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后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5-11-25 17:31
标题: 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后记
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后记
白金声
承中国林业出版社的青睐与厚爱,蒙刘开运先生的热情襄助,这本《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得以问世。
最近,一位朋友在微博中这样写道:“40年的学习,40年的酝酿;40年的汗水,40年的心血。他用40年时间写成的《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日前在哈尔滨罕见的暴风雪中杀青,如今的白金声已变成了白头翁。”看了这条微博,不免勾起我的一串回忆。
40年前,也就是1975年,我在一所村小学当民办教师,那时我的教龄只有4年。由于教学认真,加之我善于思考,不断钻研教育理论,公社教育办领导让我当兼职语文教研员,每周六下午给全公社语文老师作辅导。讲课内容,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从听说读写到教材教法,无所不包。三尺讲坛横亘在我生命的原野上。为了守着心中的希望,为了拥有“一览众山小”的从容与自信,我拼命地读书。那时,我读书不成体统,属“杂学”类,五方四部、三教九流、杂文小说、名人传记、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天文地理,无所不及。虽然有些书并没有真正读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这种“蜜蜂采蜜”式的阅读,对开阔我的视域确实大有裨益。
1978年,我上调到县教研室,做了一名专职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在别人看来,我没上过大学,掐头去尾,只读了7年书,是个使用“土枪土炮”的“土八路”。的确,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三脚猫”的本事,是难以胜任的。虽然坊间称小学语文为“小猫小狗小儿科”,但真正能教好,能研究好,实属不易。吃了一把草,硬要挤出两杯奶,渐渐地,我感到力不从心了。面对新的岗位和压力,我必须拿出“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功夫来读书。我读书历来喜欢吃“史”,尤其是语文教育史,如《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小学语文教材简史》、《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等。学习这类知识,对语文教学与研究有一种历史厚重感。有很多东西我们以为是创新,实际上仅仅是继承而已。几十年前,几百年前,上千年前,前辈关于母语教育的见地已经鞭辟入里,经验十分成熟。
从1978年到2008年我退休,我出版了几本专著,书中不乏我学习和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史的篇章。如《积极汲取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百年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的学习思想》、《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经验》、《我国古代作文教学思想》、《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民族化传统》、《努力实践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张志公的语文教学效率观》等。后来,我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我所写的有关文章,本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按照历史流程,依据一定体例,将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事、书,加以筛选、整理、扩充,形成一本普及读物,让读者读之如同漫步中国语文教育历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看到一路风景。于是,我就杂采前人众说,集纳今人成果,写成了这本书。《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一改通论的形式,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人、事、书为纬,纵横交错,互为表里。人,限于去世的;事,属于重大的;书,见于经传的。每个内容相对独立,整本书又浑然一体,这就是我写此书的初衷。
鲁迅在《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一文中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做一个明确的纪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致我们,是怎样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我不敢说在写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写中国语文教育历史那是大家的事。如果说这本书能给中小学青年教师提供一些语文教育史的资料,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希望这本书能得到更多的识者批评指正。
白金声 乙未冬日于哈尔滨天地书斋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