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余映潮微文辑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28
标题: 余映潮微文辑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流弊 
  余映潮 2012/10/6
多年来,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异,不少奇形怪状的形式与模式让有些人特别是有点小权的人趋之若骛,如:
将“小组”认为是“合作”,称之为“小组合作”,有的学校里学生永远相对而坐,教学中的大量时间都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出现,“小组”取代了“班级”。
不少地方的“导学案”中大量浅层次的作业耗费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然后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进行低层次的反复,明显地上假课。
滥用教学评价手段,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个小组“展示”及每个学生发言发言之后都要暂停教学由教师给学生打分。
硬性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毫无根据地规定教师在一节课上只能讲多少分钟。
淡漠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教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展示”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没有个人的安静思考与独立的阅读。
不少的地方课堂教学浮躁,花样别出,连朗读之类的课堂活动也要学生不断地起立、坐下;每个四人小组都配有“白板”,机械的教学手段取代了灵动多姿的课堂交流活动。
概括起来,这些流弊无非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 学生课内的阅读活动以整齐的小组活动的形式出现。
2. 学生的课外时间被繁琐的低层次的作业所占领。
3. 教师的指导作用被淡化与削弱,课堂教学质量低劣。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29
新课标中的忧虑
余映潮 2012/10/12
 
  2011年版新课标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明显地表现出了很大的忧虑并明确地指出了、提出了一些需要语文教学界关注的要求:
1.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指出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3.用“防止”一词强调要突出学生个人的阅读与思考: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4.强调对学生整体进行的实实在在的课堂训练: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指出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要少让学生说空话、说套话。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要求改变为害学生的作业方式: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7.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防止过深分析与过度发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8.对作文教学的改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上述所有文字中,有一句话最一语中的,最让人深思与警醒: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0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

余映潮 2012/10/28

对“语文课程”进行定位,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
课标用“课程性质”这样专门的一节进行了这样的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专门的文字,准确而简洁地表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含有如下重要信息:
语文课程的性质:它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有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就告诉我们: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而不是理论性、知识性的课程,不是什么能包容、什么都要它包容的课程。

语文课程是既要使学生形成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和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它的最基本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培养训练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主要靠的是学生的实践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语文课应该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有力地指导我们认真地回归语文教学的真谛。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2
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有精读训练
余映潮
观察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可以抽象出一种教学现象:大量的课堂上没有精读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大量的课堂里没有精读训练。
没有精读训练的课,是“就课文教课文”的课,是“就课文内容来进行解读”的课,这样的课浅层低效,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如名篇《老王》的教学思路:
读课文,说老王
读课文,说作者
话善良,谈感悟
如果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教学的话,第三步基本上是在说空话说套话,需要10分钟以上;那么这个课可能只有30多分钟在课文文本里面,而这30多分钟的教学,其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来进行述说,所进行只是简单重复的工作。
这样的教学就是“解读式”的教学。它是没有难度的教学,没有训练意识的教学
凡“解读式”的教学,相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而言,都是肤浅的、低效的。
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是“精读训练”式的教学呢?
简言之:文意概括、结构分析、层次划分、要点概说、语言品析、语言鉴赏、表达作用理解、表达效果分析、表现手法欣赏,文章意味揣摩,课文意境赏析……这样一些训练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活动就是“精读训练”。
精读训练与解读式教学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利用课文、运用课文,在训练中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后者则只是教师问过、学生答过而已。
下面我们通过《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的阅读教学简例来感受“精读训练”。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一段的阅读训练内容有:
1. 朗读文段,读出这个美段的两个层次。
这里的训练不仅仅只是朗读,请同学们读出这个段落的层次,此中就有了文
意概括训练、层次分析训练。
2. 说说这段文字中哪一个字巧妙地概说了全段的基本内容。
答案是,这个字是“年年如是”的“是”字。这次品析活动,牵一发而动全
全身,引导学生品析了全段的基本内容,这里面既有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有阐释能力的训练。
3. 揣摩、赏析这一段文字中词语的表现力。
赏析、对话的内容有:这段文字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用“翩然归来”描
绘燕子的轻捷、洒脱,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草木萌发”、“次第开放”、“北雁南飞”、“销声匿迹”等四字短语,雅致简练,生动形象,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这里的训练,是典型的“品词论句”训练,是“正宗”的阅读赏析能力训练。
4. 概说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段文字,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四季风光
画卷,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它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明的话题。
    这里的训练,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要求对“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进行分析,一定是有难度的训练训练,一定是有审美效果的阅读训练。
上面语段阅读中的训练,无一不与“精读”有关联,无一不与“能力”有关
联,这样的训练就是“精读训练”,就是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
大量的课堂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精读训练,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教学习惯的问题,语文教师很难形成“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教学理念,于是大家都这样教,学生也都这样学。
二是教师教学素养的问题,教师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技能不够,浅尝辄止,匆忙教学,缺乏提炼,缺少整合,于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粗浅的课文解读教学。
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大量的“精读训练”,突破困境的的基本做法仍然是想方设法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要让大家都知道:没有精读训练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3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第一表现是提问
余映潮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第一表现是提问。从“提问”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了解一位教师阅读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的高下。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执教之初就语言罗嗦、碎问不断、随意追问、开口必问,长此以往,将很难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更不用说练就优秀的教学技艺了。所以,一位向往着有教学造诣的语文教师,一位追求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科教育的语文教师,要尽力克服“随口而问”的欲望与习惯,课堂上要少问,要少碎问,要问到精要之处,关键之处。更好的方法是,用设计学生长时间的实践活动的方式,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式以及用课堂精讲的方式来减少碎问的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高雅的教学习惯。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4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余映潮

2011版新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定义”。它简洁地概括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学习方式。
下面这段话,集中地表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细读课标,可以发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表现于如下方面:
1.表现在课程的基本特点上: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表现在语文课程的目标上: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表现在语文教学奠基作用上:
(语文课程)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表现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上: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表现在对学生进行的训练内容上: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表现在教学视野上: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7.表现在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上:
(教师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8.表现在综合性学习上:
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9.表现在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上: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10.表现在语文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的优势上: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是由于上述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所以课标说: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5

关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余映潮


实践,就是亲自去做,实际去做。
新课标定位了语文课程的实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实践性”三个字,在新课标中到处都有注脚: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学生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师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从课标对课文课程的“实践性”表述阐释,我们可以看出如下深刻的教学“指令”:
1.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2.学生应该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3.学生语文实践的关键是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4.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5.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都应该注重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
6.写作训练尤其要注意在各个写作环节的指导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7.教师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8.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多多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这些表述明晰的“指令”,需要我们努力认真地贯彻落实,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在教学之中精心设计由学生集体进行的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语文的课堂教学,要非常关注学生的“积累”,重点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
第三,不仅要课内,也要在课外关注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创设更多的语文实践的环境,要探求更多的语文活动的形式。
新课标关注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所谓“重视”、“引导”、“指导”、“善于”、“抓住”、“创设”等用语,无一不是在强调语文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引领作用,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领会。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5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

                  余映潮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初中学段被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第四学段。
通过梳理,综合地看,新课标对第四学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有比较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对于落实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1.朗读能力训练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教学与评价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默读能力训练
有默读的习惯,默读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文体阅读能力训练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能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4)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阅读分析与赏析能力训练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能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思路,能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5)能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7)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8)能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9)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能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0)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与评价
(1)精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检测评价,应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3)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应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7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写作能力训练的要求
                
            余映潮

对于“写”的训练,新课标对于不同学段的“写”的训练使用了不同的“术语”:
第一学段(1~2年级)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3~4年级)(5~6年级)是称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称为“写作”。
了解第四学段的写作能力训练要求,需要从第三学段看起。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训练的重要要求有: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可以看出,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标高。
在这样的基础上,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主要提出了如下要求。
1.训练项目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3)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4)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训练数量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对学生学习写作的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4.对教师作文教学的建议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5.对写作评价的具体建议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39
新课标对教师指导作用的强调
              
