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文章写得有味? 亲爱的小朋友: 收到你的来信,我很高兴! 你问:“怎样把文章写得更有味儿?”告诉你我的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像蜜蜂一样时时积累写作材料。 写文章最怕下笔时没东西可写。这就得靠平时多思考多积累。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一点独特的想法,一件难忘的事情,一种特别的心情……都赶紧记下来。写简单一点儿都可以,要紧的是趁着想写的时候赶紧记下来,储存在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里。 ——像大人给小孩取名字一样,精心设计文章标题。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的儿子出生之后,全家人想了三天,才想出来一个既文雅又与众不同,涵意深远还好听好记的名字。咱们同学们写文章,当然不可能为一篇文章标题想三天。但总得多想一会儿,让标题既合乎文意,又独特新鲜。 ——像厨师做菜一样给文章的语言调味儿。 餐馆里厨师做的菜往往比咱们家里的饭菜好吃。这其实冇得么巧!菜都是一样的,厨师会调味儿。有些小朋友写文章就像做菜时忘了调味儿一样,句子平淡干巴。一篇文章有一、二十个“的”,好些句子都用“我”字开头,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这些给语言调味儿的“作料”都忘了放,那文章肯定冇得味儿唦! ——像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一样,精心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头和结尾。 有些同学写日记、写作文一下笔就是:“今天”,或者“记得去年夏天”。太平淡,又雷同。还有些同学结尾老爱写“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然后讲一个大道理,是不是也像套话,让人不爱看呢? 怎样把文章写得更有味儿,方法挺多的。你先按我的建议试一试,有机会见面时再聊。好吗? 你们的大朋友 管季超 10.30 |
管季超近年研读过的散见于报刊的教育叙事理论文章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 追踪教育叙事理论研究的信息已有好几年了,研读过的相关专著将在《管季超研读过的教育叙事研究理论专著》一帖中作介绍,请本站读者参看。 本帖则是将已研读过、且收藏在手边的散见于各类报刊的相关文章开一个清单,供本站网友中有兴趣者参考,笔者自己也顺便疏理一下这方面的阅读经验。 “叙事”在国内学界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至迟在上世纪中后期已常进入学术讨论视野。只不过我们较少关注教育界之外的情况,误以为教育叙事是一种特别“新”的东西。 在教育研究领域,由华东师大丁钢先生主政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一直是将“教育叙事研究”作为其学术特色的。丁钢先生认为:“教育这门学科和哲学、文学不同,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用适当的方式去呈现它,寻找符合教育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己的话语和理论方式,也许教育叙事是更为合适的方式。” 以下是我近年研读过的散见于报刊的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篇目: (1)《期待聚焦实践的教育理论研究》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1期 ●季超按:《上海教育科研》是一本很好的教育理论刊物,我连续自费订阅了数年。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订一份给老师们看。 (2)《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刘良华,《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12日 ●季超按:良华先生在文中提及了加拿大两位学者的研究工作,这成为我的觅书的向导。作为年龄相仿(他比我小几岁)的湖北老乡,我们的几次电话交谈非常投机。 (3)《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丁钢,《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9日 (4)《教育事件:理论与实践的“动感地带”》王培峰,《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24日 (5)《教师叙事研究三题》柳夕浪,《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11期 ●季超按:柳夕浪先生的工作单位并非高校或科研所,而是江苏海安县教育局,但柳先生的论文常常是比较前沿的一些课题,这让我对这位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五位局长中有两位博士、三位硕士,其中一位有过一面之缘。补一笔) (6)《走入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研究》张济洲,《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7期 (7)《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条途径》单明芳,《校长阅刊》2006年11期 (8)《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张希希,《校长阅刊》2006年8期 (9)《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李健,《中国教师报》2005年9月14日 (10)《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4年10月号专设了一个《叙事研究与实践》栏目,刊登了黎加厚、陈忠心、邵秀蔚、唐颂兵、孙志刚等人的一组文章,由理论而实例,由群体研究而个体表述,形成一个系列,因为是刊登在信息技术类刊物上的,较多从怎样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叙事的角度着笔,这与我在其他纸媒上看到的同类文章有一点点不同。 (11)《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刘洁,《教育研究》2005年2期 (12)《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丁钢,《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3)《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教育叙事》郑金洲,《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18期 (14)《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姜勇,《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3期 (15)《教育叙事叙何事?》