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张祖庆老师《祖父的园子》、《园子里的祖父》教学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5-11-22 22:03
标题: 张祖庆老师《祖父的园子》、《园子里的祖父》教学欣赏
原文地址:深入浅出,教出“经典”的味道来作者:自在乾坤
               深入浅出, 教出“经典”的味道来
           ——张祖庆老师《祖父的园子》、《园子里的祖父》教学欣赏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谈永康
                                 
课文《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几乎人尽皆知,读者甚多;而小说《呼兰河传》,知道的人不多,读过的恐怕更少。
就像这些文字的作者萧红,知道的人不少,但认真阅读的不多;知道萧红人生不幸的多,而去细读萧红的却甚少。
萧红的文字,于语文学习,于小学生,到底有着怎样的价值呢?
祖庆读得认真,读得深刻,读得“死去活来”,请看他的文字——
“在我看来,这么多名家文章中,萧红的文字,最贴近小学生。”
“毫不夸张地说,和张爱玲、冰心等大家放在一起比较,萧红是绝不逊色的。”
“有祖父的后花园,是萧红童年唯一温暖的部分,也是她人生底色最亮灿的部分。……她始终是追求的,不放弃的,因此在她的文字中常有这样令人欣喜的亮色,这些亮色跳动在那些对阴郁沉暗的社会底层描述中,让人的内心能够充盈希望。”(以上文字均选自张祖庆编著的《小学生萧红读本·后记》)
如果我们喜欢萧红,或者,能够像祖庆那样,在并不很熟识萧红、但怀有无限信任的情况下“开始一遍遍地读”萧红,而且“读大半年”,那么,我们或许能够理解祖庆为何如此喜爱《祖父的园子》,为何这样深情地把萧红当作一个“传奇”。于是,我们就能渐渐清晰并理解:作为语文名师的祖庆,为什么要这样自觉地把《祖父的园子》作为“经典”来教。
诸位一定知道,近年来小语教材被热议,不少声音是质疑与批判:我们的孩子还在吃毒药!”浙江的几位语文教师在研读现行三套小学语文教材后得出如是“惊人结论”;作家叶开在自己的博客上向教材开炮……
的确,与多数课文相比,《祖父的园子》够得上名篇佳构,值得施以浓墨重彩的教学,值得由此超越课堂、超越课文,再去读一点萧红的文字,即如祖庆说的那样,提供一个由“课内——课外”的思路——亦即,由某一篇课文,带出一位作家,阅读一群文章——这,也可以称为群文阅读了。
因此,祖庆的这两堂课至少在如下两点可给予我们启迪:
一是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把已经定位为“略读”的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出“经典”的味道来,让所有的孩子有所品味,有所积淀。
二是怎样由“一篇”经典带出“一串”美文乃至一位作家的名作,让学生打开视野,有所拓展,有所沉浸。
“经典”系 朱自清先生所说,他认为“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提出“定篇”的概念,认为这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教。这样的课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是与文本内容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经典”也罢,“定篇”也好,“教课文”即“教语文”,“教语文”就是“教课文”。
我们来看看祖庆为《祖父的园子》一课设置的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围绕“花园——田园——乐园”来写祖父的园子。
2.品读重点句段,感受萧红文字独特的表达方式(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3.借助体验式朗读,发现萧红文字中藏着的童真、童趣以及无限的自由。
显然,感受“园子”的“童趣以及无限的自由”是“意”,而领略萧红独特的表达方式,品味字里行间的“阳光味道”是“言”——言意兼得,打下语文的底子,又打下精神的底子,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则是祖庆这一课的价值追求。他其实是用教材教语文、教做人,语言的理解、运用是跟文学(文化)、审美、人格的教育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
祖庆用他的课告诉我们:“经典”的课文,要依据学生实际,带着他们沉进文本内容。
《祖父的园子》文质兼美,从眼中园到心中园,再到梦中园,祖庆用的力气、方式都是有别的。
“眼中园”样样都有。学生亲切而熟悉。祖庆并不多花时间,请学生浏览,请学生“找重点段,划关键词”,找到、说到即可。只要学生美美地读,读得不够,则借助段中表示“色彩”“形态”的“大红”“金粉”“胖乎乎”等再读。
“心中园”一切自由。作者施以浓墨重彩,祖庆教学时亦“不惜笔墨”:圈画自由之物,交流自由之事,想象自由之行(祖父怎样,我就怎样)。无论圈画、交流,还是朗读、想象,目的都在帮助孩子“如临其境”“如见其物”,一切宛如“耳闻目睹”,于是“心有戚戚焉”。
“梦中园”光芒四射,最难“进入”。祖庆想到了音乐,用到了范读,学生便真的“梦到了那个园子”、“梦见白云从头上飞过”……祖庆又补充以萧红不幸的后半生,然而,这位坚强的女作家并不愿“舔吮自己的伤口来感动他人”,她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写到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走进“祖父的园子”,无疑是一次神奇的文字的旅行,也是一次不凡的精神的历险。学生的步子起先轻快、自由,渐而有些沉重,身体的拔节往往容易,精神的成长却实在艰辛。一节课,能够做到多少呢,况乎,祖庆已经做到了:学生走近了萧红,慢慢懂得她心中的那个园子,领悟着:有自由,生命就有光亮。
单有太阳的光是不够的,必须有心的光明。这种光明,首先在师者自己的心里。祖庆有。
祖庆用他的课还告诉我们:“经典”的教学,要用“经典”的方式“沉浸”语言。
祖庆是引导儿童学语言的高手。我们听到了学生的朗读,要体会园子事物的自由,祖庆采用视像化朗读,示范点拨(如: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似的),学生通过声音的拖长、速度的快慢,再现事物的自由。
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体验与想象。祖庆以“(    )了就像(    )似的”“(    )愿意(   )就(   )” 帮助学生如临其境。“稻穗一齐舞动着,就像约好了似的”“甘蔗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蚂蚱愿意跳多高就跳多高”——学生“进去”了,语言的学习、运用也尽在其中。
还有比朗读,比体验更“直接”更“得体”的“沉浸”的方式吗?
