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6-2-29 23:31
标题: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写在被评为萧山区第三届小学语文名教师之际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如今,我们面临着这样的生活氛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虚荣,在奔波;我们神归何处?何况为了生机,不得不去做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如今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为了一点少得可怜的所谓绩效考核而排名次,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然而,假如我们不能找到让我们为之心动的感觉,我们又怎能达到安身立命呢?人只有为了自己事业找到一条为之激动的途径,才能焕发出一种激情,而真正的去投入。读了 王崧舟先生的《诗意语文》之后,让我茅塞顿开。对!我们对于语文教育所焕发出来的热情,实际上是对诗意语文的追求。“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因为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对语文的追求,其实就是对人生的追求。                                     ——笔者注
2011624日,对我来说,是一个注定要被注入史册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如愿以偿以地获得了区教师学术专业上的最高荣誉——萧山区第三届小学语文名教师。
回想起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道路上走过的这二十余年风风雨雨,有欢喜有忧愁,有成功有失败,一幕幕、一场场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一、一心想做数学教师的我,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从小学一年级以来一直担任数学课代表,在参加工作之际,一心想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却出乎意料地被学校安排任教四年级的语文课兼班主任,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并非“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小到大,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在读书期间,我的数学成绩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优秀。小学毕业全乡(当时还是昭东乡)统考,数学学科我以全乡第二名的骄人成绩,为自己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第二名的殊荣,不但为我就读的低田畈完小(当时称新胜小学)争了光,为数学兼班主作的任老师争了光,更为自己的争了光。曾记得成绩公布之后,教我数学的任老师在路上碰到我母亲时说:“这次数学毕业考试,幸亏你家伟敏为我争了光,不然,我们班真的要难堪了。”作为一个农村完小走出来的农家孩子,在全乡150多名孩子中脱颖而出,能取得第二名的不俗成绩,现在想起来,也的确不易。读初一时,教我初一的数学老师W老师,不知是从哪儿打听到我的数学成绩很好,因此,在没有报到之际,就已经被W老师提前“钦定”为初一年级的数学课代表。这一数学课代表,一当就是三年。
在初中毕业考中专时,记得很清楚,我的数学考了117分,当时满分是120分。在我们那一届的湘湖师范新生中,117分的中考数学成绩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因此,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我再次被大家推选为数学课代表。在担任课代表期间,我的数学成绩仍然在全校六个班中遥遥领先。其中,在师范学习期间的六次大考中,我有五次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数学上的天赋,使得当时已经在读师范的我,就曾立下了一个宏大的理想:要在师范毕业后,跟那些读高中的同学一样,考上大学的数学系去继续圆我的数学梦。于是,在师范学习的三年间,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由于我们师范的教材难度比高中的要低很多,抱着对数学学科的强烈兴趣,尽管我人在师范,但却是经常性地到萧山中学向同学去借阅高中数学书和复习资料看。在师范的三年中,我几乎做遍了高中阶段学生所有的数学复习资料。有许多题目,我甚至熟练到了一看题目就知道了怎么做的程度。尽管我最后没有参加那一年的高考,但我仍可以很自信地说,假如让我参加高考,我的数学成绩绝不会比那些读萧中的学生考得差。
在数学上表现出来的不一般天赋,也曾引起了任课老师的重视与关注。在师范三年级即将毕业之际,在一次与我的数学教师X老师的谈话时无意中知道,说学校准备选派几位学生去杭州师范学院继续大专深造,三年后毕业时仍回湘师任教。其中数学学科也有一个名额,X老师当时还告诉我说,他已经把我作为数学学科的候选人推荐到了学校教务处。当然,最后我没有被包送成功,个中原因,我至今也不得而知。不过现在想来,那时幸亏没有被包送,否则,我这辈子或许就不太可能跟语文邂逅,并与它结下这不解之缘。
由于对数学的偏好,在师范实习期间,我理所当然地把数学作为我的主要实习科目。我们当时实习的学校是现在的靖江镇第一小学。我记得我的数学指导老师姓周,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慈眉善目的中年女教师。那一次,我上的第一节实习课, 内容是五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的“相遇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没有运用太多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只是将自己平时在做这类数学题时的一些思考过程与解题策略,通过例题,巧妙地运用在了对学生的教学与启发上。课后,周老师就跟我们一起去的几位实习生说,这位新老师的数学课上得很不错,很老练,一点也看不出是一位还没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上的课。在她的眼里,我当时的课,已完全可以跟有着几年教龄的教师的课相媲美。尽管我知道这是周老师在鼓励我,以增强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信心,但还是让我这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兵,兴奋了好几天。从此后,在实习期间,我就更加坚定了毕业后要从事数学教学的理想与决心。
