出没,有什么样的轮廓,
老房子若有话说,它会说什么?……”
光阴总有隐秘的角落,那一隅一直延伸到心底。我的身后是新房子,在我恍惚的瞬间,房子突然老了。
351200  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  电话:05948381819

    【王清铭】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作协常务理事,福建省优秀教师。发表诗歌300多首,散文800多篇,约100万字。《蝉》、《阳光的疤痕》、《生活如椅子》等文章被收入《2002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2003年中国散文诗精选》、《2004年精短美文100篇》、《2004年度最佳散文诗》《2005年散文》)》、《2007年美文选》、《2007年随笔选》、《2008年随笔选》、《2008年值得中学生珍藏的100篇杂文》、《2008年小小说作品选》等年度选本。多篇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杂文选刊》等报刊转载。入选《感动:青年文摘超人气签约作家作品精华》等书。近五十篇散文被改编为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模拟题。《与父亲抬担子》等六篇文章被编为八省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书窗上的那轮明月》《杏花春雨江南》《剪得秋光入卷来》《在西湖的柔波里》等散文被多个地市改编为高三语文市考现代文阅读题。《宽容是阳光》《智者的五个指头》等文章被侵权为高考满分作文。作品入选《大学语文》。被收入中学生课外阅读教材的散文几十篇。03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莆田文学院第一届特聘作家,莆田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仙游作协副主席。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组作家专家。

七、海飞作品
我的时间
海飞

先说说我的清晨吧。我的清晨从晚上十点开始。
那时候我已经在跑步机上折腾了一个小时,已经洗去了满身汗水;妻子坐在电脑前,在网络上四处狂奔;女儿在疯狂地做着作业,她的头顶上是一盏立式台灯清冷的光线。这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一瞬,十分安静。
然后我开始气定神闲,选择一个合适的姿势在书房里反剪双手踱步。我会坐下来,坐在电脑前。我看到书房窗外漆黑的夜色,那里面深藏着大把大把空气一般漂浮的时间。敲击键盘的声音响起来,噼哩啪啦落满书房。在妻子睡下去,女儿睡下去,灯一盏盏灭掉的时候,她们的午夜开始了,我的中午也同时开始。
我会在书房里坐到凌晨,手指凌乱地码字。如果状态好,我会写到天明,有时候直接能从书房的窗口看到朝霞。这大把安静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属于我的时间。当疲倦像一只鸟一样从远处飞来,栖在我的肩头时,我的夜晚正式来临了。在我沉沉睡下去的时候,妻子起床为女儿张罗早餐,她忙碌的影子在厨房的光与影里轻微晃动。女儿起床,默不作声地洗漱,一切显得那么的安静,让我感到临睡前的心情无比熨贴。

再说说我那些杂乱零碎的时间吧。我总是觉得我的白天浑浑噩噩,我会截取一段时间处理单位里的杂事,迎来送往。我总是害怕自己随时会睡着,我想我可能是一个站着都能睡着的人,这个特性一般只有马才会有。我会在上车的几分钟内把自己沉沉地睡去。只要给我十分钟,我就能睡一个美妙的白日觉。醒来以后我会精神抖擞,像一只白天睡觉在夜间出动的亢奋的猫。

我的二十四小时就是如此单调的重复着,应付着各类文字和杂事,把自己的空间填得满满的。当我在某一刻突然看到女儿长大,像一棵三天不见的春笋,在雨后突然往上蹿了好多,我的心中就会产生惶恐。在某一刻填一张普通履历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人至中年。我和妻的时间老了,女儿的时间十分年轻,我和妻女重叠的时间,竟然是那么的少。
我突然想起自己很久没有时间发呆了,于是想用五分钟的时间,面对窗外密密的雨阵发一会儿呆。这个时候电话响了,电话里一个声音说,你能不能给我们报纸写一个命题作文。我问,什么题目?
他说,我的时间。
我的时间分割成无数段,一直都在。可是我自己,又在哪儿呢?


