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刘铁芳:日常生活的价值与教育的保守性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5-8-30 08:15
标题: 刘铁芳:日常生活的价值与教育的保守性
刘铁芳:日常生活的价值与教育的保守性

  一个人的教养不仅仅来自正规的教育,来自经典阅读,同样可能来自日常生活,来自日常生活中若隐若现的习俗与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与传统构成一个人教养性的基础,失去了日常生活对个人生命世界的呵护,恰恰可能导致教养性根基的破碎。而一个在经典历练中获得的教养性越充分的人,越能理解日常生活的价值。
  我们今天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年轻人与创新的结合意味着年长者及其所代表的习俗传统已经逐渐地在我们的社会中边缘化。以新为诉求,年轻人的生活世界更倾向自我建构,而不是承续惯习,这意味着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具有对日常生活样式的反叛性。
  适度的反叛性当然有利于年轻人的创造个性的生长,使他们保持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必要的张力。但不加分别的反叛将导致他们失去了日常生活作为教养性的资源。他们什么也不相信,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殊不知对自己判断的相信,往往容易导致轻信,这正如同对传统和习俗的轻信一样,不同的是,传统和习俗毕竟经历了无数人和更多时间的沉淀,而来自个人的武断和轻信,带来的是个人的自我封闭和过度自负。
  就我们当下的社会而言,其实鼓励年轻人的创新意识是不够的,是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关键在于,我们究竟鼓励他们以何种姿态来革新去旧。实际上真正的创新领域乃是公共生活领域,即个人何以立足于时代和社会,拥有大胸怀和大智慧,别开生面,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这里指涉的乃是公共生活,或者直接地就是公民生活领域,也就是如何做好公民,我们的时代需要拥有创新品质的好公民。
  作为好公民,同样需要日常生活的呵护,借以获得完整而细微的教养,使个体首先成为好人。如果说成为好公民更多地需要的是开放、创新,甚至必要的叛逆,那么成为好人则显然需要适度的保守,理解传统,尊重习俗,积极谋求与年长一代的对话沟通,以获得个人生命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滋养。这乃是教育之保守性的重要根源。
  最可悲的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处处追求自我中心、叛逆、缺少必要的尊重和敬畏,而一旦进入公共生活,却反而唯唯诺诺,毫无个性,眼高手低,既无创造的能力,也没有实践的精神。这恰恰是我们当下教育需要十分警惕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