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方言消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城镇化对方言的冲击是致命的,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方言消失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
当前,一些汉语弱势方言濒危程度加剧,消失速度进一步加快,汉语方言的保护更具重要性与紧迫性。
部分汉语方言濒危
中国语言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据曹志耘介绍,2010年我国人口统计为13.39亿人,现在已发现的中国语言有130多种,分属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5大语系。汉语的使用人口大约有12.89亿人,汉语方言的使用人口大约有11亿人,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口大约有0.5亿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张振兴认为,总体来说,南方大方言、北方官话区方言都不存在濒危问题,目前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但一些方言,如山区等小地方的方言,会逐渐向中心方言靠拢,或者向普通话靠拢。这类方言有可能处于濒危或者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詹伯慧表示,汉语方言中确实有少数弱势方言通行范围比较小,但一些大的强势方言根本不存在濒危问题。因此,“汉语方言濒危性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方言
201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有声数据库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开发应用。”
詹伯慧说,普及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流上的困难,并不是以消灭方言为目的。普通话的普及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除了说本地的方言之外,也会说普通话,从单一的方言交际转化为方言加普通话的双语交际。国家推行普通话的政策是“推广一种、保留多种”。
张振兴认为,从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本身来看,我国提倡推广普通话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对方言尊重不够的现象。如认为方言是很“土”的东西,这是对方言文化的一种误读和错觉。语言本身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方言也是一种财富。
语言政策和语言自觉都不可少
张振兴告诉记者,方言是有语域的,政府要尊重民众自己的选择,提倡一种宽松的语言政策,在语言使用上不要有太多行政干涉。
詹伯慧表示,应该加强语言研究为语言应用服务的工作,在语言知识的普及和语言政策、语言法律的宣传教育方面多下工夫。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继续发挥方言在地方的作用,明确方言是承载地域文化“无可替代”的载体。
曹志耘认为,语言保护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大众采取积极的行动,需要民众有语言自觉。这两点是语言保护的关键所在。他表示,目前学界已经提出建设方言博物馆的设想,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方言文化典藏》也在进行中。《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将实地调查收集实态的中国方言文化资料,该项目研究团队日后还将建设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和中国方言文化典藏网站,编写出版中国方言文化典藏系列图册。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