                   余映潮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教学指导作用着力地进行了强调。
下面一大段话是新加上去的: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这段话写得很有份量。有力地指出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强调了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两点,不仅仅表现出对教师作用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很多地方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与限制教师统一使用粗浅、呆板教学形式的作法提出了修正的意见。
我们还可以从课标的语言表述中感受到这种反复的强调。
课标十分重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频率地使用了“指导”一词与“引导”一词。
如,下面的句段中,“引导”这个词反复出现,每个句、段中都它的身影: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提高非常刻苦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认真地有质量地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进行指导、引领和点拨。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1
我的读书笔记之一:专题目录索引
                          余映潮  2013/9/5
我的语文教学专业的读书笔记起始于1979年,那时我在湖北监利县的一所乡镇中学工作。文革以后,报刊开始陆续复刊,《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等中学语文专业杂志也于1979年复刊了,我很幸运地在乡下订阅到了它们。以后的几十年,一直到现在,我都坚持订阅这两家杂志,算起来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我读书的方法比较好。第一,关注前沿,第二,做读书笔记。
下面的读书卡片是我在乡下自制的卡片;刻印出来,规格统一。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恐怕极少有人能够猜得出来。
这种读书笔记是“专题资料的目录索引”。如下面的专题,是专门学习、研究、跟踪特级教师的,它的类别是“特级教师”。其记录都是文章的目录或主要内容,文章出处写得很清楚:什么杂志,哪一期,甚至哪一面,都记下了。
当需要查询的时候,利用这些卡片,就能立即找到所需要的文章,这就是“索引”的功劳。
我的几十年前的杂志,现在还能用得上,就是因为有了它们。
这就是“一劳永逸”的学习方法。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2
我的读书笔记之二:课文资料索引
                           余映潮  2013/9/5
在手抄笔录的时代,做读书笔记是很辛苦的事情。一天坐着不动只读书做笔记,写3000字就是极限,不像现在,一天下载几十万上百万的字数也没有问题。
所以,索引是个好方法。它是你“搜索”材料的“导引”,快速,省事,只要按照笔记中的出处去找,立刻就能找到。
需要找的文章就在杂志中,找到后就能阅读,这样大大减少了做详细读书笔记的时间。
下面的读书笔记是课文资料的目录卡片,每篇课文一张,每张卡片可以正反记录,少则几条目录,多则几十条。写满一张,再建立一张。像《孔乙己》这样的课文,可以记到三张,那就有近百条目录可供查询之用了。
阅读杂志的时候,手边放着一大摞卡片,读到有关课文的资料,就抽出那篇课文的卡片,记载目录之后,归还原处。
所以,一张卡片,可以伴随着我好多年,因为,这篇课文的资料并不是每期杂志都有的,有时一年、两年才能碰到一篇文献资料。
初高中的课文好几百篇,所以课文资料的目录卡片要方便寻找。其方法是取课文标题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如《与朱元思书》,其字母就是“Y”。在“Y”这一摞中寻找,一翻检就出来了。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3
我的读书笔记之三:作文资料索引
                           余映潮  2013/9/6
所谓“作文资料索引”,就是关于作文教学指导方方面面的资料索引。
它分类细密。
如下面的卡片,实际上像会计的记账本,上方的类别都标示了出来: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微型作文、审题、语言、手法……每一类都有若干张卡片,所有的卡片放在一起,很厚的一摞,有着巨大的信息含量。
这样,资料目录就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以后再按照它们上面的记录去查询。
没有事的时候,翻看一下这样的资料目录索引,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儿。它们那么丰富,每一条目录很吸引人,每一条目录都让人眼睛一亮,每一条目录都让人揣度。
那里面的学问是许多人的智慧积攒在一起的学问。
让我们敬畏,让我们喜欢,让我们自叹不如。
能够这样去收集“学问”,一定要很用心,一定因为有向往,一定需要坚持力。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4
我的读书笔记之四:专人资料索引
                           余映潮  2013/9/7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之初,我就关注“前沿研究”。对上海市的一批著名特级教师如于漪、钱梦龙老师的跟踪研究,从19791980年就开始了。
我的所谓跟踪研究,在是资料信息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完全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的专业杂志来进行。
70年代在农村中学当上语文教师到在荆州市教研室任语文教研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单位“没有钱”的原因,我有许多年没有参加过一次跨出湖北省的学术活动,但我对全国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信息却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依凭的就是《语文学习》之类的杂志。
在阅读中,对我认为需要着力研究的特级教师的论文作品以及课例都进行了记载,建立了有关的资料索引卡片,这就是所谓“专人资料卡片”。 它们记载着我对某位名师所进行的长时间的跟踪研究、以及多角度地提炼其教育思想和教学特色的内容。如对湖北省名师胡明道老师,我进行了10年的跟踪研究。在胡老师退休时,我在“胡明道语文教育研究”的研讨会上作了长达120分钟的演讲,因为我搜集有胡老师40多篇学术论文,我就能对胡老师的教学艺术进行宏观的评说、中观的评析和微观的评点。于是极受人们重视。10年的跟踪研究,我从胡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的经验。
到了1999年,我52岁那一年,终于能够因为讲课而外出了。19994月,我在温州国际育英实验学校作了《谈阅读教学课中活动“读”的设计》的讲座, 这是我第一次出省讲座;19997月,我应广西教育学院之邀到南宁市,教学了《论求知》、《口技》两个课和作了《研读教材四法》的讲座。这是我第一次出省讲课;记得当时听课的不足百人。
下面的读书卡片,就是专门记载胡明道老师有关信息的资料目录卡片。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5
我的读书笔记之五:教材分析卡片
                           余映潮  2013/9/9
对手中的语文教材进行纵横分析,是我非常熟练的一门技能。
从下面的卡片就可以看出,这种分析是多么需要时间,多么需要细心。
这是“初中语文第一册单元教学要求和各课学习重点”(1—4单元) 的表格式罗列。
像这样的表格,还有第一册以后的各册、各单元重点教学内容的录入,还有“初中语文各册作文教学一览表”、“初中各册听说教学一览表”、“初中各册文言文教学要求一览表”、“初中各册文学作品教学一览表”等各种教材分析的表格。
它们将教材组成的各种成分、各种材料、各个板块、各套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清楚地知道其内容之间的关联与彼此承接的顺序。
于是就“一览众山”,心中有底。
进行这样的分析,需要自行设计表格。
所有的表格制作完毕之后,装订成册,就像一本薄薄的书。
作教研员工作的人,不进行这样多种角度、多个专项的教材分析,便很难说出内行的话。
作教师培训的人,不进行这样多种角度、多个专项的教材分析,便只能说些浮在表面的话,
作教师的人,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教材分析,这样的历练可以透彻地把握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研究的技能,增加自己的学术修养。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6
我的读书笔记之六:课文赏析笔记
                           余映潮  2013/9/5
这是我的读书笔记中的数量很多的一类。
读人家的书,读人家的文章,随手作一些笔记,让精粹的好资料留在自己的身边与手边。
http://www.yuyingchao.com/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都很有限。
应该让更有智慧的人帮助自己,或者在某些方面非常智慧的人帮助自己。
这就有了“读书笔记”的学习方法。
这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是笨方法。
所以我说,我曾经用最笨的方法读书,收获最实在的智慧。
时间流驶了,笔迹留了下来。
无限多的好资料,天天像洪流一样从我们身边淌过,然后湮没在浩瀚的文献大海中。
我们能够见到的,永远只是沧海之一粟。
对这些我们能够“有心”地去见到的材料,如果还不注意撷取一点精美的浪花,那么在学问上我们只能见到又一种浩瀚,那就是沙漠。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6
我的读书笔记之六:课文赏析笔记
                           余映潮  2013/9/5
这是我的读书笔记中的数量很多的一类。
读人家的书,读人家的文章,随手作一些笔记,让精粹的好资料留在自己的身边与手边。
http://www.yuyingchao.com/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都很有限。
应该让更有智慧的人帮助自己,或者在某些方面非常智慧的人帮助自己。
这就有了“读书笔记”的学习方法。
这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是笨方法。
所以我说,我曾经用最笨的方法读书,收获最实在的智慧。
时间流驶了,笔迹留了下来。
无限多的好资料,天天像洪流一样从我们身边淌过,然后湮没在浩瀚的文献大海中。
我们能够见到的,永远只是沧海之一粟。
对这些我们能够“有心”地去见到的材料,如果还不注意撷取一点精美的浪花,那么在学问上我们只能见到又一种浩瀚,那就是沙漠。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7
我的读书笔记之七:思想火花随记
                          语文潮 余映潮  2013/10/1
我的学习警言:随时把学习与思想所得变成文字。这是非常落实的学习方法。
所以我有许许多多纸质的“随记”;现在,则是一个个的word文件。
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在静静思考的时候:
记下自己瞬间爆燃的思想火花。记下自己读书之后闪现出来的美好感想。
记下自己阅读文献之后的随感。记下自己欣赏美文之后的启迪。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在说,既要学,也要思;学思要合一。
学而思之,要留下痕迹,这就是思想火花的随时记录。
可长可短,可简可繁;留在纸面上的,是理性的思想。
这样的积累越多,思维就越灵活,思路就越开阔,方法与点子就越多。
下面的笔记,主要用于记载阅读文献资料之后的启迪。
于是,讲课、写文章、做事的创意就在其中了。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7
我的读书笔记之八:写作资料记录
                          语文潮 余映潮  2013/10/1
下面的读书笔记卡片,离现在已经10多年了。也就是说,它已经11岁了。
为了收集写作资料,像这样的卡片是一大本一大本地累积着。
比如90年代初写“中学语文教例品析100篇”的时候,用这样的卡片不知记载了多少教例的踪影。
比如写作“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的时候,资料的收集也是很“宏观”的。
这张卡片,收集的是“朗读”方面的资料。
有的是阅读资料时的记载,有的则是自己的体味与思考。
放在一起,成为一个“集合”,都算作是读书笔记。
写作的时候,它们就是“智囊团”,它们就是“生力军”,它们就是“加油站”。
就像人们形容那些乞讨者所说的那样:辛苦讨来快活吃。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8
我的读书笔记之九:课文板书设计
                           语文潮 余映潮  2013/10/2
收集板书设计,也是我曾经的关注点。
我曾经努力地想写出一篇很有创意的文章:试论板书设计的“眼”,可惜一直没有写出来。
自从人们普遍地运用了PPT之后,就更不想写了。
下面的两则板书,就是属于有“眼”的板书。
之所以将它们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它们“形似”。
都呈三角形的姿态,都呈对称的形貌;提炼精致,言简意赅。
都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都用关键的字词点示了课文的含义。
我也曾经买过专门的“板书设计”的书,但我收集的“图案”,有很多优于、美于、精于“书”中的板书设计。
原因很简单,我是用淘金的方法淘来的,它们出自于许多匠心独运的教师之手。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49
我的读书笔记之十:教学艺术资料
                            语文潮 余映潮  2013/10/2
20多年前,我在钻研中学语文专业杂志时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自解放以来,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大众化的教学设计艺术。在这个方面,文章发表得多一点儿的,只有北京市的宁鸿彬先生。后来,《语文学习》杂志于90年代开设了一个专栏,叫做《教学艺术镜头》。我则从1993年起,在湖北大学《中学语文》上开设“教学品评”专栏,一共写了8年的时间。
我是怎样知道国内少有专家或者教师专心地研究过课堂教学艺术的呢?靠的是读书卡片。我建立了“教学设计艺术”的目录卡片,但是很难收集到文章,就是显示出教学设计研究中的“空白”。
发现了“空白”,就得立志去填补,这就开启了我在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方面的漫漫征途。
下面这样的卡片,就是专门用来摘抄有关设计艺术的资料的。
直到现在,它们还在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1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1)
“制高点”很重要
     
