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伊宁市:双语班扩大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6-1-4 23:49
标题: 伊宁市:双语班扩大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伊宁市:双语班扩大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www.ts.cn 天山网   2013年09月16日             默认大小           最小           小一点           正常大小           大一点           再大一点           最大         
    天山网讯(记者李建苹报道)9月5日,记者来到新疆伊宁市逸夫小学时正值下课,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在跳绳,你推我一把,我拉你一下;一会儿是汉语,一会儿又夹杂几句维吾尔语,嘻嘻哈哈,很是热闹。
    记者定睛一看,孩子中有汉、维吾尔、哈萨克族。
    逸夫小学2004年开办双语班,2011年随着伊宁市民汉合校的全面推行,双语班得以扩大,近10年的时间,双语教师从4名发展到现在的37名。校长王银珠说,开始,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偶尔有小矛盾,但现在关系融洽,如一家人。
    在校园里,不时有少数民族学生向记者行少先队队礼,并用汉语向记者问候。
    采访了双语老师阿尔孜古丽后,记者知道了这里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阿尔孜古丽在从教的最初18年里,用民语教化学、数学和思想品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她不得不自学汉语,将内地的习题翻译成民语让学生做。加之在上学期间,大到看到、感到国家变化,小到受汉族同学的帮助,阿尔孜古丽深知民族融合的重要。
    2006年,阿尔孜古丽成为逸夫小学首名转型的双语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阿尔孜古丽听同年级、同课目汉语老师的课,然后照本宣科给学生讲,再后来,她到新华书店买回光碟,学习内地的教学方法。
    在阿尔孜古丽的教育理念中,育人是第一的。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有抵触,她会给他们讲她的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学习汉语,到国外留学,在清华、复旦大学学习以及她自己通过学习汉语有了今天的事业,以此改变学生对汉语的认识。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让少数民族孩子更深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让孩子健康成长,她带着学生参加汉语班的主题班会,和汉语班的学生一起做活动。
    阿尔孜古丽从不回避问题。一次,学校发放用汉文印制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引起了一些少数民族家长的不理解。阿尔孜古丽给家长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每个人都应当掌握,最终让少数民族家长释怀。一名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打架,阿尔孜古丽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了解他们打架的原因。原来,汉族学生不小心将少数民族学生的母亲推下楼摔伤,正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治疗,孩子心情不好。阿尔孜古丽带着汉族学生和班里的同学去看望少数民族学生的母亲,少数民族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和同学和好如初。
    阿尔孜古丽说,作为起步较早的双语老师,她应当帮助其他双语老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好的教育。
    阿尔孜古丽为人低调,但她听汉语老师的课却很张扬,就是为了让其他双语老师跟她学,这样的双语老师越来越多时,她就带着他们实施她的“下一步计划”:请汉语老师给双语班授课,让双语班老师给汉语班授课,实现从“手拉手”帮助到“协手一起进步”的教学合作。现在,她的“再下一步计划”正在实施,从“协手一起进步”到“光盘教学”,在每个双语班安装“班班通”,让双语班老师通过学习内地名校老师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阿尔孜古丽还推行每学期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测评和研讨会,对每一名双语老师进行教学测评,之后她与老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找原因“对症下药”。
    “老师的价值观、民族观很重要,会影响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的成长。”阿尔孜古丽说。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公益活动,无论需要帮助的是哪个民族的学生,她都会第一个参加。汶川大地震,阿尔孜古丽第一个提出为灾区捐款,并以身作则;汉语班的一个学生病了,她第一个捐款,之后,她的少数民族同事被感染,再之后她的学生们加入到献爱心的队伍中。“做这些,就是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地体会到国家、集体的荣誉,团结的分量。”她说。
    一周前,阿尔孜古丽从学校教务副主任提升为副校长,主管双语教学,“站在新的高度,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她说。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