    【海飞】著名作家,编剧,《浙江作家》主编,国家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电视电影——《雨伞斑斓》《甘溪纪事》;电视剧——《中国神探》《母爱》《江山美人》《大西南剿匪记》《旗袍》《铁面歌女》《旗袍2》《从将军到士兵》;散文集——《丹桂房的日子》《崇仁:古镇的繁华旧梦》《华堂古村:翻版的桃花源》《香榧传奇》《沉鱼赋》;小说集——《后巷的蝉》《看你往哪儿跑》《青衣花旦》《一场叫纪念的雪》《像老子一样生活》;长篇小说——《花雕》《壹千寻》《花满朵》《旗袍》;奖项——人民文学奖、“四小名旦”青年文学奖、《上海文学》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优秀中篇小说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中篇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奖、2004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2009冰心儿童图书奖、贝塔斯曼全球华人大赛散文奖等。

八、徐社东作品(2篇)
我的时间
徐社东

高考那几天,我在南湖,次日到苏州,再次又回南浔,路上我接到钱江晚报记者的电话,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今年高考作文“我的时间”这个话题,他们策划了几个主持人的作文,要我给评点一下,时间非常之紧。媒体的生命就是时间,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又何尝不是?我赶紧打开手机,上网,浏览了她给我发的几位名嘴的作文。一路上,我都在看。
第一个是浙江卫视华少的。华少是搞娱乐传媒的,但他居然有很大的文化抱负。他说陈寅恪晚年失明,以10年光阴,撰成80余万言《柳如是别传》,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融贯全篇。他要向大师看齐。其实所有的人都很尊重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属于自己,时间属于上帝。也可反过来说,时间属于自己,生命属于上帝。一不小心就蹉跎成恨。时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牛逼的事物,它能把红颜变成白发,把当下变成历史。每个小小的血肉生命,都在时间的长河里分得一小勺东西,那就是你的生命。他有一个很让人佩服的明志:像陈寅恪写柳如是那样,从一个小切口把中国文化的大事做好。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让时间来判断吧。
力波现在已经是一个自由人了,但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谁也逃不了自己的时代。力波写的文章很短,甚至没达到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但他注重生命内在时间的把握,内在的时间和外在的时间是两码事,一个在应付,一个在认真地对待生命。也许年龄会让人思考到这个份上。力波的文章是让小学生打瞌睡的文体风格,但我们大人在他行文的平静里,还是能看到一点真东西的。中学生沉溺于华美的文句,大人喜欢听到真实的内心声音。
第三个是东方卫视陈辰的,她是我们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给的批语是:人类一直在思考时间,宗教在思考,文学在思考,戏剧在思考,物理在思考,数学在思考,哲学也在思考。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时间,生命的花上会落满尘埃,也会落上露水,人最终会失败的,被时间打败,但人最后变成了一个智者,努力把生命变得绚烂,不白到人间一趟。陈辰是时间的驭手,感谢她他有这样的态度,也感谢所有的公众人物如此真诚。活在我们这个浮躁的世界上,谁都不能做到绝对安心地用“我的时间”来雕琢“我的生命”,也许只有和尚才是职业的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者,但我们这些浮生,偷空还是想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的浮生生命的。
最后一篇是彭激扬的。彭激扬同学的哲思就是让我们不要像夸父逐日那样追赶时间,要认真地过每一秒,放慢脚步,过滤掉生命里的杂质,纯净自己,把生命变成一个精品,透明的,纯粹的,神性的生命,世界上最崇高的生命!不要垃圾化,颓废自己。人在时间面前都是公平的,上天一碗水端得很平,上天给我们每个人一个生命,一段人间的时光,我们又何必那么事务?还是我们自己来认真体悟吧,我们一起,借着这个话题!他的文章立意很高,一气呵成也浑然天成,我感到有一股气脉在流走,意义推进也很有层次。
在手机上读完以后,我有许多感受,但我在手机上写评语似乎不可能。而那里,他们又在不停地给我打电话,说今晚就要发排,说明天就要面世,说求求你大爷快点给我们弄,一路上搅扰得我不得安宁,其实我如果不承诺就没这等闲事,但生命就是如此,你答应的事就变成了你生命里的一个内容,你得完成它。
我在吃饭的时候,忽然冲到楼下找老板娘借有网线的电脑,但是很遗憾,当她把抽屉里的钱、各种重要票据全部多次转移成功以后,我可以安心地坐在那里打字了,可是她的电脑上的输入法让我不能容忍,再说她的电脑上还有一个我不能容忍的键盘滑移,我简直抓狂,因为那里钱报他们的系统短信是不要钱的,一个劲地发来,催逼,当我不回复时她就用手机发,当我再不回复时她就打过来,这一次,我由大爷被提拔到了大哥,她开始骂我了。
人生难得几回疯,我疯狂了,立即道谢,从老板娘的座椅上起身,到了南浔街头的一个弄堂,挨家挨户地找电脑,最后终于在一户小家里找到了,但那是一个女孩在家,她说她老公不在家,我使尽浑身解数证明我是好人,我把身份证市民卡交给她她说不要,她说我不敢,我证明我是在干人间的一桩有意义的事,但她说她不晓得有没有意义,我简直想跪下来喊她姑奶奶,但她义正词严,我把手机拿出来我说我给你老公打个电话,她说不。如果她家里没有网线我早走了,我是多么的势利!如果隔壁还有这么好的女孩和这么设备齐备的电脑,我早讨二家去了,我们活在人间是多么抓紧自己的时间而轻忽别人!
最后,告诉你们,我成功了,我坐在她家床上,对着她家的电脑,她坐在我旁边看我有没有打什么反动的字,她看了很久,也影响了我的思路,但我不能赶她走。在她的生命里,那一天她忽然遇到了一个陌生的文字疯子。
我这边回复了两篇,那边的短信就说收到了两篇,还有两篇。我又回复了两篇,那边就说我们的编辑和策划都在看,觉得你说的都是好话,你现在一定要说说他们文章的不是。我简直忍无可忍,他们的文章确实写得很好,偏要我说不好,这不是强迫和绑架吗?但是,活在人间的痛苦就是,你得用你的生命去干你不愿意做的事,你的时间你的生命在别人那里也许根本得不到尊重,你得陪着别人玩。
等我在一个陌生女孩那里完成了我的所有工作后,我的团队已经提前回到了杭州,我得一个人回来了。

