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孔见: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如何体现时代内涵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6-4-13 07:16
标题: 孔见: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如何体现时代内涵
孔见: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如何体现时代内涵

当今书法艺术的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从内容上来讲,依然是古代的文学内容比较多,现代的文学内容比较少,这种现象成为普遍化就与我们的时代不相符了。古代文人面对书法创作不会被动地抄字,而是让形式与内容结合,尤其是以诗歌为主的文学创作。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从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卷》再到傅山的《哭子诗》,都是以诗文结合书法而名世的。大诗人李白的真迹《上阳台》是今天我们唯一能够看到的李白手笔,上面所书的十六个字是“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大诗人杜甫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来赞誉李白。上述每一篇名作无不是书家自作诗文。


  诗文与书法同时创作,并且能够书进诗意,诗言书韵,这就要求创造者得有相当的文化积淀,在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及格律平仄方面达到很高水平。南宋陆游说过“写诗功夫在诗外”。晚清赵之谦在《章安杂说》中认为:“求仙有内外功,学书亦有之。内功读书,外功画圈。”这就是说,不读书、不提高修为而只练字,最终难成大家,徒为字匠耳。


  历史上的诗书大家无一不是从涵养学问做起。正所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诗书合璧讲求的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无所及而又无所不及”。往往由技艺学习转入静心养气的品格修养,不仅求妙于笔,更求妙于心。才高者“心法”无轨,信手自然而超轶绝尘;学深者技近于道,超脱俗气而痛快沉着,达到更高境界。


  诗书合璧的实践,唐代韩方明《授笔要说》有云“欲书当先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一语中的。


  今天,有诗文涵养的老书家越来越少,受西式教育成长起来的青年书家对中国古典诗词题跋又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当代书坛十分缺少正真意义诗书合璧的好作品之现况。但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在召唤着书法内容的大发展、大创作、大繁荣。新的文化内容对时代书法家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说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创作,就其基本技法来讲是传统为主,就其书写内容来讲是现代为主的,所以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作品饱含着那个时代的信息。伟人的践行已经验证和启迪我们:


  第一,书法家自身要融入火热的生活中并积极的为社会服务,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书法艺术同其它一切艺术门类一样,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书法家通过审美体验将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提炼加工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高明的书法家总是善于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加以内化,从中启发了书法创作的灵感。


  汉代大儒蔡邕在京城鸿都门外,见到工匠用刷涂料的刷帚写字,感到新鲜。回家后,左思右想,在此启发下,反复研究、实验,终于创造了“飞白”的书体,就是一例。


  第二,书法艺术应该与文学艺术更紧密的结合。书法家与诗人在今天社会分工细化的环境下成了两个群体,那么加强这两个群体的交流融合就是关键。比如说书协应该和我们的作家协会来合作,要把我们优秀的当代人的诗词引入到书法创作中。


  东西方艺术门类中都有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电影、建筑。惟独书法、格律诗是东方艺术所独有的。诗书合璧的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在于对民族文化的守望,在于对传统经典的传承,在于人的心灵和人格的提升。宗白华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说:“中国音乐衰弱,书法却代替了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正是因为有了文学,有了书法才创造和记录了文人之美。文人之美表现为文人精神的弘扬,彰显这个知识分子群体的人格和尊严。一个失去了文化精神的人,就好比一个器物一般,如同案头的花瓶,餐桌上的碗筷。我国文化传统悠久而丰厚,特别是诗书之传承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应该产生引领风骚的大书家大诗人。


  书法与诗文的结合是超越表象模拟而直指心性的特殊艺术形式,在意象中展现人的胸怀和襟抱。正是在这一点上诗书与心灵相通,与人生相通。历史上诗书合璧的作品都饱含着人性的深度,都在向我们叙述那个时代的故事并使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诗时代,我书我诗,正是诗书合璧作品最动人之处,也是与我们这个时代会意的最好方式。


(信息来源:中国江苏网)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