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给学生一块“自留地”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5-10-12 22:29
标题: 给学生一块“自留地”

给学生一块“自留地”

江苏泰兴市大生小学 袁向军
(本文摘自《当代教育家》2015年第3期“管理手记”栏目)
“现代化校园工程”创建期间,学校为迎接验收,重新布置了校园环境。为展现校园文化,设计中突出了校园足球的特色,做了不少的展牌。安装展牌时,我在走廊下陪着工作人员。
“这次学校文化布置得很有个性呀!主题鲜明,都围绕着足球。”工作人员对身边的老师说道。
“这次真是高大上的安排,钢化玻璃,里面的内容又很精彩。”
……
听着大家的赞许,我有点沾沾自喜。
“哇!真漂亮!”
“漂亮是漂亮,走吧!我从来不看!”
“别看了!挂上去暂时又不会换的,以后看不迟!”
一群学生围过来,看了看,议论起来,随即又跑开去了。
听着学生的议论,我陷入沉思。“让每块墙壁说话”是学校一直以来的追求,所以在设计时,我们会注意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变化,或道德教育,或科技天地,或知识讲堂等,可学生怎么就漠视呢?如何让学生关心内容,让墙壁真正说上话,让我们精心布置的内容发挥应有的教育效益呢?
学校特地召开了班子会议。会议商定,在学生中开展一次隆重的“校园文化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竞赛题目很多选自学校橱窗展示和墙上张贴的内容,竞赛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然而,随着活动的结束,学生对墙壁上的内容又趋于淡漠。我们再一次思考,拿出新的创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活动的、小型的版块,让学生自己在卡纸上设计内容,定期更换。
我们将任务分解到班级,由班级分解到小组,内容可以是校园聚焦、学习天地、成长展示等,也可以针对学校突出的现象,或提醒,或倡议,或公告,或禁止等。此举一出,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因为在公共场合下展示自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
一开始,学生只是在教室门前写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如怎样有效预习、怎样克服上课怕发言的心理等。但是过一段时间后,有学生开始在走廊口写下这样的话:“亲,你今天滑楼梯(扶手)了吗?不文明哟!”“走廊上,怎能激烈追逐呢?”这些提示,比教师的说教效果好得多,尤其是在学生熟视无睹的情况下,有的小组却用心统计,写道:“今天,我们已经第六次发现有人滑楼梯扶手啦!”
为正确引导学生,大队部与各班班长成立评选委员会,对校园内学生设计的所有版块内容进行评比,从美观、实用、创意等多方面进行评选,设定最佳创意、最实用、最引人注目奖等多个单项奖。我们努力通过多元评价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示的内容更多样,展示的方法更有创意。同时,在课间,委员会还会随机抽学生测试他对展板的了解,凡是回答正确的,送上小礼品一个。当然,这是不做考核要求的,只是为了在校园里多创造一点“意外”。
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很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他们每周想方设法做好自己负责的版块,不仅追求内容的可读性、实效性,还求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有时,还看到孩子们主动邀请其他孩子来交流、点评。学校的墙壁真正说上了话!
受到这样的启发,我们开始考虑在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也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给学生一块自留地。
于是,学校操场的东北角,本来计划种一片竹林的空地,我们安排给了中高年级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践活动时间自己去栽花种草。
语文学科“海量阅读”的工作,在原来教师设计的必读和选读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学生自主选读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阅读。
在每天的校内作业和家庭作业设计上,除了老师布置的规定性作业外,我们尝试由学生自主设计一到两条作业。教师还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设计作业的心得,进行好作业的评比。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开始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解决阅读中的困难,交流解决难题的方法以及学习的心得。
……
“自留地”的设置让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从不关注墙壁的学生,现在非常关心自己负责的版块,不仅是内容的设计,还有设备的维护,周边的卫生状况等;以前怕参加活动的学生,现在能大胆地在公开场合与其他人交流了;以前怕设计、懒于设计的同学,现在也能拿起笔设计版块内容了,学生的素养提高了。不仅如此,学生参与学校的其他活动,乃至课堂上的学习、课后完成作业,都变得更积极、主动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一块块“自留地”不经意间就打开了“自我教育”的捷径。
我们设想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留地”,您觉得呢?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