不事张扬的辉煌
徐社东

世界上没有比阳光更辉煌的事物了,镜头对阳光的精细捕捉,是人对悠长时间的一种深刻的哲学态度。阳光就是时间。
经典的阳光总在预约好的时间里款款而来。冬天,或者深秋,阳光就变得凝重了。澄净的天宇,没有阻碍,阳光愉快地飞行,直接抵达它照射的地球表面的物像。傍晚的阳光,无比宁静、安闲和美好,就跟早晨最初露脸的阳光一样,所有的阳光颗粒,都带着它们自己的灵魂在飞舞,准备一个新的夜晚的来临。这时,对于相机拍摄的画面来说,色彩的表现是黄色的。
为了突出阳光,画面中最好有阴影,也就是说,侧对拍摄主体,可以获得清晰的阴影线。阴影会告诉图片阅读者,这里的均匀的粉状高光部分,就是傍晚的阳光。而阴影,是与阳光对称的另一种深刻的物质。
在嵊州新昌大佛寺,我在傍晚,遇到了质地很纯粹的阳光。当时有一个重要的剧组入住,在拍电视剧,媒体闹得沸沸扬扬,沸反盈天,但我的镜头关注的是永恒的事物——树木和阳光,甚至还有风。我并不关心这是一个什么剧组,但我也没有瞧不起他们。大家都在认真地活着。道不同,互相尊重,也是阳光般的胸襟。
阳光从西天越过阴影浓重的山冈树木而来,恩泽着东面的景物,照射在大佛寺的那一种典型的中国寺庙黄上,和放生池前的碧水上,还有繁密的杂树丛木上,以及色彩鲜艳的晒阳伞上,使得众多的景物全部受光。只有碧水上面没有光线,只存一点虚幻的阳光魂灵,但也可以感觉到。
明心楼,寺僧净扫,班驳的墙道,龟驮碑,僧坐傍晚的门前,寺僧下阶,墙上的红藤,岩石上的“佛”字,“南无阿弥陀佛”大字,一幅一幅的景,款款入目。他们,或者它们,都“沉浸”在一天之中最后的阳光里,变得很“物质”。只有变得很物质,才会寻找到永恒。
是的,我用了“沉浸”这个词,我把阳光比做了水,那个澄净的地方,那个矮山环拥的干净的山地,中间就盛放着通透的水。水淹没着事物。水,把人也变成了事物,或许就是水草。在那个时候,阳光就是水。而风,不知道成了另一个什么事物,我难以叫出它的名字,其实风相当大,因为树木在掀动。
在时间的容器里,盛放着许多我们人间的内容,不可言说,繁密如花,拥挤如蛆,只是被阳光一照射,立即就由平庸而神奇。阳光就是这么一种物质,当它把自己的不碎之身粉碎以后,我们栖居的这个小小地方就五彩缤纷了,于是就有了鲜艳。当它把自己一次一次地“黑”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它的明亮。人们为这个惊奇,并因而爱这个尘世。而它永恒着,还如过去那样,那么款款而来,款款而去,丝毫也不在意,它存在几亿万年了,它知道还是保持平淡为好,因为一切都会被时间的尺所量掉。
假如一个人一生能活一百岁,假如他所生活的每一天都有阳光,那么,他一生可以看到三万六千次太阳。为什么阳光在人们心目中那么神圣,那么圣洁,为什么会有夸父逐日,为什么很多人感慨人生无多,结论就在这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阳光拍摄下来,让时间悬停,让一个人可以享受昨天的阳光,把时间挽住。至于明天的太阳,它自然会如期而来,即使你拒绝它也会来。用一种非常平庸的技巧,平静地把它们捕捉下来就行了,因为它是阳光,是辉煌的事物。傍晚的阳光均匀地透明地覆盖在所有的事物上面。阳光并不遮挡事物,它让事物露出本相,它轻声告诉一切事物一个真谛。至于所告诉的内容,我们不知道。不过,如果你想知道,你就在一个傍晚,到达一个像这里的地点,让一束阳光光照你,然后,你静静地沿着溪水走,你只要静静地沿着溪水走就行了。对,就行了。一切也就都知道了。
阳光,其实就是水。白天在数码相机上拍摄下的带有阳光的物像,晚上回家以后,在电脑上看时,效果更佳。把房间里所有光源都关掉,只让电脑用真色彩显示出图片来,那时会惊心动魄。夜晚很静。你就静静地对着那一幅幅图,让白天阳光的金黄质地准确地重现,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时,你就会感到了一种东西神奇地复生,感到一种愉悦。你觉得你把白天的阳光带到了夜晚的房间,整个房内弥漫着那一种柔和的阳光的氛围,无比温馨,无比欣悦。你通过一种摄影获得了生命时间,你感谢镜头,由衷地。你也知道了一个如何把真实的阳光带进夜晚的秘密,你不敢自秘,因为天启只是随便选中了一个人,由他来传达给世人。

