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访谈:国外教育重视个人学习观点提炼和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5-4-17 08:52
标题: 访谈:国外教育重视个人学习观点提炼和总结
访谈:国外教育重视个人学习观点提炼和总结  




访谈:国外教育重视个人学习观点提炼和总结
[导读随着近年出国留学的不断升温,很多高中学生成为留学主力军。出国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更好学习中西方文化,腾讯出国邀请北外北外外研留学预科基地的教学总监沈忆文为网友解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腾讯直播间。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我们北外外研留学预科基地的教学总监沈忆文女士。欢迎您。
沈忆文: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沈老师是留学方面的专家,今天想请您给我们谈谈有关中国留学生的出国问题。第一个问题,随着近期留学不断升温,申请海外留学高中生群体人数是不断的增加,有关于很多高中生家长都在评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高考和海外留学的关系,我想知道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一个看法呢。
任何一种教育体制都存在弊端
沈忆文:你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就是说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或者放弃高考,或者在高考结束之后再选择出国留学的道路。我觉得任何一个教育体制,都有它的弊端和好处,都有它的长处优势和劣势,比如很多家长在选择留学的时候,他们会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切身的体会,觉得有很多诟病在里面,有很多问题,比如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比如说死记硬背,比如很多人在挤这个独木桥,但是中国教育体制也不能说完全一无是处,不是完全没有它的优势在里面,中国基础教育在国际上也是很公认的,给孩子打下一个很坚实的基础,不管是知识面和知识广度、深度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有些学习是需要记忆的,是需要了解这个知识的,是需要把知识储存在大脑里的,有时候说这个知识在书本上我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用,但是这个在哪本书里面,用什么最便捷的途径和方法找到,这个也需要在大脑里面储存知识,所以不能一概否定中国高考体制和选拔人才的作用。
当然出国留学也有它的优势在里面,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出国留学可以给孩子创造一片新的环境,一片新的天地,可以提高他的思维能力、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全球化的任务,将来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有一个更好的前景,打下更好生活、工作的基础,这些都是很对的。但是中国学生出去海外留学是有一个跨度,有一个障碍是需要跨越的,这需要需要有一个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准备,不是说中国学生在国内学了这么多年马上出国就成为一个天然的好学生,这是不对的,误区的,因为我们教育关注细节、注意记忆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国外更多关注创造力、抓整体,从关注细节到关注整体,关注创造性,关注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如果孩子不能够成功实现这个跨度的话,在国外也会有一段时间内感到很迷茫或者很困惑,学的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即使在国内是一个好学生。应该说出国留学是一个出路,但不是唯一的一个办法,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主持人:听您这么说,我就感觉到海外留学可能对于中国学生是一个补充,更多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有就是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全面和立体。
沈忆文:对。
选择出国留学要看学生自身潜质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海外留学其实也有很多必备的前提条件,说话就是你是不是有一个很好的语言基础,我们有很多学生是在国内语言基础不是很好,希望并且寄托说国外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我就能把这个语言学好,究竟是不是这样的一回事呢?是不是到了国外再学习语言,过语言这一关。
沈忆文:你的意思就是说语言学习是在国内打一个基础比较好,然后再出国去读书,还是把孩子放到国外去,在纯英语环境下让他自己去在游泳池里面学游泳,本来不会学让他自己扑腾扑腾就会了。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沟通中快乐的学习
