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炜说:动词是语言的骨头。这告诉我们动词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含有动作的词语,容易引起印象。如门前有小河,隔岸有高山。不如说门前流着小河,隔岸耸着高山。凡是要表示事物、人物,必须在事物、人物动作的时候。
动作的呈现需要借助动词的运用。一个动作可以用数个动词来描摹。比如,她戴着一个耳环中的“戴”可以换成“吊”、“坠”、“晃”、“摇”。看起来这些动词都不错,但是在具体写作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其一,哪一个动词最适切呢?这需要写作者细细忖度甄别。
写作者选择某个动词不是为着单纯再现对象的动作,而是要借助这个动词准确、细致、生动地描写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动词表现形象的外部特征,也传递对象的内在个性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戴着一个耳环中的戴在动感表达上不如坠和吊,而坠和吊又不如晃和摇,为什么这么说呢?坠和吊表现耳环的重量,人的个性形象隐没不见,而晃和摇不只是把人物正在行动的态势表现出来了,而且还彰显了人物的张扬,得意,不拘小节的个性特点。
如果不注意描写人物性格、身体状况等,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考虑单薄,为着再现而记录。我们可以先看看下面这一选段:他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他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他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他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选段中的动词丰富,人物动作连贯,但是细细推敲起来你会发现这些动词承载的东西并不算丰富。不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这样细腻的描绘人物已难能可贵。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少学生下笔概念化、线条化、一般化的公共动词横行。这毫不夸张,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常常遇到像吃、走、穿、玩、哭、打等等动词,这些动词只具有一般意义,不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要明确告诉学生,写作需要远离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化的词语运用,选择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个性化的、独特的词语。
为了远离或者避免概念化、一般化,我们要告诉学生动词不仅仅是汉字的组合这么简单,它里面含蕴着温度,凝聚着情感,深蕴着思想,有时体现一种文化品格、思维习惯、情感态度。比如死,就有就义,牺牲,殒命,走,驾鹤,圆寂,崩殂等等之说,是不能随意运用的。因为词语它本身承载的东西很丰富,你要了解它背后的东西,才能适切运用。不管表现人物形象自身个性特征,还是表达作者自身的情绪、情感、思想、态度,终是离不开作者对动词的选用,所以作者自己要厚积自己的库存量,还要熟稔不同动词的承载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寻到那个唯一。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积累呢?不妨先从课文文本入手,像孔乙己的“排”和“摸”,朱自清父亲买橘背影的“探”、“攀”、“缩”、“倾”,鲁迅笔下黑衣人的“抢”“扯”“裹”“塞”“抓”“捏”等等都是需要仔细鉴赏品味的。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要有积累词语的自觉和敏感,当然我们还要有这样的意识,积累不是堆积,而是品鉴,只有累积意会不出动词的曼妙,积累和品鉴融合才能有助于语感能力的提升。东北师大附中孙立权老师提倡的批注式阅读是非常理想的选择。此外,还要细心留意生活中的镜头,捕捉人物、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细小环节,有意识地锤炼自己捕捉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搦笔写作就会离准确不远。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批阅学生作文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积累意识。少用公共性动词,即使用也要谨慎些。运用的时候最好在它的前面附加上能描摹当下情形的形容性词语。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这样写母亲:母亲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语句中的躲、听、进来是一般意义的动词,人物当下的具体表现比较模糊,人物内心的感受形象不甚分明,但是作者在这几个动词前面附加了偷偷、悄悄这样富有描绘性的词语后,我们就能感受到母亲行为的小心谨慎,悄悄一词写出母亲担心自己的情绪或措辞会影响到因疾病而心生厌烦的儿子,偷偷又体现出母亲始终不能放下心来,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宽容,忍耐都出来了,深沉的母爱自然表现了出来,如果没有这两个形容动作的词语,母亲的形象将会折扣不少。
要想选择最适切的动词,必须累积自己的词语库存。当你的库存贫乏的时候,你是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而只有当你的库存非常丰富的时候,你选择的自由度才会扩大。
累积不容易,选择词语更不容易。法国作家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福楼拜曾对他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他的行动。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而绝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所以寻找合适的动词是一项艰辛而充满智慧的工作。不管怎样,积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为了寻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你要提醒自己动词在写作中的运用要求,让这样的要求成为你驾驭语言的自觉意识。运用要求是:准确,即能够把动作的状态如实地描摹出来;生动,即能够通过动词传神地写出动作的意蕴、情感和态度。用心体验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让自己具有洞察幽微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描摹出可信的立骨的动作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