从年轻语文教师的发展和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来看,我觉得“制高点”很重要。
我所认为的“制高点”,就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要求而言,有这样一些内容:
第一奋斗目标——课堂教学技艺精湛。任何名师在课堂上立不起来,是不行的;优秀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立不起来 ,更是不行。在课堂教学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高标准的要求,有助于他们奋斗,有助于他们修炼。
第一基本功——能用多种方法解读教材。不止是一种解读方法,而是多种角度与方法,甚至创造奇妙的课文解读方式。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优秀的、精致的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很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多角度地、充分地、立体地利用课文,让学生积累知识,让学生得到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材研读,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一辈子要练的基本功。
第一研究课题——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没有这样的一个制高点,我们就往往会将阅读教学的视点放在“教懂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教懂”,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比较低的层次,高一点的层次是让学生习得一些方法,更高的层次是利用课文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高效的阅读教学首先需要的是优秀的教师,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个人有较高的教学素养;作为优秀的教师,也就应该把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放在教学研究的首位。
第一科研能力——提炼能力。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应该进行提炼能力的训练。提炼能力有助于发现事物精华、有助于发现事物的规律。有了精华和规律,办事就有效率,思维也会更加敏捷与畅达。“提炼”二字,能够改变教师看问题的角度,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可以夸张地说,没有提炼就没有科学研究。不是散乱地看问题,而是用提炼的眼光看问题,应该是青年教师的一种优秀的科研素质。
第一写作训练——学科教学论文的撰写。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的语文教师中的教学论文写作能手,以帮助教师的进步和学科研究的发展。学科论文的撰写,需要我们对老师们进行指导,这不仅仅只是编辑部的问题,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也要经常地进行指导,告诉老师们怎样才能写出优质的学科论文。我的做法是,从训练写千字教学论文开始,要求青年教师先习练几年的千字论文写作,然后再把论文写深写大。
第一学术历练——小专题研究。所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在专题研究上有所历练,比较好的做法是“小专题研究”。我觉得“把事情做小”的策略是比较有层次的策略。青年教师开始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研究的视点要小,要小中求丰、小中求大。什么是小专题研究呢?可以小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小到一篇课文用十种解读方法,可以小到一篇课文你拥有上十万字的资料。通过小专题研究可以训练青年教师脚踏实地做研究、对信息进行概括进行提炼的能力。接受过小专题研究训练的老师,其思维方法肯定和一般的老师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表达观点的深度也不同。    
第一进修策略——拥有学科专业杂志。我们一线的老师有许多进修的机会,但是能终身陪伴自己的进修策略是什么?就是要拥有学科的专业杂志。必须强调这个问题——读书。语文教师的职业方面的第一课外阅读是什么?就是中学语文专业杂志。为什么?就是其内容总是前沿的,总是学术的、学问的,每一期都是新的。学科专业杂志永远有鲜活的生命力,永远站在潮头。所以要关注前沿,要广泛吸收,就必须长期拥有学科专业杂志。这才是进修的根本策略。
第一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好习惯——静心做事,细节到位。青年教师在教学的入门处,能够有几年、若干年的安静研究与思考的时间,淡看世界,重看自己,发展起来就会更加顺利。所谓细节到位,是说除了完成导师日常布置的任务之外,青年教师个人还要有详细的规划。这种规划要有指标的要求,读书笔记每年要做多少,文章要力争完成多少,每学期的优质课要有几节,都要有量与质的要求。静心做事,就是安安静静做事,踏踏实实做事;细节到位,就是落实到位,着眼于自己未来的发展,着眼于自己的进步,多做实实在在的事。
这八个方面的“第一”,就是我自己认为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与指导的“制高点”。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2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2)

                          

成长规划的意义和方法



我觉得,个人成长中注重“规划”,对于一个奋斗着的人的意义主要在于:

1. 让你有着比较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做一个受学生欢迎与尊敬的好教

师”,就是很好的目标,比如“做一个课堂艺术研究的能手与专家”,就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一位教师,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志存高远”,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几十年前,我的奋斗目标就是“让课堂教学的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这个奋斗目标,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2. 让你表现出清醒的智慧的思想方法。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方法至关重

要,思想方法至关重要,思想方法永远高于一般的工作方法。而规划自己的过程,就是审视自己的过程,就是提炼自己的过程,就是设法优化自己的过程。比如说“扬长避短”就是一种思想方法,“突出重点”就是一种思想方法,“形成特色”就是一种思想方法,“人无我有”就是一种思想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就有了正确的策略,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多做,如何去做好。

3. 让你能够趁着年轻多做事。一方面,一位年龄渐长的人,固然可以奋斗、

再奋斗,但毕竟不及年轻时的那种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年轻”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总之是早一点规划自己为好。趁着年轻多做事,就是突现了“时间”这个要素。一个人的奋斗,没有了“时间”的支撑,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抓住了时间就等于充分发挥了“精力”的价值,更加有利于自己成长,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更加有利于造福于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远景呢?

我想,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不可忽视:

第一, 将自己的发展规划落实于本职的工作上,一定要在教学中、在教研中

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要立足于工作,立足于职业。

第二, 要有发展自己的“着眼点”,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向着自己力所

能及的一两个重要目标奋进。

第三, 一定要有短期目标,一定要有指标要求。就我的经验来说,这一点至

关重要。唯此才能逼着自己向前走。也可以说,没有指标要求的奋斗不能确保“进度”,不能确保“质量”。我在磨练自己的多项内容上都有指标要求,论文写作的要求尤其明确.每天做一点,每天都有一点收获,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另外,我觉得,在奋斗的征程中,“规划自己”后面,还应该加上“塑造自己”。这八个字,既与“立志成才”有关,又与“修身养性”有关。规划自己,是指切实地想一想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事,可能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而塑造自己,则是指怎样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优秀起来,怎样让自己有着优美的精神世界。“规划自己”是有着长安排和短计划的,而“塑造自己”则没有时间阶段的划分,它是每个人一生一世的事。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2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3)
耐力是一种智慧
  
我的个人格言就是:耐力是一种智慧。
我以为,很多事都可能是人生的财富;像这样关于“财富”的“格言”,对人们只是一种鼓励。
而“耐力是一种智慧”则不同,它能表现一个人对人生与事业之路的坚持跋涉的生存观。
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是从“生存”的角度来深深体味“耐力”二字的。我的体会更加切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我曾经这样说过:“每一个人的道路上,命运都有可能安排你像纤夫一样背负着重力在无路可走的地方走一段路,你只能咬牙,艰难地跨出带着呻吟的步子,向前走。”
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开辟工作,在非常痛苦的披荆斩棘之中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找寻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这就是事业的智慧。
没有坚持,就没有生活;没有坚持,就没有经历。
“坚持”二字,就像“时间”二字一样。我们说,如果没有时间,我们便什么也没有了;我们同样可以说,如果没有坚持,我们也什么都没有了。
我用我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十几年的农村生活,二十几年的教研工作;荆州市初中语文五支教研队伍数百弟子的培养,连续16年的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的召开;千余节的听课记录,上百节课的教学演示;坚持数十年的资料性阅读,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几尺高的写作手稿,1000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的问世,《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的出版;成百张粘贴在书柜和墙壁上的“任务”纸条,四五双因冬天打字而破损的手套;十几部书稿的编纂,几十个专题讲座的准备;23年的荆州市中考语文命题,上百套各类语文试题的编拟;几乎没有休息过的节假日,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
坚持着,坚持着;学习,工作,创造,这就是“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保持着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意志与时间方面的充裕条件。“耐力”这种优秀品质,从人生的角度而言,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够具备的。
即使是细节性的工作或者研究,也极其需要耐力。
细节化的研究,就是耗时的研究,就是耗费精力的研究。
   每在细节的研讨上增加一笔,就等于成倍地增加时间的消耗。
   坚持细节化的研究,要有极好的耐性。
   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
我不怕消耗,我能坚持,于是我能做出很多优化的细节化的内容。
如,可能没有人像我这样就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进行精细的研究,从2003年到2012年年底,10年之间,我写出了整整80篇心得体会,在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上连载,每一篇短文的标题都是8个字:
理性思考,诗意策划
整体勾勒,匀称安排
开课揭题,直入情境
挈领而顿,百毛皆顺
淡化提问,活动依然
指导朗读,灵动多姿
习点精粹,氛围浓郁
寓读于说,生动热烈
创新活动,话语纷纭
设置话题,讨论交流
研读教材,启发创新
精巧命名,点示规律
自然迁移,润物无声 
快捷切入,省力省时
语言学用,句段读写
捕捉要言,提取信息
含英咀华,课文集美 
切分板块,理清思路
……
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像这样的艰苦探索早有先例,从1993年到1999年,前后8年的时间,我写的《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在《中学语文》杂志上连载,被人们誉为“全国中语界最早最系统的中学语文案例研究”。
人们常常问我:你怎么有那么多的事情做啊?
潜心研究与思考,事情就可以多得做不完。
将生命、将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这就是我的付出。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3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4)
                  