【徐社东】著名作家,中学语文教学名师,《中学语文教学》封面人物,作品散见人民文学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大连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小说界》、《北京文学》、《人民教育》、《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政治》、《中华散文》、《书城》、《青年文学》、《当代小说》、《文学港》、《黄河文学》、《新民晚报》、《天津日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

九、李天斌作品
多年后,我的时间我的痛
李天斌

1
多年后,我喜欢上了博尔赫斯,理由只有一个:这个阿根廷的伟大作家,在其作品里不止一次接近了时间的秘密;时间在他这里,是生命的寓言,更是生命的神谕;有偶尔的一刻,我甚至看见了端居其上的神祗,他们面容诡异,却神态慈祥,遮蔽一切又呈现一切。
由博尔赫斯起,我总在想,时间于我而言,一定是生命唯一的容器,满盛我的肉体与灵魂,甚至是内心的艺术与宗教。这倒不是某种虚妄,事实是,一直到多年后,我都像一尾深陷其中的鱼,被时间的诸神一网打尽。
时间在这里更像一种陷阱,同时也是一种诱惑。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关于时间的概念,一个人在时间中的精神旅程,究竟隐喻了什么?
2
我不得不说:“记忆是一把刻刀,在时间之上雕琢内心的花纹。”
很多年,我一直喜欢这样的姿势——在记忆游走的时候,时间像四季的底色与原声,在风中一览无余;而那些深入刀锋的刻度,则像思想与情感的胎记,一次次让你黯然无语,又心怀感激。
我其实想说的是,关于时间,很多年,我都喜欢在记忆里寻觅;在我而言,记忆就是时间的现场,至少是具备了道具的属性,让时间的面目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那么,亲爱的,就请你相信我一次,就请你跟我一起靠近记忆,在记忆里站成一棵芦苇,或者任何一朵热烈的花朵,在四季的掌纹里,不断窥视时间隐秘离奇的内心!
3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很多年,我一次次在记忆的风中伫留,一次次抚摸到时间从我指间滑过的温暖与沧桑。
8岁的时候,我就记住了这样一个场景:时间是旧历的六月,明晃晃的太阳落在寂静的村子里,某只知了一直躲在树丛里鸣唱;村里的人们都不知到哪去了,只剩下家族里的大奶奶一个人坐在门前的石墩上,一直静静地看着远方。此时的大奶奶已双目失明,但我始终相信:她一定是在看向远方,固执的神情,就像她多年前的凝望;在一片暗黑之中,一定有一个人关于时间的风起云涌……
从那一刻起,我就注定染上了时间的容颜——时间在一幅静止的画上,更能让你懂得它流淌的本性。再后来,很多年的风吹水洗后,我更加觉得,于我而言,时间正是从那里起步的;而我多年来所有的时间概念,也正是沿着这一个细节出发——多年来,在一张时间撒下的网里,我始终相信,这个场景早就告诉了我其中的真相。
时间蕴藏的疼痛,往往只需要一个细节的说明。
4
现在,我要告诉你,亲爱的,我的时间,其实就是一朵绽开在荒野的精神之花。
18岁,我同时陷入疾病与爱情的泥潭;我一直以为,这是时间扔给我的双重火焰,一边是肉体的失落,一边是精神的安慰。从18岁起,一直多年,我不停地写下凄美的诗歌,我把它们发表在我的内心之上,然后选择在人去楼空的夜晚,一个人在千年前的月色里慢慢打开,又慢慢合拢,寂静的过程,就像花开花落的瞬间,把一个季节的忧伤深埋,不动声色。
再后来,很多年,我发现,疾病与爱情,始终像时间沉重的壳;我则像隐伏其间的蜗牛,缓慢的时针之上,一条路,就是我终其一生的跋涉;一条路,足以让我负重一生;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即使我倾尽一生,也将无法穿越……
那么,亲爱的,我的时间呢?——我的时间,那朵绽开在荒野的精神之花,它一直就葳蕤在我的身上,陪着我季季荣枯;它一直提醒我,时间其实就是灵魂的挣扎与呢喃,是对肉体与精神的长期放逐与安置……
5
现在,亲爱的,我还要告诉你,我已经老去多年——在时间的河里,如果说我是一棵水草,那些草尖上的往事,业已陈旧不堪;偶尔路过的蝴蝶与蜻蜓,甚至是我身边的一朵蒲公英,它们对我早已不屑一顾。
跟我一起老去的,还有我的时间——关于时间,到现在为止,我才知道,它是与衰朽之类的词紧密相连的;就像一根多年的木头,当木屑一点点烂掉时,时间就在那里如风肆虐了。
时间或许就是一张苍老的容颜?
不过,不用担心,亲爱的,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就说过:“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我们真的要相信,时间这把刻刀,在留下沧桑的同时,也将留下温暖;沧桑与温暖,就像时间的灵与肉,一直形影不离。
那么,从博尔赫斯到杜拉斯,从时间到时间,从你到我,我们都应该在时间里安静并从容如初了?

