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6-1-4 14:31
标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
原文地址: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作者:沧海一笑

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

一、技术标准

1.清晰度:400线以上,送审成品带应是第一编辑带(DV、DVCPRO、BETACOM)或DVD光盘。

2.色彩:色还原正常,二台摄像机色彩一致。

3.声音:声音拾取清晰,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前后一致,统一录制在CH2声道。

4.同步:信号稳定,无色闪或画面跳变。

二、节目格式`

1.片头:彩条1’,兰底10”,片名6”—8”/每幅,大小格式不限。

2.上课时间:45’,误差+-3’。

3. 职员表(署名):导播(剪辑)、摄像两名(拍教师的排名在前,拍学生的排名在后)、制片等。

4. 片尾:兰底30”。

5. 若是DVD光盘,则:片名6”—8”+课堂实录+职员表。

三、拍摄、编辑要求

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滑。

2.景别: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不超过画面高度1/5的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3.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4.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5.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如用迭化,时间要短;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6.布景:演播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如在教室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和银幕的位置。

7.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一些轮廓光(逆光),注意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

8.录音:教师声音拾取建议使用无线话筒,学生声音通过2-3个外置话筒进行拾取。建议用调音台对各路声音进行均衡。

四、前期准备

1.熟悉了解课程类型和教学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拍摄要求(对象)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教具、学具、课件等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课件一定要事先审看(格式、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

2.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据需要着淡妆。

3.学生要求:根据不同类型课程要求,学生人数控制在30—40人;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首先挑选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声音洪亮的学生参加;学生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参加正式拍摄的学生必须是未上过同样课的学生。

4.做好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拍摄人员的沟通工作,要安排试讲和熟悉拍摄现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5.布景:背景不要太亮,不能有横竖条纹;一些陪衬(装饰)的物品不能太鲜艳,以免喧宾夺主。


原文地址:如何拍摄课堂实录作者:沧海一笑

如何拍摄课堂实录

课堂教学录像,是学校教育教学常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顾名思义,课堂教学录像就是利用摄录设备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拍摄下来,以真实反映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

由于课堂教学录像能够客观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师讲授的教学思想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能力技巧是否娴熟、教学内容资源是否丰富、教学组织管理是否系统以及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效果是否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而在推广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开展课改研究、进行教学指导、评价教学质量、组织教学评估和建立教学档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课堂教学实录的种种客观实际限定,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诸如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性,教师和学生的形象、表达、表情、衣着,教学教具,教学环境,拍摄的机器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教室的光线、辅助灯光,拍摄制作人员等,都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因素,无法或很难改变替代。就现实的条件而言,要拍摄制作一部好的课堂教学录像应该着重突出3点:一要反映出教师明确的教学目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风格及教学风范等;二要捕捉到学生认真听课、努力思索、积极参与、消化吸收的神态;三要在后期编辑制作时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性、完美的艺术性和符合教学规律的可视性。为此,拍摄和制作人员应明确和把握好其中的要点。

一、课堂实录片的拍摄中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在课堂实录片中,授课教师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具体的教学片断和细节中,又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很多不同之处。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如下:

1、服装忌穿黑白红

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在电视图象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授课教师着白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引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注意不要穿窄条,小格衣服。还应注意不要穿短、露、透的服装,否则就会造成教师的教态与所处的教学气氛不符。

2、语言流畅莫背诵

堂好的实录课,教师在讲课中应生动活泼,教学语言既规范,又口语化、生活化。如果教师只是在讲台上背教案,如同演员在台上背台词,极易造成枯燥、乏味,使听课学生的参与性大大降低。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案时,把课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好,反复背诵。

3、勿戴首饰化淡妆

在课堂实录片的拍摄中,禁止教师戴首饰,包括:耳环、耳坠、项链、戒指和时装表等。因为戴首饰上课,尤其是课堂实录,将会有很多近景、特写镜头,使这些首饰的款式、色泽暴露得一清二楚。造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首饰的反光还会干扰整个画面。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授课教师如果染了红指甲,拍摄特写镜头时就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因为鲜艳的红颜色总是往前跳的。以上问题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使教师失去高雅大方的教态。

在拍摄课堂实录片时,提倡教师化妆,但只能化淡妆。若不化妆,在灯光的照射下,脸色惨白。略施淡妆,可以产生精神饱满、美观大方的效果。

4、避免无故乱走动

讲课中不是不允许教师走动,而是不要无目的的走动。有些教师平时讲课的习惯是拿着书,一边讲一边在黑板前来回走,或是串行。造成镜头无法跟,因为讲课时镜头应选用中景拍摄老师,如果老师在不停地运动,会使画面背景始终晃动,使人头昏眼花。在拍摄时,授课教师因教学需要的走动要绝对保证。授课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避免在讲台、黑板、投影器、电视机之间频繁反复地走动,应在某一位置相对停留稍长一段时间。

5、媒体使用要规范

一堂好的课堂实录中会使用很多种媒体,各种媒体的使用有它的规范化要求。媒体使用得不规范,会干扰课堂教学的气氛,破坏课堂教学的效果,严重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6、课前准备细调整

