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高潮的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序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事件。它有起始阶段、展开阶段和结束阶段,犹如一个故事一部戏剧的序幕、发展、高潮与结局。没有高潮的 故事和戏剧是平淡的,没有高潮的课堂也是平淡的。但是平淡的故事和戏剧不过耽误了读者与观众的时间,而平淡的课堂却不只耽误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会败坏学 生的胃口,泯灭学生的兴趣。
1998年,我组织了全校性的关于课堂教学高潮的大讨论。经过交流,大家对于课堂教学高潮取得了一些共识。2002年, 我在新华书店发现了刘显国先生主编的《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艺术》一书(以下简称《艺术》),该书在对课堂教学高潮作了些理论上的阐述以后,主要是讲如何掀 起课堂教学小高潮的。这对我有不小的宽慰与启示:课堂教学高潮的问题不是我的偶发奇想,对它的研究理应是课堂教学研究中诸多课题的一个。
二、课堂教学高潮的定义
什么是课堂教学高潮?《艺术》一书这样解释说:“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的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某种措施,把课堂教学 的某一个阶段推向高度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这段文字是从“艺术”角度来阐述的,不是对课堂教学高潮的直接定义。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高潮是课堂教学中产生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状态。
这个定义可做如下解释:
第一,课堂教学高潮是一种课堂教学状态。教学状态指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互动格调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3种:低调的、一般的和高调的。低调形式的一般表现是:师生均无真正进入教学状态,讲者无心,听者也无意。一般形式的表现是: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积极性,学生也有 一定的学习欲望,但由于互动不得法,或启而不发,或问而不答,或学而不深,或做而不细等,一节课下来,虽然不是毫无收获,但总体上看是平平淡淡,没有生 气。高调形式的一般表现是:师生情绪饱满,兴味浓厚;教师指导有方,学生学习充分,活动高效。
第二,可以看出,高调的互动形式,是以学生充分学习和高效活动为标志的。所谓充分学习和高效活动,就是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充足的学习时间、有效的学习方 法和饱满的学习状态,一句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最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 了最佳的境界。这一高调的表现形式不但区分了低调的和一般的形式,而且也区分了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泡沫。
三、课堂教学高潮形成的因素
1、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在课堂教学高潮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精神面貌,二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三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四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五是教师的态度情感。
教师精神抖擞,满面春风,会给整个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如果精神萎靡,表情冷漠平淡,语言少气无力,这种萎靡的气息就会扩散到全班,使大家都情绪低落起来。
教师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观念落后,抱着满堂灌和一言堂的陈旧观念不放,必然导致学生主体的失落,学生不可能充分学习;语言表达缺乏抑扬顿挫必然丧失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但影响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而且还会消减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的教学胆识、教学高度和教学深度。水平高的人,善于统揽全局,居高临下,大开大合,敢取敢舍,旁征博引,重点突出,点拨有方,挖掘有度;水平低的人,照本宣科,就事论事,面面俱到,甚至避重就轻。
教师的教学技能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独立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缺乏独立备课能力,往往对教材一知半解,难点解不了,疑点辨不明,效率提不高;具有独立备课能力的人,善于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和开发教材,善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区别疑点,善于铺 设台阶、降低坡度、减少难度,帮助学生实现思路的顺利接轨。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技能的核心。面对已经确定了的教学目标,缺乏教学设计意识和能力的人, 不知道如何引入、如何分解、如何指导、如何启发、如何点拨,一句话,不懂得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懂得教学艺术的创造;教学设计能力强的人,面对已经确定了的 教学目标,切入巧妙,挖掘到位,指导有方,启发有效,点拨得体,一句话,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和创造力。组织能力不足或缺失的人,根本在于课堂组织意识淡薄 或缺失,不知道进行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对学生的非学习行为和异样表情视而不见,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而不知救助。组织能力强的人,懂得课堂组 织和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他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指令有力,组织周密,管理到位,善于激励学生、诱导学生和调动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每 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积极投入的,都是有效学习的。
