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许锡良:谈谈教师怎样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5-11-20 11:37
标题:
许锡良:谈谈教师怎样成长
许锡良:谈谈教师怎样成长
我只要见到中小学教师,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我也在中学教过六年,而且是山区里最贫穷落后的农村中学里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的六年。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也是体味得很深刻的。今天,我想以个人的经历与切身的体验为背景,给大家谈谈教师的成长。我为什么用“教师的成长”这一说法,而不用“教师成功”呢?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以为“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没有悬念的人生”,我曾经以自己的中学教师经历写过一篇传记性的文字,大家上网就可以找到。做了教师你很难用一种明显的标准来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是成功的。因为世俗的成功标准对于教师职业来说都是不太适宜的。比如世俗的成功标准首先就是有钱有权,地位显赫。但是,这些东西与一个教师的职业显然是相距比较遥远的。有的教师工资待遇高一些,也只是相对地高一些,也有一些教师因为业绩突出,后来去当教育局长了,甚至更大的官了,有了相当显赫的权势,也有的后来发了财,但是,实际上,他已经不是一个教师了。这种成功仍然不是一个教师的成功,而只是一个政客的成功或者商人的成功。没有可学性,也没有多大的推广的价值。动辄热衷于谈教师的成功,其实仍然只是把教育当成谋官谋利的工具而已。
这种过于功利的态度是不可取的,现实中仍然流行着这样的教师观,并且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这种教师观往往容易急功近利,容易走上技术主义与权威主义。这也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始终走不上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些人就是喜欢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工作,所以造就了那么多所谓的名师,其实现在也就是高分出名师。以现在中国教育落后而顽固提倡技术主义与权威主义,正是中国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现在危害我们教育事业的两个因素,一是技术主义,二是权威主义,把学生与教师都当成自己成功的工具,而自己也甘当别人的工具与手段。
我们要认清教师职业从根本上是不太会有像其他一些职业那样的成功。比如,刘翔这个世界飞人,他的天赋与苦练的成就,就是在奥运会上的那最后的零点几秒里决定的。就在那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他立即成了世界的新闻人物,类似这样的成功,是永远不会发生在教师职业里。教师的职业是一种默默无闻的事业。对于教师来说我们不能谈太多的成功之路,而最好多谈谈教师的成长之路。我今天展现给大家的教师之路也不是成功之路,而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之路。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作为教师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永远追求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教师的乐趣就是这个追求的过程。
怎样才算是教师成长了呢?就是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使自己每天都有所思,有所学,有所得。把自己的作为一个教师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活力,追求内心精神的和谐与宁静。教师的乐趣就是在学习之中,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之中。教师也要有物质生活,也需要满足世俗的需求,但是教师职业的优点长处不在这里。当达到一个限度后,应该追求过一种真正的教师生活。一个教师如果从来没有体验过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教育的乐趣,那样的教师生涯是不幸的。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精神主义者,我以为人是离不开金钱与物质来谈工作与生活的。但是,我以为这二者不是分离的,而是联为一体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一个人选择的职业是否幸福的三个标准,第一就是自己是否热爱这个职业,第二就是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第三就是这个职业干好了,是否能够挣一点钱,不一定要发大财,但是一定要保证自己过上这个社会的小康生活,至少也要衣食住行无忧。前二者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最后一点却不是完全取决于个人,但是我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人才的合理流动,即使是教师职业,也同样可以实现这最后的一个要求。至少目前我是从中看到了一点希望的。如果你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你向社会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贡献,那么你总能够找到自己的舞台。
在座的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教师,有许多还是今年才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的优点长处就是充满活力,有干劲,没有后顾之忧,即使失败也仍然有大量的回旋余地。不足的是缺乏耐心,没有恒心,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件看似平凡而实际上很不简单的事情。而做好这些事情对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却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最容易看到的是有形的资本,而看不到无形资产的重大意义。我们很容易在年轻的时候斤斤计较一点蝇头小利,而看不到,年轻时候最重要的资本就是把自己的青春化成人生宝贵的经验,时间无论怎样都是要流逝的,但是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化成人生的经验,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年轻时积累经验,锻造能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远比去即时挣一些小钱重要得多。年轻的时候贫穷不是罪过,但是年轻时浪费时间与青春才是罪过。