根据惯例,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都必须上一节全校性的校级公开课,又称汇报课。在这节汇报课上,实习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全体实习指导教师都会前来听课。我们的实习成绩,就是以这节汇报课为基础,再综合每个人平时的实习表现综合给出的。这样的课,对于每一位实习教师来说,一点都不亚于现在上一节区、市级教学公开课。由于周老师的鼓励,我将数学课定为了我的实习汇报课。那节课,再次引起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在课后评课中,实习学校的教导主任肯定地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数学教师队伍中必将再增加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就是这样一名数学高才生,一心想做一名数学教师的我,怀着一颗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无限憧憬与梦想的心,来到我毕业后工作的第一所学校——瓜沥镇第一小学(现为任伯年小学)。
报到后,Z校长找我谈话。从家庭住址问到家庭成员,最后在问起我有什么特长的时候,我理直气壮地告诉校长,我的特长是数学。本来,我满怀信心地猜测校长应该会满足我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愿望。谁知,最后校长却告诉我,学校里的数学教师都已经满了,有的已经是一个人教一个班了。现在学校就缺一名语文教师,想让我教语文,还说作为一名师范生,应该每一门学科都能教。事后我知道,就在我报到的前几天,一位十分优秀的语文教师调到了城区。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接替了她的班级,担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就这样,一心想做数学教师的我,(事实上我也完全有能力与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过去我这样自信,现在仍然这样自信。),由于学校里没有合适的岗位,却被阴差阳错地安排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我满怀信心地到学校报到,到最后却大失所望。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三年的师范教育,其它虽也没学到多少东西,“专业思想巩固”、“服从学校安排”等道理,却是像烙了印似的刻在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也永远不敢违反。既来之,则安之。尽管有些失落,但既然学校领导让我教语文,那我就安安心心地教我的语文吧。就这样,我踏上了这条既陌生而又充满好奇的漫漫语文教学之路。
谁知,这一当,就当了23年,直到现在。
二、在头五年里,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语文
虽然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以来很稳定,很优秀,但语文却一直是我的弱项。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差强人意。从小学到初中,既没有买过一本语文方面的课外书,也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小说。这当然跟家庭经济条件差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我从小就不太喜欢看书。即使放假在家期间,我最多也就看一些篇幅简短,内容浅显的小人书;如果是大部头的中长篇小说,几页看下来,就会显得很不耐烦,最终的结局就是束之高阁。因此,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都没有看过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课外书。由于书看得少,积累也就少得可怜,因此,每当说起写作文,我就会紧张害怕得要命。每次的作文课,就是我提心吊胆的时刻。到了初中,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于到了“谈作色变”的程度。不会写作文,因此写作文最常用的办法就只能是模仿。记得在读小学时,每次写考试作文的时候,我写得最多的一篇作文,就是模仿当时四年级语文书中的习作例文《小木船》。写的时候,根据作文的要求,我有时将文章中的人物由甲换作乙,有时将文章中的小木船换作小人书或其它小玩具。不过说来也怪,《小木船》一文,不管是想要表达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还是描写人与人之间相互赠送礼物,不论是写童年中最难忘的一件事还是写一个我最熟悉的人之类的文章,似乎都能沾上点边,模仿出来绝不会离题。由于作文写不好,因此,我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处在中等水平,很少有考到90分以上的时候。初三时,哪怕我的数、理、化成绩再优秀,可是由于语文拖了后腿,因此,我的总分总是处在年级前三名的位置,从未登上过年级第一名的宝座。
语文上的先天不足,在我正式接手这个班级,成为一名小学高段语文教师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跟学生见面的第一天,按照惯例,是要认一认每一个孩子姓名的。在拿到学生点名册逐个点名,在报到一个名为“王珏”的学生时,由于课外书看得太少,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珏”这个字,因此,也根本不知道“珏”这个字念什么音。但不报又不行。于是,我只好使出“难字认半边”的看家本领,想当然地报了“王玉”的读音。谁知,刚一报出口,下面就有孩子在说了:“何老师,她叫王珏(与“觉”读音一样)。”这下我才知道我出洋相了。但是我转而一想,今天是我第一次跟孩子们见面,如果让孩子们知道是我不认识这个字而念错了,学生们会怎么看我?连学生的姓名都不认识的老师,今后还怎么树立自己的威信?还怎么给他们上课?我的光辉形象不就要从此一落千丈了吗?于是我就随口编了个“你们原来的王老师写得不清楚”的理由,随便给搪塞了过去。有了这第一次的教训,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班时,在碰到有不认识的字时,我会故意将这个孩子的姓名漏掉不报,等最后结束时,再假装问上一句:“全都报到了吗?”这样,没有报到名字的孩子就会主动站出来。于是,我就能很自然地可以让他自己告诉我他的姓名了。