主持人:对,您这个比喻很形象。
沈忆文:我觉得这个要看孩子的潜质,他自己对语言领悟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有些孩子会比较腼腆,不善于跟你沟通,是比较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就不适应直接放在国外环境下。因为那个环境是非常令人恐怖的,从心理上就感到很害怕,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很开朗,乐于跟别人沟通的孩子,他可能会愿意学习,但是语言是需要跟人交往、沟通的,只有在交往、沟通中得到乐趣才会学习,这些孩子首先要有一点点把握之后才敢跟人沟通,需要这点把握在国外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的,有可能大部分都听不懂,大部分读不懂,大部分人要求做的作业他做不了,这个时候对他心理是很大的打击。我不建议这样的孩子直接送到国外去学。但是有些孩子特别特别的乐天,很愿意跟人交往,他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比如说肢体语音,比如说面部表情,比如说指手划脚的就可以跟人沟通很到位,甚至不在乎说你说一套,我说一套,他们两个人就可以说的热火朝天,但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学习,不知不觉中就学习到了,这样的孩子可以送到国外去。而且那么小的时候,没有面子问题,没有太多自尊心问题,送出去语言学习会快。越大的孩子,青春期的,觉得丢面子了,不愿意张嘴,这个时候可能不是适当的时机。所以在国内,中国的孩子还是希望他们在国内有语言基础,有用语言经历和学习之后再把他们放出去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这个效果更可控一些,就是更能控制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因为如果放出去了,家长对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控制就非常小了,在国内毕竟有国内老师,有很好的教学体系来帮助他学习,而家长离他也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或者哪怕一个学期孩子能够回家,家长也可以过来看看孩子的学习状况,这样的话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学习过程当中去,效果会比较好,比完全放出国外去效果会好一些。
主持人: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学生参加预科教育还是非常必要的。
沈忆文:对。这也是我想说的,把孩子送出国外之前让他参加一个过渡期,有一个过渡期,有一个桥,把他从这边,东方教学方式过渡到西方教学方式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北外预科教育注重教师资源海外留学经历
主持人:我知道北外外研留学基地也是有一个很成熟的模式培养学生,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留学预科如果在北外学的话会是一个怎样的留学呢,就是从教学方面来看。
沈忆文:我主要是做教学主管,我对我们自己设计的这套教学流程还是非常有信心,也比较满意的,我们知道北外在全国外语教学界是非常有名的,鼎鼎大名北京外国语大学,我们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我说我们软性资源就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这是我们最骄傲的两点。北外老师在全国来说都是精英式的人物,我们选拔老师的时候会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这个老师必须是英语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非常非常强,就是说他必须是名校毕业,至少是英语专业硕士或博士毕业的,专业最好是关于英语教学方面的,他自己语言能力非常强,又有语言教学基础。第二条,要求我们老师要有出国留学的背景,因为你自己有这种出国留学的背景,你知道出国留学过程当中的酸甜苦辣,你知道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心路历程是怎么走过来的,知道这里面起起伏伏,才能帮助孩子在他出国阶段过程当中,帮助他克服他心理的问题,帮助他克服他语言上的问题,这样能够安全的让他到国外去读书。以老师的这种切身经历去现身说法,比告诉他说没关系,你只要努力学就行了,这种说服力会强很多,老师会感同身受告诉他说我当时也是这样的,你不要着急,你只要努力学了,顶过去,你就能够成功,那么学生就会信服。所以我们要求有海外留学背景。再一个要求老师有托福和雅思教学经验,这三点缺一不可,我们老师都要求做到这三点。具备这三条的老师,才能在我们这个项目当中成为我们项目的老师,能帮助这些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有所突破。这是我们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的师资背景非常非常的好。再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我们课程设置时间非常紧,我们教学理念是不仅帮助孩子能够成功走出去,还要帮助他们在国外走出去之后还要成功。