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教改平和心态最难得 程红兵 廖飞 关晓阳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6-2-26 15:10
标题: 语文教改平和心态最难得 程红兵 廖飞 关晓阳
语文教改平和心态最难得 程红兵 廖飞 关晓阳


(李镇西的回信)

红兵:

  你好!

  来信谈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中,就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我不打算在我俩的对话中直接涉及这场争论,但有一点我想强调:不管怎样,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我十分同意你来信中的基本观点,即"正确认识学生,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先决条件"。按我的理解,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实际上就是语文教育中所渗透的(或者说本来就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对此,我还想作点补充,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里有两个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是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第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如何体现?

  关于"什么是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这个问题,10多年来,有关论述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说法"。我当然无意更无力对此下一个"权威性"的结论,因为我也正在思考之中。但是,鉴于我感到不少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模糊的片面的认识,因此,对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我虽然不能说出它"是"什么,我却可以说出它"不是"或准确点说"不仅仅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情感教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文学教育",不仅仅是"美感教育",等等。而从目前一些语文教师的论述中,我感到他们的确是把"人文精神教育"等同于前面所说的其中一项"教育"的。我不否认人文精神可能包含有前面所述诸种因素,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把人文精神等于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

  那么,我理解的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或曰"人文性"--在我们讨论的这个具体语言环境中,我认为二者是一回事)究竟有哪些含义呢?你来信所说当然不错:"所谓人文性,从感性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从理性的层次上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的确,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但我认为,这样说似乎还有些模糊--这里的"人"是"个体的人"还是"整体的人"抑或二者兼有?另外,我们今天谈人文精神总是有所针对的,因此,在谈及人文精神时如果面面俱到,那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有说。我认为,这里还应强调一下,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人文精神首先是针对"个体的人"而言,在对个体人的种种"尊重"中,首先是对其精神自由的尊重!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可能会引起争议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人文精神"?似乎是有的。占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家学说不就是"人"的学说吗?但是,这里的"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民族、国家的"类"人,而不是"个"人。而且,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作为个体的人,特别是普通的人,是毫无思想自由的,所思所想都是"服从"!从根本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没有个体精神自由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没有人文精神的,至少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尊重个人心灵自由为特征的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本来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好像不应该作这么"狭隘"的理解,它本来也的确包括了"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人文教育"、"情操教育"、"信念教育"等等,但我们提出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有特定背景的,我们今天之所以强调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针对今天语文教育中压抑学生个性的弊端而言的,而这个弊端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岂止是大相径庭?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因此,我理解的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不是惟一要素),就是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

  现在我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如何体现?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样感到一些同志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人文精神教育应该有某种"可操作性"。在和许多教育同行交流时,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人文精神教育当然十分重要,但具体该怎么搞呢?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应该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训练呢?它又应该怎么检测、评估呢?"习惯于把所有教育都"技术化"、"科学化",或者按通常的说法,就是"量化",这实际上是把教育简单化、庸俗化,最后的结果是取消了"教育"本身。如果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如此技术化,那么,在它开始的同时就已经消亡了。必须明确:虽然我们说的是人文精神"教育",但这里的"教育"是不能"灌输"也不能"训练"的。即使我们自认为"应该"让学生具备的"高尚的情操"、"坚强的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审美情趣"也不能够通过"灌输"来教育(这里拒绝"灌输"是就总体上的教育理念而言,在某些具体的教育环节上当然也不排除有"灌输"的手段--比如给学生推荐一首古诗或一篇美文),因为这是同尊重学生精神自由相违背的。另外,人文精神教育更不能变成人文精神"训练",因为只有技能才能通过训练而获得,而且凡是"训练"都必须要有"标准"、"程序",而思想、感情等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是绝对不能被"训练"的!

  但不能灌输不能训练,并非意味着就不能实施。对于人文精神教育而言,其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种"感染"。这种感染,首先要求教育者本人具有人文精神的素养。可以这样说,对于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而言,他的每一堂课,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或其他内容的教学,都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教育。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其次,人文精神教育还意味着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本身潜藏的自由精神。就其本性来说,所有人特别是儿童,都具有自由的天性,包括探索、思考、想像、创造的天性。但在传统教育下,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多,他们的这种天性一步步被压抑被剥夺。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更多的时候并不是给他们"加进"多少外在的这样思想那样精神,而是注意在语文教育中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诱导他们心灵深处自由因子的复活,鼓励他们张开思想的翅膀,让他们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在思想、感情、想像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可以这样说,当学生"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苏霍姆林斯基语)后,他就已经开始具备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了。第三,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语文教育中的民主教学氛围。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如一",让他们能够在讲演中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米凯莱·马林科维奇博士认为,亚洲的大学恐怕仍需花上20年的时间才能跃上世界级学府的地位,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学,因为"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至今仍缺乏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我们相信,必须等到亚洲地区普遍存在着学术自由风气,以及能够进行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后,才能有一流学府出现。因为我们绝对相信,学术界应该是自由而且不受拘束的。"(转引自黄金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马林科维奇博士的话可能有些偏激甚至带有偏见,但她所强调的"自由和开放式的追问风气",恰恰是我们今天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所不可缺少的教育民主的阳光。

  刚刚开头我就说过,人文精神培养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拉杂写了这么多,也不一定绝对正确。但我还是毫无保留地亮出了我现在的想法,以求红兵兄指正--这也算是实践我们所提倡的"人文精神"吧!

