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研究简帛书的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3-3-3 17:48
标题: 研究简帛书的意义
研究简帛书的意义
刘照剑
  简帛书是一门新的学科。自20世纪初敦煌等地陆续发现简牍以来,学术界对简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王国维把简牍列为中国近代考古四大新发现之一(即殷墟甲骨、汉晋木简、敦煌写经、内阁档案)。简帛出土方百余年岁月,历经兵燹、盗掠和人为破坏,损失不可估量。但先辈学者不遗余力的保护,使得很多宝贵的简帛得以幸存。简帛书研究对中国学术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改写或重写中国学术史。
  简帛书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书法史意义同样重大,填补和改写了书法史的空白和不足。隋唐之前的墨迹我们很少看到,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翰札,多是唐代的钩摹复制品,古人真实的用笔痕迹以及用墨等后代少见,只能从摹品中去探寻古人用笔的奥秘。对书法研究学习者来讲,无疑是蒙上了一层纱。
  简帛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竹木简牍与丝质的缯帛,是中国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主要使用的书写载体。王国维在《简牍简署考》书中说:“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后先,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至简牍之用,始于何时,讫于何代,则无界限可言。殷人龟卜文字及金文中已见册字,则简册之制古矣。方板二字始见《周礼》,然古代必已有此物。”《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简册在殷商时期就产生了。《说文解字》云:“著于竹帛谓之书。”其广泛存在的时段横跨战国至魏晋近千年,凝聚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书手真实的书写痕迹。直到东汉“蔡侯纸”流行之后,简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以来,简帛陆续出土,数量巨大,书迹的风格差别也很大,特别是战国至魏晋时期的简帛书迹,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因不同的审美趣味、地域风俗、书写水平、职业、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都在影响着书法的形体造型和书写的效果。
为当代书法艺术提供新灵感
  简帛书法对文字的形体演变、对草书、楷书书体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谓“汉人隶书之秘,尽泄于此……篆、隶、草、楷无不相通,学书能悟乎此,其成就之易已无俟详论!”简帛作为古代书法最基本的表现载体,却构成了古代书法最高的审美表现。简帛在当代的呈现,体现了书法艺术的质朴美、素材美以及文字自然书写的形态美。其恣肆率意的结字形态与用笔的简约之美,构筑起中国书法在这一时期独特的美学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简牍帛书的轻松随意和我行我素,比较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
为研究古代社会打开新窗口
  简帛文字,主要是战国秦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字。战国文字,夸张一点讲,比甲骨文还要难认。李学勤先生曾说:“是你做梦也梦不见。”二十世纪中前期,文字研究主要以甲骨文为对象,二十世纪后期以来,战国文字研究之风兴起,《说文解字》把战国文字当古文字,即“古文”。古文的来源主要是简帛,当然还包括《说文》所录,以及壁中书、汲冢竹书、正始石经、《汗简》等。简帛文字的大量出土,释读文字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文字分国分系分地域,因书写水平不同,错字、讹字,同音替代,简笔俗写字等文字问题是考证文本内容的重要环节,尤为重要。
  简帛和丝织品一样娇嫩,出土就离不开保护。接下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完成竹简的拼复和整理,再进行文字释读和内容释读。从内容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祭祀、祷祝、户口等,可谓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比如里耶秦简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正史的记录寥寥无几,里耶秦简记事则详细到月、日,甚至十几年连续不断,补充了历史的空白。郭店简、上博简以儒学著作为主,而清华简偏经史类著作,研究简帛在历史文化上关系之重大显而易见,整理与保护成为十分紧迫的学术课题。李学勤先生曾说:“郭店简、上博简等一系列楚简的出现,进一步补充了中国文字发展研究中的又一薄弱环节。”这为研究古代社会打开了新的窗口。
为字形演变问题提供新认知
  流沙坠简被发现之前,对于字形的演变只能通过汉碑、北碑石刻中的变化来推断,而出土的流沙坠简,所呈现的不同书体的墨迹中清晰地看出字形由隶向草、行、楷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中,很多字融篆隶草于一体,但随着“匆忙”的需要,草书的形态逐渐明朗清晰,在汉简中很多字波磔已不太明显,字形趋于草化、简化,用笔圆润,回环自然,虽字字独立,但气息连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草书体系。文字由篆到隶到草,这在文字演变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在此之前,人们对字形演变的认知不够正确,比如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所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钱泳:“至隶复生真行,真行又生草书,其不肖更甚于乃祖乃父。”这是没有见到简帛书这一时期文字演变的过程,而流沙坠简的出现修正了我们对于文字字形演变的认知,由草化行,由行化楷,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篆隶草行楷文字的演变过程。简帛书文字简约、高古,又比较通俗易写,简帛书中包含各种书体最早的雏形,且大量采用简易速成的“俗字”,简帛书又混杂古文、俗字、讹形字等文字问题,对后世的用字影响深远。郭沫若说:“它接近于后代的隶书。是所谓民间的‘俗书’。但历史昭示我们:它们是富有生命力的,它们将促使贵族化了的文字,走下舞台,并取而代之。”文字的形体因书写发生了转变,由难变易,删繁就简,对于汉字楷书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研究文字问题,简帛书是重要的文献资料。
  李学勤在为《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一书序中说:“简帛学是20世纪创建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门重要学科。”简帛作为纸发明之前的书写载体,存在了约两千年之久。作为新兴学科,研究人才和相关材料依然匮乏。简帛学不只是研究古代的历史,而大量的简帛出土材料,需要诸多跨学科的专业研究者,去探寻一个个我们未知的历史真相,以重塑历史的真实。
  简帛研究得到了国家和相关机构的重视,很多科研院所成立了简帛研究机构,汇集了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字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对简帛学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通过简帛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诸多学科有了新认识。当下的书法理论体系实际上已很难诠释简帛书法中书体演变的复杂性。简帛书之美,是当代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的课题。同时作为考古材料与古文字材料,从史料内容、文字考证到书法面貌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研究简帛书法艺术,系统整理简帛书法艺术,将推动书学研究暨书法创作开启新的领域。
  (作者:刘照剑,系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