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5-12-12 17:11
标题: 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
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
薛法根
阅读教学在“教什么”这个问题上一直莫衷一是、徘徊不前,同一篇课文可以教出截然不同的内容来,而更多的时候是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跑着跑着就跑到别人的道上去了,自己模模糊糊,学生糊里糊涂。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教得明明白白,学得扎扎实实,关键就在于把“课”研得透彻一些。《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读过三五遍之后,课文基本能读正确、读通顺,内容也大体上能读懂了。阅读教学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从学生自以为是的“已知已能”中,指出他们理解和感悟上的盲点,揭示他们实质上的“未知未能”之处,再雄辩地揭示课文蕴含着的“语言秘密”,使课堂充满理智的挑战。由此,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明确而集中,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清晰而精要;教学活动应该对应教学目标,以相应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乃至豁然开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联系语境理解意思,并正确书写。
2.在教师指导下,了解“我”在练琴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变化,从中体会那位“耳聋”老人给予“我”的自信和关爱。
3.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补写一段课文中的“留白”。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联系“语境”,读写“字词”。
1.相继出示下列生字、生词,指名朗读:
仪,隆重的仪式;
歉,抱歉;插话:“歉”字笔画多,易写错,看老师板书。
溜,溜走;插问:怎样走才算溜走?
割,无法割舍;插问:哪些东西让你无法割舍?
2.出示生字:嘿
(1)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强烈的感情。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一读“嘿”所在的句子:“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
(2)这个“嘿”字表示什么?
归纳:“嘿”字表示内心暗暗的欢喜、惊喜、兴奋……是几分兴奋,而不是十分兴奋。因为“她是个聋子”,听不到我的琴声,夸我的话不能当真。
(3)范读并提示:“嘿”的语气宜“气满声高”,以传达出兴奋的感情。
3.出示:悠,悠悠的小令
(1)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曲听来是那么?那么?那么?
(2)放到课文句子中去体会一下:“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注意这里的“悠悠的小令”。你发现这个句子写得有什么特别的吗?
归纳: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反衬”的手法,以沙沙的足音反衬林子的寂静。
(3)追问:“沙沙的足音”如果改成“蹬蹬的足音”,行吗?“沙沙沙的足音”,行吗?
归纳:“蹬蹬的足音”显得力大沉重,“沙沙沙的足音”显得急促纷杂,全没有“小令”般的轻盈优美、悠闲悦耳;且“沙沙的足音”对“悠悠的小令”,对称工整,朗朗上口。
(4)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读一读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你听到这沙沙的足音才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归纳:一个人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下才会有这样的体会:愉悦的、美妙的、舒畅的、自信的……也只有在有音乐天赋的、挚爱音乐的人耳朵里,听到“沙沙的足音”才会联想到“悠悠的小令。这段中的“景语”,其实就是作者表达心情的“情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5)学生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愉悦、激动的心境。
4.你看,这些字、词,在课文中包含着那么丰富的含义、情感,我们要用心品读,用心到课文中去发现那一个个语言的珍珠吧。一边读,一边把那些让你心里一动的字、词画下来。
板块二:关注“心理”,概述“故事”。
导语:“我”先后在哪些地方拉小提琴?都有哪些听众?心情有哪些不同?请你用心读一读课文,然后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实录:
生:作者先在家里拉琴,爸爸妹妹说他拉得不好,他的心里是十分沮丧的。后来去了小树林里拉,听众是一位老人,给了他鼓励,他的心情是兴奋的。最后,他又在家里练琴了。后来,妹妹听了大吃一惊,说他弹得很好,他心里十分高兴。最后他在文艺晚会上拉琴,有很多很多的观众,他的心里是高兴的。
师:说得很完整,很连贯。但是,你可以说得更好一些!你看,一个人在舞台上拉琴,心里很高兴,可以换个更恰当的词语吗?
