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医生、教师和语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6-2-27 17:15
标题: 医生、教师和语文

医生、教师和语文

浙江省温州二中  程永超

偶阅王晓春老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其中说到一个有趣问题:“为什么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

王晓春老师说:“医生凭的是专业技术,专业技术这种东西是越研究越深,经验越多越好,时间长了甚至会形成‘一招鲜’的。年龄不会磨损它的价值,因为那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不容易随着体力的衰弱而减退的。为什么教师老了就不行了呢?因为很多教师拼的是体力,他们在工作中很少研究,专业能力停滞不前。”那为何医生必须提高专业能力,而教师却非要去拼体力呢?王老师接着解释说:“奥妙在于医生对病人没有领导关系,而教师对学生有领导关系。”

纵观全文,感慨万端,王晓春老师是从管理权角度来区别医生与教师的,笔者乃一普通语文老师,感叹之余,突然发现,若从专业角度而言,医生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还真有的一比!

医生“治病救人”,教师“教书育人”。医生和教师都得面对人的问题。只不过一个是在“生理”上有问题的“人”,一个是“灵魂”上需要塑造的“人”(教师被誉为“灵魂工程师”)。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两者也都是专业人士,都得凭借专业待人(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育人”)。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二者“待人”过程,就会发现其中奥妙不同。

先说医生“治病救人”。一般而言,医生看病,其流程第一步是先研究病情,按中医之说,先得对病人“望闻问切”,然后制定方案,对症下药。注意,这里医生是先研究“病症”,然后再研究“药”,顺序不可反。或者说医生是为了病情才去研究“药”的,医生研究“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为研究药品是医药专家的事,医生只需了解医药专家研制出来的药品药效即可。因而,医生可以把精力主要用在病人上,其流程简约为“医生—病人—药品”。如果病人病情没有好转,医生得继续研究病情,再换药治疗。实在治不好,医师只能承认自己医术不高,而不会去埋怨:“你这人怎么得了这么个怪病,难为死我了!”  

再看语文教师“教书育人”,情况可能复杂得多。

当下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班级授课”,学生四五十人,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要说研究学情,也只能是大概估量,即便倡导“因材施教”,也不可能像医生那样个个“针对性诊断”。因而,现实中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往往第一步是研究“教的书”,然后再想着如何“育人”,其流程简约为“语文教师—书(教材)—学生”。这与医生治病救人之流程恰好相反。

按理说,语文教师的工作重心是不应该放在“书”(教材)研究上的。为何?因为教材有课程专家、教材专家编写完成,按专家的话说是“课程教材化”了的,既然人家已经把东西弄现成的了,你就应该像医生那样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象“人”(学生)上,用叶老的话说,“用教材教”好学生是了。可当下之怪相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个个想着法子将“书”(教材课文)往死里整。本来,对文学文本深细研究应该是文学界的活,现在倒好,只要文学作品一进入语文课本,就会被“蒸熟炖烂”,还美其名曰“文本细读”,而且是无休止地“细读”!恕笔者妄言,几十年来,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的玉律,已经将一些选文捶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直至其成就为所谓的“经典名篇”。

其实,“钻研教材”本无错!譬如“教材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值得教,或者该怎么去教”等等,做这些工作,不就是我们老师通常所说的“备课”吗?

但是,您若仔细审视一下现实中语文老师的“备课”流程,又不禁大跌眼镜。

据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考证”,一位普通语文老师的“备课流程”如下:

第一步,按教师教学用书所提供的结论“理解”课文;第二步,根据课后“思考和练习”题揣摩教材编者“意图”;第三步,想出一个好办法如何去(“教学内容”)。

仔细想想,也不可全怪咱语文教师。君不见当下“集锦”式的语文教材,根本就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要教学的东西一目了然。不少人一旦离开《教师教学用书》,甚至连课文教什么都搞不清,那当然要好好“钻研教材”了!

于是,原本应将重心放在“人”(学生)上的语文“备课”,演变成了“备选文”“编课文”。一句话,本来作为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现在被要求同时还要充任“语文课程专家”和“语文教材专家”,一切另起炉灶,重新开张!

其实,语文教师“教书育人”也应如医生“治病救人”一样,将精力放在“这一班、这一组甚至这一个学生身上”,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是服务于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学生的,所关注的应该是“这一个学生”在场的学情,并能为之提供帮助。这就如同医生是为病人服务而不是服务于药品的道理一样简单。现在本末倒置,语文教师先从“书”(教材)入手,备好上课的材料,再来一个引君入瓮,把学生往“瓮”里面引。如此一来,既给语文教师自身带来莫大负担,也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复杂不确定性。

说了半天,语文教师的“备课”就应该是在“备学生”基础上的“备课”。这也正如那位王荣生教授所言,理想情况下的语文备课,应该是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当然,咱不是在否认语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必要时甚至可对课程内容有所创生,但这些参与创生应是基于学情的,即在“备学生”的基础上去完成“备教材”。一句话,语文教师备课教学,其道理如同医生治病救人;或者说,语文教师,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病患的处方医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