时间一长,我总觉得这样做有点儿“耍花招”,不诚实的感觉,有损于我作为一名高段语文教师的光辉形象。所以,最后在每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我总会先将拿来的学生名册好好看一看,读一读,碰到有不认识的字,就查好字典注好拼音。
从此后,再也没有发生念不出学生姓名的尴尬情况了。
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学校里一位位兢兢业业、全心全意的前辈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添了工作的动力。如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陈志相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忘我精神,让一进校门的我就感动万分;罗琦老师作为一名教导主任,竟然叫得出全校800余孩子的姓名及关于孩子的家庭信息,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像我的第一位搭班教师任冰心老师、同办公室的钱新华老师等,都为我的新教师生涯给予了举足轻重的帮助与影响。有了这些前辈的指引,我的思想开始了慢慢地转变。既然选择了地平线,就应该一如既往地前行。既然教了选择了语文教师,自己在语文上的先天不足就不应该成为我不好好教语文的理由。为了能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那段时间里,我开始对语文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都说作文是衡量一位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尺,也是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尺。如果作文教好了,你的语文课就成功了一半。于是,我想着手从作文教学开始。
那些时候,孩子们之所以会畏惧作文,害怕作文,在我看来,跟孩子们缺少作文题材,缺少生活积累有密切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需要有较好文字功底与语言积累水平的写作呢。于是,从我开始接手的这一届学生起,我就从想方设法丰富孩子们的作文素材来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由于学校地处城镇与农村交界处,因此,每当春、秋两季,野外的风景美不胜收。根据孩子们的要求,我们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下午,都会安排他们搞集体野餐。在野餐前,从人员的分组、商店的购物、炊具的安排到野餐地点的联系等,都由孩子们自己商定,自己落实。没有老师的参与,孩子们照样是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每次活动,都是认认真真地准备,开开心心地去,圆圆满满地回来。有时我经常想,孩子的潜力真是无限的。现在我们经常责怪孩子的活动能力与自理能力弱,更多的原因是我们教师与家长造成的,是我们不放心他们,不愿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而已。
当时我们班上有一位姓郑的孩子家长是开厂车的,也就是那种接送工人上下班的大客车。有了这一家长资源,再加上那时的安全意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强,没有像现在管得这么紧。因此,那一届的学生,我们一个学期一次的春游、秋游常规活动,是雷打不动的。杭州西湖、绍兴鲁迅纪念馆,东湖等都留下了我们那一届孩子爽朗而愉快的笑声。有时我也经常在想,现在从上到下越是重视安全,为什么安全事故却越是频发不断呢?而那时,几乎很少有像现在这样地抓安全教育,但好像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像班队课上包饺子、水果拼盘等,更是我们的经常性、常规性的班队活动。有些在大人看来或许没有什么味道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成了最开心不过的事了。每次活动,孩子们都像过节似的,开心得不亦乐乎。
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课外活动作基础,写起作文来,真是如鱼得水,信手拈来。我任教的这一届孩子,从四年级带到六年级,在全国、省、市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文共有20余篇,其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一位叫王琪萍的孩子写的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被刊登在了《中国少年报》上。这也是迄今为止,我指导学生作文发表档次、级别最高的一篇作文了。
想起那个时候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再看看现在孩子的课余生活,写不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除了作文教学,在我所带的第一届学生里,我还义务地担当起了他们的书法教师。现在每当有人看到我的字时,总会脱口而出:“你的字写得真不赖,你是什么时候学的呀?”其实,如果说我的字现在看起来还觉得比较顺眼的话,跟我参加工作头几年里,疯狂般地爱上了书法是密不可分的。
在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里,由于还没有成家,因此被牵连的事情相对来说比较少。那时,除了吃饭、睡觉、运动、教书之外,我几乎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因此,我把全部的精力与时间都化了学习书法上。当时,在我的寝室里,墙壁上、书桌上、门窗上,到处摆满、贴满了我胡乱写成的“书法作品”。茶余饭后,每当别人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节目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静静地伏案习书,不管寒冬还是酷暑,从不间断。为了找到一本适合练习的书法书,每次去杭州时,我跑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就是当时的“西冷印社”。每次步入“西冷印社”大门,我总会被那里面透出来的那股浓浓的文化与学术气息所陶醉与吸引,驻足观看,流连忘返。为了习书,我购买了大量的书法名贴,既有颜真卿、柳公权等四大名家的楷书,也有张旭、米芾等书法奇才的狂草。自己对书法的爱好,也直接地影响到了孩子们。那段时间,每节写字课,孩子们就跟我一起学书法,从铅笔到钢笔到毛笔,从靠桌书写到悬空书写。我带了孩子们三年的语文课,孩子们也就跟我学了三年的书法。到毕业之际,我的那一届学生,几乎人人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与毛笔字。