【李天斌】著名青年散文家, 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民族文学》、《散文海外版》、《作品》、《红岩》、《山花》、《鸭绿江》、《青春》、《海燕》、《岁月》、《散文百家》、《天津文学》、《浙江文学》、《文学与人生》、《青年文摘》、《中外文摘》、《小品文选刊》等。

十、范典作品
我的时间
范典

    为了省钱,我和妻子搬到下沙朋友长年空置的房子里,这样,我俩的时间被严重分割了,下沙离市区上班的地点,相差20多公里,每日上下班每个人都要花费2个小时在路上。
    每日清晨6点10分起床,洗漱完毕,6点半必定要出门,走20分钟路程到快速公交站坐车,这20分钟要先解决早餐问题,常常门口小店买个饭团或菜饼,边走边吃。7点前上车,就能保证下车后还有时间在8点30分之前赶至单位,如果7点20左右上车,就必定迟到。下车后,我还要骑公共自行车15分钟才能到单位,每天的时间都是精打细算,如果晨起稍有懈怠,就会导致整个上班时程脱链。晚上稍好,不赶高峰期下班,可是到家里也已经八、九点钟,洗漱一下又要上床睡觉了。
    幸亏年纪轻,这点苦根本难不倒我们,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试图打发在车子里的时间,很多人乐意在快速公交车上打个盹,睡个回笼觉,而我却喜欢看书。为了找到光线好的位置,我常不惜走到公交起点站去坐车。我发现,坐车子左首比右首稍好些,因为车子靠右行驶,而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路边小树的快速后退会造成光影的跳动,左首虽然会晒到太阳,但是有窗帘会好许多。
    我始终认为,时间的虚耗会使整个人退步,因为懂得利用时间的人老早跑去你前面了。从每天坐车的观察来看,许多人都没有很强的时间概念。有人打盹,那是为了养足精神,用更好的体力去替别人打工;有人吵架,伤肝伤脾伤和气,是为了排遣无聊与空虚;也有人在车上聊天,是为了在逼仄空间享受头脑风暴的天马行空,更有人握着手机玩游戏、上网……
    或许他们认为坐车是其生命中一段可以被忽略的时间,所以草率打发。我不认为车上看书对眼睛好,但坐车时的两小时却是我最静得下心的时间,没有网络没有公务也没有与我聊天的人,我甚至害怕碰到熟人。晚上下班时分,车厢会渐渐变暗,唯独最后座位上方会亮起灯,我就挑最后的座位,可以抽空读一读书。车子颠簸得实在太厉害时,我便抬起头,张望一下窗外的夜色。
    我不是书呆子,而是喜欢看书,也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书影评,只要有时间,我便会翻阅出版社寄来的新书,我以自己的方式来争取时间。因为并非专职写作,而且业余时间要采访、要写游记,读书的时间完全要靠自己挤出来,那些碎片似的、在别人眼里百无聊赖的时间,我都会放在阅读:坐电梯、等人、坐车、午间休息、临睡前、上洗手间……
    我的人生也并不枯燥,从一本书跳进另一本书,我的心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当很多人都被世俗的灰尘裹挟得严丝合缝、畏缩麻木如一颗老茧时,我却将一层层的硬壳剥去,露出我柔软而新鲜的内心。
    有个笑话很有意思,将人生形容为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经国贸,羡慕繁华;途经天安门,幻想权力;途经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庭;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好,八宝山快到了!
    再无聊的时间,也是属于你的生命。我们当然不会长期居住在那么远的地方,也不会长期坐着快速公交奔波于起点站和终点站,但是我一定不会浪费一分一毫属于我生命的时间。