李润洲,《中小学管理》2005年3期 (16)《课程故事:教师教育生活经验的有效表达》田英,《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2期 (17)《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刘良华,《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21日 (18)《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邱瑜,《中小学管理》2003年9期 (19)《教学叙事初探》罗孝辉,《福建教育》2004年3期 (20)《人民教育》2004年10期在“教学平台”栏目中为我们呈现了四篇教学叙事故事。并附列了孙启民对这四篇教学叙事故事的评点。 (21)《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一——教育日志》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年12期 (22)《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王彦,《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23)《生命叙事与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刘慧、朱小蔓,《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8期 (24)《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和过程》刘万海,《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3期 (25)《论教育叙事研究(中)》徐子煜,《幼儿教育》2006年7、8期合刊 ●季超按:近3年来,我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学前教育研究中,翻看过的相关杂志总数应在500本左右。 许多教育界的同仁可能因为对学前教育的不了解,轻视了对幼儿园阶段师生教育活动的观察及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研究价值的体认,这是非常可惜的。 (26)《如何撰写教学案例》何锋,《幼儿教育》2006年7、8期合刊 (27)我在《幼儿教育》月刊2006年7、8合刊上发现了一个《2006年海峡两岸“幼儿园教育叙事研究”征文活动通知》。同时还发现原籍我市汉川现在深圳创办了“马荣教育机构”的马荣,推出了幼儿园《叙事性双语整合课程》系列教材。 该教材标举“叙事性”,引起了我的注意。 区直机关幼儿园的几位领导与马荣是相熟的,听她们谈过马荣的故事,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见见这位传奇创业经历的女人。 (28)《教育叙事研究在农村教师中的应用》陈礼洪,《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5月(此文一般化!多为抄袭他人观点!) (29)《德育叙事的异化及其改善对策》冯永刚,《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1期 (30)《教育叙事中“假性叙事”的成因分析》张鲁宁,《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5期 ●季超按:以上两篇都提到了防止“教育叙事”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这样的文章所见不多,尤其是后一篇,应引起注意。 (31)《卢梭的<爱弥尔>是教育研究成果吗?》田宝宏,《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12日 (32)《倡导“叙事”,会使仅有的一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消逝》《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7日 ●季超按:上述两篇我将其罗列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观点正好相反,形成了一种“思想张力”。也许在看过太多的正面阐述关于“教育叙事”文章之后,(32)一文给了我一种“别一种”的看问题的角度。 读书,我希望能“得间”。 读书,也让我在以学术取向为评判标准的领域有足够的自信,不畏怯对那些装腔作势的官话和明则“管理”实则施行非学术的粗暴控制的行为公开表达质疑!并且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连眉毛也不会稍稍跳动一下子。 |
●文/《教师之友网》 管季超 《教师之友网》自2008年3月10日开通以来,一直坚持公益服务原则,严格审查转贴内容,尽力提供有一定学术质量的原创稿件,逐步形成了本网的鲜明特色。 ——《教师之友网》追求“服务本职工作,服务一线教师”的公益服务品格。 目前开设的栏目版块,主体部分(语文教育/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对应于创站者管季超目前承担的本职工作(语文教研员兼任艺术教研、幼教教研员)。全心全意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艺术课教师、幼儿园教师朋友提供学术资讯服务。 本网与一般性的提供教学参考之便的教育类网站亦有所不同,我们特别重视对语文教育、艺术教育和学前教育前沿理论研究动态的追踪,着力倡导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教研论文写作研究》、《教研员工作论坛》等栏目,是本网的特色栏目。 尤其是《教研员工作论坛》子栏目的设置,为目前各网站所未有,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目前全国各级教研室的从业人员有十万之众,但研究教研员工作问题的专著仅出版了一种,专门探讨教研员工作问题的杂志、报纸暂付阙如,以研讨“教研员工作”为收文内容的网站专栏目前也只有咱们《教师之友网》这一个栏目。 邀请名家和名师在本网开设专栏,也是我们努力提升网站学术品格的一种尝试。 ——《教师之友网》追求“以文化的立场观察教育,以教育的视角整合文化艺术类资讯”的文化生态品格。 创站者管季超认为,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事业,教育从业人员首先应是“文化人”,应对文化现象持有关注的兴趣和必备的眼光。 基于这样的思想,《教师之友网》在主体栏目之外,还设有《校园新闻》子栏(对当下教育生活的动态观察)、《文苑》版块(将“网读”的视域扩展到对历史的回溯、对时尚生活的辩别、对文学现象的观察、乃至对地方教育历史的关切、对姓氏文化的再认识等等)。 管季超一直以“志于道、游于艺、据于德、依于仁”的古训自勉自律,工余闲暇,特别有兴趣于书法、美术的品赏鉴藏,从中获益良多。