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汉语思维的简约与滞后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5-4-30 17:44
标题: 汉语思维的简约与滞后
原文地址:汉语思维的简约与滞后作者:江临河头
  汉语自源头起便是单音节的,虽然现在可以说是双音节为主了,但是组成双音节词的语素还是单音节的,而且那些组词的语素实际上大都可以独立,可以独自进入语句。音节的简约不等于汉语思维的落后,但是实际上造成了对思维的阻碍,先祖们生活简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需太多的语汇即可以完成交流,所以单音节似乎还不是很大的障碍,几千年都是单音节为主体;另外,中国西、北部以高山为屏障,东、南部则被大洋包围,与外界的沟通有着天然的阻隔,从而形成封闭的生活形态,也就缺乏不同语种的碰撞交流,汉语的单一化发展也就不难理解。单音节意味着语汇的贫乏和同音词的大量增加,这势必造成交际失真,同时也因为声音近似的缘故导致各种交际顾忌,甚至不断上演文字狱的悲剧,桎梏了思维的自由发展。当然,单音节的存在客观上促成思维联想以及发散思维的发达,但是更加细微而富于逻辑张力的思维延伸则很难,所以,当我们翻译西方语句时,我们不得不把人家的长句分解成汉语的几个短句,从而割裂那种内在的逻辑连贯。西方人注重逻辑分析及推理,而我们则看重悟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大概就是汉语过于简约的写照吧。
  我们有时候会骄傲地评价自己所属的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但是我感觉这里的勤劳似乎要打折扣,成思危先生曾经说:“中国是躯干国家,西方则是头脑国家。”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国人勤劳是勤劳,但更多的是肢体勤劳,劳力者为主,但是头脑勤劳,即劳心者不多。目前还不好确定究竟是生活简单导致语言简约,还是语言简约阻滞了汉族社会的发展?但总归是我们我曾经的领先地位失去了,我们封闭的大门被打开之后,也开始接受西方的语言和思维,但是思维惯性很难改变,就像改变土壤那么艰难。汉语思维的环境下很难产生足以获得诺贝尔大奖的科学成果的。当然,我并不主张废弃汉语及其思维,而是希望大家重视汉语本身的不足从而重构汉语及其思维体系。本人主张如下:
   一、早期教育以经典传承为要务,教学则需恢复汉字的上古形体,以古文字启蒙幼童思维。同时打造双语思维的环境,而不是形式化的英语班。目前的所为幼儿英语班只是为了盈利,不是为了启蒙幼童。
   二、人文学科保持国学传承,并吸收西方精华,而自然科学则以西方语言为思维承载,不要等着翻译成汉语再去学习,所以自然科学研究者的双语能力至关重要。语言的掌握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而到了成人阶段在学习一门外语是很费神的,所以幼年时期的外语环境的创设及其语言的习得至关重要。
   三、注重理论建设和创新,尤其是语言理论的民族性必须彰显。我们很重视实践实用,但不善于系统化的理论建树,这是我们落后的原因。至今还没有真正中国自主创建的东方语言学理论,其实,在语言起源以及语言史的研究方面,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