自己训练自己
年轻语文教师要想自己尽快成长,除了接受别人的指导与帮助,最好的方法是:自我训练。
“自我训练”具有非凡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自身,来源于自己的奋斗。
年轻的、刚刚参加工作的以及工作了几年至今困惑不断的年轻语文教师可以先进行这样的“自我训练”:
1.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是研读教材的功夫。年轻语文教师可以用三种方法
苦练这种功夫。方法一,独立地对课文的结构、思路、层次进行分析;方法二,用编写“语言卡片”的方式对课文的精华内容进行提取;方法三,对任何课文都进行“美点妙要”的欣赏。这些都要伴随着自己的研读而形成文字,既有利于自己备课,又有利于自己的资料建设。
2.年轻语文教师提升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第一实践是备课。要把每一次的备课作为对自己的一次正规业务训练。备课训练的要求为:第一,要备详案,每个课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有3000字左右;第二,这3000字之中,应该有1000字左右的课文赏析文字,有200字左右的“创意解说”和“效果预说”。第三,备课的角度要立足于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
3.任何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第一反映都表现于教学思路。凡无思路意识的教师,都很难将自己的语文课进行得有条有理、清清爽爽。所以年轻语文教师,进入教学之初就应该非常关注对“教学思路策划能力”的训练。在对自己的训练中,一定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切分”,一定要突现教学过程的“步骤”,一定要勾勒形成教学层次的“板块”。 
4.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第一表现是提问。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执教之初就语言罗嗦、碎问不断,长此以往,将很难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所以,一位向往着有教学造诣的年轻语文教师,要尽力的克服“随口而问”的欲望与习惯,课堂上要少问,要问到精要之处,关键之处。要要求自己用课堂对话的方式、学生活动的方式以及课堂精讲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高雅的教学习惯。
5.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专业杂志。拥有学术资料对年轻语文教师的进步至关重要。工作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订有一两份中学语文专业杂志,以求知晓前沿、观察改革、见识名师、获得案例、积累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期刊可以长期开设专栏,从细节的角度,对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的、有序的、专题的指导或辅导,从教材研读、教学处理、课型设计、课堂教学技艺、论文写作、案例分析、测评研究以及教师自我提升等角度给教师介绍切实可用的方法。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3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5)
我的发展观
1.珍视我的工作,珍爱我的工作。
我以为,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就是幸福的。
我对工作的态度是:珍视,珍爱。
可以用瞻前顾后、苦心孤诣、全力以赴、始终如一这些词语来形容。
对工作的这种态度来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
而不管命运将我抛向何方,而不管生活给我什么样的地位。
2富有创意的工作之内涵:精神与智慧,耐心与细致,远大构想与步步为营,
提升别人与发展自己。
如果要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概括我所坚持进行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那
就是10个字:“实实在在的非常规手法”。如:
连续许多年的中学语文主题式研究活动,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小组等五支教研队伍的建设,
对年轻教师的关爱呵护和尽心的辅导,
决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介绍给青年教师,
我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进步。
当然也就有自己的提升与长进。
工作精神与工作水平就是这样在坚持中磨练出来的;没有这样的工作精神,
就没有这样的工作水平。
3坚持研究是提升自己真正的坦途。
教师的自身提高,离不开10个字:时间,毅力,目标,方法,成果。
耐力是一种智慧
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韧性就是激情,精华只能在严谨中收获。
4在业务上要练好三种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教材的味道。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核心技术。
考试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这里面有着精深的学问。
5在自身发展上要追求三个层次
技术: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现“技术”的含义——熟能生巧。
艺术: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现“艺术”的含义——游刃有余。
学术: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现“艺术”的含义——见微知著。
6名师成长最基础的两个关键:课堂教学艺术,论文写作水平
立足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才有教学的影响力,才可能走向名师之道。
论文的写作,既是操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的技法。
只有精于教学研究而且确有心得的人,才有可能产生论文成果。
没有论文的写作,教学研究行之不远。
7没有业余时间就没有教学专家的产生
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占有时间,勤奋积累。
在工作状态中的中小学教师,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
充分利用可以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8总有一种学习方法适合你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
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是真正的法宝。
9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
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考深刻的人,做一个追求高度的人。
10 规划自己,塑造自己
事业的构思就像散文的构思:托物,蓄势,开掘。
必须坚持自我训练。
趁着年轻多做事。
少计较外界,多要求自己。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3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6)
我的苦做与巧做
1.不遗余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这种不遗余力,就是全身心投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
宏大起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
我在荆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工作了近24年,就这样不遗余力地工
作了近24年。
总是把劳累的倦容藏起来,让微笑带给别人以快乐的信息。
2.自觉承受多种多样的痛苦磨练
一个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
我在一个讲稿中这样写道:
我用我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坚持数十年的资料性阅读,
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
几尺高的写作手稿,
一千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
十几部书稿的编纂,
几十个专题讲座的准备;
几乎没有休息过的节假日,
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
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
坚持着,坚持着,坚持着;学习,工作,创造,这就是“智慧”。
3.用意志和韧性迎接最难工作的挑战
从教学艺术研究的角度来讲,最难的就是“上课”。
我所迎接的最难的工作,就是人家的“点课”。
我开创了外出讲课的最好风气:第一,一般不讲一节课,要讲多节课;第二,
根据人家的要求来讲课和设计讲座。
这无疑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困难,也无疑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的实力。
我的教学视野,基本上涉及了各种版本的小、初、高中的教材;
我的教学足迹,留在了最繁华的城市,也留在了最偏僻的乡村。
4.视学习方法为第一,永不停止自己的积累
我将学习方法视为提升个人素质的第一。
“方法”二字,就是“巧”字。
我说过,如果1000名水平相同的老师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那么最先到达
优胜之处的便是技巧与方法最好的老师。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有一门掌握熟练的方法支撑你,
犹如如虎添翼。
我运用的最得心应手的方法,就是“筛选提炼法”。
将“筛选提炼”用于生活,用于思考,用于观察,用于研究,其含义就是去
粗取精,变隐为显,化繁为简,发现规律。
5.保持目标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
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师的需要,多少年来我的研究方向就是
“教学实用理论和技术”。
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研读教材的理论和技术
2.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
3.试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技术
4.微型专题研究的理论和技术
5.论文写作的理论和技术
这是一个“教学实用理论和技术”的系统工程,国内可能只有我在做。
这五个方面分别展开,又相互交融。
长年坚持,绝不懈怠;精耕细作,小步轻迈;不离学术,不离实践;稳扎稳
打,步步为营。
6.让细节出彩
做同样的事,让细节出彩的人就是在“巧做”。
在学术上,在学问上,细节能够显示深度。
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人,就是能够进行反复琢磨的人,是可以将事情做
得好上加好的人。
细节化的研究,就是耗时的研究,就是耗费精力的研究。
我不怕消耗,于是我能做出很多优化的细节化的内容。
将生命、将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这就是我的付出。
7.及时地将一切需要记下来的东西变成文字
我喜欢记录随时产生的一点想法。
“一切需要记下来的东西”,主要指的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特别是
自己的思想瞬间之所得,特别是思绪飞扬时候的思想火花。很多的时候,它们转瞬即逝。
将这些东西变成文字,就是随记,就是备忘,就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重
要的思考、感悟与感受,就给自己未来的写作、未来的铺展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提示。
8.一定要有指标要求
要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等于放松自己。
任职期间,我历来的工作要求就是九个字:抓队伍,抓活动,抓成果。
这九个字里面,每处都有指标要求。
对于自己的发展,我的指标要求也是硬性的。
写作是让人脱胎换骨的历练。但我连续多年保持着每年发表文章50篇以上
的记录;2008年,文章的发表量达到顶点,一共发表了80余篇文章。
9.创意在先
“创意在先”,指做事、写文章之前先寻求“点子”。
“创意在先”这四个字本身表达的就是一种“巧做”的理念与手法。
追求“创意”,既是“新”又是“巧”, 既要“新”又要“巧”。
所以,追求“创意”的过程一定伴随着“巧做”,尽管它有时让人呕心沥血,但同时它也让人另辟蹊径。
创意,表现在教学研究上,就是体现教学智慧。
10.淡看世界,重看自己
世界纷纭复杂,时间永在流驶,发展自己必须重看自己。
做珍惜时间的人,做严谨谦逊的人,做勤劳刻苦的人,做胸怀大度的人。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4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7)
研究名师 发展自己
研究名师的重要意义在于感受本学科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研究、教学艺术的前沿。
研究、学习名师,可以让我们少走好多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少走好多羊肠小路,少走好多走进去又退回来的路。  
我曾坚持数年,研究过中学语文界非常多的名师。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一批名师,可以说是被我“尽收眼底”,即使是上海本地的老师也没有像我这样研究过他们。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何等雄奇壮丽的队伍啊,这是何等才华横溢的队伍啊!
名师研究贵在长久,贵在深入,贵在品味,贵在提炼。
如下研究角度与方法都是可行的:
观摩,观摩名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
收集,收集某位或某些名师的各类作品,进行阅读与探究。
收藏,收藏名师们特别经典的论述或案例,以作长时间的揣摩,感悟,品味。
摘抄,摘抄名师的名言和精彩的教学片断,缩写著名案例的主体内容。
评说,对名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点以及课例进行评论或批评。
提炼,提炼名师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及其教学技艺之中的精华。
综述,从宏观的角度对名师的思想体系、教学体系、教学风格进行评介。
比较,或从纵向、或从横向对名师群体进行比较研究。
……
如果你想学到真本领,想成为真名师,如果你立志超越名师,你就得在研究名师这条路上走一走。苦心孤诣,扎实深入,乐此不疲。
我坚持得最好的地方是尽可能地多形成文字的书面的研究心得。不仅仅是从理性上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提炼出很多知识的精华。  
我超越名师的突破口就是在论文和课例上:大量地撰写实用性的教学论文,用大量的课例支撑我的教学设计艺术的观点。
用“大量”来表现“力量”,这或许是奋斗之路上的一条警示语。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4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 (008)
教学资料与文献意识
我们将教学中用作教学参考、用作训练设计或者用于教师教研水平提高的信息材料称为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如教师教学用书、中高考资料等教辅资料;一类具有学术性、文献性的特点,如教学论文、教学论著、专业刊物等。
从中学语文教师的角度看,最需要重视的学术文献资料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日常教学教改教研有关的前沿信息资料,它们告诉我们,别人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一类是与课堂读写教学密切有关的论文论著资料,它们告诉我们,如何好好做,如何做更好。
它们能够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智慧”。
在课改的背景下,教学不仅仅只是对表现形式、教学角度、活动内容等各个
方面进行改革,更在提高教师的文献意识和资料占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教材编写体例的深刻改变、教材中课文的丰富性、选修课的设置、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提出等,都对教师提升个体素养、对教师的学术资料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就“教学资料”的占有而言,教学界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普遍地看,中老年教师与年轻教师的学术文献资料的占有量,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就让我们深思:许多人的许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为什么缺乏学术文献资料的积累?
这种现象同样让我们深思,现在的年轻教师,若干年之后,在文献资料的积累上会不会也是两手空空?
“教学资料”四个字,因为人们的熟视无睹而成为教学研究特别是教师学习方法研究中的冷门,甚至于几近空白。在经年累月的中学语文专业报刊中,极少看到关于教师与教学资料之关系的研究论文,在无数的教学论文中,很少看到有关于运用学术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叙述。
    而我认为,拥有和不断拥有一定数量的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学术文献资
料,是语文教师业务进修与素养提升的第一策略。
  没有任何观摩学习、培训进修能够像它们一样长久地陪伴着我们,没有任何
名师能够像它们那样深厚博大,没有任何一位个人有它们那样的永在发展更新中
的智慧。
 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的语文教师,怎样做到让自己的拥有一定的可用的学术资料的积累呢?
从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角度说,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在教学资料积累方面做到下面内容的十之三四就是很了不起的了:
长期订有一两份中学语文专业杂志,长期订有一两份能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
的杂志,长期订有一两份中学生学语文的报纸或刊物,有自己所订阅的专业报刊的精要内容的查询目录索引,有当今国内语文名师的重要教学专著,有课标规定阅读的古今中外名著及指导性书籍,有与选修课教学有关的各种参读资料,有系统详细的中学生作文指导资料,有自己收藏的教学札记、备课参考、教学实录、创新设计等。
其中最重要最实在的,是长期拥有自己喜爱的专业杂志。
如果一位教师能够自觉地重视教学文献资料的积累与运用,那么就可以说这位教师有一定的学术意识,有一定的文献意识,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自己的资料仓库。这样的教师就是能够善于学习、能够让自己持续发展的教师。
从一生的教学事业来讲,拥有大量的专业的学术文献资料,是教师特别是年
轻教师的立身之术。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这就是在做学问。
  美好的境界是,当我们的教学青春逐渐消逝时,我们的学问却日渐丰厚。
  
