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半部好书可治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5-4-19 22:18
标题: 半部好书可治学
半部好书可治学■山东泰安泰山区教育局 朱德民
   宋初宰相赵普曾对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赵普读书并不多,但精研《论语》,学以致用,成就了一番事业。可见,书并非读得越多越好,尤其在当下,写书、编书的人多,书籍自然多,但良莠不齐,读来未必都能受益。
   我买书有“三看”:一看是否名家名著,毕竟大家的作品更耐读;二看是否有新意,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者,不买;三看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还是值得信赖的。
   好书少,让人回味再三的书更少。心存一部好书,如《论语》一样,毕生研读,何等乐事!于是,我把目光投向陈年旧书,如同我更喜欢古老的建筑、陈年的家具一样,因为他们更精美、更耐人把玩。最近我一直在重读叶圣陶、吕叔湘等著的《文章评改》。书不厚,300多页,上世纪70年代末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举例来说,《文章评改》中有吕叔湘先生的《评改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一文,评改时间是在60年代,后来人教社曾将其作为初中语文篇目,80年代的初中生都学习过,那确实是篇美文。从评改文章中,我们能看到被评改文章的原貌。原文已经很不错了,让吕老一点评,可谓锦上添花。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吕老的评改主要是“挤水”,让它更加简练,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目的。吕老的删与改,道理清楚,分析透彻,恰到好处,近4000字的原文,删改了约一半文字,由此叹服吕先生是评改文章的大手笔。
   和这篇文章一样,吕老所写的其他文章既为初中学生提供了“明净”与“本色”的范例,也给成年人的写作以启示,体现了他“写文章首先要学会用普通的字眼,说普通的话,不耍花招、不摆架子”的主张。这些文章浅近平易、清新自然、纯正雅洁的语言风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多年以来,能让我养成严谨认真、字斟句酌习惯的,就是这本书。语言大师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以及对文章写作与评改的认真且执著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我内心深处对于母语的喜爱,应当说和这本薄书有很大关系。我常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像吕先生那样热爱和敬畏母语,对文章评改严格认真,并精益求精,那么我们的母语教育将会更好。
《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26日第八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