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走出去显然就是要过语言关,在我们一个学年时间分配上,第一个学期要最大程度的帮助他们泡在语言里,天天泡在英语里,这种浸润法,天天要说,要用,要读,要听英语,而且听的都是非常纯正的,中国老师他的发音都是跟英国本国人没有什么差异的英语,在英语浸润当中你会很快的提高语言能力,这样你在第一学期学习之后就可以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托福和雅思成绩。所以在第一个学期我们是语言为主,包括托福、雅思的技巧,应试技巧的培养,这样能够在短期内大剂量让你学会用英语,然后喜欢上用英语,这样他能够在第一学期学习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好的英语成绩。这是我们的第一步,而且这是必须要经过的一步,就是让你成功走出去,在语言上有所突破,在国外能够用英语学习、生活。第二步,要在学术上,在文化上和与人沟通上都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了解西方社会,了解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这样的一个人,这样你能够在国外就比较成功了。所以我们一年学习过程是分两步,一步是提高语言,另外一步是提高你的学术和文化意识。
主持人:您讲的非常详细,尤其是您刚才说的这种浸泡式学习方式,就是让你在生活当中就感受到一个留学海外具体的情况。之前有这样一个体验,这种对学生来讲可能会有一个更大的帮助。
沈忆文:对,他在国外每天接触到的全部都是英文,我们也希望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习惯这样的环境,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学语言出身的,我们会觉得在一个非母语环境下很累,非常累,我有时候讲一天英文,晚上回去都不想说话,说一天中文没问题,说一天英文很累,大脑要适应这样的情况,尽量把疲劳变成享受才好。
国外教育更注重个人学习观点的提炼和总结
主持人:刚才您简单提到了国外的教学方式,在这儿我们还特别想关注的就是这一点,很多学生在中国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可能和国外不太一样,刚开始过去的时候很难适应,一些教授授课方式不像中国老师告诉你打开课本,讲第几课,可能都是颠覆式的,我们中国学生如何进行一个更好的准备,来适应这个呢。
沈忆文:我是大三的时候作为北外一个交换学生去英国,然后在国外开始学习,进到教室第一天,那个教授就给了我们三本书单,说你们要到图书馆去借,借完了以后读,我们在课堂上讨论,下个星期上课的时候就要给我一篇一千字读书笔记,读书报告,我当时看着老师就傻了,英文书,三本可能都得两三百页,而且是专业的,我学的是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三本专著。没办法,就到图书馆去借,回来就没白天没黑夜的看,我都不知道我看的是什么,但就得硬着头皮看。我现在都想不起来说的都是什么了,因为实在太痛苦了,一个星期之后看完一本半,忽然想起老师说要写一千字三本书读书报告,开始也不知道写,这段抄一段,那段抄一段,相关性,我觉得会怎么样,抄了一篇交给老师了。三天之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很不客气的说你写的是什么,不认为我是国际学生,很不客气的把这个东西丢到我面前,说这不是我要的东西,拿回去重新写。我当时眼泪都在眼眶里,不珍惜我的劳动,也不告诉我要什么,怎么写,拿回去以后很沮丧的想回家了怎么写,只能去周围问其他的同学,问学长,其他的中国学生。他们告诉我先要找一个主题,以这个主题之下在这三本书里面找相应的相关的都是,然后把它们组织起来,用它们来支持你的某一个观点,最后你还要找出来,比如说这三本书里面没有说到的东西而你考虑到了,你把它提出来,这样就是一篇读书报道了,不用从头到尾去读,只要找相关的东西就可以了。就告诉我怎么找相关的东西,先读目录页,书后面还有附录,有概念,有人名,教我怎么读书,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学习的。
我那时候到国外也是读本科,不是读研究生,英国大学里面教书,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认为你首先有读书的能力,这个读书能力不是把这本书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你带着问题去读书,你想要从这本里面得到什么,这本书不是消遣去读的,先要带着问题去读书。有了这个问题之后你把这本书里面说到的这些问题摘出来,对前人或者对以前的这些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你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再要形成自己的观点,你觉得他说的哪点对,哪点以你自己的经验可能有点不足,或者你提出不了不足的话,把几个人在这方面的观点做一个总结也行。你在初级阶段更多是总结一下别人都说了什么,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都说了什么,但是到高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要有自己的观点了。这样子才是一个真正在国外读书这是第一个要求,也就是说你要会读书,读书的量很大,但是有技巧,不是从头到尾读的。这个也是我们中学生需要学会的,因为中学生都是读课本,除了课本之外就读小说了,读那些休闲读物了,没有真正在某一个领域专业书,或者哪怕是科普性的东西可能都读的很少。第一个要跨越的障碍就是怎么读书,所谓博览群书,没有人或者很少人能够一目十行看下去真的博览群书,很多人说这本书读了以后,读了一部分,就可以了,等到老师讲到下一个概念的时候,这本书里面还有,你再继续读就可以了,但是可能有十本书在你书单上都列着,同时在读,但不是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是捡你需要的去读。