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分离经百年 重合在盛世——读《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3-2-25 05:44
标题: 分离经百年 重合在盛世——读《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有感
分离经百年 重合在盛世——读《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有感
蔡柯欣
《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 翁淮南 主编 李竞辉 杨晓明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编者按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中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证实,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现在和未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晚清以降,国力衰微,列强东顾,大量珍贵文物或被列强掠夺倒卖,或因商人走私而流散他乡,中华文化遗产蒙受巨大损失,成为时代之痛、民族之殇。流失文物的命运,紧紧牵动中国人的心。
  日前,由翁淮南、李竞辉和杨晓明编撰的《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一书与读者见面。三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流失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首度披露了流失海外文物惊心动魄的回归历程,用精彩的案例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流失文物感人至深的回归故事。
文化遗存 精神标识
  《易传》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以文明精神教化天下。文物,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而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绝大多数更属精品中的精品。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描述圆明园:“即使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晚清以降,大量珍贵文物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掠夺。一部上万册的《永乐大典》几乎被掠夺殆尽;在美学上不逊于任何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天龙山佛造像,几乎所有造像头部都被砍下盗走;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其书迹居然在2003年才回到祖国……百余年来文物飘零和回归的历程,何尝不是在间接书写着从晚清到今天的历史。
  正因此,无论是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还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竭尽所能,以各自的方式,努力追索流失文物。《归来》一书精选了32个文物回归故事,所涉及的文物,年代跨越之久、品类之全、价值之重,均为过去所少见。
  《永乐大典》遍搜天下8000种文献,比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早300年,并被其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晋侯稣钟上的铭文详细描述了晋侯酥受周厉王派遣,征讨域外部落,最终凯旋的故事。这一记载,在已发现的史籍中未曾涉及,为后人全面了解和评价周厉王和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乾隆粉彩镂空六方套瓶集粉彩、珐琅彩、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器,纹饰图案融合了中西文化,代表了中国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淳化阁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1000年间,百余书法名家的墨帖,被誉为“丛贴始祖”和“中国法帖之冠”……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文物追索 万里归程
  文物只有在故乡才能使它的信息完整呈现,才能最好地发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价值,否则只能在异国他乡孤零零地展览。所幸,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信息。一旦时机到来,便会迅速出手,争取国宝回归祖国。同时,走近世界中心的中国日益强大,有效运用包括多边国际条约、国际私法准据法等法律手段,充分发挥政府间协商、民间人士的积极作用,探索多样化的文物追索路径。
  目前国际社会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应用最广的两个“公约”,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另一个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颁布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名曰“公约”,但它们并非万能。
  首先,“1995公约”对追索文物有时间限制,通常为75年。这意味着,中国要追索从圆明园、敦煌等处流失的大量文物,不能以该公约为依据。其次,公约不能约束非缔约国,而该公约的缔约国又几乎都是文物流出国。迄今为止,在我国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历史上,追索文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1998年从英国成功追索的3400余件走私出境文物。由于当时英国政府尚未加入这两个公约,因此追索文物过程可谓难上加难。加之当事人和文物购买者的拒不配合,当时仍有涉案文物尚未归还。多年以来,国家文物局从未放弃追索。直至2020年,又追回流失文物68件。再次,在签署公约前的行为,因不受公约约束,而无法追究。最后,如果收藏者对文物的非法来源不知情,则有权保留物品的所有权。而许多文物通过非法走私后,几经转手再来一番包装,往往就有了合法身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把无可替代的遗产归还给他的创造者》中呼吁:“一个民族的、天才的、最高的化身之一,是其文化遗产。这些被剥夺了文化遗产的男女公民,至少有权要求归还那些最能代表他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然而,面对国际追索文物的声浪,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发表声明,反对将艺术品,特别是古代文物归还原属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十倍之多。
一念在兹 万山无阻
  读罢全书,我不仅因为文物回归过程的惊心动魄而感慨万千,更有感于无数中华儿女和中国政府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决心、智慧、行动与力量。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便十分重视文物追索的工作。当时,许多文物被转运到香港。为此,周总理亲自批复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顶级国宝《中秋帖》与《伯远帖》便是由该小组抢救回国的。次年,我国便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998年,我国成功从英国追回走私出境文物3400余件。2009年,中美达成《中美限制进口中国文物谅解备忘录》。这一成果,是中国政府在追索流失文物工作中的重大突破。
  此外,遍布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始终都在关注着流失在海外的文物。2014年,湖南省博物馆得知“皿天全方罍”将由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为确保文物回归,中华儿女纷纷行动起来。台湾收藏家曹兴诚发出倡议:“由湖南省博物馆以预估底价的一千万美金去拍回来,其他华人藏家一律不出手,不让人来炒作价格。”随即,华人收藏界承诺,即使开拍,只要湖南团还在举牌,都作壁上观。最终,湖南代表团以低于预拍成交价一半左右的价格,与卖方及佳士得公司签署了洽购协议。2016年,星云大师以90岁高龄亲自护送在海外流失20载的佛首造像由台湾安全抵达大陆。他坦言:两岸来往密切,海水隔不断两岸中国人的血缘关系。两岸一家亲,共同的中华文化血脉是外力所无法斩断的。2020年,《永乐大典》的其中两册被金亮先生拍得,创下当年法国拍卖市场的最高成交价。此举不仅让许多法国人了解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更让世界深切感受到中华儿女对文物回归的坚定信念。新中国成立以后,《永乐大典》通过政府拨交、海外送还、藏家捐赠、主动追索等多种途径陆续回归。截至目前,我国现收藏的《永乐大典》已占存世量的一半以上。
  与百年前中国文物被掠夺不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中国政府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努力,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回归祖国。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友人,根据公约主动归还中国文物。2019年,以习近平主席出访为契机,意大利返还了796件文物。
  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多种方式,坚定追索流失文物,积极参建文物返还国际秩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保护力度、文物追讨力度持续加大,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崭新阶段,文物追索返还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流失文物返还的“中国实践”备受瞩目。
协和万邦 美美与共
  在《归来》一书中,还有许多动人的外国友人故事。他们中有的人对曾经的侵略行径表示出深深的忏悔,有的人积极促成文物回归,还有的人将所藏文物无偿捐赠给中国。其中,大沽铁钟的发现者和力促归还者刘易斯说:“我希望中国人能够从心底原谅英国强取豪夺的那段历史,并真诚憧憬两国永葆和平。”世界顶级古董收藏家安思远先生将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像无偿捐赠给中国政府,并公开表示:既然是违法盗运出国的文物,不管自己曾经花了多少钱收购,理应归还给中国,以维护全球的文物保护秩序。
  文物,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回归的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坎坷道路和发展历程;而文物回归的漫漫前路,与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分离经百年,重合在盛世。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之路道远且长,但未来可期!
  (作者:蔡柯欣,系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讲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