生:激动,自豪。
生:得意。
师:再看,你刚才说了两次“最后”,“最后”只能放在“最后”。不然,条理就不清楚了。想一想,再说一次。
生:他先在家里练琴,爸爸和妹妹说他拉得很难听,心情十分沮丧;后来他去树林里拉琴,一位自称是耳聋的老人夸他拉得好,心里有点兴奋和自信;最后,他在文艺晚会的舞台上表演,有许多观众,心情激动而自豪。
师:你看,你能说好,但没有说得最好。有没有能说得更好的?
生:我先是在家里练琴,爸爸和妹妹很不满意,我很沮丧;后来我到树林里,一位耳聋的老人听我拉琴,我有点兴奋。那位唯一的听众对我的鼓励,使我慢慢地找回了自信;最后,我在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心里十分自豪。
师:说得比较好。还有说得更好的吗?
生:我起先在家里练琴,父亲和妹妹说听到了锯床腿的声音,我非常的沮丧。后来我到小树林里去练琴,在那里我有了唯一的观众,就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并且更加刻苦,努力地练习拉小提琴。最后,我在舞台上演奏,我有成百上千个观众,非常激动、自豪。我也非常感激和怀念那位老人。
师:看,你们越说越好了!父亲和妹妹说我的琴声“像锯床腿的声音”,这样的话在我听来像什么?
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
生:像一个拳头,把我的自信心渐渐地锤扁了,最后给锤没了。
生:我觉得像一盆凉水,本来是很热情的,可是被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
生:我觉得就像一把刀,我刚对音乐有点好感,有些崇拜,可他一刀砍下来,把我和音乐斩断了。
师:这种心情就是“沮丧”!而老人的话,听起来却像“诗一般”……
板块三:品读“话语”,体验“心理”。
1.用心读读老人那些“诗一般的语言”,体会一下,是怎么打动我的?女生读老人的话,男生角色体验“我”的“心理”。
问男生:你当时为什么要溜走?
男生:拉的琴声太刺耳、太难听了,生怕遭到老人的讽刺,生怕打扰了别人的休息……
女生: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问男生:听了老人的这句话,你还溜不溜了?
男生:不溜了。明明是我那难听的琴声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破坏了老人独享的幽静,老人却说是她打扰了我,怕我因此离开。如果我真的离开了,老人就以为是她打扰了我。我不能让老人觉得为难。面对这么善良的老人,我溜走了会感到内疚的。
女生: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问男生:你的脸还发烧吗?
男生:不会了,因为她是个聋子,根本听不见我刚才难听的琴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没有破坏老人的休息。我心中的愧疚和自责都消失了。我不再为刚才的琴声而担心了。
女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问男生:你现在拉不拉?
男生:拉。因为她是个聋子,再难听的琴声也听不见,我可以放心拉了。她这么真诚,这么希望成为我的听众,我怎么好意思拒绝呢?老人听不到琴声,却愿意用心去感受,多么善良和真诚啊,我真的很感动。老人夸奖我了,也许我的琴声并没有想父亲和妹妹说的那么难听吧。
问男生:还有人想溜走吗?还有人脸发烧吗?还有人没拉琴吗?
男生:(读课文)我被老人……拉了起来。
问男生:就拉这一次吗?
男生:(继续读)以后……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
女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插话:第二天,当小伙子停下来时,你说上一句
女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插话:第三天,……第四天……
女生:(反复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问男生:现在,你的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男生:温暖、喜悦、激动、甜蜜、自信、舒畅、满足……
问男生:透过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你分明感受到了老人“______一般的______”。
男生:金子一般的心;火一般的热情;春风一般的鼓励;阳光一般的爱……
2.透过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你能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吗?教师逐层问女生:
明明是他难听的琴声破坏了你独享的幽静,为什么却说是你打扰了他呢?
明明知道他拉的像锯木头,为什么还说他一定拉得非常好呢?
明明你是个音乐教授,是个小提琴家,为什么撒谎说自己是个聋子?
明明听他拉琴就是一种折磨,为什么还要每天做他的听众呢?
明明那么难听的琴声,你为什么一直那么平静呢?