这是读书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学写作的问题,就是课堂笔记的问题。以我的经验,国外教授讲课的时候,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教授通常不像我们国内的要求,有一个统一大纲,老师都是按步就班按教材来讲。在国外,越是好的大学,越是研究性的大学,教授们越是天马行空的教东西,可能只有一本教材,但通常会给你十本教材,不是从第一章讲到第十章,这不是他们的兴趣点。有的方面可能会讲的非常深入,但其他的他认为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自己去学习,所以教材给你的是你需要读的,我所给你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或者我自己发现的,我自己研究的兴趣,或者最近看到的最新进展情况。所以教授讲的通常在教材里面找不到,这个就相应的会有一个你的笔记,你课堂的笔记,你如何跟踪教授所讲的东西,了解教授的研究兴趣和他的研究点,这也是你在选择跟这个老师上这个课堂,还是选择其他老师的课堂的一个基础。就是说他的研究兴趣点是不是你的,你是不是喜欢他这个点,因为他会在课堂上把自己研究兴趣点讲的很细,你会在课堂上得到很多相关知识,如果你也对这个感兴趣,你就会有共鸣,收获很大,如果觉得这方面不是我的兴趣点,可能就会选择其他的教授,因为基础内容都会给你讲,但有的教授就是一代而过,就是让你自己回家读书,他们会关注自己的兴趣点。你选择教授的时候包括课堂笔记的时候,都要知道这个老师兴趣点是什么,但他的兴趣点并不是这个专业或者这门课的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你需要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掌握的,老师讲的是基础之外的东西。这是第二点,就是不要迷信老师,中国学生可能很多的是老师告诉我,老师要给我讲,老师要把最基础的给我讲清楚,打牢固,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但是在国外越好的大学,你可以跟着教授走,但你要知道教授讲的是他的兴趣,他不断讲的是他自己的那套东西,而考试考的是让你读的那些书里面的东西,那些才是基础,老师讲的不是。所以必须要会自己读书,自己要找到相关的资料去学,这是很多很好的大学必备的一个要求。有些孩子到国外,觉得我上课很好,听的特别认真,跟同学互换笔记,都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把老师的也都记下来了,为什么不考,老师告诉你了前面十本大纲是要考的,可能不会告诉你,所以你一定要关注他让你读什么,而不是他上课讲什么。当然我讲的可能有点绝对,不是所有教授都这样,但是你一定要意识到会有很多教授是这样的。
主持人:国外教授是为了给你的书以外的知识点,也是为了给你这个知识点再提高。
沈忆文:对,他认为基础知识、书上讲过的是你自己读的,你应该掌握的,课堂上的目的不是帮你过一遍书,而是让你知道还有其他的东西,因为书出版可能是好几个月或者好几年前的事,所以书其他方面的是教授认为你应该知道的作用。
主持人:如果你要是有出国留学意愿就应该在国内,比如高中阶段就可以自己去读一些书,自己去总结一下,比如读书笔记或者读书概要,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改变一下自己这种学习方式。
沈忆文:对,如果高中阶段决定出国的话,就要开始往那边努力了,练自己的笔,练自己的脑,有独立思考,结合实际做一些笔记,写一些稍微有点学术性的文章,练一下,不至于碰到我那种情况,老师丢到你面前说这个东西不是我要的,拿回去重新写,那个时候就被动了,如果有一些提前准备的话就比较好。
小留学生出国留学更需要了解中国文化
主持人:感觉海外留学除了给人增加一点经历的话,还会提高你国际这样一个能力,也就是现在最提倡的有一个什么样的海归人才,就是国际化的这样一个人才。在不同角色的时候可以互换,比如在中国就可以以中国思维方式理解中国的概念,但是到了国外又可以马上以国外思维方式讲国外人所讲的东西。相信这类的人可能是在我们市场上最受需求的。这里面引申出来一个含义,就是说对于文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知道您也是资深的海归了,想请您给我们留学生讲解一下就是在学习阶段怎样培养这种意识和这种国际化人才。
沈忆文:对,现在国际化人才随着国际化的进展,我在美国普度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做的专题就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这是一个全球的话题,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企业,他们都在需求国际化的人才。因为国际化人才有多个思维的维度去考虑同一件事情,这个时候视角会宽阔,资源会丰富,这也是家长要把孩子送到国外的目的之一,不光是让他提高英语能力,不光是让他掌握这个专业知识,还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这样能够在两个文化当中游刃有余的去生活和工作。