我们有没有想过,校长要我们做班主任,待遇不高,工作繁琐,吃力不讨好,表面看来似乎是很吃亏的事情,可是,正因为你做过了,体验了,有了经验,又认真研究了,解决了无数的难题,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好感,你的教育能力也提高了,你作为教师的资本也日渐雄厚。如果你还能够有一点研究的态度,将自己做教师、做班主任的事情,认真记录下来,把每一个学生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认真记录下来,并且认真研究,我相信在不长的几年里,你一定能够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你不但会教好自己的学生,而且还可以把自己的酸甜苦辣、经验得失发表出来,供其他教师分享。你不一定是这个社会中最优秀的,因为最优秀的后面有机遇,有天赋,有时代的标准等等因素,但是,我们总能够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看似简单的教学工作,枯燥乏味的工作里面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是富有专业精神的教师。一个教师,无论起点多么低,只要你有这样的专业精神与敬业精神,只要你坚持如此好学,并且始终保持自己的好奇之心,那么,你作为教师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那么永远不能以你现在的处境来限定一个人的未来,更不可以一个人现在的职业身份以限定一个人。我今天斗胆在这里给大家说一句不怕得罪黄校长的话,你们就是要把黄校长提倡的学校作为发展自己的平台,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争取工作五年以后,能够使自己的能力上一个台阶,那时候,你们就具备了跳槽的资本与实力了。而这个时候,黄校长的学校也因你们的努力而焕然一新。说不定,那时你们就是有跳槽的资本与实力,也舍不得走开了。黄校长也对我说,他希望你们年轻教师把他的学校当成成就自己理想,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你们年轻教师发展了,学校自然也就发展了。机会总是相对于实力而言的,你们有了实力,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但是,前提是有一个安心工作,岗位成才的决心。黄校长的这个观点,这是很眼光的,也是很有胸怀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教师如何在学习中成长的问题。
每个教师的成长经历都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有一点肯定是相同的,就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肯定是能够保持认真学习习惯的人。回想起自己当初毕业时被分配到一个落后的农村中学里当教师,工资待遇很低,常常有衣食之忧。但是我感到比较庆幸的是,我没有完全放弃努力,特别是没有放弃阅读、思考与写作。工资很低,仍然省下一点钱用来买书,可读的书实在太少,有人去城里出差,就一定会委托他们买几本书,我曾经还花过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辞海》,这样的工具书,当时在学校的图书室里都是没有的。现在大家比起我当时的条件来说应该是好多了。如果要我向大家提一个建议的话,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首先把电脑买来,买不起名牌的新机,就买二手的手提电脑,如果运气好的话,其实也不错的。然后一定要把网线引进自己的宿舍。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有了电脑,有了这根网线,你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就始终是流畅的。无论是在多么落后贫困的地区,你都能够保持与世界的交流,能够寻找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最智慧的头脑进行交流。这样,虽然你的物质环境不那么有利,但是,你的思想精神世界却始终是可以站在最前沿的。这种学习是我们当初不可想象的,同时也是你们处于这个时代的幸运。而且对于资料与信息都比较缺乏,思想比较闭塞,视野非常狭窄的落后山区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网络上的东西,现在仍然是受到正统的偏见,认为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实际上网络上的信息有好有坏,只要你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珍珠与宝贝,网络的资源是价廉物美的。网络上客观地存在着泡沫与垃圾,这不是我们拒绝网络信息的理由。一个东西究竟怎样,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眼光与视界去选择。在网络上还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同行,有着共同话语。经常一起探讨,这对一个教师成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经常写也很有必要。以写带动阅读,带动思考,把三者融合为一体。通过写,能够使你的心思更为缜密,精神更为集中,思维得到锻炼。从而也会使你的思考方式得到改善。从书面到口头的表达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单纯地读与思考,都会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而以写带读、带思,却使自己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现在用电脑写作,用键盘打字,这个速度可比原来用笔写字要优越许多,速度也要快许多,如果熟练的话,只要你的思路足够快,那么想到哪里就能写到哪里。只要你坚持写,就是写一些垃圾文字,写一点泡沫,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我在中学教学时写各种的笔记有几十本,这个锻炼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一个教师要有这个本领,而且经过一定的训练,人人都可以得到改进。
我有一个不知是不是恰当的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就是教师的学习就是为己的。古人说:“古之人,学者为己,今之人,学者为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古代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今天的人学习是为教训别人。教师的学习首先应该是提升自己的。提升了自己才能够以自己的能力、思想、智慧及人格去影响学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过去所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一桶水。”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且不说这样的比喻太机械,而且也非常不恰当,把知识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师生的知识是大小的问题,其实知识还有理解层次不同,表现出来的质量也不同。而且知识应该是流动的思想智慧的催化剂,而不是知识本身。同时这个比喻后面,还包含了有教师学习知识就是贩卖知识的味道。学习的目的就是教训别人了。其实,教师的学习首先在提升自己的品位,然后是以整体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的,教师应该智若泉涌。以自己健康的身心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时把自己灵光闪现的思想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你的积累就非常丰厚了。而且,慢慢地也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日本人常常在手边准备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灵光闪现的想法。这种学习精神是我们的国民所没有的,甚至也不是我们的教师所有的,只有极少数教师会这样做。这是我们与人家的差距的根源。做教师就是要做一个永远学习的教师,永远创造的教师,一个经常有灵光闪现的思想的教师。