授课教师在课前应熟悉各种设备的功能,应做到能够熟练操作。授课教师与拍摄人员在课前应共同将所用设备安装调试好,做到课上使用时万无一失。

7、书写板书勿遮挡

在课堂实录片的拍摄中,教师在书写板书的同时,从摄像机的画面上就应该能够看到板书内容,而不是在老师书写完毕后才能看到。这就要求在书写板书时老师身体不可完全正对黑板,而是身体稍向左侧,把板书露出给摄像机镜头。此时,虽然老师的书写姿势不太舒服,但是摄像机大多采用近景、特写的景别拍摄板书。此刻,教师的身体应在画面之外,不会影响课堂实录片的整体效果。

做到"书写板书勿遮挡",就可以保证从电视画面上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否则,就会使获取的信息滞后,如果课堂板书较多,还会影响教学进度。

8、定好区域长方形

授课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一个片断的内容最好安排在一个长方形区域内,这个长方形的宽高比应为4:3,也就是电视屏幕的比例。如果做到这一点,在拍摄板书时就可以使必要的内容充满画面,而无关内容又不进入画面。否则,一条定义从黑板左端直写到右端,构图时只能用全景才能拍全,此时画面中的文字与数字却小得难以辨认了。

9、溶液、试剂贴标签

在录化学实验时,应将溶液、试剂瓶上贴好打印的名称标签,标签上要标明中文名称和元素符号,并且要字体大,颜色醒目(用原来的商品标签效果不好)。这样,拍摄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时,在镜头上可以一目了然。

10、实验演示步骤清

讲课老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做到步骤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操作准确。在观察反应变化时,如果不再需要操作,授课教师应稍稍离开仪器,在镜头上看也就是让教师退出画面,使拍摄的主体更加突出。

二、课堂实录中的机位设置

一部好的课堂实录片,仅用单机拍摄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我们提倡拍摄课堂实录片中采用多机位。只有一台摄像机的学校可与附近的学校建立协作关系,同心协力把课堂实录片拍好。在此把常用的双机拍摄时的机位的设置与分工说明一下:

双机位拍摄时各机位的分工:1号摄像机负责拍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记笔记等,注意抓拍好学生的动态及反映。2号摄像机负责拍摄课堂教学的全景,教师的中景或近景、板书、投影、电视及计算机屏幕及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

在用自然光拍摄时,摄像机的色温选择器应设在日光档,机位的设置是由来光方向决定的。1号机位应设置在来光方向一侧,才能保证摄像机顺光拍摄学生动态及反映。假如1号机位设置在教室门一侧,就会造成逆光拍摄,背景窗户光照过强,学生脸部面向摄像机一侧光照不足,在画面上显现出一片黑脸,难以看清学生的动态。

在用灯光进行拍摄时,摄像机的色温选择器应设在灯光档。1号摄像机的机位设在教室窗户或门的一侧均可,同时应选择遮光效果很好的窗帘遮挡照射进来的日光,以免造成混光,使色彩还原失真。在选定1号机位时,还应注意让比较美观整洁的一面墙壁面向自己,让不太美观的一面处于自己的后侧。

在拍摄中,1号机位和2号机应注意相互避开,避免造成“穿帮”,使所拍摄的镜头无法使用。

三、摄像机与切换台及录制系统的连接

在没有特技切换台时,只能由摄像机各自装带拍摄,这样的拍摄方法淡化了各机位之间的配合意识,同时也加重了后期编辑工作的难度。如果有特技切换台,就可以进行现场同期编辑,这样拍摄简便、快捷,可以减轻后期编辑的工作量,但整个系统的连接稍显复杂。

四、拍摄中多机位的协同配合

要拍好课堂实录片,各机位既要严格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又要时刻注意相互间的协同配合。

具体要求如下:

1、各机位严格按照分工拍摄规定范围内的镜头,职责规定以外的镜头不要拍摄。否则,多机位抢拍景别相似的同一镜头,造成多机中只有一台摄像机的镜头能用。结果是在这一片段内的多机拍摄变成单机拍摄。

2、拍摄中,若使用切换台,各机位摄像员要时刻关注导播,如正在选用本机的镜头时,需要保持平稳,此时切不可晃动或变换画面。如导播已选用其他机位的镜头,此时可根据教学需要,迅速改变本机画面和景别,待焦距调实后尽快稳定下来,供编导选用。在变换镜头画面和景别时,应遵循敏捷、准确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构图欠佳、图像不清晰或漏拍镜头。

3、在课堂上做练习或做实验时,1号机应在三角架下端安装脚轮,提高1号机的机动性,保证随时能抓拍到理想的镜头。

五、课堂实录中的拍摄用光

大多数课堂实录片是在教室拍摄完成的。在教室拍摄时,如果采用自然光照射,应注意在拍摄的景区内不应有日光直射的部分,以免造成画面中一部分光照相对过强(过曝光),而另一部分光照相对较弱(曝光不足)。此时如果以较暗的部分为基准增大光圈,就会使光照过强的部分曝光更加过度。如果以较强的部分为基准缩小光圈,就会使光照较弱的部分更加曝光不足,景物难以辨认。

