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教育理论是骗人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5-5-8 23:05
标题: 教育理论是骗人的?

教育理论是骗人的?

——《教育研究的哲学》读书笔记(20)

                           

            王晓春

     能自称“理论”的,通常带有相当的欺骗性,因为它们的表述往往十分暧昧和温和,已至我们对于什么东西可以算作做是反驳它们的证据,根本就不清楚,在教育领域内尤其如此。事实上,大量的教育主张,都属于这一类。当然,理论陈述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

    但是,它们的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一旦人们接受理论陈述的内容,他们如何看世界如何理解经验以及如何从事实践,都肯定会发生改变。

(《教育研究的哲学》(英)理查德· 普林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第一版   120 —121页)

    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我们在这里则看到了对理论的更为严厉的批评——“理论是骗人的”。这种批评有道理吗?有一定道理,理论本身的特点确实容易导致这种弊端。

    凡属理论,其表述必定是概括性的,否则不能称之为理论。而什么事情只要一概括,问题就来了。理论的优势在于概括,麻烦也在于概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如我说:“爱迪生的天才在于勤奋。”这句话只是对一个具体事实的判断,不算概括,因而显然不是理论。如果我说“天才在于勤奋。”这就可以算作理论了,因为这话很概括,阐明了一个规律。然而第一句话是没有欺骗性的,符合实际。第二句话可就不好说了。爱迪生是天才,举世公认,爱迪生勤奋,有事实为证,这都没什么好说的。可是随便找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来,是否符合这个规律,谁也不敢说了。“天才在于勤奋”的说法很模糊,很暧昧。如果你问我,某人非常勤奋为什么没成天才,我可以回答说,他还不够勤奋,不够玩命,头尚未悬梁,锥尚未刺股。很多老师就是用这种思路“激励”学生的。这就可见,“天才在于勤奋”这类“理论”,除了对人有些鼓励作用之外,并没有更多用处,但若说欺骗作用,可是不小。这个“理论”是“有意义”的吗?有点意义,没多大意义。因为你“接受”了这个“理论”,认识认识水平并没什么提高。

     教育界有大批的“理论”,都是这种东西。与其说它们是“理论”,不如说它们更像宣传鼓动口号。
       所以,很多一线教师提起理论就讨厌,看见专家就头痛,实在是事出有因。这里面有本能的正当防卫心理,既然理论很容易骗我,我最好躲它远点,还是老老实实干我的活去吧。

     不过这种心态也是很危险的,防卫过当了,因噎废食了。问题在于许多教师对理论的定位根本上就错了。老师们最爱说“理论联系实际”,然而他们的所谓“联系实际”指的是“立刻解决我眼前的问题”,这种期望是错误的。理论的任务不是如此。理论不是告诉你“怎么办”的,它是告诉你“怎么想”的。理论如果直接教你如何处理眼前的一件事,它就不是理论了,它失去了概括性。

     但是这绝不是说,有了这条“概括性”做理由,理论工作者就可以天马行空,云山雾罩了。反正我也不是解决你具体问题来的,我只管海说,你恭听就是了,我只管宣讲理论,联系实际那是你的事情。这种态度也不对。如此你和录音机区别就不大了。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你谈论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教师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找到新的思路。你虽然不必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但你应该拿出一些具体问题做例子,来阐明你的思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只会背书,那么一线教师对你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就很合理了。

     理论总是有利有弊,想通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理论。

                                   2010,6,14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