  祝

好!

   镇西

语文教改平和心态最难得(程红兵等) 程红兵 廖飞 关晓阳

程红兵(以下简称“程”):曾经读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滑滑梯,他四次滑滑梯四次不同:第一次上去之后,他迅速下滑,体验到一种快速下滑的快感;第二次上去之后,他不是快速下滑,而是通过两只手和臀部控制速度慢慢下滑,体验到一种控制的快感;第三次上去之后,他不急于下滑,而是站在高处,四下瞻望,体验到一种居高临下的快感;第四次他不是从梯道上去,而是从滑道上去,体验到一种从滑道上去的不易和艰险,这也是一种乐趣。四次滑滑梯四次不同,滑滑梯在这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身上无疑变成了一种挑战,一种对自我人生的挑战,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相反,我们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分层次教学,为了照顾到各方面的情况,期中考试的试卷出了附加题,且声明附加题不记入总分;结果考试下来,发现了一种怪现象,一些平常成绩很好的学生,一些完全能把附加题做出来的学生,居然也不做附加题,原因很简单,因为附加题不记入总分。学习在这些孩子身上已成了一种功利的事情。这是十分可悲又十分可怕的,学习原本是对自我的挑战,小小年纪何以如此功利?

我想学生的功利心态肯定与教师有关,但决不仅仅与教师有关,还与整个社会群体环境、精神环境有关,与我们民族的现时心态有关。教育界的事情总是社会上事情的反映,教育界人士的心态总是社会人士心态的折光。要真正了解语文界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离不开对语文本身进行思考,同样也离不开对社会心态的思考,所以我以为语文教育界人士既要进行本体研究,也应该越界思考,任何一门学科说到底只是我们认识社会的一种图式,一种维度,如果我们多维度地去考察,那对我们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教学是很有好处的。

廖 飞(以下简称“廖”):这使我想起轰动全球的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美国排名第七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曾是华尔街所有投资基金经理的宠儿,即使在2002年8月股价创下90.56美元的高位时,投资者们还是纷纷勇敢下注。但仅仅过了三个月,华尔街的这只大牛股神话便破灭了,800亿资产旦夕之间几乎全数蒸发,11月30日安然股票每股狂泻到区区26美分。

关晓阳(以下简称“关”):的确,安然破产案给股民最深的教训就是如何做一个明智的股票投资者。其实,在安然公司倒台前几个月,有许多异常事态,足以使安然股票持有者警惕而及时逃脱手中股票不名一文的厄运。遗憾的是,十个股民恐怕九个会头脑发热。

廖:《解放日报》曾有一幅漫画对这种投机心态提出了忠告:“不要期待奇迹发生,因为,大发横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劝导股民对待股市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急功近利。

关:股市现象其实是追求物欲的现代社会的典型现象,这种投机心态、急功近利心态,是现代人或直接或潜意识里的一种普遍心态,司空见惯,比比皆是。

程:不错,有人对当今文坛做过归纳:现在的小说戏剧,长篇太多,时间能搁长的太少;短篇太多,不短命的太少;小说家太多,有独创风格的太少;现代派太多,现代精神太少;模仿外国名著的太多,写出中国名著的太少;电视连续剧太多,值得连续看的太少;获诺贝尔奖提名的谣言太多,文学史不得不提的太少。对现在的语文界,我也做过概括:大学教授的研究,理论研究的太多,行动研究的太少;演绎思维的太多,归纳思维的太少;砖头大小的著作出版的太多,而具有原创性的太少;粗制滥造的泡沫学术太多,而能在学术上占一席之地的太少。中学教师的情况:能上好一堂公开课的不少,基本独立备课独立研究的不多;各类比赛得奖的不少,能够把初中或高中三年的课上好的不多;到处表演的明星不少,而能够形成自己风格的不多;发表论文的不少,而真正有建树的不多;学术批评发牢骚的不少,而讲究学理富有建设性的不多;语文的教学模式不少,但不流于概念炒作的不多。这一切的背后无不隐藏着“仅有功利”的价值取向,提职赚钱,名利兼收,莫不如此。

廖:你说得真是太精彩了!另外,我想这种功利心态在今天显得格外突出,恐怕还与中国人望子成龙的文化背景有关,与这代人的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现在的家长,大多是文革时期被耽误的失落的一代,因此他们把自己的旧梦自己的夙愿自己的所有企盼统统都压在孩子身上,而且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恨不能孩子眨眼功夫就变成个“哈佛女孩”、歌星、球星什么的。关:前一阵子,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发行量居然突破一百万大关,还有《清华男孩》《北大女孩》《轻轻松松上哈佛》之类的书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很是热销。

