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2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陈敏尔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的报告。
一、大会主题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初心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总结
这五年,我们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市政治生态整体向好;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明显进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扎实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和平安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自觉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重庆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深刻变化,政治生态实现了从严重污染到风清气正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转变,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五年砥砺奋进,我们深切体会到:对标看齐,才能明确方向;胸怀大局,才能行稳致远;人民至上,才能无往不胜;实干担当,才能不负重任;风清气正,才能团结奋进
三、今后五年发展的思路目标
(一)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把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在各项工作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在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二)三大任务及六方面目标
三大任务:一是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二是奋力书写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三是奋力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
六方面目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科教实力显著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四、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举措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必须有新举措新作为。一是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二是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三是深入推动川渝全方位合作,携手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四是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大力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五是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六是深入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七是深入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八是深入推动民生改善,切实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九是深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抓好文化强市建设;十是深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十一是深入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
五、今后五年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任务
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持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深化理论武装,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把握正确导向,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是夯实战斗堡垒,有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五是弘扬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六是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党中央的关怀厚望,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正召唤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具有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行千里而积跬步,致广大而尽精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
四届九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召开
2022年6月24日上午,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四届九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在市老年大学召开,共11人参会,常务副会长刘庆主持会议。
会议集体学习了陈敏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市卫生健康行业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关于清查整治突出问题规范党务工作的通知》精神。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要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规范工作,建强组织,引领协会事业和老年教育健康发展。
与会人员分别就2022年春季学期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大学办学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普遍认为老年教育逐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相关部门的支持,部分老年大学建设新校舍,开设新课程,扩大招生规模,有力促进和持续推进了新时代老年大学的建设发展。会上,大家对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理顺老年大学管理机制、稳定师资和工作人员队伍、解决办学场地和经费问题,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办好普惠性老年大学等积极建言献策。
会议研究讨论了协会换届相关事宜,原则同意按期进行换届选举,拟定于2022年12月底前召开协会换届选举会员大会;审定了重庆市楹联中老年大学加入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等事项。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老龄工作和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落实市委老干局组织召开的全市老年大学工作推进会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做好换届选举、机构设置、教育教学示范交流、理论研究、疫情防控和网络教学等工作,加强沟通合作,共同促进我市老年教育科学健康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不忘初心感党恩 牢记使命跟党走
——秀山老年大学开展庆“七一”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发老同志爱党、爱国热情,6月30日上午,秀山老年大学在县体育馆举行“不忘初心感党恩·牢记使命跟党走”庆“七一”暨2022年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全体教师、学员共计800余人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兼活动中心主任龙洪卫,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唐娅芬出席活动。
活动中,县老年大学校长王廷安首先对学期教学活动进行了总结,随后对聘任教师颁发了聘书、举行了秀山老年大学“妇女之家”授牌仪式。县妇联唐娅芬主席表示老年大学“妇女之家”的成立标志着秀山县妇女组织建设有了新的力量新的阵地,希望老年大学“妇女之家”结合老年朋友所需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带领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最后,27个班级学员结合教学内容,围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展示。声乐专业学员大合唱《向往》《幸福中国一起走》《鸿雁》深情嘹亮、气势恢宏,民族舞《唱支山歌给党听》、交谊舞《听闻远方有你》婀娜多姿,二胡齐奏《采花》、葫芦丝《合并三曲》动人心弦,太极剑《男儿当自强》行云流水,旗袍秀《东方旗袍》《美人如花》典雅大方,现场书法“喜迎二十大—祖国江山添锦绣·人民事业展鸿图”遒劲有力等23个节目,展现了秀山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和幸福晚年生活,学员们用所学所获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祝福和热爱。
县妇联向秀山老年大学“妇女之家”授牌 | |
真情颂党恩 喜迎二十大
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5月19日至20日,奉节县老年大学开展了“真情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歌咏演唱活动。此项活动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周密组织实施,有36个节目登台演唱。在演唱的节目中,从不同角度歌颂了党、歌颂了时代、歌颂了家乡、歌颂了父母、歌颂了幸福生活。学员们反映,这种校园文化生活的开展,既让大家在活动参与中接受了一堂党史教育课,又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表示在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治、经验、阅历优势,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党的事业、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传递正能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从学校主要领导到老师,都很重视,亲历亲为,献计献策指导,带头表演。
