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从“书信朗读会”看英国的书信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1-4-8 08:09
标题: 从“书信朗读会”看英国的书信文化
从“书信朗读会”看英国的书信文化


  ■白金汉宫的官网上有详细的写信指南,如应称呼女王为“尊敬的女王陛下”,而不是简单的“你好”。一篇关于中学教育的学术论文中指出,普遍存在的幽默感、明确的观点、适度的表达和严密的结构构成一篇好的书信。好好写信是英国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春节前后,数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从“娱乐至死”的荧屏突围而出,如央视《朗读者》开播、黑龙江卫视与腾讯视频等合作的《见字如面》持续热播。它们前期都以小众姿态低调播出,随后迅速被媒体热议并受到观众热捧,成为一种新的电视文化现象。紧接着,今年3月2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参与主办的“书信中国”文化传承系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其基础是2015年重阳节前夕开始启动的“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大型公益活动。这类节目和公益活动的诞生与举办,正符合当下浮躁社会人们对有思想沉淀的慢生活的向往。《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表示,他曾偶然看到英国一档阅读节目《书信朗读会(Letters live)》——该节目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于2013年发起且每年举办一次,请名人们朗诵从世界各地找来的书信(《南方周末》3月2日),《见字如面》在比较走心的制作和包装下,带着观众回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在崇尚读图的快节奏时代,为什么还要读信?在社交网络成为主要沟通媒介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写信?这类节目为什么会首先出现在英国?2016年3月,笔者在获得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并赴英访学期间,去现场感受了一场据说会“让耳朵怀孕”的Letters live。

  读信,自带历史的载体

  在读信现场,我瞥见斜前方一位老太太在抹眼泪。一位我不知道名字的英国男演员正在念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1981年至1989年期间在任——编者注)在加州州长任上写给新婚儿子的信,500多人的大厅没有一点杂音。未能见证儿子一生中的大事,里根不无遗憾,他只好在信中分享自己对婚姻的感悟,字里行间闪烁着父辈的智慧和诚恳。当演员最后读到“如果你每天至少说一遍‘我爱你’,那么我保证你永远不会陷入婚姻的麻烦中去”时,全场观众会心地笑起来,场面一下变得轻松。在公共场合永远将教养放在第一位,习惯悄声说话、自我克制的英国人,这种朗诵场合里,在信中弥漫的温情、教诲和幽默的催化下,哭了又笑。

  接下来,英国戏剧界明星轮番上场读信。有“米老鼠”“唐老鸭”的设计者沃尔特·迪士尼回绝一位女性应聘者的信,有两个酒鬼写给对方的绝交信,还有解放了的奴隶写给奴隶主的字条。每一封信的背后,都留下了历史的注脚。傲慢的迪士尼对应征者说:“创意性工作就不适合女性,你还是算了吧。”“等什么时候政府不再禁酒了,我们再重新做回朋友。”“虽然您曾经向我开了两枪,但是主人,我并不恨你,我希望你好好的。”这三封信将我带回特定的历史时期:女权意识的崛起、禁酒令的实施和蓄奴及废奴运动的开展。

  中场休息时,我观察着周围前来听信的观众,很想为他们画一幅精准的群像。Letters live的票价并不便宜,价格从人民币400元到1000多元的都有,是什么人愿意为十几封过去的老古董留出一个晚上来静心聆听呢?这并非百老汇的经典戏剧或阿黛尔的演唱会,尽管主办方暗示男神“卷福”康巴伯奇和抖森会在某些场次神秘现身。我与身边一位穿着得体的英国老太太交谈,她告诉我,“手写的信在你们年轻人眼里是过时的东西了吧?我女儿现在已经不怎么会用漂亮的英语写信了,我想whatsApp(英国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的沟通让她的英语表达变得非常的粗俗、直接和不优雅。一封信里的遣词造句反映着一个人的人格,书信的魅力在于直抵内心。以前,我从未想象过迪士尼先生竟然是这么不尊重女性的一个人。”

  写信,正在死去的艺术

  书信文化在英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会用鹅毛笔写出好看的圆体字是上流社会体面绅士的标配。在《傲慢与偏见》中,骄矜的达西先生曾用一封长信向伊丽莎白表达自己含蓄的情感。从世界各地寄给唐宁街10号和白金汉宫的手写邮件每年数以万计,英国女王是最受欢迎的收信者。白金汉宫的官网上有详细的写信指南,如应称呼女王为“尊敬的女王陛下”,而不是简单的“你好”。一篇关于中学教育的学术论文中指出,普遍存在的幽默感、明确的观点、适度的表达和严密的结构构成一篇好的书信。好好写信是英国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英国城市和乡村里常见的红色邮筒不仅是英伦风的符号象征,迄今仍然承担着传递书信的功用。通常一个邮筒早晚各开一次,邮局里的平信按收到的时长分为一等信和二等信。我来自快递业异常发达的中国,简直难以想象有人会选择二等信。“为什么不呢?”邻居芭芭拉反问我,“真有急事就打电话了,选择写信只是我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我喜欢信纸的触感,也喜欢散步的时候就把信扔进邮筒的仪式感。”

  当大多数人越来越习惯用即时通讯手段和人沟通时,一群英国人正用自己的力量来让书信这种文化逐渐复苏。Letters live活动的诞生受到一个叫Shaun Usher的英国人启发,它从2013年起开始成为伦敦城里的文艺盛事。Usher认为,好的书信值得更广泛的阅读者。本着这样的信念,2009年,他建立了一个在线的书信博物馆,以博客形式在不同主题下收集历史上的名人书信,想要鼓励写信这种“正在死去的艺术”。在他的发起下,世界各地读者将让自己黯然垂泪、会心一笑或沉默不语的书信手稿、复印稿上传到该网站,以分享给更多的人。除了从Usher的网站上挑选历史名人的书信,每一年的Letters live都会邀请当红明星朗读一封自己写的信。在明星示范效应下,写信这种“正在死去的艺术”或许能死得慢一些。(谭真臻)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