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阅读教学同时也是作文教学——以张晓风小小说《不朽的失眠》为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5-6-12 00:43
标题:
阅读教学同时也是作文教学——以张晓风小小说《不朽的失眠》为例
阅读教学同时也是作文教学——以张晓风小小说《不朽的失眠》为例
转载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第7期
不少学生在作文时一筹莫展,或者无话可说,或者无从下手,以至于视作文如畏途。而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作文“低能”显然办法不多,或者简单倡导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或者进行纯粹的作文技法指导和训练,甚至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其实,这些做法往往架空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的存在意义和示范功能,或者走进了一个误区——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活动只是单纯的文本解读和分析,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与作文教学几乎没有什么裙带关系。殊不知,“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典范文章,不仅为教师阅读教学提供标本,也为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提供范例。因此,千万不要以为,教材基本上是由阅读课文组成的,写作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编者并不重视作文教学。
既然如此,我们不难理解: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作文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教学意识,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自觉汲取作文营养,并形成一种长期的行为和习惯。下面以张晓风小小说《不朽的失眠》(人教社2000版初中语文第五册)为例,谈谈作文教学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一、怎样让作文有话可说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凡28字;而现代作家张晓风跨越千年的时空,敷衍了诗句的由来,虚构了《枫桥夜泊》酝酿成诗的过程,创作了小小说《不朽的失眠》,全文近1300字。可以说,《不朽的失眠》算是《枫桥夜泊》的改写。这样,一个写作问题产生了:怎样把七言绝句改写成小小说?增加的这么多的文字从何而来?这是教师在教学《不朽的失眠》时,于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应该设置的第一个主问题。
一篇小说,一般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这三个要素,而《枫桥夜泊》只有张继一个人物,而且看似几乎没有故事、没有人物的动态和声音,有什么内容可写呢?张晓风以丰富的想象、凄美的环境和细腻的人物心理,构成了小说丰满的血肉。一方面,作者根据诗歌内容,以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美丽的古城、西斜的残月、粗嘎嘶哑的乌啼、结霜的千草、寥落的星子、如火的江枫、点点渔火、清冷古寺、夜半钟声,着力渲染了张继无边的失落和愁绪。另一方面,小说以人物的心理活动贯穿始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细腻地写出张继内心的羞惭、沮丧、忧伤、凄凉和痛心,写出张继落榜、上船、失眠、写诗的全过程。带着阅读服务于写作的意识,带着怎样改写古诗为小说的主问题,通过这样的师生双边阅读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条“让作文有话可说”的途径。
二、怎样让作文主题深刻
不少学生作文就事论事、主题肤浅,不能对所记之事、所写之景、所状之物进行深入挖掘,使之闪烁出思想的灵光。
对于《不朽的失眠》,既然它可以算是《枫桥夜泊》的改写,那么文章结尾诗已写就,何必需要最后两段?到底是哪一种选择,小说主题才更加深刻?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置的第二个主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比较探究,大家可以明白,小说不仅要再现《枫桥夜泊》成诗的过程,更要赞美张继这一场失眠的不朽,告诉我们人生真正的价值和真正的不朽。张继失去了什么呢?失去了“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失去了“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流芳千古的不朽好诗。“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张继是得大于失。因此,小说重在启发读者正确看待功名利禄及人生中的得意与失意:一时的人生得意未必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人生中的失败与挫折同样是一笔笔难能可贵的财富。如果去掉最后两段,小说主题就肤浅了,张晓风也就无法实现创作意图了。
借助第二个主问题,通过比较探究,学生就能掌握“让作文主题深刻”的方法之一,即重视文章结尾的抒情和议论。抒情议论、格物究理,是“让作文主题深刻”的最常用的方法,在文章结尾有着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之功效。
三、怎样让作文文采飞扬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不朽的失眠》运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使整篇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牵动着每一个情感细腻的读者的神经,给人以阅读上的审美享受。由此,教师可以抛出第三个主问题:小说文采飞扬,令人赏心悦目,请举例说说我们应该学习它的那些语言特点,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写作当中。通过朗读、比较、品味,学生可以学习到以下几种语言表达方法:
1、“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运用对比、排比、拟人、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兼之多用短句,长短句相谐,极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死一般的沉寂和张继的失落、忧伤、空虚情绪,突出了情景的凄美和人物的特定情感。
2、“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词语的搭配突破常规,出奇出新。“放肆”一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忧伤”人格化,把“忧伤”写活了,给我们的感受是张继在肆意放纵、发泄他的忧伤。
3、“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巧妙化用古诗、引用典故,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和文化品位。
当然,小说中的语言特点不仅有以上几种,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语言的赏析,学以致用,使自己的作文也文采飞扬起来。
以小小说《不朽的失眠》为例,分析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无非是想阐明一个事实:阅读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作文教学的过程。对于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都必然与作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写作智慧的结晶,都有着若干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强化作文教学意识,实践(课文)与理论(写作方法)相结合,将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比纯粹的几次作文技法指导和训练有效得多。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