(摘自《教学资料与文献意识》)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5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9)
进修的建议与要求
教师的培训工作,放在首位的,就是对教师的成长予以鼓励、寄予厚望。所以可以对教师们提出比较系统、具体、中肯而富有情味的进修的建议与要求:
(一)思想与修养方面
1. 要追求“终身坚持发展”的境界
2. 明确自己业务奋斗的方向
3. 要有坚强的毅力、能经受历练
4. 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
5. 掌握优秀的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
6.提高“自我训练”的意识
(二)教学本领方面
1. 练阅读教学的本领
2. 练作文教学的本领
3. 练复习备考教学的本领
4. 练论文写作的本领
5. 练听课评课的本领
6. 练小专题研究的本领
(三)教学业务上必备的意识和理念
1“单位时间效率”的意识
2“学生训练充分”的意识
3“课文高效利用”的意识
4“语言学用为重”的意识
5“能力训练为重”的意识
6“知识积累为主”的意识
7“自力学习为重”的意识
8“集体训练为主”的意识
(四)阅读教学上要注意的“十个关键点”
1. 听说读写,能力为重
2. 字词句段,积累为先
3. 思路清晰、逐层推进
4. 文意把握,手法多样
5. 主问引领,充分对话
6. 精段品读,多角反复
7. 品析语言,深入文本
8. 给予时间,动静结合
9. 渗透知识,提升素养
10.语言简洁,手法高雅
(五)学校语文组长期建设的目标
整体提升,鼓励拔尖
建设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管理体系
建设作文训练体系
建设中考复习备考训练体系
探索、实验、形成本校的以教师的优秀教学素养而形成的高效课堂教学形式。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5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0)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简短的话语点示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教师有能力去改进教学方法,而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细节,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美起来,巧起来,趣起来,就能真正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做科学的务实的研究,而不仅仅只是喊出一些像口号一样的东西。
我认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必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经受历练并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积累与一定的能力训练。离开了这两个基点,所谓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研究就失去了根本方向。
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个需要经久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需要进行如下最为基础的研究:
1.学生课堂学习中知识积累的科学性与丰富性的研究
2.学生课堂学习中阅读能力训练的层次、角度与细节的研究
3.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实用教学设计研究
4.教师的教材研读技能与教材处理技能的研究
5.优化教师阅读教学的个体素养与教学艺术的研究
研究这样五个方面的问题,其实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问题。道理很简单,有教学业务精湛的教师,就有好的课堂教学。没有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没有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很难实现。
我观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增强教学效果”而言,大致有如下所谓“标准”:
1.看是不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
2.看是不是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
3.看是不是给学生安排了足够的实践活动的时间。
4.看是不是比较充分地利用了课文文本的教学教育价值。
5.看是不是很重视着眼于全班同学所进行的集体训练。
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我所认为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5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1)
懂得课文研读的重要性
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课文研读,伴随着每位语文教师的一生。
课文研读,就是提炼、整合课文教学资源,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分析教材;这是阅读教学所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经过精选的语言精品,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
深入细致的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奠,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
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只有确有心得的阅读才能成就有质量的课。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语文教师的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
课文研读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从常规的视角去分析课文,从一般备课的角度去理解课文,都不大会有精致的结果。教师的课文研读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真金”。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即着力于课文的内容去进行研读,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用课文内容印证非常多的“文学知识”: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虚实,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课文研读要勾联一个“外”字,即课文可以给你牵连出很多课文之外的知识。研读《行路难》,得弄清楚什么是乐府诗、乐府古题、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等,以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文研读要坚守一个“细”字,细细地品味,细细地欣赏。读《夸父逐日》,如果注意到文中的分号与句号,便能够立即感受到本文的情节结构。你会发现,《夸父逐日》37个字中,有:故事的开端:夸父逐日。故事的发展: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故事的高潮与结局:未至,道渴而死。故事的尾声:弃其杖,化为邓林。37个字中,有着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有着永远的雄壮与悲壮。
课文研读要讲究一个“美”字,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读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你会感到它的美妙绝伦:首联语势豪迈,总领全诗,高度赞美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写山,写红军对山的征服。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全联用语新奇,境界阔大。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暖”字温馨,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尾联抒发喜悦之情。诗的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如果能确有心得地进行课文的“精读”,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反过来说,一位连教材、课文都无法进行独立阅读、欣赏的语文教师,一定设计不出有训练价值的语文课。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6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2)
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积累,就是打好基础,就是丰厚底子。
如果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与知识积累,那叫什么语文教学?
学生如果没有或缺少语言积累,将如何追求发展?
对于语文教学,国家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精深的指导。
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从前所未有的高度给语文课程下了定义,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极有力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课标说: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段话,阐释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着力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点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得语言,学用语言,增回知识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大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共有约20次直接提到“积累”一词。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说法也多次出现。高中课标的力度更大一些,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学语文“积累”教育的重视。
什么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积累”呢?
广义的解释是,从显性和隐性的角度,在语言储存、能力培养、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
狭义的解释是,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存,丰厚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更高层面的意义上对“积累”进行了反复强调。
1.“积累”是作为“素养”提出来的:课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节中说道:“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积累”是作为“策略”提出来的。课标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节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3.“积累”是作为“基础”提出来的。课标在“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4.“积累”是作为“目标”提出来的。课标“总目标”的第七点说道: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5.“积累”是作为“要求”提出来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6.课标也并没有在“评价”中忽略对“积累”的要求。它在“评价”这一部分中说道:“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这样的不厌其烦,这样的强调力度,表现在课标之中,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与提醒:语文教学要非常关注学生的积累;不注重积累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不符合语文的课程标准的。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6
[tr][/tr]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3)
                      学生的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就课文教学而言,无数的话题与无数的讨论只是集中在“教懂”二字上,我们几乎不研究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能力。
其实,“教懂”课文不是目的,培养与训练能力才是目的。
文章是教不完的,一个人有了阅读能力,才能解读无数的文章。
在初中学段,如果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都能够关注如下所列阅读能力的训练,那就真正说得上是高效阅读教学:
一、基础辨识能力
1.辨识各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辨识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
3.辨识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4.辨识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5.辨识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6.辨识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7.辨识说明的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
8.辨识论证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9.辨识小说的要素:人物形象(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0. 辨识各种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等);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二、基本分析能力
1.分析各种文体文章的整体结构。如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2.分析文章的层次,分析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顺序。
3.分析文章某个部分或某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思路、顺序、主次、详略。
三、整体把握能力
1.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
2.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
3.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
4.整体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
5.整体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
6.对某个文段的各个方面内容的整体的多角度的把握。
四、概括提炼能力
1.对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大意、主旨进行整体概括。
2.对文章的要点(如段意,层意)进行概括。
3.对文章的写法或思路进行概括提炼。
4.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5.对文章的某种表达规律进行概括。
五、语言品味能力
1.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文段。
2.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句的深刻含义或言外之意。
3.品味词或句或段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六、文学欣赏能力
1.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能对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予以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2.对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与欣赏,对文章中的景物或环境描写进行欣赏,品味文章内涵,欣赏文章美点。
3.对诸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联想、先抑后扬、铺垫映衬、巧设悬念、正反对比、正面侧面、明线暗线、实写虚写、详写略写、巧用修辞等表达技巧有敏锐的感知与得当的欣赏。
七、感受评价能力
1.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
2.评价文中的人物,结合语境表达自己的看法。
3.探究文章的难点,表述自己的见解。
4.结合文中的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八、阐释解说能力
1.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再说明(或解说,或解释)和再表达(或下定义,或画表格,或作图形)
2.对文章,文段,文句的含义进行说明。
3.对一切阅读品析活动中的“答题”理由进行说明。
可以说,目前大面积上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懒散的教学,不愿意下力气、不深入细致地研究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就是懒散。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7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4)
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
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实践”一词一共出现了40次。
频率之高,次数之多,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强调,突现着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还有两句话值得品味:
1.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两句话的“眼”分别是“大量”和“广泛”。
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点示出来的是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本质性的特点,是大方向。据此,在课堂教学方面,从理念到手法,从教案的整体设计到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都必须而且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组织与开展属于学生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这就是所谓“学生活动充分”。
“学生活动充分”,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充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这种境界能够表现出教师教学理念的时尚,同时又需要教师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来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艺。
设计与组织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活动,要注意两个“关键”词。
一是“种类”,一是“层次”。
学生实践活动的“种类”要多。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形成不同的能力。如: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独立进行的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阅读分析活动、思考比较充分阅读比较深入的品析活动、目标较为明确话题比较集中的课堂交流活动、用成“块”的时间来进行想象、探究或创造的活动以及学生独立进行的长时间的读写活动等,都是可以是合理地进行设计与组织的。
学生实践活动的“层次”要高。例如,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课与课之间的多角度比读,长篇课文的信息提取,课文阅读中的话题论证,课文学习中的美点欣赏,从课文中学作文,文体写作规律的发现与提炼等等,都是具有一定能力层次与思维层次的实践活动。
如此去做,就是关注到、落实了有质量的课堂训练。
另外,“学生活动充分”也讲究形式的雅致、丰富与灵动。一定不要将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永远机械单一地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甚至单调与僵化到连“小组”活动的人数都永远不变的地步。
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有的班级,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成年累月地相对而坐,面面相觑,这也是一种悲哀。
形式大于内容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8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5)
语文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
语文教师要有教学技术,要讲究教学艺术,要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读写教学。
对于教学艺术,人们有如下一些说法:
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特征的艺术。
我以为,从“教学”二字来看:
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激趣益情、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技巧与教学技巧就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美感、富有情味、因势而异、省时高效的高层次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的特征非常鲜明。
特征之一:创造性。
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具体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时代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指导,二是教师自己的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与勇于实践。如下面教学思路设计的创造性,就离不开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理念的支撑和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的研读与处理。
特征之二:审美性。
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性首先就是审美的创造。因为审美的创造,因为美的力量,教学艺术才能够益趣、益智、益情,才能够更好地激趣、激智、激情。缺少美感的形式与内容谈不上有着这样的艺术力量。我们常常说某节课好听、好看,就是因为它的美感。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既表现在教学的整体策划上,也表现在教学的局部之中,更多地则表现在教学细节之上。细节之美闪现出教学艺术美的亮点,细节之美的汇聚形成了教学的整体之美。
特征之三:实用性。
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都应该而且必须能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喜爱、所欣赏、所运用,不能引起教师共鸣的教学艺术往往只是空洞的纸面上的“艺术”。所以,在实用性、普及性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广大语文教师的工作,让教学的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
这个境界的实现,带来的是无数具有魅力、富有情味的语文学习课堂。
教师的教学艺术,造福于学生的课堂学习。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4:59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6)
教学创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创意——创造性的设计、构思等。
根据这种解释,我们试着来定义“教学创意”:所谓“教学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就是准备实施教学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案、新策划。
“教学创意”与“教学设计”不是同等的概念。“教学创意”侧重于创新,侧重于构想,侧重于独特性,侧重于表现个性。而“教学设计”更多地表现为平实,详实,厚实。或者可以这样说:“教学创意”是“教学设计”的先行。
创意,表现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从教师的备课工作来看,每一位语文教师每天都要构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发明家。
不仅仅只是整体的策划或者构想,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创意,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方案的构思,一定是“创意无限”。
教学创意讲究“新”。
“新”字主要体现在“角度”二字之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就叫做“创意”。
如笔者《说“屏”》教学第一个主要板块的创意,就是别人从来没有用过的“角度”: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下话题:假如没有这一段……
假如没有第一段,我们不会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不会对第一段的写法产生浓厚的兴
趣。假如没有第二段,我们不能了解“屏”的作用。假如没有第三段,我们不知道解“屏”的分类……这样,同学们就很快捷、很深刻地理解了文中各段之间的关系,理解了这篇课文严密的逻辑顺序。
教学创意讲究“简”。
繁难的设想不好深入,艰深的设想不便展开,可能都不是好的“创意”。好的“创意”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它的好,于是它就“可用”、“有用”。“创意”离开了“有用”二字,用褒义词来评价,可能只是“畅想”。
如笔者《说“屏”》教学的另外一个“创意”:
读写结合,课文内容再表述。
课堂教学思路是:
(1)要点式表述――请同学们提取这篇课文的要点,以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解说式表述――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对课文要点进行解说,以进一步将学习过程深深地引入课文研读之中。
(3)提炼式表述――请同学们综合全文内容,简说什么是“屏”,这是利用课文来训练学生的提炼与组合能力。
这样的角度也是人家从来没有用过的而又是可用可行的,于是它就是创新的。
教学创意讲究“活”。
所谓“活”,就是灵动,就是有变化,就是不局促不呆板。如上面所述《说“屏”》两个方面的创意,就是“活”的具体表现。
优秀教学创意的产生不指望、不追求灵机一动。好的教学创意的产生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教师对课文文本的精细研读和深刻体会。
二是反复认真的思考、提炼、比较与修改。
三是新的带有时代特点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和与课文教学有关的丰厚参考资料的支撑。
所以,在“教学创意”上多下力气,对于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极有好处。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0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7)
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课文研读,伴随着语文教师的一生。
关于课文研读,笔者有如下一些“警语”:
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分析教材。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精选的语言精品,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钻研教材,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
连类以求趣,探幽以求奇。
课文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别出心裁的阅读,我们可以运用文本拆分法、妙点揣摩法、探究发现法、反复评点法、资料助读法、论文写作法等方法深化我们的课文研读。
我们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教材阅读的科学方法,那就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联”,这8个字所表现的品得美、读得深、联得宽的境界,才是对教学、对教师最为有益的阅读境界。 可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精读,则一定没有精彩的教读,没有生动的课堂交流。
也可以说,有了教师的精读,不能肯定有精彩的教读,但经过努力可能会有精彩的教读;或者说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文研读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从常规的视角去分析课文,从一般备课的角度去理解课文,都不大会有精致的结果。教师的课文研读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真金”。
深入细致的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奠,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只有确有心得的阅读才能成就好课。
课文研读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功夫。语文教师的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
对于课文,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即着力于课文的内容去进行研读,读《我的叔叔于勒》,你可以用课文内容印证非常多的“文学知识”: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虚实,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课文研读要勾联一个“外”字,即课文可以给你牵连出很多课文之外的知识。研读《行路难》,你得去弄清楚什么是:乐府诗、乐府古题、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以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果能确有心得地进行课文的“精读”,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0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8)
教材处理
下面的几种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突破,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
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实质,就是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精
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等。
第三, 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如比较式教学、联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印证式教学
的教材处理;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性活动课乃至作文指导课的教材处理等等。
第四, 课文利用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讲,课文本身的利用角度主要依赖于文体,“文体”
因素是课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特别的构思之中,课文利用的角度也可以适当地丰富。如《大自然的语言》可从文体的角度设计为说明文的教学,但我们同样也可以将其设计为专门的“文章思路理解”训练课,设计为“读写结合”课,也可以设计成有着一定探究过程的“综合性学习”课。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素养。如:能根据课文的篇章特色、文体特色、内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因素来动态地灵活地确定教材处理的角度。
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课标直接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同样是对课堂阅读教学中教材处理的要求。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教学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引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反过来说就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不要动辄想到所谓的“迁移拓展”,好像是很有理由地给课文教学附加上大量的非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那些将教学活动表面化、将思想教育刻意显性化的教学手法其实冲淡了课文阅读教学的原汁原味。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0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9)
教学思路
思路,即思考问题的线索、脉络。
它的涉及面很广。就写作来说,叶老曾有过这样的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
就阅读教学来说,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思维走向。
于是我们就常常说到“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指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写作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可以这样说,教学思路就是教学的蓝图,它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学的步骤、层次。
教学思路的安排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看到设计者的水平、风格和特色。
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表现出一节课或者一篇课文教学的步骤之美,能够表现出教师教学思维的顺畅,能够表现出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思考的周全。但清晰的教学思路并不仅仅是指在教学中安排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关键是看步与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是不是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是思路要简明。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既便于操作又显现出教学的层次之美。但越是比较简明的思路越是难以设计,这是因为我们在众多的教学内容面前往往无所适从。其实教学之中恰恰忌讳教学步骤过于细碎。如果一个课时中安排七八个教学步骤,可以基本肯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节课中的多个教学环节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教学思路的策划,也有较高层次的要求:
   第一,教学思路要表现出内容灵动、线条简洁、板块清晰、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从这一点上说,课文阅读教学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依循的。
 第二,教学思路要因课而异。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运用角度不同,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个性。   第三,即使就一篇课文来讲,也可尝试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也可酝酿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如果将其融会贯通,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就会更加灵活多姿。
    教学思路是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产生的,其设计追求美、新、巧的艺术境界,运用优秀的语文教学思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3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9)
教学思路
思路,即思考问题的线索、脉络。
它的涉及面很广。就写作来说,叶老曾有过这样的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
就阅读教学来说,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思维走向。
于是我们就常常说到“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指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写作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可以这样说,教学思路就是教学的蓝图,它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学的步骤、层次。
教学思路的安排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看到设计者的水平、风格和特色。
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表现出一节课或者一篇课文教学的步骤之美,能够表现出教师教学思维的顺畅,能够表现出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思考的周全。但清晰的教学思路并不仅仅是指在教学中安排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关键是看步与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是不是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是思路要简明。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既便于操作又显现出教学的层次之美。但越是比较简明的思路越是难以设计,这是因为我们在众多的教学内容面前往往无所适从。其实教学之中恰恰忌讳教学步骤过于细碎。如果一个课时中安排七八个教学步骤,可以基本肯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节课中的多个教学环节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教学思路的策划,也有较高层次的要求:
   第一,教学思路要表现出内容灵动、线条简洁、板块清晰、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从这一点上说,课文阅读教学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依循的。
 第二,教学思路要因课而异。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运用角度不同,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个性。   第三,即使就一篇课文来讲,也可尝试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也可酝酿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如果将其融会贯通,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就会更加灵活多姿。
    教学思路是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产生的,其设计追求美、新、巧的艺术境界,运用优秀的语文教学思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3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0)

