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莫砺锋:古典文学虽然边缘 但很重要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5-8-30 16:50
标题: 莫砺锋:古典文学虽然边缘 但很重要
莫砺锋:古典文学虽然边缘 但很重要



人文学术比较边缘,文学研究在人文学术中又比较边缘,古典文学更边缘,一群很边缘的人来到这里来,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是为学术研究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我们觉得虽然是边缘,但实际上它很重要。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莫砺锋
个人简介:莫砺锋,1949年4月出生,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著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古典文学虽然边缘,但很重要
凤凰江苏:您觉得举办此次古典文学高端论坛,对于研究古典文学的学术研究有什么意义?能简单说几点吗?
莫砺锋:古典文学方面的论坛,以前是举行过多次,我们这次所以说第一次,因为一个是海峡两岸联合举办的,还有一个,它的举办单位之一,是一个现代文学的一个机构,台湾新地文学协会,郭枫先生这实际上是研究现代文学的,所以,可能是第一次,从事现代文学写作和研究的跟专门研究古代文学的人坐在一个会场,讨论这个问题,在这一方面,它有一个特别的意义。
具体说到这次会议呢,我想大概有这样的几点,第一,因为这是我们邀请的学者,它来源于世界各国,有比较多的海外学者,不光是包括大陆、港台,而且还包括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
最近几年学术界有一个倾向,就是学术会议的主流话语,往往是英文,很多场合都是这样,甚至连研究中国学问的学者,也要把自己的文章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去宣读发表,我觉得这个是荒谬的。因为,我们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所以我们这次是规定工作语言全部用汉语,你外国的学者,你如果本身汉语比较好,你研究中国文学,应该要学会我们的语言,直接就用汉语来讲,其中也有个别的外国学者,可能汉语表达不太好,我们就安排了人给他翻译,我觉得研究古典中国文学用汉语,用汉字来书写,用汉语来讲述,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比较有特点的一点。
第二,现代社会有这样两点,一个是现代社会大家比较关注的首先是经济建设,人文学术比较边缘,文学研究在人文学术中又比较边缘,古典文学更边缘,一群很边缘的人来到这里来,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是为学术研究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我们觉得虽然是边缘,但实际上它很重要。现在我们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从五四以来,对于那个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过了头了,所以这些年来,大家就开始反思这个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们还是需要继承发扬其中的精华部分,这基本上已经成为社会上从上到下的一种共识了。在这样一种社会思潮中间,我们的古典文学派是什么地位,它的作用在哪里,我觉得我们这个会议的,虽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谈到这一点,但是会议的主导精神,是看到这一点的。就是我们是都要通过研究来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间文学的部分,它到底起了什么意义,然后这个古典文学,它对于现代社会,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乃自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它到底能起到什么意义,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探讨,大家来在这个问题上增进共识。
韩国古代诗人几乎像中国一样崇拜杜甫
凤凰江苏:说到您今天的论文《论杜甫是文以载道的典范》,那就是文以载道的这种文学理念,因为咱们这次研究也是这个东亚文化嘛,您觉得文以载道的文学理念对当时日本、朝鲜有什么影响?