故此,本网专门附设了《艺术圈》版块,诚邀在书法、美术领域卓有造诣的友人在本网开设个人专栏,并搜寻辑转了大量精美图文帖,供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行朋友参阅。 《教师之友网》律己甚严,从未动摇创站初衷;《教师之友网》待人以宽,尊重义务参与网站管理的版主们的个人意志,对创站之初即参与网站管理的版主,我们更无条件地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对各个人专栏作者,虽然非常希望他们能尽可能多地上传原创新稿,但以诚心与友情相期待,从未催促。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好的公益网站,需要时间去积淀,需要耐心去守候。 因为我们将“公益服务”设定为网站特性,因此,我们一直不必,也不太在意所谓“人气”。我们不以“迎合”坛友娱乐渲泄的兴趣为念,而以通过上传原创稿件和精选转帖来表达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郑重。本站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阅网者中,亦多有具识见者。 我们坚信,《教师之友网》是一株生命力旺盛的梧桐树,它一直生长着,还将继续生长。我们倾心培植这棵梧桐,以待凤翔凰栖。 现将09年10月——12月拟上传原创新稿预告坛友,敬请期待: ——管季超原创“教育田野研究”新稿一组; ——管季超《在教学现场的思考》续接新稿(13年来听课笔记的整理“回放”); ——原武汉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管用和先生的诗文专帖。 09年10月6日在汉拜访用和族公时,用和先生慨然应允由本网独家发布其诗文代表作,将分类上传; ——《著名作家管用和先生国画作品网上展》 孝感籍著名作家管用和先生早年习画,后入文坛,以其诗文创作为世所知,惜“文名掩其画名”,即或孝感家乡人民,亦少有人知用和先生擅画山水花鸟,曾在各类报刊发表国画作品300余件。 《教师之友网》自创站以来,一直倾心关注地域文化建设,先后为本土国画家骆雪先生等推出了“网上展”。此次征得管用和先生同意,将精心策划其国画精作网上展。 该展拟集中推出管用和先生历年创作的国画精作60件。用和先生应允为画作配写诗作,一画一诗,诗画并呈。 《教师之友网》拟诚请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孝感市作家协会朋友撰写相关评介文字,与网展作品一并推出。 ——上传《江西书法网》总编欧阳荷庚先生、国家劳动与人力资源部陈先郡先生、著名“军旅艺术家”南京军区陈克年先生、河南书法家高军红先生赐赠本网的题贺书画作品。 ——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美术教育》月刊,是国家级美术教育权威期刊,管季超订藏了自该刊1980年创刊以来各期(含该刊编辑部寄来的最早的名为《美术教育通讯》的早期各期)。 本网将上传管季超撰写的推介该刊的长帖,并拍摄该刊部分早期封面作为配图。 ——约请本网注册坛友、贵州遵义县杨秀茂老师撰文介绍当地教育发展现状的长帖。 2009-10-12 |
从文化和艺术的双重视角观照书法(原创稿件) (在09年孝感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会上的讲座题纲) ●时间:2009年10月27日下午 ●地点:安陆市实验小学 ●主讲:管季超(山西《语文报/书法版》编委、孝感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特邀现场书写演示:夏武(安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零:讲座开讲之前的现场趣味热身游戏。(5分钟) (登陆《教师之友网》(xnjyw.5d6d.com),点开本讲纲。) 一、何谓“书法”?为何只有汉字的书写最终成为了一门艺术。 二、“书法”与“写字”是有必要加以区别的两个概念。(现场研讨/问答) 三、从“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两个视角来观照书法。 语文课中进行的“书法(写字)教学”与美术课中的“书法(鉴赏)教学”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现场研讨/问答) 四、习练与鉴赏书法也许是亲近传统文化、体会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以管季超的个人经历为例/邀请听讲者中的深爱书法者即兴发言) 五、书法学习的必经的特殊方式——临帖。 临帖对于一个好的书写者或书法家的重要意义。 ——一切成功书法家的成长,无外乎正确、全面地理解并实践了两个字:“临”和“书”。 ——临帖是书法创造的必然手段,是书家终生不渝的工作。 六、几个关键词的区分。(临/摹/仿/勾/描/帖) 临帖纵横谈(心临/对临/背临;实临/意临/临意) 网络时代更要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和书法文化的传承。 七、楷行二体临习范本荐介。 ——楷书。路途之一:从唐楷入手(柳、颜、欧、禇、赵) 路途之二:从魏碑入手(《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 ——行书。如学王,首选《圣教序》,再旁涉各家。 八、现场出示一些书法碑帖资料,供受训教师浏览。 ——陈振濂著《书法美学教程》一书中关于《书法风格》的图例。体会书法的雄浑、秀逸、古朴、潇洒、险劲、文静、老辣、清雅、粗率、醇和、狞历、端庄、刚健、圆熟、爽利、丰润等各种不同的美感。 ——《田英章临欧书皇甫君碑》 《郑孝婿宜园记》 [法度与书风] ——《米芾行书结构习字帖》 《黄道周行书集句集联》 [行书的流变与书风体现] ——中国历代书法名作《楷书卷》。山东美术出版社。章祖安、金琤编。2002年1月版。 [古代书法楷书名作经典赏析] ——《沙孟海先生日记写本两种》 [书法与传统文人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管季超列名编委之一的山西《语文报/书法版》样报。 (目前国内唯一一份手写印行的彩报。该报对提升全民汉字书写水平的责任担当) ——2006年11月15日《书法报/硬笔书法》第5版整版所载 管季超与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教育局小语教研员李春旺先生就汉字书写教育问题对谈专版。 ——《江西书法网》总编欧阳荷庚等朋友的书法原迹展示。 九、邀请安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聂武先生作楷行二体书法创作的现场演示。 (以汤文选先生的画语录和管用和先生的格律诗为书写文字) 全开放的提问。 管、聂现场答问。 |
从春晖湖畔出发 |
——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0届毕业生水彩、国画作品展观展随记 |
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管季超 |
从春晖湖畔出发 |
——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0届毕业生水彩、国画作品展观展随记 |
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管季超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