教学手法

“教学手法”,与文章分析中常常出现的术语“表现手法”一样,很难进行准确而清晰的定义。

根据习惯性的表述,可以认为,教学手法,一般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手段、方法和技巧。

其内涵非常丰富,仅从比较开放的教学手法看,就有如下一些常用的形式:

学法式手法:以课文为学法实践的载体,强调学生的自学,突现学习方法的训练。

创编式手法:从“写”的角度运用课文,读中有写,写中要读,有读有写,读写结合。

讨论式手法:读读议议、议议读读,用边读边议、边读边说的方式理解、品读课文。

情境式手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恰切的虚拟情境中进入角色,开展学习活动。

联读式手法:从某篇诗文扩展开去,进行一次多篇式教学,或扩读,或比读,或专题研讨,或集中感受某种风格,或重点了解某种文化知识。

穿插式手法:在教学中适时地有机地穿插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若干资料,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厚度。

对话式手法:师生就课文学习中某个或某几个预设的话题进行探究,进行对话,进行交流。

赏析式手法:用美点寻踪、妙点揣摩、妙要列举的方式,由学生对课文中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描写方式、词语句段等进行自主的合作的阅读欣赏活动。

迁移式手法。将教学内容迁移到非课文教学中去,给课文教学增添更浓厚的情感色彩或思想色彩。

……

运用这些教学手法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有利于、有益于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这一点,就无所谓创新设计。

从普通适用的角度看,语文教师可在如下重要手法的运用及其运用艺术上进行探究与实践,以利于学生的素质训练和自己教学素质的提高:

朗读手法。朗读是适合于所有学生参与的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运用这种教学手法的意义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上参与这种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对朗读手法的研究,目前可以放在“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多元作用”上面。

设问手法。设问,就是提问。提问手法是语文教学中放在第一位的基本手法。它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能够就课文学习设置“抓手”,引出课堂讨论的由头,激动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绪,形成师生双边的对话交流。提问手法的研究,最为实用最需要进行的话题就是“提问的有效性”。

