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识字教学的文化内涵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7-12-25 12:48
标题: 识字教学的文化内涵
识字教学的文化内涵

十年前,白金声在外地听了一节识字课。说来也巧,上课的老师姓白,校长也姓白,且都是男性。白金声是40后,校长是60后,上课的老师是80后,且都是老乡。老白、大白、小白,三位老乡,就识字教学展开了探究。

小白刚转到这所学校,第一次有人听他的课。为了让二位白氏老乡认识他的才华,小白使出浑身的解数,演绎了一节“愉快教育”课。他上的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送阳光》,课堂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好不热闹。在识字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下面我们来写“家”这个生字。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住“家”的:“家”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宝盖儿,下面有七画,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师:这样识记太复杂,老师有一个最好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知道。

师:家,就是住的地方。宝盖儿就是这家的房子,宝盖下面的一横就是这间屋子的天棚。这家共有六口人。第一个小撇是妈妈,妈妈个子矮,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把这一撇写得短一些。弯钩是爸爸,爸爸成年累月在外边干活,所以把腰累弯了,同学们在写的时候不要把弯钩写成竖钩。这家有四个孩子,两个男孩儿,两个女孩儿。左边这两撇是男孩儿,因为爸爸妈妈非常喜爱他们,整天搂在怀里。右边的一撇一捺是女孩儿,爸爸妈妈不喜欢她们,就把她俩甩在一边了。

生:(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看到这里,大白皱了一下眉头,在听课笔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评课时,大白先请小白就这个教学案例来个“课后陈述”。

小白此时信心满满,他侃侃而谈:“小学一年级儿童,‘未脱孩心,眷眷堂前,依依膝下,乃其天性本真’。此时,一个个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仍是枯燥的符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家’字编成了一个故事,在讲述中,孩子们兴味倍增,不但掌握了这个字的笔画笔顺,而且还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这便是我的愉快教育。

听到这里,大白略有所思,单刀直入地说道:“恕我直言,如此快乐识字不足取。从表面上看,你教“家”字挺热闹,又是爸爸,又是妈妈,又是孩子,充满了情趣,充满了笑声,但仔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牵强附会,格调低下。这样识字,不但违背汉字本身规律,而且破坏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本校长不敢苟同。”

面对大白如此直面的犀利点评,小白大有“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见状,老白说道:“让学生在生动活泼、饶有趣味中轻松学习,寓教于乐,无可厚非。但是,为了突出童趣,不顾思想性,不讲科学性,这就不对了。小白的这个教学环节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理性。汉字不是单纯的构字符号,而是有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从它的创造到今天的简化过程,都有一定的理据。就拿‘家’来说吧,它是个会意字,从宀(mián),从豕(shǐ)。房屋(宀)内有猪(豕)就是‘家’,即居室。上古的游猎民族无以为家,当圈养有猪时则表示居有定所,且当时畜牧业以养猪为主,猪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用‘豕’在‘宀’中表示人居住的地方。引申指家庭,又指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可以让学生这样识记形义:宝盖像住房,豕字当猪讲;屋里养有猪,生活得安康。通过这样的故事形式,给学生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方式,以及屋内养猪表示家的来历,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原理,还了解到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感受到了劳动创造人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小白听了老白的这番话,原本紧张焦急、彷徨困惑的心情有所释怀。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白老师指点迷津!”

大白插话道:“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汉字有它特有的构造规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叫‘六书’,这‘六书’就是汉字构形的理据。如果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汉字学知识,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就会有新的突破。小白,当务之急,你要有一本《说文解字》,潜心研究研究。”

小白频频点头,这批评与建议如同暗夜明灯,照亮了他的识字教学方向。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今,老白退休了,大白当上了语文教研员,小白被任命为教导主任。

日前,他们又相聚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全市小学语文教研会的“圆桌论坛”上,老白、大白和小白就识字教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他们的识字教学观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识字教学要多一些文化内涵。

小白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说文解字・叙》中的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汉字传承文化的功绩,也道出了汉字超越时空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讲,文字无疑是生命敞亮的基础性资源,低段儿童的识字教学十分重要。

十年来,小白对汉字研究用情最深,用功最勤,他不但学习了许慎的《说文解字》,还通读了王均的《文字蒙求》,几乎成了汉字学家。有一次,教师提出,学生常常把“初”字写错,将“衤”写成“礻”。小白作了如下的解释:“初”是个会意字,由“衣”和“刀”组成,表示用刀裁衣,是缝制衣服的第一道工序,本义是“开始”的意思。而以“礻”为部首的字,多和鬼神、灾祥祸福有关,如社、祀、祉、祷等。老师听了小白的讲解,啧啧称赞,小白不愧是教导主任,竟如此精通汉字文化。

在大白看来,现在的识字教学有的还是浅层次的,底蕴不深,常常是就字教字,方法简单,教者不愿寻绎汉字内部潜在的规律,看不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教“大”字,只要学生说出这个字是一横一撇一捺,共三画,教师便夸其“顶呱呱”;如教“男”字,只要学生能说出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教师即赞其“你真棒”。诚然,在学生初识笔画和结构阶段,这样的教学也是必要的。但不讲构字原理,机械地识认,必然影响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大白自从当了语文教研员后,对识字教学颇有研究。有一次,他听课,一位教师教学“碧”,编成了这样的顺口溜:“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头上。”乍一看,觉得新奇有趣,押韵好记,但与“碧”的本义毫无关系,只记字形不解字义。大白认为,“碧”为形声字,从玉从石,白声。“碧”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引申为青绿色。“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碧”是碧蓝色,“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碧”为碧绿色。

老白在“圆桌论坛”上说: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仔细品味汉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上下左右的巧妙搭配,部件部首的精妙赋义,均不是僵硬的符号,更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美丽和富有深邃内涵魅力的生命结晶。

有一次老白听课,学生说,我这样记“曲”字,太阳被射了两箭,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白对此发表了意见。他指出,“曲”是个象形字,本义指盛物的器具。物件放在器具里时往往折叠变形,故以此表示弯曲的意思。唱歌时曲调是由高中低音连缀而成的,也成弯曲状,所以又作歌曲讲。科学性是汉字教学的灵魂,来不得丝毫的虚假。“曲”的教学,反映了我们教学工作中对识字教学的一种误解:简单地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而对于汉字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意蕴却只字不提。长此以往,学生虽然知道了汉字的字音字形,却不清楚它的丰富内涵,这对于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一种缺失。

老白退休后,在多家教育单位担任顾问,培训教师,著书立说,是他的主要工作。十年时间,他先后出版了五部著作——《我为语文而来——白金声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讲台上的智慧——跟名家名师学教语文》《相伴语文》。这五部著作均有识字教学的内容,或议论,或漫笔,或纪实,读老白的书,犹如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使你会出现动态性的内心视像

“圆桌论坛”结束了,“三白”的识字教学观点得到了与会教师的广泛认同。识字教学要有文化自觉,要有文化意识,要有文化观照,“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语文教学的根!

(白丁)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