……
有这样心灵才会有这样“诗一般的语言”;有这样“诗一般的语言”,我的心才会被深深地打动了。
3.总结:什么叫体会?就是设身处地地像人物那样地去想。这么一想,什么都会了然于心,读书就深入了。
板块四:读懂“变化”,体会“照应”。
1.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读读课文,边读边联系上文:我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2.教师引读: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以前,父亲和妹妹只能数次受到我基本练习曲的折磨;现在,……
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悄悄地练琴;现在……
以前,我总担心唯一的听众会捂着耳朵逃走;现在……
以前,老人总是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现在她说……
以前,我常常记得她是个可怜的聋子;现在……
以前,她一直很平静地看着我;现在……
3.你从刚才的朗读中发现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前后照应。
4.哪些字、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从这些字词中,你感到我变得怎么样了?用恰当的词语在旁边写下你的批注。
归纳:自信了;勤奋了;刻苦了;感恩了;进步了;投入了;胆大了;阳光了;开朗了;熟练了……
5.学生练习朗读。
板块五:补写“留白”,反思“省略”。
导语:我心中的这个秘密在妹妹的惊叫声中真相大白。下面会发生什么?我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会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拉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我会跟老人说穿这个秘密吗?老人说跟我说出事实的真相吗?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能。课文却只写了六个点,省略了。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六个点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吗?
实录:
生:我很惊讶,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老人慈祥的面容与她那深深的潭水一样的目光。我顿时明白了,老人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是为了让我能够更好的演奏小提琴曲。那位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在我沮丧之时,那样默默地帮助我,默默地支持我。我不想把我知道她不是个聋子的事情告诉她,我要珍藏着这个秘密。我要一直面对那位唯一的听众尽心尽力地演奏。因为是她一直帮助我,使我取得很好的成绩。她不是一位真正的聋子。
师:最后一句改成:她是一位真正的听众,我要永远珍藏这个秘密。
生:什么?教授,不可能,这不可能是真的。我一时楞在那里,不知所措,但从妹妹惊讶的表情看来,这是真的。第二天,我又来到了林子,看到那位老人依旧如同往日那样,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我好想问她昨天妹妹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我憋住了,架起小提琴,站直了身子,尽心尽力地拉了起来。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平静,犹如深深的潭水……
师:太有诗意了!她又一次写到了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不过这时候我已经全然明白了眼神的含义。
生: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说谎?不,她不是在说谎,是为了保护我的尊严呀。这位老人,太感谢你了。你是我唯一的一个听众,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重拾小提琴的勇气,而且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帮助。
生:我该不该同老人说话呢?我一说,不就等于把老人的谎言戳破了吗?不,不说。让美丽的谎言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不说。不然,这位珍贵的听众就会离我而去了。
师:对,不说,写得多感人啊!所以好的文字,要读好,要念好。再请一位同学。
生:我十分震惊,教授?首席小提琴手?这真的是这个耳聋的老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我再次走进林子,当老人继续平静而慈祥地望着我时,心中便涌出巨大的感动与感激。我真想大声对老人说:“谢谢,是你让我重拾了信心!是你,让我这个音乐白痴有了自豪的感觉。”可是,我并不想捅破这个谎言,于是,我静静地拉,老人,静静地听。
师:诗一般的语言,一个静静地拉,一个静静地听。让这个感人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心中。看,同学们写得多优美。老师这里也有这么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师:美吗?谁写的?这是作者写的一段话。作者写的原文。可是编辑我们的教材,却编辑成了六点。你觉得是六点好,还是这段话好?
生:六点好,因为这样耐人寻味,可以让读者去想想,去遐想这样的故事。
生:原文好,写得很有韵味……
师:省与不省,都有味道,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同学们,文章的结尾还有六个点,我们把这段话一起读一读。
生:后来,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从沮丧,到重拾自信,到演出时的自豪,我想起了那唯一的听众。这六点省略了什么?我们从中读懂了什么?请同学们课后去感受,去想象。好文章往往言已尽而意无穷!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