莫砺锋:“文以载道”是北宋人提出来的,古代这个观念对古代的日本跟朝鲜半岛上的文学写作都是曾经起过很大影响,因为古代我国对邻国的汉字文化圈这个文明研究得更深透。就是说在古代,中国的唐诗宋词一产生,马上就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因为有些日本,有些日本诗人韩国诗人,实际上参与汉字文学的写作的,他到中国来留学,所以那个时候文化是同步的,影响非常深。但是到了现代,五四开始,对于“文以载道”这个观念的批判,五四开始是批判,批判这个概念。
从学术研究的目光来看,东亚它曾经是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个文化圈,因为古代的日本跟韩国都没有文字,日本的假名都是参照着汉字的部首偏旁来创造的,韩国的文字要到14世纪才发明的,在那以前,他们的所有写作就是用汉字来写的,古代由于文字的关系,那个时候中华文化比较发达,所以整个这一个地区,都是被称为汉字文化圈。其实上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的交流非常频繁,而且受影响也很深刻。日本、韩国的古代典籍中,也有一些关于中国作品的评论。比如说,杜诗在韩国影响非常大,韩国古代诗人几乎像中国一样崇拜他。从杜甫对他们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来,价值到底在哪里,因为价值文化是通过影响体现出来的。
凤凰江苏:杜甫强调的儒家的博爱精神,跟现在社会强调竞争,强调弱肉强食,有没有相悖之处?或者说他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莫砺锋:仁爱精神,强调人之间要互相仁爱,互相关心,这个一向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的理念,我们不能说古人也完全做到了,这是肯定没有的。因为这个跟人的自私是相对立的,你要仁爱帮助别人,必须要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所以不是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做。
但是儒家文化,一向强调这是正当,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杜甫用他的诗把儒家的这种精神,形象地说出来了。我们现在强调它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一个真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社会,肯定不是每个人都为自己而奋斗,为自己挣钱,顾好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一个社会,即使大家都守法,但这个社会缺乏情感,每一个个体都是一盘散沙,我们就不能想象,在发生灾难事故时,大家会互相帮助,因为没有这种价值指导。杜甫诗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它是这一方面的指导。这一点,西方往往是通过宗教来实现的,但是中国人没有宗教,中国古代的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是人间思想,是发自内心的,它唤醒你内心的良知,是从内向外的。
中学阶段,学生应该全面发展
凤凰江苏: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有个学生写了三千字的文言文,自荐上南大,想让您做他的老师。
莫砺锋:那个信我没有直接收到,他转给我们系里的一个老师,那个老师后来转给我,我看了一下。这当然是不可行的了,上南大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分数,总分太低了。
但是呢,我当时也说了几句话,我说,这个小孩是一个偏才,数理化学得不好,英语学得不好,他就关心古文,关心古典文学,专门在这方面。而我一向是认为,在中学阶段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中学阶段不应该成为偏才,中学里的所有课程设置,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必须,我是反对中学里面分文理科的。中学不应该分文理科,文科跟理科在一个人的中学阶段,应该都要学好,以后你再去学专科发展。这是一个基础,你不能说我是研究古典文学的,我中学数理化都不学了,我英语也重来不学,我从小学就开始学古典文学,这个人即使将来搞古典文学也是搞不好,因为他没有一个广阔的知识面,实际上研究是触类旁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都会促进你的研究。
这个小孩有点特殊性,我不知道,我也不认识他,他也没来见过我,所以我不知道。社会上也有一些人支持他的,说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偏才的例子。钱钟书怎么样,谁谁怎么样,钱钟书数学也不是零分,他是考得很差,但是问题是,那个时代不一样,钱钟书他虽然是数学考得不好,但是他得国文跟英文就是非常非常好,那么这个小孩,他的考分,他的考分那么低呢,估计他语文都考得不是太好,他太偏了,对他不利。所以我不建议中学就很偏才,比如你在中学一天到晚观察昆虫,我其他全不管,那你要学好昆虫学,你将来成为一个生物学家,你首先学好化学,否则的话到时候要用上的,所以中学里不能偏。当然我认识他太晚了,如果早一点我就建议他早点把其他功课学好,假如确实喜欢古典文学,也要知道,应该把其他功课也学好,先获得一个基本的知识面,然后进了大学,甚至进了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走专科的道路,不能太早走上专科道路。
“道” 就是一种刚健正确的精神力量
凤凰江苏:您觉得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是否应该继承这个“文以载道”的精神?

莫砺锋:我觉得文以载道毫无疑义地应该继承,其实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一种刚健的,正确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思想意识。其实,你看美国的文学作品,好莱坞的电影,全是注意文以载道的,它里面一定传递一个正面价值观,你要传递反面的价值观,你要传递反面的价值观,违背西方社会那种伦理或者是政治上不正确,肯定是不可能得奖的,甚至都不能放映。这个东西毫无疑义,所以我觉得,假如说反对文以载道,往往是误解这句话了,你要正确地,比较全面地理解这句话的话,一切好的文学创作,都应该文以载道。载的“道”你不一定是某一个“道”,你可以载比如说一种探究科学的精神、崇尚自由、甚至一个健康的、优美的情操、感情倾向。
凤凰江苏:所以前提就是一种对“道”的重新的解读。
莫砺锋:对,把它解释得宽泛一点,它就是一种正面的一种追求,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就是正能量,你能传递正能量,它就是符合道的,不传递正能量,它就是不载道。因为文学作品如果说没有道,没有思想上的一种价值追求,这个文学作品你用什么来打动人家。你刚才郭枫说的,穿了一件好的衣服,他没有灵魂没有身体,光一件衣服,那本身就不是一个好作品,衣服要穿在一个美丽的身体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