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专心与用心,再加上那一届孩子天资聪颖,在我担任语文教师的头三年里,所带的这一批孩子们语文学习兴趣陡然高涨,课外阅读量比先前呈几何级的增长。由于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和我的语文课,我,也由一开始地不喜欢语文,害怕语文教学,心中无底到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门曾让我头痛的语文学科。到最后,只要一到周末、放假时间,我就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因为周末或放假时间,就意味着我又将与我的孩子们作短暂的分别。见不到孩子们,没有了语文课的日子,我的心总觉得空落落的,什么也没有了。
参加工作的前三年,由于学校良好的氛围、再加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我完全被语文给深深地吸引了,陶醉了。不知不觉中,我在学校里一晃就过去了五年。五年来,我由一个曾被语文遗弃的人,悄悄地与语文谈起了“恋爱”,不知不觉间,已爱上了语文。
三、教育科研,让我真正地享受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精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正当我与语文开始“爱恋”着的时候,在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上级领导忽然找我谈话,以培养我为由,说想把我借调到农村小学去锻炼两年。社会经验不足的我,被领导几句甜言蜜语的话给迅速地迷倒,于是想也没想就相信了他的话,二话没说地答应了下来。事后我才知道,这件事,根本没有我想象的这么简单。等我明白了事情真相后,我后悔莫及。但权在人家手里,我一个小兵又能怎么样呢?迫不得已,我只得另寻出路。于是,在农村工作一年后,我从原先的学校,来到了镇第二小学。这也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单位。
到了二小后,我继续担任高段年级语文教学暨班主任工作。也是从这一年起,我开始对自己前五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参加工作前五年,虽说我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语文和语文教学,但我知道,这还仅仅只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更多时候,我只知道教着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要教这本书。我对语文的思考,仅仅只是停留在怎样把一节课上得让学生喜欢的层面上,却还没有达到怎么样通过我的语文课让孩子们得到有效地发展这一层面。如果说,参加工作的前五年,我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兴趣只是停留在凭感觉、凭经验、凭年少时的一股冲劲的话,那么,到了二小后,我开始对语文有了些肤浅地认识与思考,我开始追问:语文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同时我也开始反思我的课堂,究竟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哪些事是对孩子们有帮助的;哪些事纯粹是为了应试教育。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探寻后,我发现了我过去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事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发现这些,虽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不破不立。究竟是继续这样在应试教育的路上走下去还是冲破应试教育对语文的束缚,走自己的路。最终,我没有屈从于所有指向于自己的重重压力,我用自己的改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也为我心爱的语文和语文教学送上一阵清风,抗起一片天空。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我将教育科研引入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我看来,教育科研,是用比别人更简单易操作的策略,用比别人更有趣更科学的方法,化比别人更少的时间,去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教学成绩的一条捷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自己真正从繁重的学业苦海中挣脱出来的唯一出路。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开始尝试运用教育科研的思路与方法,走上了一条我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
一直以来(主要指四省一市教材使用阶段,后来这方面有所改观),语文教学存在着语文整体目标系统与具体的单元目标系统严重割离,语文课堂教学与其它学校活动联系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由此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这点,对于长期担任中高段语文教学的我,是深有感受。那么能否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通过编制目标系统,加强与其它活动的联系等方式与途径,实行高段语文的单元整体性教学,从而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为此,在进入二小的第二年,我就开展了“运用单元整体性教学,提升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研究,并在区里立了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在通读整册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编制教材与单元目标网络系统,奠定了单元整体性教学的基础;在一个单元中,通过遵循“一课作基础,二课求提高,三课求运用”的教学思路,开展单元整体性教学;在具体每一课课文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作文训练、班队设计及课外活动的互相结合(简称五结合),开展单元整体性教学。