教学态度和热情直接诉诸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外因。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不是纯粹的知识传输,相反,知识的传输是以感情的交流为前提的。没有感情,知识的传输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如 果一个教师在精神面貌、基本素质、专业水平、教学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都属于较低层次,那么他的课堂就必然是一种病态课堂:表情呆滞,精神萎靡;照本宣 科,面面涉及;语言迟钝,声音低迷;缺乏激情,少气无力;无轻无重,无高无低;无快无慢,无扬无抑;学生不听,毫不在意。这样的老师,很难打造出课堂教学 的高潮来。
2、学生的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否形成课堂教学高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是否充分有效,而学生的学习是否充分有效又与他们的心理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教师主导是外因,学生主 体是内因。外因要想通过内因起作用,就必须彻底了解学情。在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如果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识记不准确,运用 不熟练,那么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就会举步维艰,很难形成高潮。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学生没有兴趣或兴趣不浓,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遇 难而退,都很难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很难充分和高效学习。
3、教学内容的因素
学科不同,知识形态不同,课堂教学高潮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语文课堂上,可以形成读写活动的高潮;数理化课堂上,可以形成原理和试题研究的高潮等。课堂教学高 潮与学科内容有关,与具体教学内容也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所需要的是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等的教学上形成高潮,如果在非重点的次要知识或者学生一看就 懂的浅层知识的教学上形成高潮,就会成为课堂泡沫,应该坚决摒弃。教学内容过难,学生望而生畏,不易形成高潮;教学内容过易,学生没有趣味,不会形成高 潮;教学容量过大,学生疲于奔命,不可能形成高潮;教学内容过少,缺少背景知识,形不成高潮。
4、师生关系的因素
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也是课堂教学高潮能否预期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老师冷漠学生,学生讨厌老师,则会导致说而不听,导而不动;如果老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对学生一片爱心,学生也会将尊重还给老师,对老师抱以至信。老师独断专行,学生逆反教诲;老师作风民主,学生思维活跃。老师信任学生,学生敢于探索;老师 不信任学生,学生疏于思考。爱其生者尊其师,尊其师者信其道,信其道者和其心,和其心者谐其行。
四、课堂教学高潮的基本类型
课堂教学高潮形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不同的高潮课堂却有着相同的特点:感情投入,气氛浓厚,学习充分,活动高效,师生都能感受到教学高潮美的激动和愉悦;而 无高潮课堂也都有着相似的特点:感情投入少,课堂气氛死,学习不充分,活动效率低,教师尴尬,学生难受,师生均无满足感。
根据呈现的方式,课堂教学高潮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波浪式
即课堂教学高潮像波浪一样有间隔的不断出现,具有一张一驰的特征。例如,某节课上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解需要安排几个大的教学步骤,每个大的步骤中又有小的步 骤。这样,每一个大的步骤中都应有一个高潮状态。因为,它们都有相对的核心知识或重点、难点等,对于它们的教学,非高潮状态不足以攻克。但是,就某一个大 的教学阶段而言,它的高潮状态应在哪一个教学步骤出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螺旋式
即课堂教学状态不断调整、提升,在最后达到最佳状态,具有层层铺垫的特征。例如,某节课上要教学一个复杂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有一系列前提知识——一系列的 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背景关系等。这样每前进一步,都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每一个新的突破,都会出现一个小的高潮;整个课堂在不断推进中最后达到高潮的顶 峰。这就像登泰山时翻越十八盘,又如登庐山时“跃上葱笼四百旋”。知识的最大难点在最后展示,课堂高潮的最佳状态也在最后出现。
3、突发式
突发式的课堂教学高潮不像波浪式和螺旋式那样是有规律地出现的,它是在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教学活动的亮点。其特点是:时间短暂,形式多变。它可以是老师的 一句激励性话语、一个特殊手势等产生的效应,也可以是一些学生的特殊表现、特殊认识等产生的效应。突发式课堂教学高潮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大的课堂教学高 潮的有效补充和调节。有时侯,老师一句闪光的语言就足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思想,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五、如何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第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高潮的意义,坚定地树立高潮意识,努力做到堂堂有高潮,节节有绝招。拒绝无高潮课。
第二,要加大感情投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事业眼光对待每一节课,做到精神抖擞进教室,意气风发上讲台。拒绝催眠情绪。
第三,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在全面驾驭教学内容的同时,紧紧围绕重点、难点等打造教学高潮。拒绝课堂泡沫。
第四,要依据学情准确把握知识难度,设计教学容量,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拒绝学习失败。
第五,要加强语言修养,培育语言情感,提高语言艺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拒绝平淡无味。
第六,要适时激励和发动学生,使其积极主动、满怀信心地对待每一节课。拒绝主体失落。
第七,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智慧驾驭课堂,灵活选择教法,确保学生充分和高效学习。拒绝低效和无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