我觉得作为一个初中生他们可能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个就是了解中国文化,因为我觉得现在高中生可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相对比较有限的,因为他们的课业太重了,我了解的一些中学生,他们会告诉我说我哪儿有时间看闲书,我哪儿有时间跟人家闲聊天,哪儿有时间做运动,每天是在自己一小方天地里面就是读自己的课本和大纲上要求考的东西,所以他们真的对中国社会,对中国经济,对现在改革浪潮,对人情冷暖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因为家里面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环境,不需要在社会上闯荡,家里面就像小鸟一样把他们保护起来了,你只要把书读好了就可以了,这是你唯一的工作,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说是在中国生,中国长,但可能对中国文化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学生如果要出国的话,要补的这一课,就是预科阶段要补的一课就是要补一下中国文化。我对家长的建议就是,要在一年时间段让你了解,首先要了解中国的社会,让他走出去,走出校园,看看中国这么广大的一片土地不一定都像沿海地区这么发达,可以带他去西部,更偏僻的地方看看中国可能占中国70%甚至更多的农民的状况是什么,中国市场潜力都是什么样的。
然后就是各行各业的各种阶段,家长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让他了解他希望从事的这个行业在中国目前的现状是什么,比如很多孩子想读商科,那么中国商业状况是什么,中国市场状况是怎么样的,中国经济政策是什么样的,哪怕进出口退税政策各种各样的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对中国影响是什么,需要他们有一些了解,然后是基本的中国文化,不一定是儒家文化,包括了解一些古籍,在中国市场,中国环境下很多事情是怎么做的,政府这只手是怎么干预的,市场这只手是怎么干预的,这两方面怎么结合的,很多人都说中国是人情社会,那么这个人情社会怎么构建的,都可以让孩子了解。这样孩子读书的时候在中国这边也有基础,用西方理论考虑问题的时候可以有一个中国视角,会说西方这些理论是不完全的,因为在中国社会体系当中可能有些西方经济理论是有欠缺的,或者是需要补充的,而这些就是孩子在国外的专长,这样的孩子在国外会很受国外大学的欢迎,这是中国文化方面。
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不可避免
西方文化,他们出去肯定会有这种文化的冲突,肯定会有文化的震动。比如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一个朋友带着他女儿去美国,我把他介绍到我的一个美国教授家里,他们在那里住了几天,告诉我说他们天天挨饿,说他们不给我们饭吃,我就奇怪了,因为我在那个教授家住了很长时间,从来都没有没有饭吃的时候,我说冰箱里没有东西吗,他说冰箱满满的,但我们是客人,主人让你动人家的东西的时候才可以去动,我们在中国就是这样,你不可能抓过来就吃的,不可能的,但是在美国的文化当中,他们认为我既然把你请到家里了,我家里的一切资源对你都是开放的,这就是你的家了,冰箱里的东西随便吃,他们自己早上来不及做做饭,就是从冰箱里抓一点面包,夹点东西就上学了,他们也是希望你们这样。我那个朋友特别忙,一个大学系主任,有时候晚上都没有时间给孩子做饭,可能有时候就是外叫一个匹萨,你们回来就自己搞点吃的,汉堡包甚至泡包方便面,吃了自己就出去玩儿了。中国的这个妈妈带着女儿回来之后他们什么都不敢动,就饿着,今天晚上我那个美国教授朋友回来做饭他们就吃,如果不做饭他们就只能饿一天。所以他们当时跟我吃的时候,我在他们家住的时候,知道他们这种习惯,所以就自己从冰箱里拿东西,但他们用中国的思维说不能动主人家的东西,所以饿了将近一个礼拜,我当时都特别内疚,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得到保障,给你介绍到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家,没有想到他们饿。所以文化冲突是在每一个细小方面,每个基本层次都会有文化冲突,没有错的,像我那个美国朋友把家门钥匙都给他们了,让你来家里住,你就是家里人,而且已经告诉了你冰箱在这儿,水在这些,果酱在这儿,告诉你了,意思就是说你可以随意取用。但是我那个中国朋友也没有错,从中国角度说你的确不能用人家的东西,你的确不能经过主人的同意就吃人家的东西,我们在任何一个中国朋友家里你也不可能随便吃人家的东西,这个都没有错,就是发生了冲突,如果这个冲突没有解决的话可能就会产生误解,可能这个中国朋友觉得那个美国朋友你没有待客之道,连吃的东西都不提供。那个美国朋友也会觉得很奇怪,在我们家里不高兴似的,让你来,就是很真心的给你提供住,很好的环境,你为什么不开心,不高兴,认为我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因为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流露出来。如果我这个中国朋友搬出去住,可能就会对美国人印象有他们不好客,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所以微小文化冲突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当你了解文化之后就会很释然的说不是这么回事。这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你在学术当中和以后工作当中都会遇到的。解决的办法就是你用心的去体会,像我那个美国教授,他没有做饭是可能,但是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好客你是可以感受到的,比如他会挤出时间来陪你去中国店买些东西,怕你有些东西吃不惯,陪你到警察局注册,到大学选课,他们会挤出自己的时间陪你去做。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很开放的心胸接纳他们的文化,再一个就是要善于沟通,后来我跟我那个中国朋友说你去问他为什么不给我烧饭,他们就很不好意思说你们为什么天天家里不吃饭啊,后来这个问题就这样解释开来了。而且我那个美国朋友也很奇怪,说你们为什么天天不吃饭,我冰箱里买了那么多东西,你们从来都不吃,是不喜欢还是怎么回事,他也觉得奇怪。如果都谈开了,这个问题认真沟通的话就谈开了。更多是需要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就是开放的心,这样才能接受他们的文化和做法。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人物。