讲析手法。讲析手法近年来有所淡化。其实它也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手法。其意义在于深入文本,解决难点,突现美点,解析规律,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知识的宽度,让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欣赏文学的魅力。此种手法的运用,目前需要加紧探索的问题是:课堂讲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美妙的教学手法藏匿在我们视野的空白之中,需要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去进行探索与发现。笔者不久前在教学中尝试了一种“观点论证式”手法,请同学们论证“《中国石拱桥》全文构思极为严密,层次极为清晰”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学生活动的效果让人非常满意。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3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1)

教学模式



“模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作为标准的结构或样式。我觉得宽泛一点的解释是:模式,是有一定结构形态的样式。

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有一定结构形态的体系、思路和操作流程。

也可以这样说,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理念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展开教学活动的较为固定成套的抽象方案。

从阅读教学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语文教学模式有:钱梦龙的“三主三式”式模式,这是一个以教学理念为框架的教学模式;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模式,这是一个以教学步骤为框架的教学模式;颜振遥创立的 “自学辅导”式模式,这是一个着眼于课堂结构改革的教学模式;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模式,这是一个以宏观构想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张富的“跳摘”模式,这是一个以激发潜能为思想特征的教学模式;钟德赣创立的单元教学模式;这是一个以教材处理手法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上述模式都有鲜明的教改特色,都是坚持试验、长期提炼、反复改进的结果。但从当时普及运用的角度看,它们有着共同的难点:第一,体系庞大,有的包罗万象;第二,操作繁难,难以让一线普通教师长时间进行实践探索;第三,个性很强,有的似乎只有体系的构建者才能把握其精髓。总的来说它们难以大面积推广,难以坚持。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呢?

从突出时代特色方面讲,需要渗透如下理念:

1.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

2.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3.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4.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5.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着力从如下角度来尝试、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如:

1. 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

2. 以语言学习为主要任务的“语言实践”式阅读教学模式。

3.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4. “话题式”阅读教学模式

5. “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

6.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教学模式

7. “读写结合”式教学模式

8. “过程式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9. “生活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



应在普及上多做文章,在实用上多下功夫:

1.做到“微型化”,形态小巧,灵活多姿。

2.做到“活动化”,学习语言,加强实践。

3.做到“校本化”,切合实际,普遍适用。

4.做到“个性化”,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4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2)
课 型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课”、“作文课”、“复习课”、“综合性学习课”等。
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它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看课的视点不同。
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教学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流课型,不同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新鲜课型,不同的教学流派有着各自的代表性课型,不同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上也外露于不同的课型载体。
课型研究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规范“课”的形态,即课型设计要得“体”,文学作品的教学课型与一般说明文的教学课型就应该有明显的区别。二是丰富“课”的种类,即课型设计要适应时代的进步,要创新现有的课型,要创造全新的课型。
从常规课型看,最有生命力的、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教读课型。
传统的教读课是人们在教学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主流课型,它承载着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如:进行各类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训练不同文体课文的不同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训练学生朗读、背读、默读的方法和技能,等等。
课标背景下的教读课型在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方面都比过去大有变化。如我们关注到: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与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等方面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思维与方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等。
目前大面积上的课型运用还远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要求。新的教材体系和体例需要我们努力进行这样一些课型的思考与实践:
朗读课,学法指导课,语文活动课,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专题研讨课,综合性学习课,探究性学习课,名著阅读指导课,高中语文选修课,等等。
课型的创造,追求达到这样的境界:丰富而又新颖,科学而又艺术,独特而又普通。既有个性又适用于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
如果能够这样,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的艺术就走进了千百位语文教师的课堂。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4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3)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即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思训练中的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用、语言品析与鉴赏。
语言教学天然地存在于每一篇课文和几乎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与,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
语言教学是课文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其教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姿。有关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每一项内容中都大有文章可作。从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来讲,认知、感受、理解、积累、运用、品析、赏鉴、创造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每个环节内都包含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手法的研究。
    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教师对教材进行语言分析与研究的艺术。即: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梳理,进行提取,进行分类,进行品味,进行欣赏;从语言的角度利用课文进行教学。
如下面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言表达艺术的分析,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教学方案的雏形:
深沉的哀痛: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深情的评价: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深透的评述: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深刻的评议: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深切的悼念: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内容之二,是教师实施语言教学的艺术。即:教材处理的艺术,教学活动设计的艺术,教学手法运用的艺术。
例如,“句段读写”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既是教材处理的一种角度,又是表现着教师的教学手法。它以课文为例子,在“读与写”的活动中,既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品析课文,又进行写句构段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就是利用课文的语言表达模式,从课文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
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无提问式的教学过程,所以学习时间主要由学生支配,教学线条简单明晰;又由于读写要结合,所以学习过程中的读、写、思训练三者合为一体,课堂活动充分,语言训练扎实。
在这样的教学中,有时一个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一种一语中的精彩说法,会让学生经久难忘。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5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4)
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
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讲析,而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整体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策略方法”,它从教学理念与具体方法上带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文本之中。    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可以灵活如下一些教学手法:
    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对精短的课文,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分析提炼课文的写作模式,在分析提炼之中发现课文构思与写作的奥秘,并以此作为学生构思写作的范本。
    用读文写文的手段,或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将课文进行有特定要求的缩写,以牵动学生的思绪,在课文内容的“再表达”之中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用课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深入地发现和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
这样一些教学形式,可以基本避免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5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4)
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
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讲析,而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整体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策略方法”,它从教学理念与具体方法上带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文本之中。    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可以灵活如下一些教学手法:
    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对精短的课文,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分析提炼课文的写作模式,在分析提炼之中发现课文构思与写作的奥秘,并以此作为学生构思写作的范本。
    用读文写文的手段,或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将课文进行有特定要求的缩写,以牵动学生的思绪,在课文内容的“再表达”之中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用课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深入地发现和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
这样一些教学形式,可以基本避免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5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4)
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
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讲析,而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整体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策略方法”,它从教学理念与具体方法上带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文本之中。    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可以灵活如下一些教学手法:
    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对精短的课文,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分析提炼课文的写作模式,在分析提炼之中发现课文构思与写作的奥秘,并以此作为学生构思写作的范本。
    用读文写文的手段,或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将课文进行有特定要求的缩写,以牵动学生的思绪,在课文内容的“再表达”之中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用课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深入地发现和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
这样一些教学形式,可以基本避免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5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4)
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
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讲析,而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整体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策略方法”,它从教学理念与具体方法上带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文本之中。    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可以灵活如下一些教学手法:
    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对精短的课文,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分析提炼课文的写作模式,在分析提炼之中发现课文构思与写作的奥秘,并以此作为学生构思写作的范本。
    用读文写文的手段,或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将课文进行有特定要求的缩写,以牵动学生的思绪,在课文内容的“再表达”之中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用课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深入地发现和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
这样一些教学形式,可以基本避免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6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4)
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
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讲析,而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整体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策略方法”,它从教学理念与具体方法上带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文本之中。    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可以灵活如下一些教学手法:
    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对精短的课文,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分析提炼课文的写作模式,在分析提炼之中发现课文构思与写作的奥秘,并以此作为学生构思写作的范本。
    用读文写文的手段,或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将课文进行有特定要求的缩写,以牵动学生的思绪,在课文内容的“再表达”之中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用课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深入地发现和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
这样一些教学形式,可以基本避免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6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4)
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
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讲析,而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整体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策略方法”,它从教学理念与具体方法上带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文本之中。    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可以灵活如下一些教学手法:
    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对精短的课文,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分析提炼课文的写作模式,在分析提炼之中发现课文构思与写作的奥秘,并以此作为学生构思写作的范本。
    用读文写文的手段,或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将课文进行有特定要求的缩写,以牵动学生的思绪,在课文内容的“再表达”之中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用课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深入地发现和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
这样一些教学形式,可以基本避免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7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6) 
教学创意讲究“新”
事物的“新”主要体现在“角度”二字之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就叫做“创意”。
对于“角度”二字,我是深有体会的,我说过:
“角度”这东西,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它的;不达到“千呼万唤”的地步,它是不出来的。为了它,必须付出时间,必须耗费心力。
在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寻求新的角度来进行创新,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
而付出时间,耗费心力,苦读教材,寻求新颖的教学创意,就是非常认真的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的过程。
比如,我曾经无数次倾听名家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朗诵录音,从中提取朗读此诗的规律,然后形成“情在抑扬中”“情在起伏中”“情在疏密中”的朗读训练方案。
这种训练方案的角度就是全新的,有创意的,非常生动的。
比如,《说“屏”》是篇幅很短的说明文自读课文,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只是让学生读读课文。我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的文意把握和顺序理解,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训练话题: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下话题:假如没有这一段……
同学们讨论所得是:
假如没有第一段,我们不会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如何出现在面前的,不会
对第一段的写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假如没有第二段,我们不能了解到“屏”的作用。假如没有第三段,我们不知道解“屏”的分类。假如没有第四段,我们不能了解“屏”的用法,假如没有第五段,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不能显现。
这个话题的讨论,不仅让同学们很有兴趣、很快捷、很深刻地理解了文中各段的表达目的与表达效果,更是让同学们弄清楚了这篇课文严密的逻辑顺序。
这个话题把同学们深深地引入课文之中,形成了一次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品析的研读活动,表现出“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教学魅力。
其实,这就是设问“角度”的魅力,这就是新颖的角度的魅力。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8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7)
教学创意讲究“简”
教学中的繁复过程,往往是因为备课中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缺乏对学生知能训练的思考所致。
繁难的教学不便深入,艰深的教学设想不好展开,可能都不是好的“创意”。好的“创意”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它的简便易行,能够让人一下子感觉到它的逐层推进,于是它就“可用”、“有用”。“创意”离开了“简明有用”几个字,可能只是“畅想”。
由于教学创意讲究“简”,于是思路便很清晰,步骤便很简单;从浅层意义看,非常便于教师操作。
而实际上,追求教学过程的“简”,是真正地把握了教学的真谛——训练的形式很扎实,训练的目标很集中,同时又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历练。
进行思路简明清晰的教学设计,其过程也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它还要追求教学内容丰厚的境界。
只有充分地考虑到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地发挥教材的训练作用,充分地酝酿学生的训练活动,才有可能在简化的教学过程之中达到教学内容丰厚的目的。
下面请看课文《蚊子和狮子》: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我的教学创意是:利用课文训练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的过程简简单单,但训练的力度很大:
活动一:练情节分析能力
活动二:练语言赏析能力
活动三:练寓意解析能力
简单的流程,集中的目标,充分的活动,到位的训练,这就是比较规范的以学生的充分活动为手段的教学创意。
可以看出,这个教学创意所表现出来的“一课三练”,都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实践活动。就教师的备课而言,这是对学生的“训练”,就学生的课堂学习而言,这是自己的“实践”。
像这样的创意,虽然简明,然而厚实。
“教学创意讲究简”的真正含义是:讲究“简中求丰”。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8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8)
教学创意讲究“实”
所谓“实”,就是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得到训练。
所谓“实”,就是实在地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教育教学作用,实在地有效地把学生带到课文之中,脚踏实地地进行阅读分析,进行课文欣赏。
讲究课堂教学的“实”,与教师的理念、手法都有关联。教师要少用一点通俗手法,少搞一些花架子,少站在自己的本位上进行教学设计。
讲究课堂教学“实”,需要教师比较好解决如下问题,如:
要知道教材最有训练意义的地方在哪里。
要知道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和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来开展对学生的知能训练。
下面是《登高》的教学创意,它综合地考虑了“新”“简”“实”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学创意:学写诗联赏析
教学思路:吟诵体味,品析鉴赏
吟诵体味:指导学生吟读课文,用“一句话点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登高》——写悲,景物、身世、心境悲。
《登高》——一首流浪者的心曲。
《登高》——一种老病孤愁。
《登高》——一种景情交融。
《登高》——一种忧国伤时的心境。
《登高》——整首诗是一种深沉的叹息。
《登高》——全诗意象深沉悲凉。
《登高》——表现出苍凉的意境。
《登高》——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
品析鉴赏: 学写诗联赏析,用“一段话表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联诗的体味欣赏。
教师指导:写“诗联赏析”,主要有8种取材角度:
联意阐释  层次分析 
  字词品味 意象解说
 画面欣赏 手法理解 
 情感体味 意境探求 
教师举例,同学们进行“诗联赏析”的写作活动,课堂交流,老师的评点穿插其中。
这个教学创意,角度很新,思路很简,训练很实在。这样的训练不仅仅只是“实”,更带着“富有文气”的味道,对学生真正地进行了诗歌欣赏能力的训练。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9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29)
教学创意讲究“活”
所谓“活”,就是教学思路灵动,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过程详略有致,课堂氛围有动有静,教学细节生动,教师能够适当地运用一点诗意的教学手法。
“活”的含义与做法非常丰富,如: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用的教学创意,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不同的教材处理,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
多角度、多层次地利用课文进行读写训练,
教学创意本身具有灵动的构思又不失严谨的风貌,
课文教学组合形式丰富:一文多教,一次多篇,一课多案……
教材处理的方式不拘一格:多角反复,选点精读,课中比读……
   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激起学生思绪的浪花:趣读,美读,深读……
……
一个“活”字,能够很好地表现一位教师研读、处理教材的能力和进行教学创意的能力。
下面试举一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创意: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教学活动一:文意把握
这个环节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并基本上理解课文内容,为后续的“片段精读”作好铺垫。
为了回避常用的比较单调的概说课文内容的方式或整体朗读进行感知的方式,我运用如下一次提问:
    同学们,在课文中,“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语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这个提问就很“活”。
它的表述内容是灵活的,视点丰富,让人跃跃欲试。
它激起了所有学生进行思考的兴趣和表达观点的兴趣。
由它而形成的课堂学习氛围也是活跃的,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交汇着,表述
着。
活跃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就是美的课堂,可爱的课堂,是学生爱学、乐学
的课堂。与那些强行规定的程式死板的所谓“模式”相比,它们在教学效率上、在表现教师的高雅素养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胜之处。
“创意”表现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在“教学创意”上多下力气,对于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极有好处,这种“好处”,归根到底是让学生受益的。
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着从追求“创意”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要让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创意,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创意无限”。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09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30)
教学创意讲究“美”
教学中的美:审美品美,美读美写,在美好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审美的语文教学是高尚的教学境界,是高雅的教学境界,是脱离了平俗手法的教学境界,是摒弃了花哨手法的教学境界,是追求教材运用的美感、学生活动的美感、教师语言的美感的教学境界。
教学创意可以有着无限的“美”。
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看:
美美地导入,美美地收束,美美地对话,美美地讲析,美美地范读,美美地范写,美美地讲析文学知识,美美地指导阅读分析与鉴赏……
从学生的实践活动看:
美美地认读,美美地说读,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演读,美美地品析,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进行课中微文写作,美美地将课文中的语段变为小诗……
如《黄山奇松》的美读美写活动设计。
黄山奇松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美读活动:课中寻宝
寻宝指导:《黄山奇松》“浑身”都是“宝”。
如,雅致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段落,生动的手法,清晰的结构……每一类都是一“宝”。 
请同学们自由寻宝,形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卡片。
美写活动:青松素描
运用文中的词语,组合文中的句子,写百字左右的课中微文。
指导:可以选用、组合文中的佳词美句,如: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这样的训练活动,美好,奇妙,学生收获丰美。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0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1)
“提问”研究,事关阅读教学的全局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第一表现是提问。从“提问”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了解一位教师阅读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的高下。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执教之初就语言罗嗦、碎问不断、随意追问、开口必问,长此以往,将很难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更不用说练就优秀的教学技艺了。所以,一位向往着有教学造诣的语文教师,一位追求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科教育的语文教师,要尽力克服“随口而问”的欲望与习惯,课堂上要少问,要少碎问,要问到精要之处,关键之处。更好的方法是,用设计学生长时间的实践活动的方式,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式以及用课堂精讲的方式来减少碎问的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高雅的教学习惯。             
教师在意提问的设计,教师注重精心设计重要的课堂提问,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素质。
我想,如果每位老师的每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提问都能够在这些方面作比较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的话,那么关于阅读教学的提问研究就会让我们喜不自禁了。
但事实上能够这样做的人数比例非常小。
只要常常关注课堂阅读教学的人都知道,多年以来的提问设计研究,并没有能够让大面积上的课堂阅读教学提问的基本手法——“碎问碎答”——得到一些改变。
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仍然习惯于在阅读教学之中不断地提问,大量地提问,随意的问和简单的答仍然充满着我们的课堂;即使那些高层次的教学大赛也是基本一样。
如果要求只用一句话来概括课堂上大量提问的弊端,我会这样说:频繁的提问让学生安静不下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得不到沉思默想和实践练习的大量时间。从表象上看,这与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从实质上看,则是大大削弱了“课堂训练”这种对学生而言的最及时最认真最有力的训练。
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问”的研究,事关阅读教学的全局,事关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0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2)