每一篇经典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萧红要表达的所有,都在其自由、轻快、灵动的语言里,在其特有的表达的方式和巧妙的修辞里。因此,祖庆又引导学生对第一节质疑,引出对侧面描写的感受;再比如对第17节“借景抒情”的学习: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它们觉得自己很自由吗? 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
而所有的这些,都指向萧红语言所独具的经典的“阳光味道”。
《园子里的祖父》则是《祖父的园子》一课的“续集”,是引导学生由课内精读转向课外略读、泛读的尝试。这一条路,于当前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先行者”的价值。
《园子的祖父》是通过阅读一组关于“祖父与园子”的文字,让学生比较充分地感知、理解“祖父”的宽容、慈爱与富于童心。而采用的方式依然是“语文”的,即通过视像化朗读、表演等手段,进一步感受萧红文字的特点,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阅读萧红文章的热情。
这是一堂导读课,这里仅就张老师的“导读”艺术作一简单的学习、阐述:
导以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显然,兴趣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能力,是推动自主阅读的关键。祖庆以“笑”“哭”为内容线组织,其新颖足以吸引学生。
方法一,利用权威暗示。用学者赵园的话“萧红作品提供了真正美学意义上的‘童心世界’,与大量平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层次的‘童心世界’” 赞美萧红文字的魅力,使学生感到重要,由是被吸引,产生有意注意,从而激发阅读行为。
方法二,巧用阅读期待。导读中所用文字均来自《小学生萧红读本》,学生课外并未接触,因此祖庆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猜想,比如“为什么抬头看家雀就坏事”“祖父的帽子上给插了那么多花,回来后老伴等家人会有什么反应”等,利用学生阅读心理,提升阅读兴趣。
方法三,变换教学方式。整堂课,学生朗读甚多,学生自己练读之外,还配以师生读、表演读等形式,甚至“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以活跃学生的身体与心灵。学生上台背诵“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段的实录足以见之。                                                
导以路径
教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而是自能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是要学生爱读,能读,因此祖庆在教学中给予了适当的有益的提醒,即在阅读的路径、方法上有所“教”。
祖庆的这堂导读课抓住三“笑”来领悟祖父的宽容、慈爱与富有童心。如何抓住“笑”,帮助学生在读中有所体悟,我们看到,祖庆指点了两条路径,即:把文字变画面、停下来想一想。在前两个“笑”的教学中,分别渗透这些要求;接着学《跟祖父学诗》时,则要学生综合使用:“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意:边读边把文字变成画面,在值得回味的地方停下来想一下,做一做记号。”显然,这是学生课外深入阅读萧红文字、打开其文字奥秘的路径和“钥匙”。
                       
为什么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没有阴天,没有雨天,没有刮风,没有下雪,而总是“光芒四射”、“明晃晃的”、“太阳是特别大的”?为什么多数人看到了园子的“阳光”,却读不到萧红文字的“太阳味”?为什么我们教学生“略读”《祖父的园子》后不大会再来《园子里的祖父》,更不会点拨学生去读《呼兰河传》……
太多的“为什么”,不急回答,先读读祖庆的几段文字——
一年来,你的名字,你的文字,每天在我脑海中萦绕。我一直在你的文字中,和你默默对语。一遍遍地读着你的作品,我慢慢地走近你,理解你,乃至深深地迷恋你。
我为你的身世深深感叹。你像一颗流星,只在人间停留了31个春秋。这短暂而苦难的一生,你却创作了那么多令人惊异的文学作品。我还注意到,你在《呼兰河传》这部小说里,几乎不提自己的不幸。你“绝不通过舔吮自己的伤口来感动他人”。你最喜欢用声音、色彩、线条、画面、形象,来写你的家乡和你的感情。你常常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家乡的神韵。对黑土地深沉的怀想和深沉的热爱,才让你的文字,像一幅幅画,一首首诗,文字的背后,是你那颗滚烫的心啊!……
敬爱的萧红,我似乎还有很多话要和你说。但,很多话,似乎一时难以说完,那么,就让一首歌,作为这封信的结束吧,以后,我,还有和我一样热爱你的人,还会在文字里,和你默默地持续地对话
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对了,敬爱的萧红,这首歌的名字叫传奇。其实,你就是所有热爱你的读者的传奇。
署名是“永远热爱你的读者张祖庆”。
读萧红大半年,“你的文字每天在我脑海里萦绕”,是为时间上的“深入”;只用两课时带孩子走近“祖父的园子”和“园子的祖父”,是为时间上的“浅出”。
“你最喜欢用声音、色彩、线条、画面、形象,来写你的家乡和你的感情”,是为对萧红为人为文的“深入”;不用繁琐分析,不大谈特谈自己的见解,只带着学生经常“停下来想想”,是为教学内容上的“浅出”。
深入,是因为懂萧红,先做萧红的文字知音,才能带孩子走进园子,使之有所感受,并有所积淀……
浅出,是因为懂学生,要做孩子的人生导师,才能带孩子走近萧红,使之有所领悟,并有所拓展……
因了祖庆,经典如《祖父的园子》由此在今日“应试”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于是留给学生“自由”的感觉,日后可不断回味“太阳光芒四射”的感觉。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