    【范典】著名青年评论家,出身广告,现从事网络电台主持编辑,兼职写专栏、书评、影评、小说,作品曾刊登于《南方都市报》、《上海壹周》、《新京报》、《小说界》等报刊。

十一、谷潘作品(2篇)
我的时间
谷潘
如果没有时间
我还在母亲的子宫里
悠游,而且温暖
是它将我拖曳而出
把我蜷缩的身躯拉直
不断地拷问、锻打、锤压
在人世的风霜雨雪中
我不幸生长成一根节节草
我是一根节节草
在草丛中贼一样偷偷地生长
却有无数的渴望
渴望成为一株翠竹
渴望成为一朵白莲
甚至,渴望成为一只飞鸟
这不能
有个声音在说
时间能证明一切
是的,它证明了一切
它再怎么与我作对
也实事求是地给我做了公证
证实了我的柔软
我的坚韧
我的百折不挠
而它,是我唯一无法战胜的敌人
在它的酷刑下
我白发丛生
皱褶满面
我再怎么十指并用
努力地与它搏斗
也不过抓住它的一小撮尾毛
我俯首,对我的爱人说
你看,我们还有时间
我的时间
谷潘
如果没有时间这鬼东西,我现在还在母亲的子宫里。那里面海阔天空,无限温暖,无限自由。和我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气息相通的胞妹。我们在一片汪洋中尽情畅游,恣意生长,时而是一株修竹,时而是一朵夏荷,时而是一只飞鸟。
可是,时间到了,我被它拖曳出来,伴随着母亲的尖叫和胞妹的哭喊。它狂叫着,大笑着,把我蜷缩的身体拉直,放置在风霜雨雪中,不断地敲击、鞭打,不断地捶压、搓揉。似乎它将我拖曳出来,就是为了施加折磨,以增添自己的乐趣。
我闭上双眼,不想看见母体以外的那些脏,那些丑;我捂住双耳,不想听见时间对我的拷问: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应该做些干什么?你活着的意义何在?你将怎么办?你最终要到哪里去?我沉迷在过去的时光里,把懵懂无知的婴儿期延长至童年、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我感受着蓝天白云的温暖与呵护,像依偎着柔润的母腹。我梦呓般呼喊着她们:竹子、荷、鸟儿、妹妹、妈妈……这是些熟悉的名字,我对她们的依赖和热爱与生俱来。
当我老了,我终于醒了,在一个露重花浓的清晨。我发现,眼前的世界是美好的,山高水长,月白风清。只不过,时间已经对我施行了四五十年的酷刑。我被拉长、拉细,内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我断成无数小节,夹杂在草丛中。不,我不是挺拔俊美的修竹,更不是中通外直的荷花。我没有绿荫,没有香氛;我不能飞翔,不能游弋。我是一棵卑微的节节草,粗糙,松脆,一拈就断。对了,更多的人叫我木贼。他们中,有的人爱我惜我,把我视为勇者的同盟;有的人恶我谤我,欲将我连根铲除;有的人贱我辱我,把我肢解后用来做自己的玩具。无论如何,一听木贼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哪怕生长,我也不能光明正大,只能藏匿在草丛中,偷得一点阳光和雨露。我从来没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家。
更残酷的是,我的妈妈、我的胞妹,我的青春,我的爱情,都已被时间这个恶魔吞噬。接下来,它也会将我吞噬,让白发一根一根披上我的头,让皱纹一道一道布满我的脸,最后掳走我的肉体。即便这样,时间,你来吧,我不怕你!我要替我的妈妈和妹妹复仇,接着过她们未完的人生。她们的爱情,她们的青春,都将不朽。
经常有从我身边走过的人在说:相信时间吧,它会证明一切!
是的,它会证明。尽管它总是与我作对,却还是实事求是地给我做了明证,证明了我曾有的至今未灭的渴望,证明了我还活着,而且坚硬,百折不挠,生生不息。
但是,我不认它的好,不会对它感恩涕零。它是我的敌人,我还是要拼却全力与它搏斗,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坚强,用我的苦难,用我空而直的身躯。
虽然它无可战胜,但我十指并用,终于揪住它尾巴上的一小撮细毛。
这是我的胜利。
我举着我的战利品,对爱我的人们说:你看,我们还有时间!
    【谷潘】著名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少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少年作家》主编,著有散文集《华丽的孤独》等。

