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有朋友看了初稿,向我打听美国的教育。我没有专门留心过,只能根据对自己孩子上学过程的观察简单说几句。我孩子上小学时,我第一次进他的教室,觉得像自己小学时偶然才有机会去的市少年宫,完全是个游戏场所。教室里堆满了玩具,还养有各种动物。小学教室称为 home room,意谓“家庭室”,老师就是带着孩子游戏的家长。上课时学生们随随便便围着老师席地而坐,没有一排排座位。从小学到初中没有家庭作业,教科书都不带回家。不过有各种需要动手操作能力的“项目”(project)。内容包括手工创作和试验报告等等,有的要独立设计,有的要在自愿的基础进行小组合作。我觉得这跟我国50年代小学上午上课,下午轮流去各家搞小组活动的情况还比较接近。可见,教育方面,那时候比起现在,跟国际还算比较“接轨”。
美国高中时“班级”的概念已经很薄弱,除少数必修课一起上之外,大部分时间各自选修自己的课程。相当于我国文言文的古代英语和拉丁语,都不是必修课,大学里也不是,而只是作为选修或专业。外语在高中有一定的课时的要求(通常是两个学年),但具体语言自己选。大学里根据不同专业对外语有不同的课时要求,一般是文理专业要求多一些,有些专业可以因为高中已经上过一定课时外语就免修。外语主要是作为人文“通才”教育的一部分,基本没有功利主义。美国是移民国家,许多移民后代为了省力、方便,往往选自己已经多少知道一点的族裔母语。
《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