二是骨干带头。班、团骨干认真组织,积极排练和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三是参与积极。全校师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登台演出的师生员工达64%。氛围热烈。
四是主题鲜明。演出内容健康、向上、正能量,提升士气、振奋人心。
五是形式多样。有合唱、独唱、表演唱,有集体和个人诗朗诵,有经典曲目,也有自创诗歌表演等。
抓好三个层面 建设和谐老年教育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事业中,实现老年人素质教育,提高老年人生存和发展能力,离不开老年教育的和谐建设。这种和谐建设机制包括三个层面,即:制度层面、队伍层面和校园文化层面。
万州老年大学建校35年来,始终把和谐老年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1个教学班、105名学员发展到如今的10个教学系、46个专业、143个教学班,学员达到5000余人次,初步建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学制、多层次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和谐的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从“教”的角度看,老年学校的教师都是志愿者,年龄相对较大,许多教师也是老年人,因此,各项制度要有利于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创造教学条件,挖掘潜力,使他们有用武之地。
一是要尊重教师,让教师有尊严,在学校工作中有知情权,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学校的各项重大决策,包括年度工作计划、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我们都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实行校务公开,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尊重教师的个体化追求,正确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他们实现个人价值追求提供平台。如根雕班教师牟芝松对根艺创作很有研究也很有成就。在评选“万州十大工匠”时,学校积极推荐,终于申报成功。去年8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来万州为他拍摄专题片,学校全力配合,在拍摄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努力营造教师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出台了教师学习、岗位培训奖励政策,鼓励他们撰写研究文章或著书立说。国画教师黎军编著的《黎军写意花鸟画法》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优秀教材,之后他又编写了《梅花技法》一书已送出版社等待出版。保健教师胡波、姜兴鹏、李勇编著的《中老年医药养生宝典》于去年1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学校都给予了他们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了教师钻研教学业务、撰写研究文章的热情。
四是建立健全关爱机制。学校高度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生病住院校领导要亲自到医院看望;教职工生日有生日慰问金;教师节要举办座谈会等等,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增进了学校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不少教职工称赞学校就是他们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从学的角度看,老年学员不同于中青年学员,他们的优势在于漫长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所以制度建设要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但他们也有弱势,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老年人生理处于走向衰老的进程中,视力和听力弱化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他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不如年轻人快,对网络信息了解少,对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比较熟悉,有时比较固执,改变自己长期形成的习俗融入社会有一定难度。老年人又是多层次群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制度上要以人为本,在课程安排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留有余地,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形成一种包容性大,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老年群体的办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坚持从有利于促进老年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有为的独立人格出发,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先是从养生保健、唱歌跳舞、学习书画开始,慢慢向摄影、木兰拳、烹饪、广场舞、时装表演等延伸,逐步开设英语、国标舞、拉丁舞、旗袍、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普通话、文明礼仪等课。并对知识性和艺术性强的专业,从启蒙式的初级班开始,一步一步向中级班、高级班、研修班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功能、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体系。我们还创新办学方式,走出校门尝试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为满足众多中老年人渴望学习古筝的需求,在学校软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主动与区八度音乐达成协议,联合开办古筝专业班,由八度音乐出古筝和师资,学校负责统一管理。从去年12月开始招生,目前两个班已满员,正筹划招收第三个班。实践证明,这样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制度,使不同年龄、经历、性别、文化程度、爱好的老年人、中年人都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不仅进得来,而且同一个班里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学员们都坐得住,学得进,越学越想学。教学制度的灵活性、针对性充分体现了老年教育的和谐性。
二、抓好“三个关键”,建设三支和谐的队伍
队伍和谐是对老年教育理念的认同,也是老年教育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教师队伍、党员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形成建设和谐老年教育氛围的凝聚力,目标是将老年大学建成知识的乐园与友爱的社区。“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是:让教育者具有职业的责任感,让受教育者具有学习生活的幸福感,让管理者具有崇高事业的成就感,形成教、学、管三者的良性互动。老年大学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学校领导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教师要勇于负责,学员要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环境依托于宽松的教育环境,没有“三支队伍”的相互依存,同舟共济,就没有校园的和谐。大家走到一起,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办好老年教育事业。只有抓好了“三个关键”,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和谐,在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期待的基础上,做到互敬、互爱、互助、互教、互学。
(一)干部队伍的和谐,关键在领导
在和谐校园中,从管理者、教育者到受教育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一个称职的校领导应是既会“管”又会“理”,“管”是靠制度,“理”是靠以人为本的理念,“管”和“理”是辩证统一关系。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启发学员主动学习,激励教师认真备课,满足教职员工身心健康的需要。
1、抓“四教”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召开了加强“四教”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会议,对全校教师和班主任进行了专题培训;二是修订完善并出版了内部规章制度。新出版的《万州老年大学管理制度》由原来的24项增加到43项,使各项规定更细致、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
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能力如何,用什么作为衡量标准呢?我认为,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老年学员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领导应站在教职工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成为教职员工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少一点责怪,多一份爱护;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猜忌,多一份信任;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宽容,使教职员工感到管理者贴心,工作称心,环境舒心,感到工作有劲头,生活有价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也才会换位思考,为校领导、为学校出谋划策、分忧解难。
