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基因——读《君子文化: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3-5-7 06:07
标题:
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基因——读《君子文化: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
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基因——读《君子文化: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
张盈盈
《君子文化: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 钱念孙 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为一部谈论传统文化的学术文集,钱念孙先生的《君子文化: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自出版以来,广受学界和读者的青睐,主要缘于其独到的学术眼光和透彻的说理分析,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作出新的阐释,又对当代思想道德建设如何立足传统、返本开新作了切实的探讨。
大处着眼,对传统文化特点作出提纲挈领的新解读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在吸收和分析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君子文化堪称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活态嫁接的老树新枝,也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的广阔平台和有效渠道”。作者认为,君子文化是以历代中国人推崇的君子人格为核心内涵而衍生的一种流播广泛,浸润中国人思维定式、价值取向、生活态度乃至经验习惯的文化现象,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行为方式产生极为深广的影响。它不仅堪称“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也是当今“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这些颇富学理内蕴的高度概括及有力的论述支撑,既指出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脉精要部分的淬炼和汇聚,又对儒学及整个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作出新的洞悉和透视。如此提纲挈领地以君子文化视点去观察和把握儒学及整个传统文化,显示作者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宏阔的学术追求。
作者对君子文化的定位,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和目标的准确审视。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人伦道德为基础和主导的伦理型文化,其深层积淀和最终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要点多半是对如何“学以成人”和“立德树人”的探讨,实质上就是谈论如何“做人做君子”的问题。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一辈子讨论的议题很广泛,但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思考。《论语》里107处论说“君子”,便是他为人应如何生存,或者说如何“做人”寻求答案的明证。中国人千百年来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众多为人处世的伦理和规范,其实就是从不同方面对做人做君子提出要求和遵循。这些伦理规范及美好品德,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也往往聚集、融入、升华和体现在一个人格形象即“君子”身上。儒学被诸多学者视为“君子之学”,其原因即在于此。
书中多篇文章着力探寻君子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既深化了对君子文化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又拓展了对传统文化内在特质和目标追寻的认识。
小处落笔,对君子文化浸润日常生活现象给予新呈示
该书不仅大处着眼,对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了开人眼界的论述,还从小处落笔,对君子文化下沉和滋养民间信仰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作了颇有新意的阐发。
在《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君子人格到君子文化》等文中,作者指出,君子文化的丰富蕴涵和内在特质不管人们自觉或不自觉、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都早已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生活等起着不可低估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文化常常以“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的方式,在器物、植物、动物、食物、自然山水,以及家训家谱、俗语民谚等众多层面,对君子文化作了广泛而生动的演绎和呈现。如《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焉”,便是以温润玉石比拟君子之德;历代文人钟爱梅兰竹菊,并将其称为“四君子”,即是以风雅植物彰显君子之品;《颜氏家训》“慕贤篇”开篇呼吁“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堪称以家谱家训传扬君子之风的典范;至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更是以数不胜数的俗语民谚述说君子之道。
作者认为,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统,更多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文化,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注重“知行合一”是其重要特点。因此研究君子文化,既要“登峰”作纯理论的分析和学术史的梳理,也要“落地”检视其对百姓日常生活和民众行为方式的影响。作者发微抉隐,以大量事实和史料说明君子文化既是精英文化的主要内容,又是大众文化的核心内涵;既是社会构建主流价值观的标志性符号,也是民众共识度较高的处世之道。作者对君子文化的学理解读和现实观照,是本书的又一闪光点,这不仅需要对中国思想史浩博史料的深刻把握和通透理解,更需要对繁茂庞杂的大众文化悉心研究和精当阐述。
意在开拓,对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作出新阐发
作为雅俗共赏和流传广泛的文化现象,君子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受到上至历代统治者、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接受和推崇,而且对于当今思想道德建设和民族精神塑造,同样能够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本书的另一亮点,就是对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的意义作了充分论述,对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宏大工程中所能起到补气固本的作用作了切实探讨。
书中《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传统树人体系看君子人格的普遍价值》等文指出,考察中国历史上被广为推崇的彰显君子品格的历代仁人志士,他们身上都明显体现出三大特质: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二是以仁义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互助理念和社会关爱思想;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修身要求和向善追求。这三种特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仅一脉相承,而且完全可以对接和贯通。“君子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在新时代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通过这种嫁接,“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传统文化这株参天大树庞大根系的丰富营养;另一方面,君子文化这株昂扬向上的千年古木在现代阳光雨露的浸润下不断抽出新的枝条,结出新的硕果”。
为什么如此?作者在《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里解释道,当代中国文化,包括我们常说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际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我们经常谈论的“精神谱系”,不论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还是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它们都是历经数千年锻造而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延续和生动表现。譬如抗战精神,现在多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其实就是精忠报国、顽强拼搏、无所畏惧、共御外侮的古老民族精神,在抗战特定时期的迸发与升华。中华民族数千年跋涉开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直是不同时代中华儿女崇尚和高扬的主旋律,也是我们今天砥砺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
总之,《君子文化: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一书,从君子文化这个新的视角,既对传统文化的特征作了“拎得起”的概括,又对其浸润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现象作了“放得下”的展现,还对其在当代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作了“推得开”的阐述,可以说是围绕我们今天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值得重视的观点和思考。
(作者:张盈盈,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