作为为教师,应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学生?教师的职业理性应该表现在哪里?做好一个教师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喜欢孩子,这是感情基础,一看到孩子就讨厌与厌倦的,在感情上就难以接受自己的教育对象,有时就容易把教育孩子的事业看成是监狱管理工作,无意中就把学生当成犯人,教师则容易把自己当成警察,校长则是监狱长。我们总在想办法只是把孩子管住,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独立的儿童世界来尊重。二是喜欢阅读与思考。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当成学术研究工作来做。要用研究的眼光与态度来看待自己工作中的难题。不断地阅读与思考,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三是要不断地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养成及时写作的习惯。写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在看待学生的时候,我以为也要首先要立足于成长,而不是成功。我们这个民族太喜欢成功了,而且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不计道德的底线。这是可怕的。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生活,就是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或者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无论哪种说法,都是把教育工作定位于一个身心健康的完整的人,是不断成长中的人。立足于这一点,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在育人还是扼杀人的生命灵性。有了这样的思想观点,我们才不会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待学生。才不会把一个枯燥乏味的极无信度,也无效度的分数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差生,也许他们中有许多人成长起来,会让你大吃一惊,而且多年的教育经验也告诉我,所谓差生许多时候就是我们用了极不公平的尺子去衡量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命。我们要相信,生命的复杂性,只有让丰富的而多元的环境,才能够把握住生命的尺度,而我们的许多行为,相对于人的生命来说都是肤浅而野蛮的。孩子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你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成长,他们常常会成长得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好。你过早地过多地干预他,他的生命活力就停止了。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的中小学校,并不像我们这样强调把学校的围墙筑得高高的,然后把学生严密地关闭起来,控制起来。再在这样类似监狱的环境里,在四面的墙上去精心雕花,就成了我们所谓的校园文化。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这样的权威主义与技术主义仍然在极大地摧残着我们孩子的生命力。他们的好学精神,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及创造力就是这样被扼杀的。改革开放又是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一直被这样的教育锁死在这样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许多差生就是这样人为制造出来的。甚至那些没有上几天幼儿园的孩子很快就被这些的教育思想分出了三六九等。这里有文化传统的因素,更有现实的价值观念的因素。我们很难接受一个教育仅仅是培育成人,而不是培养成才。成人是学校可为的,成才却是社会各种复杂因素及偶然因素促成的。即使是大学,也是不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也只能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的使命,而不可能向社会承诺培养什么人才。大学中文系不敢承诺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作家,哲学系也不敢承诺培养哲学家。但是,无论什么学科都可以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所帮助。大学如此,更何况中小学呢?基础教育阶段的使命更是为人生与生命的健全打下基础,奠定人生观与世界观,特别是价值观念。而这些东西是不可以用分数来衡量的。我们现在仍然摆脱不了用分数来看待学生,看待老师的工作业绩,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我们可以还要在某种程度上作一些应酬,但是绝不要以为这种现实存在是积极的、正面的。我们这个民族的种种落后根性,应该从教育里找到一个根源。当然,我们会有这样的教育,也是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根源在起作用。教育是一种必要的乌托邦的事业,如果教育所培养的人永远只是适应,那么教育对社会的意义也就会大大地削减了。教育的意义主要不是在适应,而是在于改造。教育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着的社会培养人。在这里,我们需要用一种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与世界发展形势之间的关系。要在一个更高的意义上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让更多的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人有世界的胸怀与世界的眼光。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