3、关心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学校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逐年适当提高了教师的课时费和职工的生活津贴;利用党的生日、国庆节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职工外出“参观红色基地、重温红色记忆”;建立领导联系处室制度,经常与教职工谈心交心,通过主题教育、谈话教育、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等形式,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要求教职工无私奉献的同时,我们也更加珍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为了给师生员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我们为教学楼加装了电梯,为楼道铺设了塑胶,在教室内配置了冷暖空调和电扇。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购买了电子测温门,并为教职工发放口罩、消毒液;坚持对学校内外环境及教室进行定期消毒杀菌等,学校自疫情爆发以来没出现一例新冠患者。校领导的人文关怀,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师生的和谐,关键在老师
老师要有良好的素质,对学员要有深厚的感情,尊重学员的自我选择,教师团队要有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按照老年人和社会的需求,让老年人在学校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是和谐校园的核心教育理念。受教育者是老年人,他们在晚年参与学习,与中青年时期学习有所不同。老年学校的教师要将教学的过程变成关爱老年人的过程,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老年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关爱、宽松、理解、信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
近年来,随着学校强力推进“四教”建设,教师们都能按照学校出版的《教学大纲》第一册和第二册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教学。教师认真备课,多数教师写出每期16节课简案,一些教师还写出了详案。针对老年学员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且绝大多数体健脑灵,有不服老,乐于多学习、多实践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积极为学员搭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的平台,采取“三个课堂”一起抓的教学方法,即:上好第一课堂的教学,认真传授新知识、新技能;搞活第二课堂,采取自由结合的形式,分别在老师和班干部的带领下,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排练、创作、采风活动;拓展第三课堂,学校在春秋两季分别给学员发放10元班费,鼓励他们走出校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地方上的活动,到群众中去各展其长,各领风采。如普通话班组织学员到养老院搞慰问演出,太极拳班到乡镇、社区为群众传授太极拳、广场舞知识等等。
(三)学员之间的和谐,关键是自觉融入
老年教育的主体是老年学员,这个群体是所有类型学校中年龄跨度最大的群体,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既有文化交融、相互学习的优势,也存在文化差异、需求差异的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发挥老年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习自觉,使他们融入集体,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展示才华。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班长和班委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把学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同时,我们还大力倡导学员彼此之间互帮互助,使他们在新的集体中感受到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创造和谐人文环境具有重大的作用。为此,把老年大学办成“求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精神的乐园”就成了我们一以贯之的宗旨和目标。
(一)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我们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确立了“求实创新、团结向上”的校风,“博学亲和、知人善教”的校风;“修德求知、笃学诚行”的学风和“励志图强、追逐梦想、与时俱进、彩绘夕阳”的老年大学精神,以此作为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并将“三风一精神”表述及“同快乐和健康相伴、与自信和优雅同行”标语镌刻在校园内醒目位置,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努力践行的座右铭。此外,我们还在各楼层、教室、走廊墙壁上设置了精美的名言警句、书画匾额,使校园充满了浓郁和谐的书香气息。
(二)创造人文气息深厚的人文环境。利用文化墙、电子显示屏、校报、校徽,开办“梦想课堂”、举办艺术节、诗书画摄影作品展,邀请区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等等,对师生员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德、文明礼仪教育,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办好社团组织,丰富校园文化。学校重视和支持社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先后成立了艺术团、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会、老年人体育协会、摄影协会、诗书画研究院以及木兰拳队、民乐队、时装模特队等社团组织。各班级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普通话讲座、诗歌朗诵会、摄影比赛、个人书画展,以及春游、秋游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广大学员有了施展才华的阵地和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去年6月,学校艺术团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表演,本校和三所分校300多名学员登台演出,他们用歌舞、器乐、独唱、合唱等文艺形式歌颂党的伟大和丰功伟绩。诗书画研究院分别在区文化馆和校园内举办了诗书画根雕艺术展,摄影协会举办了大型摄影作品展,研究院多名书画学员应邀参加了由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主办,区文化馆、区美术家协会、区书法家协会承办的“百人绘百米长卷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创作活动;参与承办了万州区首届老年书法展。学校国标舞代表队参加2021年中国万州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获得组织奖;电子班25位学员参加“全国老年大学电子键盘大赛”,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并在决赛中获得4个铜奖和优秀组织奖。学校被评为“全国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
在和谐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校风清气正,教师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学员们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学会了放下,学习更认真了,钻研更刻苦了。大家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和谐共处,一起向未来。
作者:袁建新 重庆市万州老年大学校长
他山之石郑州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张海定
郑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中心城市,具备无限的发展潜力。展望未来,其学习型城市建设既要立足郑州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经验,聚焦建设具有郑州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习型城市定位,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突出重点,系统推进,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强基蓄力,培根铸魂。
(一)明确新时代郑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体现学习型城市的社会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
2.基本目标:到2035年,郑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应实现如下基本目标:普遍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普及了学习型组织建构;构建起社会化、开放式、多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层次的学习网络体系;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创新型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才、科技、教育实力和贡献力居于全国前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创建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在市县层面,在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协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参照教育部机构设置,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成人教育职能剥离,设立终身(继续)教育处室,统筹管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以及学习型城市建设等工作。建立学习型城市联席会议制度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部署工作,交流创建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以及乡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制订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把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保持学习型城市规划的有序推进。
(三)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出台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法规条例,从法制层面保障全民终身学习的权利,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持续推进学习城市建设工作。出台家长学校、社区学校、老年学校设置标准及人员编制办法,解决专职教师职称评定,明确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继续教育工作经费基本投入保障标准等,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瓶颈问题。制定学习型组织建设标准,出台学习型城市监测办法,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纳入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和各系统部门工作考评,纳入文明城市、创新型城市、技能型城市考评体系,推动学习型城市与其他类型城市共创共赢。
