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李杨教授:回望一个专业的诞生与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1-4-28 09:43
标题: 李杨教授:回望一个专业的诞生与成长

李杨教授:回望一个专业的诞生与成长


  作者简介


  李杨,女,北京语言大学教授,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院长多年。
  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先后指导多名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主要专著有《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发表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论文数十篇。
  李杨教授为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特别是汉语言本科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她的带领和规划下,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得以确立,并编写研制出多部具有重大影响的结构、功能大纲、本科系列教材等重要成果。李杨教授是我国对外汉语本科教育领域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专家。
  李杨教授还是一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太阳梦见我》,并有作家评传多部。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国家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北京语言大学为留学生创办的汉语本科学历教育从诞生、成长到壮大一直伴随国家发展的脚步前进,这一专业教育恰恰与之同步走过了三十年,应当说是改革开放催生了这个专业,是改革开放促进了它的发展。我是学校对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一位亲历者,在我前面已有许多人为专业的创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在我后面更有许多人正在不断探索、辛勤耕耘,创造着辉煌。我一个当年热爱文学的青年却与对外汉语教学结下不解之缘,并最终在这条道路上成长、成熟,开花结果。我自己的经历也足见这一事业的巨大潜力与魅力。如今回过头来重读那段历史、回望学校一个新型专业的诞生与成长,内心荡漾着无限的惬意与温暖。当初,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因为那时的社会主义改革淌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河。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的建立,也是为适应时代要求,走了一个先开课,后完善,逐步成熟的探索之路。

  1964年北京语言大学前身北京语言学院独立建校之初就有一批巴基斯坦学生要求专门学习汉语,将来从事翻译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了一个“翻译专业”,学制定为3至4年。尽管该专业不成熟、不完善,但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新的范畴--汉语专业的发端。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要求学习中高级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1975年7月,学校草拟了现代汉语专业的教学试行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学制、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开门办学和课程设置等项,学制为三年,培养目标定为“能担任一般汉语翻译和汉语教师工作”。197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现代汉语专业,学制改为4年。在一年级汉语预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三年专业教育。真正创办这个专业是在1978年。这一年值得纪念,它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元年,一个载入中国历史的恢宏时代的开端。这一年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系正式成立,负责汉语专业教育。1981年学校向教育部呈送的“关于现代汉语专业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请示报告”得到批准,7月有25名毕业生考试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现代汉语专业学士学位。至此,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诞生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世界上少有的在目的语国家专门为留学生创办的以学习目的语为主要目标的本科专业教育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当教学秩序相对稳定下来之后,从1985年起我们回过头来对各门课程进行调查、论证、定型,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强调每一门课的自身特点及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对重点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任务、性质、特点及相关教材进行了改革。一些教材相继出版,其中多数教材被全国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小组选中,成为向国内外推荐的第一批实用教材。1988年创办一年制外贸汉语班,这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最早开设的国际商务汉语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空前扩大、专业留学生人数增加、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科意识增强的大环境下,学校以现代汉语专业创建十年为契机,做了一些总结和探索工作:编写《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大纲的词汇、语法部分于1995年出版,并于1997年获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组成调查研究小组,调查国内外外国人学习使用汉语情况。历时三年完成,该调查研究报告于1993年出版;进行汉语课程测试题库建设等。时间到了1993年,来华留学生三个系合并成立了汉语学院。汉语学院从事汉语本科、预科和进修教育,尽管分为两个系即汉语系和进修系,但由于学院的统一领导,使四个年级贯通,本科教育有了根。本科生与进修生、预科生混合编班,基本按本科教育进行管理。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各年级能够做到彼此照应、相互衔接。之后,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生比原来三个系人数的总和多了一倍以至几倍以上。此时,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加快了步伐:编写初级阶段教学等级大纲(包括词汇、语法、功能、测试、语言技能等级)和中高级阶段补充的功能大纲,经过三年时间,于1999年出版;开展课程规范研制工作,参加的教师有一百人之多。对各年级所有语言课程的教学性质、目的、任务、教学环节、教学步骤以及成绩测试进行规范描述。《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于1999年出版;将“现代汉语专业”改称为“汉语言专业”,确定业务目标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汉语的能力,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成为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应用汉语人才;1996年在汉语言专业中正式设立经贸方向,中国语言文化专业也得到批准建立;在学校的支持下,全院统一规划、组织编写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程。该套教材涵盖一至四个年级两个专业,三个专业方向,包括语言技能类(含翻译)、语言知识类、文化类和经贸类四大类别共70余部,陆续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多所大学采用。在专业的总体规划下,研制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规范,编写系列教材,这项工作的意义巨大,不仅完成了专业的基础建设,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也为专业的成熟创造了前提条件。1999年学校在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建立了春秋两季入学制及学期学分制,与部分国家学制接轨,以适应国际需要;2001年,汉语言专业汉英双语方向正式确立;2001年,显示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成果的“对外汉语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规范”两个项目由学校申报,双双获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底,为适应留学生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学校将汉语学院一分为二,进修学院负责汉语进修教育和预科教育,汉语学院负责一至四年的本科教育,几个不同类型的教学、教育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学校在汉语言专业里新增设了汉日双语方向、韩汉翻译方向、日汉翻译方向和汉语教学方向,丰富了汉语言专业的内涵。

  我们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诸多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有两条:一是在实践当中不断反思、调整、创新、提高,使我们这个开办专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团队,在不断探索中,将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发展到新的高度;二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提升。专业创办后,一些涉及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就开始了讨论、争论、质疑、探索,许多教师将自己的研究锁定教学本身,从汉语本体教学、语言技能教学、文化教学、各课程教学到大纲编制、教材编写、本科教育等方方面面几乎都有人研究。不同观点的争论、相同观点的补充使认识不断深化,促进了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留学生汉语本科学历教育走过了三十年历程,如果说,改革开放是照耀滋润它的阳光雨露,那么,一代又一代北语人的辛勤耕耘,才使它得以茁壮成长。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