十二、鲁晓敏作品
我的时间
鲁晓敏

我的业余时间,大都落在书房,书房如同一把神器,将我的理想收纳其间。
至今我对老家的书房念念不忘,书房不大,不到十个平方,只容得下一只书柜,一张书桌,一把圈椅,书柜上乱七八糟地堆满了书。书房兼具画室、茶室,端坐其间,虽然窄小,在我心里却有着高山的旷远和大地的辽阔。
旧书桌是祖母遗物,当年祖母正是在这张书桌上教会了我识字,书桌上依旧印衬着祖母慈爱的音容笑貌。十多年来,我只要伏在书桌上,顿时才思敏捷,是书桌见证着我的文学上的点滴进步。书房容纳了我的许多艰辛,有时很晚了,不知不觉地趴在书桌上睡着了,醒来常常已是半夜,想想是我抱书入眠,还是书抱我着入眠,我也说不清楚。有一次发现妻子在案头留了一张字条:你爱书就跟书过日子吧!是啊,在读书写作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好好哄哄妻子,也要抽出时间陪妻子逛街购物。
那时候,我做了一回真正的时间主人,不为争名而累,不为淘钱而苦,大把的时间充实在书房中看书写作。空闲时也会在书房涂涂鸦,画些小花小草、青菜萝卜,也会画些英雄美女,虽然上不了大雅之堂,也足以聊以志趣。如果碰上有朋友喜欢,便送一幅。
前些年,搬了新居,房子非常敞阔,书房、画室、茶室一分为三,书房足足有20多个平方。书房门口悬挂着一副古樟木对联,上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花了血本购置了红木的书桌、书架、圈椅、花架、屏风、博古架,夹杂些奇石、书画和古玩零碎,地面上铺着波斯地毯,书卷气和古旧气息浓郁,整个书屋装点得美伦美涣。这一切物质上的形式,足以满足我的虚荣。
独自坐在书房中,环目四顾,不免有些沾沾自喜,但觉得自己的精气和书房的精神有了剥离。差不多有一个冬天的时间,业余时间依旧泡在书房,书还是那些书,环境变了,人心渐渐开始浮躁。那段时间我的心中充满了迷茫,工作压力太大,患得患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写作遭遇了瓶颈,进步越来越小,发表越来越难,想想写作太辛苦,还不如玩网络游戏来得痛快,一下班就冲进书房玩游戏,一路过关斩将,还挺有成就感。心流浪在了书房之外,豪华的书房成了一种摆设,我哪里还按捺得住性子读书,更静不下心来写东西了,十多年的写作梦想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
    一天,我的一个忠实读者带着孙子登门造访,他很消瘦,在我面前站成了一副弯弓,花白的头发乱糟糟地伏在头顶,一副老旧的黑框眼睛架在鼻梁上,镜片后藏着谦逊的目光。这是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一直以锻炼和写作与疾病抗争。他手足无措地站在我的书房,说孙子近来沉迷网络,成绩下降,我带他来想听听大作家的教诲,帮助他珍惜时间,帮助他热爱学习,帮助他早日走上正途。我送了男孩一打书,一本正经地与他交谈,男孩一直不肯就坐,低着头聆听着,满脸涨得通红。
    想想人到中年,事无几成,文章写得泛泛,只晓得阳春白雪,只记得闲书中几句警醒人生的空话,还赢得不少浮名与尊敬。在理想难以持就之时,不禁悄悄地打起了退堂鼓。现在还沉溺在网络之中不能自拔,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然而面对真诚的祖孙俩,我羞愧不已,不知不觉地浑身充满了燥热,汗水顺着脊背呼呼地流淌着。
老人虔诚的举动真的如同一个招引,我沉闷了一个冬天的心情突然得到了释放,心境变得开阔和敞亮。我这么说有点矫情,他们并不具备让人脱俗的能量,或许是我腻了网络,或许是我真的摆脱了物质阻挠,或许要给老人作个交代,我终于回归到正常的时间秩序中,把时间交还给了读书、写作,也交还给我的灵魂。