通过以上举措与途径,既从宏观上对教材目标进行了组合,又从微观上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调整,从而从根本上把“读与写”、“文与道”、“课内与课外”、“语文训练与发展学生能力”等因素有机地组合到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之中。实践证明:实行单元整体性教学,既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又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一举两得。这一课题,一举获得了萧山市(区)1998年度的学科专题论文一等奖,并发表在《萧山教育》98年第三期了。
随着这次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进行,我对“教育科研”的本质与内涵的理解开始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透彻。它使我认识到教育科研必须来自实践,然后又回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和指导。它必须是就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下,运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形成的规律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性的思考和总结。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校长要我担任学校的教科室副主任,开始分管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从此后,教育科研正式走进了我的教育教学生活,并逐渐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教学在教师“满堂灌”、“你说我听”、“上行下效”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学生岂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想,能否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设计一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原有在教学上的弊端。经过近一年多的资料查阅,实践探索,一个以“自读尝试、质疑问难、讨论探索、巩固发散”为主要思路和步骤的主体教学模式形成了。该模式已不局限于教师单一的讲授方法,结合学习者的活动学习、发现学习、情境学习等各种形式灵活安排。它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对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该模式由于使学生从自我出发进行探究性学习,它们的问题意识大大地增强了;在问题的解决上,每个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讨论时,也有激烈的思辩过程。该模式实践一年以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以及学生对学校以外其它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该模式为材料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自读——讨论”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获得了市1999年学科论文的一等奖,后又获得了杭州市小学语文论文的一等奖。同年四月,市教研室还专门在我校召开了该成果的发布会和推广活动。
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探究、批判、想象、求异等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实践证明,它对于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批判精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批判地学习与吸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该思路写成的成果报告《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在2000年浙江省小学语文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另外,针对当时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普遍开设的心理课程辅导化这一趋势,我审时度势,着手开始并进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实践与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效果并不逊于心理辅导课程化。该成果《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实践与尝试》在2000年区小学语文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下半年送杭州评比,又获杭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二等奖。
将教育科研引入语文教学之后,我先后有20余篇语文学科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其中982000年,连续三年获得萧山市(区)学科专题论文评比一等奖,从而成就了我教育科研史上的第一次“三连冠”;近10篇文章在《浙江教育报》、《教学月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在区域范围内的兄弟学校作教育科研和语文教学专题讲座20余次。在杭州教研室的小学语文教学网站“语文新天地”里,以“萧山何伟敏”作为正式注册名,先后发表文章30余篇,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发表的部分文章一度达到3000多人的点击率,绝大部分文章被确定为“热门文章”。