出国留学家长应该学会放手
主持人:其实您刚才谈到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也是我们留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究竟他们的孩子在国外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生活,生活的是不是好,这些是他们把他们送出国第一个担忧,也想让您给广大留学生家长吃一颗定心丸。
沈忆文:因为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都希望他们在国外生活的好,但是从多数孩子的经验来说,肯定在国外的生活不如在国内的生活好。首先吃的可能就没有国内选择这么多,再一个住的,不会像家那么舒适,温暖,温馨,再有一个就是个人心理压力比较大,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去承担,不管是租房子,每天衣食住行都由他自己考虑,还有课业压力,所以心理压力是比较大。再有一个就是孤独,在国外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很愿意结交朋友,愿意交流的话,可能孤独时间稍微短一些,但如果语言沟通不够,不知道如何交友的时候,可能这个孤独感会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这些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我对家长的建议,在他出国留学之前要给他打一个预防针,让他知道所谓我们说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必须要经过离开家长,自己单飞的过程,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要自己逐渐走向成熟,这个成熟是他自己一个人承担的,家长给他提供的保障是精神上支持他,但不要觉得生活质量下降是对孩子很大的打击,其实不是,生活质量是我们很快能够适应的,就是你住一个很大的房子,和住一个很小的房子,可能最开始一两个星期会觉得小房子很局促,但是过一阵子的之后,两三个星期之后就觉得小房子没有什么,只要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生活这一关比较好过的。如果这个孩子有能力自己学一些烹饪,会做一些菜,最爱吃的饭、菜自己会烧的话就更好了,这样的话生活关基本上就能过了,因为他自己能够在营养上、饮食上比较舒服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心理关,重要的是独资承担这一关比较重要,这一关家长首先要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再有一个现在通讯非常发达,可以经常跟他沟通一下,不要让孩子心理压力比较大。再有一个就是预科的好处,到大学来独立生活,跟同学在一起,新的环境下,比如这个月给他一定的钱,他自己要计算这个钱怎么花,不能忽然发现自己的卡里有很多钱了,我就去买两身耐克,两双鞋就没有了,要告诉他这个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要计算的花,必须到30号、31号才能没有钱,我再给你打下个月的钱。资金管理的管理上,还有时间管理上,因为以前家长在他身边的时候家长会帮他安排时间,现在没有家长帮你安排时间了,时间是你的,比如说课后四点到六点是自习时间,这个时间是自己出去打游戏了,还是到操场跑一跑,这些都很重要。所以家长要在预科阶段就把孩子放一放,他出国之后才能有比较好的过渡到国外的生活当中去。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很多留学生,就是在已经回来的留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尤其是家长可能看的最明显的就是回来了你可能就不认识这个孩子了,他会烧一手非常好吃的菜,完全超乎家长的期望值,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各方面都很好,可能在出国之前连袜子都不会洗,就是家里的宝贝,但是回来以后觉得孩子长大了。
沈忆文:对,孩子的潜力真的无穷。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成长的必经过程。通过今天的节目,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网友和更多留学生关注到出国之前的这些问题,包括语言方面、学术方面、生活方面、文化方面,其实只要让我们提前做好一个功课就可以让我们生活质量提高。
沈忆文:对,而且孩子可以给自己的一生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我们也要结束了,非常感谢沈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够参加我们这个节目,谢谢您。
沈忆文:谢谢。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