    【鲁晓敏】著名散文家,专栏作家,浙江省作协会员,松阳县作协主席,曾在《天涯》《青年文学》《散文选刊》《中华散文》《散文百家》《美文》等各级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并在《浙江日报》等报刊开设专栏,有30余篇文章入选《语文月刊》《今日教育》等各种选本。著有《辛亥江南》(主稿)。


附:著名杂文家金新评浙江省高考作文

“我的时间”,我做主?
金新

看到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我的时间”,第一反应便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博客,乃网络日志,或曰部落格或曰部落阁。在这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上,博主每每“不识时务”地张扬道:“我的地盘,我做主!”
当然,其意义在民主进程中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问题是,一旦您的博文里有敏感词,您就做不了自己的主,系统会将您呕心沥血的文字丢进垃圾箱。尽管文章用了敏感词未必敏感,没用敏感词未必不敏感。
系统可以设置,“根据人为的、预先编排好的规则或计划好的方向运作”,“一刀切”地把系统不喜欢或不满意的挡在系统“意志”之外。
显而易见,社会也是一种人为设置,传递着设置者的好恶。
“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不仅仅是“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成功有每个人的“秘诀”。
“秘诀”是一种个性的反馈,与其说“很难复制“,不如说不能复制。一旦能复制,就不成其为“秘诀”抑或“个性”。钱学森成功了,而束星北这位原可能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由于无法复制钱学森的“成功”,换言之必要之“秘诀”,必须之“个性”,于是乎,在“悲喜堆叠“与”“错错对对的选择”中,才悲剧性地消失在自然科学的前沿,给刘海林的《束星北档案》平添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毋庸讳言,教育更是一种人为的设置,如何方能“‘我的时间’,我做主”?
在应试泛滥成灾的当下,“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似乎有点圈内人士说圈外话的讽刺意味。
韩寒实在是太“认识自己”了,太“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了,唯如斯,被排斥于高等教育之外“流浪,到处流浪……”。
想起了15年前遵《杭州日报》编委何如旦先生之嘱,替该报“街谈巷议”栏目撰写的《慎以惜时论断长》一文——
“从教近20载,最耳熟的话,莫过于家长与教师的一句口头禅:‘这孩子(学生)不珍惜时间。’确实,不要说普通中学,即便省一级重点,亦不乏浪费时间的现象。于是乎,望子(生)成龙的家长和教师就经常高悬时间这面镜子:齐白石如何垂暮之年发奋绘画不教一日闲过,鲁迅如何把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你却怎样游手好闲做阿混,怎样视时间如粪土……言之凿凿,短长分明,令为子为生者汗颜。
“其实,珍惜时间既是个人的素质问题,也是社会的环境问题。君不见文理分班,有多少孩子迫于父母的世俗观念弃文从理抑或弃理从文,将时间花费在事与愿违的学科里?应试教育的浊浪之下,又有多少学生为了考试分数,疲于毫无意义的机械识记,把时间消磨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般的文字游戏中。换言之,由于某种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是很难驾驭时间,充当时间的主人的。尽管随着政治的清明,有类‘文革’期间知青上山下乡热潮那样的社会环境绝不会再出现,但‘斜风细雨’仍不可避免。
“人生苦短。沉湎娱乐、不思学业,是对时间的一种无聊消遣;差强人意、精神错位,则是对时间的一种过失犯罪。
“当我们的家长同教师高祭时间的明镜照人之际,不妨反观自我,这样便会发现一个极其简单的事实: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是因为他酷爱绘画,以之为生命;迅翁爱惜喝咖啡的时间,是因为他醉心写作,以之为武器。游手好闲,视时间如粪土,那是可叹的;强奸人意,让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在有限的生命旅途、无限的知识领域南辕北辙,那是可悲的。
“倘若无视他人奋斗的目标,苛求惜时如金,岂不近乎残酷?看来,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给予自觉者以时间的民主使用权,在某种程度上比给予不自觉者以时间的警告,似显得更加重要。
“当您的孩子抑或学生真正成了时间的主人,他们会倍加珍惜,也许他们在反省浪费时间之时,就是学业有成之际,就如‘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尽天择论》;奥本海墨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钓鱼、打猎,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样。
“请‘慎以惜时论短长’!如何?”
“我的时间”,系一个沉重的文题。《庄子·知北游》有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同“隙”),忽然而已。” 15载转眼过去了,笔者的教龄亦快达35岁,而我们的教育依然如故,并未“时过境迁”。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春夏秋冬,四时更替”具象着“几家欢乐,几家愁”之际,教育者的任何高调对于任何学生来说都是有失人道的雪上加霜。
教育者或教育权势者首先要做的是重新设置教育,使“我的时间”作为“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和科学及良知相得益彰。

金新著名杂文家,浙江省政协委员,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杂文2000余篇。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