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钱本殷:漫谈欣赏能力培养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6-2-27 15:03
标题: 钱本殷:漫谈欣赏能力培养的方法
钱本殷:漫谈欣赏能力培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写欣赏笔记,有利于学生感知语句之“文味”,提高品味语言的水平;有利于将欣赏能力迁移到课外阅读与写作中,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习作表达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就欣赏能力的培养问题谈谈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下水”引领法
欣赏能力的培养有一定难度,必须讲究训练方法,才能把学生领进门。尤其是初始阶段,教师 “下水”教练示范给学生看是非常必要的。限于篇幅,试举《彩色的翅膀》“下水”欣赏片段为例。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欣赏】  同学们,你们读完这段话,一定觉得很美。老师试着欣赏这段话,大家注意听。我学了这段话,觉得作者描写的是守卫海岛战士吃西瓜的一个生活细节。西瓜,多么常见的水果,为什么站长却要把“切成薄薄的小片”,慎重地“盛在白瓷碗里”“送到战士跟前”?联系前文,我们知道这个西瓜来之不易,所以站长才会有如此举动。吃西瓜,多么平常的事,为什么战士们要“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还要“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才“慢慢地咬着”发出“赞叹声”?因为战士们明白现在海岛上吃到西瓜真是难之又难。最后作者看到战士们的吃相,联想到“像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作者观察多么细心,没有描写豪言,没有描写壮举,只有平常的举动,只有自然而细致的表情描写,然而我们透析这些无言的画面,无声的举动,看到多么感人的场面,体会到战士们内心多么细腻的情感!
教师这样“下水”示范,旨在让学生明白何谓“欣赏”,懂得“欣赏”到底是怎么回事,知道只有“意会”,才会“言传”,启发学生钻进课文细致揣摩佳句妙段,才能“言传”为书面的欣赏笔记。“下水”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示范时要注意:欣赏项目的选择,必须有导向性,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易于接受;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模仿学生的口吻和语气,让学生觉得像他们说的话,易于模仿。
二、以点带面法
各教学班都有一些理解感知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刚起步时,教师先组织部分学生学生带头先走一步,学写欣赏读书笔记,而后再全班铺开。具体做法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兴趣组内开小灶试验。第一次训练欣赏时,从每个小组里选择八个感悟能力强的同学成立欣赏能力训练兴趣组。活动时,发给印刷的课内或课外妙句佳段,引导学生模仿教师下水示范教给欣赏的方法各抒己见,进行口头尝试性欣赏。教师对口头欣赏进行点评指导。最后,布置学生把口头欣赏进行整理,写成欣赏笔记。
第二步,再在全班面上铺开。欣赏兴趣组开展活动一个月后(约十次),可在班上宣布开展欣赏能力训练并展览张贴,传阅八位同学的欣赏笔记,还可请八位同学上讲台交流写欣赏笔记的心得体会及经验,特别要让学生谈谈欣赏给他们带来的甜头,进行“煽风点火”, 让学生激励学生,使欣赏训练变成学生喜爱吃的甜“蛋糕”,使这种训练演化为学生自己的需求,产生跃跃欲试的热情。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即使在面上铺开欣赏,也不要硬性规定人人参与,适当留给自由度,既要让学生乐于参与欣赏品评,又不要增加学生精神负担;学生欣赏多少,不要求步调一致,不求量多,但求真体悟。
三、点滴渗透法
1﹒课堂教学中渗透。在阅读课教学全过程中,渗透欣赏能力训练。
(1)可以在课前预习时渗透。笔者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时,写初读课文的简单感受,即在课文空白处作包括疑问、理解、品味、赏析等批注,准备上课时随机参与欣赏发言。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伴随着教学进程,随机提问,自然引导学生欣赏。比如,追问:你发现这个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在这儿好在哪里?这句话用在在这儿妙在何处?你从中向作者学到什么?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导向研读式欣赏。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中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笔者是这样渗透欣赏能力训练的。                                    
师:这句话是写了什么?
生1:女孩称赞青年把金鱼画得好。
师: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字值得欣赏?