廖:还有少年人出书做“写家”的现象也很让人眼热,年仅6岁的窦寇居然也出了12万字的书,更是让家长难以平静。恐怕十个家长有九个会拿这个事例教训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才6岁就出书了!”这一比把自己孩子比得灰头土脸的,此刻的家长是断然不会想自己6岁时在干什么。还有的家长托人找关系求编辑通路子,有的甚至干脆捉刀代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功利之心如此之强烈。

程:功利的危害是导致人的狭隘: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功利狭隘的人说到底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建国35周年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前苏联建国39年、捷克建国41年、波兰建国46年、巴基斯坦建国29年、印度建国30年都分别获得过诺贝尔奖,中国建国52年了,居然没有获得过一个诺贝尔奖。调查显示,经过教育,我们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被削弱。究其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廖:功利心态还将直接导致文化的远离:文学名著被剥离了原汁原味变成快餐似的缩写版;手机、呼机、“伊妹儿”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使书信体受到冷落而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文曲星、快易通代替了我们的脑记忆功能,唐诗宋词的诵记吟咏已成昨天的故事……

程:大家知道,现时人们的普遍心态是比较功利的,人们身上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人变得浮躁,无论干什么都期盼速成,都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据报载,一家公司到德国订购设备,意向谈妥之后,我们要求对方在指定的时间交货,而对方认为这不可能,任何生产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按正常生产程序,何时生产出来就何时交货。而中国人为了赶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为了向什么什么献礼,违背事物规律是常有的事情,已经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语文教师热衷于搞所谓快速作文,或者搞什么快速阅读,而且不断地提高速度,把阅读写作用分秒计算。阅读写作是有规律的,不能速成,即使通过训练,速度上去了,但我以为在平时也不宜提倡。道理很简单,田径场上百米赛跑,可以飞速快跑,但谁也不会在平常行走时用百米速度。

凡速成的我以为都是速朽的,起码就我的一孔之见来看,至今还没有发现反例。去年夏天我到法国巴黎,我吃惊地发现,整个巴黎除了西区辟出一块地方建了摩天大楼组成的巴黎新区以外,整个巴黎老城都是一二百年以上的老建筑,都是上海外滩式的建筑。不像我们总是在拆房子、盖房子,因为我们盖的房子都是速成的,因而也是速朽的。大跃进不但没有使我们赶超英美,而且造成极大的后患。这就是典型的速成,也是典型的速朽。

关:与急功近利心态同样要不得的是一种不严肃的游戏心态,有人做过统计:国人电脑的占有率已经非常可观,但同时又发现电脑的使用大部分是用于游戏,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我想到鲁迅曾经讲过的,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放焰火,而欧洲人用火药来制造枪炮,去攻占一个个新的领地;中国人发明了罗盘,却用来看风水,而欧洲人用罗盘来航海,去开辟新大陆。可用来发展生产力的工具,我们常常用来玩耍。不正经的游戏心态,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把原本神圣的消解成毫不神圣,把一切正经的事情庸俗化、游戏化,随意践踏知识产权而不以为然,就是这种心态的典型表现。

程:相比之于上面两种心态,我以为平和心态为好。作家鲍尔吉·原野曾经写了一篇题为《平和》的散文,他在文章中说:“平和作为一种风度,百姓王侯都能接受。上交不须谄颜,下洽没有隔膜。平和是一种方便。平和作为一种心境,胸中印有松风水月,花香与鸟鸣会很自然地涌入心间。平和是一种享受。平和作为一种哲学,洞悉怒火中烧的可怕、暴跳如雷的可怜、趋炎附势的可悲、小人得志的可笑。它将人情感之河的堤坝豁开,与周边保持同一个高度,谁也不会淹没谁。平和是一种安全。然而,农夫容易平和,狱吏难;穷人容易,富人难;落魄容易,得意难;垂幕容易,青春难;闲时容易,忙时难;愉快容易,烦闷难。”我以为相对于急功近利,平和是一种淡泊,是一种宁静,是一种背负行囊的长途跋涉,是一种坚忍不拔不计名利的执著。凡真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当少一点功利,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淡泊,多一点宁静,因为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平和无以执著地前行。

关:倡导平和固然不错,但可能也会有人这样想: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值多梦的花季,正当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冲动与成功渴望的黄金时期,“平和”的话题,是否会过早让他们消磨掉进取的锐气呢?而西方教育恰恰鼓励孩子的冲劲闯劲,比如哈佛大学,就特别对做过球队队员的考生感兴趣,因为任何一个球队队员在球场上都会奋力拚抢,运动员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们比普通人更强烈的拚搏精神,而这正是学习钻研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程:看来对平和的理解,要走出一个误区。平和是相对急功近利心态而言的,是作为一种修养而倡导的。倡导平和,并非要无所作为无动于衷,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足球场上,应该积极拚抢,这一点人人都容易做到;但面对落败与挫折,能始终保持着从容、平淡,却是体育精神的更深刻的内涵,是更难得、更可贵、更值得赞赏、更需要培养建立起来的。所谓“真水无香”“真人无名”,凡事平和者,恐怕都是有“定力”的真正的智者。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