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奖是为纪念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费正清(John K. Fairbank)而设立,每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有关东亚历史研究的杰出著作,获奖著作需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2015年费正清奖得主为新奥尔良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 New Orleans)的Rian Thum,获奖著作是《维吾尔族历史的宗教路径》(The Sacred Routes of Uyghur History)。该书探讨了新疆当地的穆斯林群体如何认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三个世纪的历史;此外,该书还进一步解释了在20世纪的进程中,这种历史认同如何同时受到外部与内部力量的撕扯。通过对现代与前现代两个时期的分析,作者展示了传统文化(譬如手写与朝圣)在新时代所发生的变化。
列文森奖(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
列文森奖,全称“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由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为纪念中国近代史研究巨擘Joseph R. Levenson而设立。主要奖励在美国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极大贡献的杰出学术著作。该奖每年颁发给两部作品,按照研究内容所属时间划分,一部为20世纪以前(pre-1900 China),一部为20世纪以后(post-1900 China)。
2015年第一位列文森奖(pre-1900 China)的得主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何予明(Yuming He)教授。获奖著作是讨论晚明书籍与出版文化的《家与世界:16至17世纪的明代印刷业》(Home and the World: Editing the "Glorious Ming" in Woodblock-Printed Books of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该书检视与重估了明代大众书籍的多重身份: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一项商贸货品或是一个帮助读者开拓眼界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该书打开了诸多全新的研究领地。通过针对有关流行风潮视觉、内容与材质的创造性分析,何予明教授成功地展现了一个以印刷品为主要交流手段的新型社交世界。
2015年第二位列文森奖(post-1900 China)的得主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黄韵然(Winnie Won Yin Wong),获奖作品为《凡·高的订单:中国和现成品》(Van Gogh on Demand: China and the Readymade)。这本跨学科研究的著作向我们展示了深圳大芬村的画家们正如何挑战传统上关于权威性、原创性与创造性的观念。作者不仅开展了深入的田野调查,也对文本与图画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此书是研究当代中国复制与仿造物品有关问题的里程碑。
詹姆斯•亨利•布雷斯特奖(The James Henry Breasted Prize)
布雷斯特奖由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颁发,用以纪念杰出的古埃及与近东历史学家James Henry Breasted。该奖项主要奖励有关公元1000年以前历史的英文书籍,于1985年首次颁发。获奖研究所涉及的地区主要包括:近东与埃及、远东与南亚、非洲、北美、拉丁美洲、欧洲。
201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谭凯(Nicolas Tackett)获得了该项奖励,获奖作品是《中国中古贵族的衰落》(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中国贵族群体在公元十世纪时出现的大面积衰落现象长时间以来都是困扰学者的问题,在该著作中,谭凯运用了新型的计算机技术(GIS)来分析相关材料,试图从中找出答案,并结合墓志铭、散文、诗歌等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展现了1000年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该书论证了盛唐时期的贵族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与权力机构发生在公元7、8世纪的转变,这与我们过去想象的不同。谭凯认为,贵族的衰落主要是由于黄巢之乱,许多贵族在严重的战乱中去世,导致了整体数量的降低。
2015年的获奖书籍有两部,其中之一为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Sven Beckert写作的《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该书从棉花入手,讲述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商品与19世纪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对当地经济与农业自给自足所带来的摧毁性影响,从而推动着农业生产者走向商业生产。Beckert在书中展现出了这段激烈且残酷的过程在全球视野下各洲的反应。与此同时,《棉花帝国》更深刻地反映出19世纪下的美国:奴隶制度、大量棉花制造、内战以及重建时期,是一部专注于19世纪美国史的重量级学术作品。
第二部获奖作品是讨论美洲奴隶历史的《必需品帝国:新世界的奴隶制、自由与欺骗》(The Empire of Necessity: Slavery, Freedom, and Deception in the New World),作者为纽约大学历史系教师Greg Grandin。故事的背景设置在由传统的美洲大陆迁移至远海的南太平洋之上,Grandin讲述了新英格兰人Amasa Delano以及他的船员们与一群居住在西班牙航海船队上的奴隶相遇的故事,嵌入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与调查,作者重现了当时繁复曲折的航海线路与历史脉络。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提出了有关奴隶话题的思考命题,同时呈现出在一个革命时代下全球奴隶贸易的进程与结果。
2015年普利策历史奖的获得者是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历史系Elizabeth A. Fenn教授,获奖作品是《相遇在世界中心:一部曼丹人的历史》(Encounters at the Heart of the World: A History of the Mandan People)。作为印第安部落的一族,生活在密苏里河上游的曼丹人为美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Fenn不仅在书中还原了曼丹人当时的辉煌文化,更是将地质学、气候学、流行病学乃至营养学糅杂在了这部考古人类学的创作中。在描摹曼丹人独特的地域性格、曼丹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时,作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审视早期美洲历史的视角,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美洲文明图”。
2015年,沃夫森历史奖之一授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历史学教授理查德•韦南(Richard Vinen)所著的《英国兵役制度:1945-1963》(National Service: Conscription in Britain, 1945-1963)一书。在这本书中,韦南讨论了兵役制度在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段特殊时期:从二战结束到1963年,他揭示了这一时期兵役制度的情形。200多万名亲历士兵在书中亲述了当时的经历,这些士兵的服役地区相当广泛,既包括英国当地的军事基地,亦包括远至韩国到印度的军事基地。韦南试图挑战学界过去关于这项制度的种种假设。
沃夫森历史奖之二则授予了伦敦大学金匠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历史系教授Alexander Watson。获奖作品是讨论一战中的德国与奥匈帝国的《钢铁之环:战争中的德国与奥匈帝国,1914-1918》(Ring of Steel: Germany and Austria-Hungary at War, 1914-1918)一书。该书带领读者走近一战的中心,试图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角度来展示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在颁奖典礼上,评委Sir David Cannadine教授评价该书是一本编排精妙的历史著作,涉及从军事到政治、民生等方方面面。书本的最终结论是多层式的,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新的理解现代历史的视角。
E.吉恩•史密斯亚洲内陆图书奖(E. Gene Smith Inner Asia Book Prize)
2015年,该奖项的获得者是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叶蓓教授(Emily Yeh),获奖作品是《驯服西藏:地景变迁与中国发展进程的礼物》(Taming Tibet: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Gift of Chinese Development)。该书采用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视角,主要追踪过去六十年来拉萨地区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轨迹。作者将西藏的地景变迁与文化、政治的发展联系起来,揭示了藏族人在现代化的拉萨地区生活的困难情况与复杂的现实问题。相关的分析是作者在艰巨环境下进行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后得出的,这些分析的细致性为后人进行相关研究竖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