(四)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郑州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就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筑布局结构合理、各类教育相互衔接、适应各类人员学习需求的社会化、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工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服务能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开放、衔接融通,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重点是抓住河南开放大学综合改革契机,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开放大学办学改革,探索开放大学、社区大学、老年大学三合一的办学模式,全面开展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社会培训,服务区域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形成人人学习、人人持证、高质量就业、高品质生活的喜人局面。
(五)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树立组织共同愿景,唤醒成员终身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形成团队学习机制,把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个人与组织同步成长,激发个人和组织的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焕发城市活力。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引领,以创建学习型县(市、区)为骨干,以创建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等为支撑,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不断增强各类团队学习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六)积极推动学习资源建设
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放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和人才队伍信息,开发各类教育培训项目,为城乡居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大力开展全民阅读工程,加强城市书房、农村书屋、移动图书馆、社区(乡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媒体与数字阅读推广等活动,推动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乡村建设。引导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机构场馆开设终身教育公共课堂和市民学习体验基地,创设市民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学习项目活动,形成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资源环境。推进各级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围绕社区治理、乡村振兴、人口老龄化等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培育优质学习品牌项目,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营造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的社区人文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把社区建设成美好生活家园。建立市县两级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网站,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推动信息技术与各类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平台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数据等全方位共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学分银行,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推进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郑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教育强市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建立科学高效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培育各类人才队伍,切实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着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郑州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要加强五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建设,以“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为主旨,组织常规培训和主题培训,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领导力,适应现代城市管理;二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着力于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理论武装,树牢实干精神,造就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储备,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增强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急需紧缺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提升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广泛开展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等人群的职业教育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五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村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知识培训,培养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创业人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挖掘和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培养一批乡村工匠、经纪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加强招才引智,引导各类城市人才向农村集聚,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八)建立理论研究和宣传推动机制
依托高校或科研院所成立郑州市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机构,吸纳省内外知名专家参与研究,形成高端智库和理论研究高地,为政府决策和指导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每年举办各类学习型城市建设主题研讨和培训活动,提高理论指导和创建水平。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宣传力度,开辟专栏、专题节目,跟踪报道学习型城市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介绍推广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掌握技能、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坚持办好绿城读书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技能大赛、科普宣传周等大型品牌活动,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展示全民终身学习成果,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九)扎实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工作
依据《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指导性指标体系》,制定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部门工作职责和督导考评办法,定期上报统计相关数据信息,形成科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学习型城市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跨部门协作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流程;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专家团队,指导引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搭建监测工作信息化交流与服务平台,提升建设工作智能化水平;建立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和建设水平的动态信息数据库,建立监测工作常态化运行机制,引导和推动有关部门有序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每年发布学习型城市监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督促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扎实做好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动教育惠民和城市发展。
——节选自《继续教育研究》2022年第10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