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的使命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0-8-11 13:56
标题: 语文的使命
语文的使命                   王开岭

                                 


    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题记
  

    和年轻人聊天,你会发现,谈及自己的成长,他眷念最深的,往往是中学语文课。为什么呢?
  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扮演着保姆和导师的角色,它不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还传递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
  若语文老师是位博学雅识者,是位有品质的爱书人,在教材之外还赠送了丰盛的课外阅读,那这些孩子就是有福的。也许这些阅读,并未在考试中立竿见影,但等他成人以后,等他的人生走出了足够远,他会朝自己的语文课投去感激的目光。
  语文的能量,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古代只有一门课,即语文课,那是一门人生课,一门教孩子“做人”的课,把“人”做对、做好、做美,提升做人的成绩。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是自然与伦理,是情感美学和理想人格。
  语文,是天下最大的课堂。于之而言,几无“课外书”之说。
  语文课,本质上即阅读课。无论对老师或学生,我的建议都是丰富阅读,并使之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如今的教学,似乎太注重单篇文本的理析和深度挖掘,有“开采过度”和“玩术”之嫌;在命题和答案设计上,“归纳性”“排他性”过强,参与空间小,谈判机会少,阻断了学生的想象和议论。其实,这等于剥夺了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主权。我有许多文章被用于了试题,而我做那些“作者认为”的题目时也颇感痛苦,因为它们缺少谈判空闻。文学的本性是浪漫的、多义的,可它常遭受“物理”“数学”的待遇。
  发现语文之美,是热爱语文的密码。学习语文的最好路径,是“旅行”式的阅读,要移动,要“广游”,当你积累了丰富的精神地理,当你领略了足够的心灵风光,你自会清楚每一段里程的意义,你才有自己的鉴赏力和感受力。语文老师应成为汉语世界里的旅行家和鉴赏家,你是什么,语文就是什么;你有多大,语文即有多大;你有多美,语文即有多美。
  丰富阅读,我指的不是数量,而是视野、格局和配方。我觉得当下孩子的阅读负担很重,但视野不够辽阔,格局偏小,资源配置和作业设计不合理,同质主题、情感类软文侵占了孩子太多时间。尤其在现代价值观的提供上,缺失项较多,没有及时和社会生活同步,比如环境伦理、动物福利、生态保护、个体权利、食品安全……
  抛开考试困扰,我觉得做语文老师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这份职业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事业。
  两千多年前,孔子问弟子:人生当如何过?他最赞许的回答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阳春三月,脱掉厚棉衣,轻装盈步,几个成年人带上一群小儿,在河水里嬉戏,然后吹吹风,晾干肌肤,唱着歌回家了。
  天地间,一群知时节的人,一群纯真无忧的人,一群生命在起舞。每读之,我总隐隐动容,为这种天赐的零成本的欢愉所感染,不禁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起海德格尔的“诗意栖息”,而这些梦想,比起前者,少了点平民的温暖和简易。
  或许,在孔子眼里,这也是最理想的教学情境吧。在露天的课堂里,阅读的是自然,沐浴的是身心,俯仰的是天地。其实,孔子印一位伟大的语文老师,《论语》即一个教学范本。  
  我以为,语文的使命,主要是帮孩子完成三个方面的奠基:一是语言系统;二是美学系统;三是价值观系统。自古至今,优秀的老师莫不如此,孔子也是,上文提到的《论语》的那段,表达的正是一种生活美学和价值观。同样,这三个系统,也可作为评判一本好书的标准。教师的作用,即围绕这三个方面筛选篇目、设计比例,完善孩子不同时期的阅读。
  我不知今天的师生是如何消费孔子与弟子的这段聊天的,若只求字释注考,精神上无动于衷,那是最糟糕的。我觉得,若教学时,心境和语境能像对方那样松弛,把它还原成生活本身,把它和我们向往的自然风物、栖息方式,和我们憧憬的心灵状态结合起来,和现代人生存的复杂、焦虑结合起来,那就是成功的,即未辜负它的本意和纯真。
  “咏而归”,多惬意,多美好——那歌声是从生命的最深处传来的!一直响彻到今天。   语文也应是歌声嘹亮、让人幸福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