在二小的几年里,通过在教科研园地里的探索与实践,我虽还不能自称是一位教育科研的行家,也不敢与一些教育界的专家相提并论。但是,我发现,通过教科研,却使我慢慢地成长了起来。它转变了我过去许多陈旧、落后、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形成了许多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教学、心理上的过重的负担,使轻负担、高质量真正落到了实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科研这一途径,使我找到了一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之路。
四、读书,成了我在学科专业成长道路上一种日常的行走方式
有一个故事,世界顶级音乐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来到中国。当他在听到中国名曲《二泉映月》的时候,他坚持要跪着听完。“这样伟大的音乐,只能跪着听!”为什么?他说,这是生命深处的感动,一种对追求的坚守,也是一种境界和信念。
其实,我们的教师也要有这种坚守和信念,要有一种“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的精神。而达到这种精神就是一种底蕴,一种精神力量。有了这种精神能量,就能产生一种教育的激情,一种让学生震撼的教育效果。
这种底蕴来自哪里?来自于他的人生阅历,来自于他的读书和思想。
而提升自己底蕴的最好办法,首先来自于他的读书。 “国人不读书,国家难以强盛;教师不读书,教育难以兴旺。”的确如此。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也呼吁,“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将是美丽的城市;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国家战略!”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无疑是提升人的底蕴最好的也是最捷径的办法,或者说,人的底蕴是书籍累积起来的。
在二小的前几年时间里,虽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正如我在《敬畏韩军》一文的结尾所写的那样,“有时我觉得,人的成长,不是一个正向的过程,而是一个逆向的过程。成长,不是使人越来越胆大,而是使人越来越胆怯。成长,不是使人愈来愈沉醉于自我的所谓辉煌,而是使人越来越发现自已的缺陷、自我的瑕疵、自身的毒疮。一个人的成长,映射在心灵上,不是心灵愈来愈膨胀,而是愈来愈收缩;不是愈来愈胆壮气盛,而是愈来愈胆怯气虚;不是愈来愈自大,而是愈来愈无知。这种感觉无以名之,姑且叫做‘敬畏’吧。”面对韩军,我是这样的感觉;面对语文教学,我也有类似的感觉。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明显感觉自己在语文上的先天不足,许多时候,我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到如果要使自己在专业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些的话,当务之急是必须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质与学术人文素养。
于是,我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读书疗法”。在这三年里,从新华书店到学校图书室,从教育教学类杂志到“教育在线”,从人文类书籍到教育类专著,都留下了我专著的眼神与思考。
通过“读书疗法”,我有幸了解了有“南钱北魏”之称的钱梦龙和魏书生。钱梦龙的“三主”教学与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给了我教育教学上莫大的启示。我还了解了第一个提出语文教学应由“研究语言”向“学习语言”转变的特级教师***,被尊称为有“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之称的成都石室中学语文教师李镇西,享受国务院特务津贴的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等。也正时这一位位在教育教学上的传奇人物,充实了我在教学上的理论功底,了解并接受了许多先进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理念。这些在语文学科教学理念上有重大建树与实践贡献的特级教师们,对于奠定我在日后语文和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与观点,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现在在语文上的好多理念与观点、做法,跟这些特级教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同时,为了能及时学习到当时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我已记不清楚,不知跑了多少趟位于杭州文三路上的杭州文史书店。每次去的时候,我总是带上一个面包,一瓶矿泉水。买好梦寐以求的书后,就来到位于旁边的浙江教育学院的校园里静静地看书。累了,在校园的草地上躺一会儿。直到日薄西山之时,我才会心满意足地踏着夕阳的余辉回家。晚上,当大家已安然进入梦想的时候,我则又开始沉浸在一片书海之中;有时睡下了,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思考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的理论与观点,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呢?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读过的文章,我还及时地做好学习摘记,有时还写些心得体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我先后摘录或复印了几十万字的教育教学资料,并分门别类地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归类,如小学语文教学类、学校德育类、创新教育类、心理辅导类、课程改革与动向类、学生主体发展类等十个大类,再将这些资料分别装入其中的袋中,待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时备查。这样,不仅为我以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积累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科研功底。在看书阅读的同时,我还及时地做好读书笔记。至今在我的书架上,还保存着好几本我当时从网络或书籍上摘抄的经典教育教学言语集。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摩挲着这些有些微微发黄的扉页,浏览着上面已有些模糊的字迹,常常会有一种说不清的感动。