生2:我认为“游”字值得欣赏,为什么呢?因为画的鱼不可能动,但是联系上文,就知道,用“游”字,表示一个聋哑青年把金鱼画得很像,好像会动起来。
生3:作者用“游”字,意思是画在纸上的金鱼好像会游来游去,把金鱼画活了。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4:“游”字虽字平常,但用在这句话中很精确,比用“像”字显得更逼真、更巧妙、更形象、更生动。            
(3)在讲读课终结时渗透。一篇课文教学终结时,安排几分钟时间,局部或整体上口头欣赏课文。比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谈谈这篇课文构思方法怎样?本课有哪些好的写作方法?渗透选材、篇章、方法等方面的欣赏,然后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堂自主任意选择一点,整理成书面欣赏笔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欣赏能力就会渐渐提高。
2﹒作业互动中渗透。平时笔者和学生有个约定,即笔者给学生作文写欣赏式眉批,学生给笔者的日记写评语。这样就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笔者的日记经常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欣赏评语。这样互动欣赏,既训练了学生欣赏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密切了师生关系。比如,有的学生在笔者的日记后面写道:钱老师这篇日记中写的是王博同学工作认真的样子,特别细心,对王博给同学作业盖五星图章时的神态观察很细致,“鼻尖上渗出几点汗珠,他顾不得擦”写得尤其真实、生动,字里行间透着关心之情。另外,寒暑假时间比较充足,笔者常布置学生写适量的读课外书欣赏笔记,巩固与发展书面欣赏水平。
四、专题指导法
1﹒欣赏思路指导。一般情况下,笔者指导学生按如下思路进行欣赏:先从总体上理解概括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寻找欣赏点,着重思考写赏析的理由——抓住特别有文采的词语句子片段来欣赏;把赏析的镜头推近再推近,抓住句子或片段中的亮点——关键字词句,深入加以剖析、琢磨、解读、体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好处;最后,再写些写作等方面收获与启迪。
2﹒欣赏方法指导。用实际例子指导学生掌握如下欣赏方法。
⑴联系语境。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来欣赏词语、文句或文段中的“亮”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好处是什么,再写出欣赏的理由。
⑵尝试比较。把原文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改换成其他的词语或句子,两相比较,就能比出优劣高低,欣赏原文的妙处,并分析理由。
⑶重点欣赏。欣赏时,不要面面俱到,因为课文或用词、或构段、或选材,或结构、或方法,都有其特别突出的一点,抓住最具特色、最值得品评、最有感受的地方,就抓住了欣赏的重点。
3﹒欣赏内容指导。引导学生用笔头品评课文。因为教学过程各环节已经渗透口头欣赏训练,为笔头欣赏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减缓了写欣赏笔记的难度和坡度。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如下内容。
⑴品评词语之精确。(略)
⑵品析文句之精彩。(略)
⑶品析片段之精华。 比如,阅读《可爱的草塘》)时,有个学生是这样写欣赏笔记的。
【例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欣赏】 这段话讲作者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草塘大和美,把观察的镜头从近处逐步推向远处,既写了“欢笑”“翻滚”……草塘动态画面非常美的;又写了色彩——鲜绿色、翠绿色、墨绿色的草塘静态美的画面。作者讲草塘“大”,不是空泛的,而是通过“大海”“ 茫茫的跟蓝天相接”等语句,让读者非常形象而具体地感知草塘的“大”。(引自陈迪同学读书笔记)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品评篇章美、选材美、构思美、方法美……
⑷品析课外文段之精彩。就是将课内欣赏能力迁移欣赏课外优美文段。做法:从报刊上剪辑或抄录好句、佳段,后写欣赏笔记。请看下面的例子。
【原段】(剪贴片段) 柯捷祥同学腼腆地站在讲台前,一会儿看着我们,双手不自然地揉搓着,一会儿瞧瞧唐老师,微微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他伸出右手捏捏下巴,半天才挤出一个字:“我……”然后,莫名其妙地“扑哧”一声笑了,右手立刻捂住嘴巴,不知所措地望着唐老师,好像在乞求:老师,快让我回座位吧!
【欣赏】本段作者从动作与神态两个方面写了柯捷祥同学腼腆的特点,我读了如见其人。写动作:“揉搓”“张嘴”“捏捏”“捂住”等;写神态:“不自然”“欲言又止”“莫名其妙”等。我特别欣赏文中的“挤”字,因为它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的男生形象。我还学到了围绕中心词写段的方法。(引自吴舒鋆的欣赏笔记)
⑸品析自己习作之优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着给自己的习作写眉批总评,把欣赏能力迁移到自己习作中来,进行自我欣赏,自我肯定,提高习作自信心,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笔者曾读过一位学生在日记《一场大雾》中写的一个精彩片段:起大雾时,目之所及,哪里都是朦胧的。我走在大雾中,觉得美与丑都被大雾遮住了,看不情美丽的街景,也看不清角落里肮脏的垃圾。我为美被遮住而惋惜,为丑被遮住而叫好。大雾虽然遮住了美与丑,但是,大雾散去后美的依然美,丑的依然丑。学生在这段话旁边写了如下眉批:上一周欣赏了课外一篇议论文后,我很受启发。前天上学路上遇到一场大雾,发现美丽的街景都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了,放学时,雾散去了,一切都恢复了原样,来了灵感就写了这篇日记,我比较满意,因为它蕴含着哲理的味道。
总之,在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心灵同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欣赏方法后,要完全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中自觉实践;教师只抽阅,不批改,让学生不必为担心写错答案、为统一答案而烦恼;同时注意不要一步到位,学段不同、班级不同,训练时要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利用晨会或课堂交流展览、传阅、参观学生写的欣赏作业,让学生互相观看欣赏作业,学习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欣赏的热情,使欣赏的能力越来越强。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