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高考材料作文:面对这些“奇葩”的材料该怎么写?!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6-6-9 08:51
标题:
高考材料作文:面对这些“奇葩”的材料该怎么写?!
高考材料作文:面对这些“奇葩”的材料该怎么写?!
郑薛飞腾
材料作文,大抵是今日高考考生最熟悉的一类作文题型,要求考生阅读一段文字材料,并从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行写作。 这一题型可谓历史悠久。早在1964年,新中国高考第一次出现材料作文,当时的学生需要根据一个“干菜”的故事作文,这段材料带有极深的时代印记:为了支援灾区,人民群众在捐助的成捆干菜中,夹进肉、面粉等昂贵的“慰问品”,但在1930年代,灾区民众收到的干菜里也常常夹带东西,那都是投机商人往里掺的泥水沙石,由此照见新旧两个社会的鲜明对比。
随后,由于高考制度的中断、恢复,材料作文长时间地淡出人们视野,到了1990年代末期,特别是2004年全国多省自主命题后,材料作文又开始兴盛。
题目越出越多,作文命题却要不断地推出新意。近年来,材料作文越发有剑走偏锋之势,于是各种“奇葩”材料辈出,常常一段材料出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脸“懵逼”,却也只能“横看成岭侧成峰”绞尽脑汁做作一番,诌出一篇作文。
今天,一起来盘点那些让人“懵逼”的材料作文题。
TOP5: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2004年,全国第一次分省命题,甫一分立,就出现许多新变化,比如上海卷对考生的字数要求马上从800字提升到1000字。但要说当年最让人“懵逼”的高考题,定然是高考大省江苏的考题。
出题组给出一段材料:“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考题要求考生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作,虽然十分友好地给出了写作方向,但乍一看过去,确实十分难写。
在语文学科业内许多教师为此题的典雅叫好,也有人直呼太难,江苏语文科特级教师喻旭初曾点评该题适合高手间的比拼,却不适合用于高考,因为让人摸不清头脑。
2014年,有媒体盘点江苏十年自主命题史时,这道题目也是毁誉参半,在收获“最诗意奖”时也收获了“最挠头奖”。据了解,当年阅卷标准也颇费思量,严格按照题目,很多学生会走题,最后只好降低标准,只要写作内容和山或水搭上边都能成立。
TOP4:梯子不用请横放
网络盛传安徽高考作文命题组中,抽象派传统渊源深厚、代代流传,早在2007年,抽象派命题组就以一道“提篮春光看妈妈”惊艳全国,有历史功底好的同学解题时,还以为“提篮”指的是上海提篮桥监狱。
2012年,命题组又以一道“梯子不用请横放”引举国瞩目。据称阅卷时,命题组本来准备了两三种材料解释方向,但由于考生无法摸透材料,给出过多的解释方法,最终将材料解释方法扩展为六种,但仍有许多考生跑题。
这则令很多考生“跑题”的材料是这样的:“在青岛啤酒集团生产车间的一个角落里,由于工作需要,工人需要爬上爬下,因此,有人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的时候,就将梯子支上;不用的时候,就把梯子移到拐角处。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着人,工作人员专门在梯子旁写了一个小条幅——‘请留神梯子,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着放’。”
这道题让考生抓破脑袋的同时,炸出一群段子手,有网友根据此材料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今天路过工地,看见靠在墙边的梯子,突然想到“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梯子放下来,深藏功与名,没走几步就听屋顶有人高喊:哪个混蛋,给我回来!
TOP3:漆工与船主
按照经验来说,每年高考作文题,几个高考大省的题目总是最“招黑”,但2012年的陕西高考作文凭借其“丧尽天良”的材料内容着实“火”了一把,原题材料如下: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材料的前半段读来还算逻辑通畅,但最为点题的最后一句着实让人“懵逼”,细细读来,孩子们驾船出海时,船主“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仅仅是一个“就”字,充满了中国语言的魅力,细思恐极,仿佛船主早已知道自家的船漏了洞,还让孩子驾船出海,颇有骗保险金的嫌疑。
TOP2:上善若水任方圆
高考大省湖北大抵因为强大的教育资源、庞大的高考人口基数,多年来的命题可谓精挑细选,差池甚小,总体来看,都把试题控制在中等偏难的水准。但2013年的“上善若水任方圆”一题,顺利问鼎当年的“全国最难”。据记者随机采访显示,在出考场时,几乎没有考生能够完整复述这道长得十分像“绕口令”的作文题。题中材料如是写道: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仔细读题,冷门的两句经典在理解与审题上给人带来极大干扰,若直奔主题,则又容易陷入棱角分明做人和圆滑处世做人之间的简单站队,出题者不易,考生更加更不易。
TOP1:为何都跟蝴蝶过不去?
只要敢跟蝴蝶过不去,网友们就会群起而攻之,这个道理,在2015年的安徽考题和2013年的江苏考题都被坐实。
2013年,江苏高考给出材料:“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
该题一出,有许多“科学怪人”、“技术宅”网友对材料的科学性展开质疑:蝴蝶具备昆虫的趋光性,为什么会向山洞深处转移?缺氧的洞穴深处,怎么可能点燃蜡烛?山洞深处黑暗,怎么会有色彩斑斓的蝴蝶生存?一番论证下来,得出最有可能的答案应该是:“一群探险者”误把幺蛾子当成蝴蝶了。
另一道与蝴蝶有关的名题,是2015年的安徽高考作文,材料内容关于“蝴蝶翅膀在扫描电镜下是无色的”,讲述通过一架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失去了颜色,最后导出的结论是:“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考题一出,这道作文题顺利获得当年“最难写”、“最奇怪”、“最无聊”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网友对其科学性的质疑与解构中,一位知乎网友的点评却道出多年来材料作文“以小见大,强灌鸡汤”的窠臼:“你给我个事实,让我思考,让我理解,让我发散,让我绞尽脑汁,正例反例议论抒情一轮套路打下来,最后还要空中翻腾两周半零一个月升华一下,结果这个事实是错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