说起读书,我们一些教师总会感慨:现在教师这么忙,哪还会有时间去学习与读书呢?的确,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工作等,稍一松懈,就挤掉了读书和学习的时间。然而,古人曾说过:“三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果因为忙,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不读一本书,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昵?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在这知识大爆炸、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如果教师自己不读书学习,如何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多读书,又如何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呢?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应当说,我们不缺少读书学习的愿望,不缺少当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但我们缺少的只是实现这一愿望与理想的毅力与韧性,缺少的只是像王崧舟、阎学那样每天不管有多忙、多累,坚持读书不辍的恒心与决心。读书和学习的习惯与时间,说到底还是一个“挤”字。自从我意识到自己由于自己基础的不扎实,在语文上的欠缺之后,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学生时代落下的这一课补上。通过三年的“读书疗法”,渐渐地,我开始养成了一种读书的习惯与爱好。不管多忙、多累,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我总忘不了看上一小时或半小时的书。每当华灯初上,许多人正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或三五好友正聚在一起海阔天空的闲聊时,我却喜欢独自一人坐在台灯下,或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或在理论的原野上驰骋。每当此时此刻,我都会感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和生命的充实。天长日久,读书和学习便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溶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生命,我的灵魂。
随着“读书疗法”的推进,在语文教学上,我也慢慢地由一名模仿者走向一名颠覆者,开始质疑一些在我们平时看来司空见惯的做法与观点,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语文教学思想。比如朗读,我们许多老师在理解它的功能与作用时,仅仅把它作为理解与感悟文本的一条途径与方法。其中,古人留下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经典言论便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们的一些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在目标环节中,总会出现“通过朗读,了解……”、“借助朗读,理解……”、“运用朗读,感悟……”等目标。其实,如果我们对上述的目标设置作一番仔细地推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目标设置,其实都是建立在“朗读是一种方法与途径”这一基本理念基础上的。这些年,通过读书,对于朗读的功能,我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在我看来,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与措施,它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目标与必须完成的任务。一篇课文学习下来,如果我们的孩子们连最起码的朗读都没有过关,只是一味地让孩子们对文本进行感悟与理解,哪只能是本末倒置。只有在朗读这一关先过关了的前提下,其它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事。只有把朗读本身当作一种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不管是老师也好,学生也罢,都会从心底里,根本上重视朗读,关注朗读,搞好朗读,提升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二小的几年时间里,由于在语文教学和教育科研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在2008年,我获得了参加工作以来第一个区级学术荣誉——被评为萧山市(区)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坛新秀。20014月,作为小学的唯一代表,、在全镇教师专业发展大会上作了《心系科研勤耕耘——我的教育科研之路》的专题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与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曾多次在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上执教公开课,其中召开成果推广活动2次。20105月,作为区小学教科室主任中的代表,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科室主任专业成长与发展培训会上作了《行走在教育科研的路上》的专题报告,得到了区教科所领导与与会教科室主任的高度评价。另外,应兄弟学校的邀请,2001年至今,先后为兄弟学校作教育科研专题讲座和语文教学讲座20余次(场),受到了听课领导与教师的一致好评。