好的布光效果应该是每一局部的照度尽可能均匀一致。不要有光照过强或过弱的部分,也就避免了图像中有过曝光或曝光不足的缺陷,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过强过多的阴影出现。

六、课堂实录中对音频信号的处理

选择拍摄课堂实录片的教室,应远离噪声源。如有室外环境噪声,应关窗,挂窗帘,以减小噪声。一部好的课堂实录片中的音频信号应圆润、宏亮、清晰,无交流声、不失真。为达到这一要求,在拍摄课堂实录时最好采用调音台。将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输入调音台,经调音台调试后,再将信号输入给录像机进行记录。这样做虽然较为复杂一些,但它的优点是音质好。在拍摄中还应注意教师与学生声音的大小比例要调整适当,随时监听音频信号的状况,防止电平过低或过高。

如没有调音台,可将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输入到特技切换台的麦克风输入插口。这样,对音频信号只能做电平强弱的调整,而不能对音质调整补偿。

七、对拍摄中不理想镜头的补拍与更换

在拍摄课堂实录中,教师、学生、板书、实验仪器在布光时,必须给予足够的照明才能拍摄。而投影幕、电视屏幕在没有外加灯光时,才能还原出清晰的图象。

看来,在用光问题上两种情况是相互矛盾的。有人曾经尝试过每逢用投影和电视时就用关灯的方法拍摄,我认为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以下二点:

1、时而关灯、时而开灯,增加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课堂教学。

2、在使用投影、电视时,关灯虽然图象清晰了,但拍摄学生反映镜头,或学生做老师在投影幕上出的练习题时,却因光线太暗而无法拍摄。

以上方法的弊病是顾此失彼。

我们主张在老师上课时,应连续不断地拍摄下来,然后再降低照度在原带上使用插入图像的方法补拍,也就是将原来不太清晰的图像换掉。此种方法既保留了原来课上的同期声,又在原处换上清晰的画面,还不干扰课堂教学。

在拍摄课堂实录中,因各机位摄像员的反应速度和教学意识的不同,发生构图不正确、画面选用不合理、漏拍等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什么是漏拍呢?简单地说就是作为观看课堂实录片的人,因教学要求需要看到,也想看到,在实录片中却没有看到的就是漏拍。这主要是由于摄像员所拍的镜头不到位和导播切换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的。漏拍不仅仅指画面没有拍到,按教学要求需要拍特写却拍成全景,我们同样认为是漏拍。所以摄制人员必须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多向授课教师请教该学科的知识,才能拍出一部较好的课堂实录片,使我们的完成片中少一些遗憾。

八、课堂实录片的后期编辑

在课堂实录片素材拍摄完成后,由于存在补拍镜头,还有些课超过规定时间的长度,需要加片头、片尾字幕等,这都需要后期编辑。

什么是符合要求的教学录像带,国家教委发布的《电视教材编制要求与技术质量试行标准》的通知中规定必要的内容及时间。

1、在录像带开始端录制60”彩条;

2、录制10”黑底;

3、片头30”以下;

4、教学内容;

5、片尾20”以下;

6、录制10 - 40”彩条。

片长是指片头、教学内容、片尾三部分时间长度的总和。

对字幕的要求:每个画面汉字不得超过6行,每行不得超过12个字。西文不超过10行,每行不超过24个字符。

另外,每幅字幕停留的时间要适当,应让看片人能以中速或较慢的速度浏览一遍,避免还未看清就变换画面,给观看者必要的消化与理解的时间。

后期编辑时对片头、片尾的要求:1、片头至少有四个要素要展示清楚:(1)教材出处;(2)课题;(3)讲课教师姓名;(4)教师所在学校。有些时候还要注明教师的职称。2、片尾要标明摄制单位及完成时间。

后期编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于超过规定时间长度的课堂实录片必须在编辑时减至规定时间,因为在规定时间内若完不成教学任务就是一堂失败的课。在后期编辑时应与任课教师协商将繁琐、拖沓的内容精减,使整片达到规定长度。在编时虽然剪去某些片段,还应注意使编辑的录像带内容顺畅,避免跳跃。

2、课堂实录片风格应该是朴实无华的。因此,在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处理双机镜头的转换时,切不可用特技切换台上令人眼花潦乱的特技方式为课堂实录片"添彩",这样做会违背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造成弄巧成拙。

3、参与后期编辑的编导,应在课前就主动与授课教师共同策划,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确定拍摄的最佳方案,把自己放在主人公的地位。

4、一部课堂实录片,要想十全十美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做到少一些遗憾。人们常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永不满足的追求,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指导我们拍摄工作的始终。

5、每一位编导及摄制人员要努力熟悉教育教学的规律,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使我们拍摄的课堂实录片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具有高度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做出贡献。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