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应该是我这一生中最为充实、最有理想、也是最乌托邦式的时光。每每想起那段单纯却又充实的日子,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五、若有高飞的冲动,就千万别在地上趴着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天欲其昌,亦必令其狂。”这是在《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中,孙茂才对乔致庸说的一句很经典的台词。的确是这样,如果上天要你走向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狂妄,让你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但是,其实这只是诠释了此话前半句的意思。我们可千万别忘了此话的后半句:天欲其昌,亦必令其狂。同样意思,上天若想让你取得成功,也必定会先让你狂妄。想想也是,不然就不会有现在社会上流行多得甚至于到了泛滥成灾的广告语了,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里,有一篇题目叫《梦想的力量》的文章。这是一篇很好的课文,光看题目,就够我们好好地琢磨半天了。是啊,梦想,本身就有力量,尽管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并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是,如果没有梦想,怎会取得成功呢?当然,作为梦想,必定是高远的,是非功利化的,而不是眼前当下的。一个有梦想的人,虽然追寻的过程中,会经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也会有“衣带渐宽,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辛苦。但是,当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曾经让我们魂牵梦萦的那个目标,却在不经意间出现在灯火阑珊处。由于志存高远,很多别人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实际目标,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你的身边。在参加工作的这些年里,我就曾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梦想带给我的力量与收获。
98年前后,当身边的老教师们一个个地评上小学高级职称时,从他们脸上那洋溢着的笑容,我就知道,职称或许是一名教师一辈子最大的追求。“评好职称,万事大吉”,就是流传在当时一些教师当中的口头禅,尽管我们并不提倡这样的观点,但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职称对于一个老师的重要性。看到老教师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当时我也在心里暗暗地期盼:什么时候,我如果也能像他们那样被评上职称,那该有多好!不过,这样的想法,对于一个工作还不满十年的年轻教师来说,只能在心里想想。因为在那些评上职称的教师,绝大多数都已有二、三十年的教龄,有的甚至于已经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年龄。不过嘴上不能说,并不意味着心里不能想啊。每当一年一度评职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暗流涌动”。由于心中有了这样的梦想,在行动上我也开始默默地努力与准备着,朝着这个梦想前进。“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着的”。多年梦想的累积,终于在那一倾刻间喷薄而出,在我从教刚满10年的时候,梦想成真,我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那年我才28岁。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当时一般教师必须化上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梦想继续在我的身上延续着它神奇的力量。在我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之后的第七个年头——2005年,通过论文送审、英语职称考试、教学能力测试、编写教案、说课及论文答辩等程序后,我又顺利地被浙江省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委会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那一年,我35岁,是当时全区小学中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2011年上半年,经过连续两年的区第二届名师培养对象培养后,通过现场上课、话题阐述、综合考评等环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参加考核的近30位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中脱颖而出,以第三名的优秀成绩,获得了萧山区第三届名教师称号。一位语文素养先天不足,仅仅获得过区教坛新秀称号的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刻苦钻研与辛勤耕耘,最终荣登区小学教师学术荣誉的最高殿堂,从全区来讲,为数不多。出书,在我们眼里,似乎应该是大学教授与学者专家才能做的事,而像我等凡夫俗子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然而,由于梦想的力量,这也即将成为现实。由我独立完成的《我这样读教材——为你打开文本解读的另一扇窗》和《用脚走路——一位小学基层教科室主任的专业成长之路》两部书稿也基本完成,现已进入后期的斟酌与修改阶段。
当说起梦想的力量时,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我:“那你下一步的梦想是什么?”“当然有,不过现在还不能说。”我如是回答。
“你若有高飞的冲动,就千万别在地上趴着。”这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现正摆在我的办公桌上。
回顾过去,语文教学伴我成长,让我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大地上;展望未来,我依然会坚定地走下去,以自己执著的脚步,去迎接小学语文更加美好的明天。
                     何伟敏草草写于2011630日晚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