关于减少课堂“碎问”的思考



我们不但要从“提问”的角度、从“提问”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设计提问、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或者减少无效提问的数量的问题,还应该从另外的、非提问研究的角度来改善课堂教学碎问过多的状况。如果只把眼光单纯地盯在“提问研究”之上,可能还是不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提问”二字上表现出来的是强大的“习惯”的力量,我们似乎真的无法让大面积阅读教学中的“碎问碎答”现象得到改观。

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角度、从非“提问研究”的角度来改善课堂碎问过多的状况,倒是有不少的做法可行,有的甚至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如:

研究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

此时的研究,活动为主,“提问”为次,研究的目光自然移到了“活动”之上。而且由于学生活动的开展,细碎的提问必然减少。

如,在《春酒》的教学之中设计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课文中有很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感。请同学们进行三个层次的活动——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

“找一找”的时候,课堂是安静的;“读一读”的时候,课堂上是热闹的;“议一议”的时候,先是安静的,然后是热烈的,教学的节奏很分明,师生的对话很充分。学生大量地占有了时间,教师之问自然减少。

变个角度,可以在无形之中改变“习惯”。

研究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此时的研究,能力训练为主,“提问”为次,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能力训练需要学生的活动,需要学生占有一定的时间,课堂的提问量会大大降低。

如《春酒》的教学,设计这样几次能力训练:

第一次:概括能力训练。请同学们分别从主题、从选材、从情感、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次:分析能力训练。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春酒》首尾两段的表达作用。

第三次:欣赏能力训练。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欣赏它们的语言表现力。

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在“用教材教”,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何愁不能提升。

研究教师如何进行知识讲析。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讲析”的研究探求得比较少,可能是受所谓“淡化知识”的影响。教师不讲析的课堂,如何能让学生学得好知识?所以阅读课上的讲析一定不能少。教师的讲析多了起来,提问的数量一定会降下去。

如《春酒》的教学,在读读议议品品之中或者之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与课文后面的练习,是可以用“知识穿插式”的教学方案给学生讲析如下知识内容的:

什么是线索,什么是细节,什么是情趣,什么是语言特点。

   作为课堂教学来讲,教师讲析的基本要求是知识的丰厚性。像这样的讲析,我们现在是做得太少了。

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生动地、深入浅出地讲析着,“随口而问”能够基本绝迹。

研究课型的设计与创新。

所谓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最简单的看法是是: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读课”、“自读课”、“学法指导课”等。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课文的阅读教学就必须是教读课或者讲读课。对于“课型”,人们并没有严格的合乎逻辑的划分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来设计比较“新”的实用的课型。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春酒》是自读篇目,我们为此可以设计“自读“课型。

《春酒》的语言生动细腻,优雅感人,为此我们可以设计“语言学用“课型。

《春酒》结构优美,细节描写生动,又不乏说明内容的穿插,可以用来设计“课文作文”课型。

《春酒》内容生动,内蕴深刻,情深意长,可以用来设计“话题讨论”课型。

……

这样一些课型的设计,一方面深化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与处理,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与技巧,一方面则能大大降低教师课堂上的频繁提问。有的课型,如“课文作文”课,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基本上能够“消灭”无谓的课堂提问。

下面是《春酒》的一个“话题讨论”课的大致流程:

第一步,教师指导,朗读课文,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

第二步,教师出示一句话,里面含有四个小“话题”: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趣,母亲之善,民风之淳,故乡之恋。

第三步,同学们自选话题研读课文。 大约8分钟左右。

第四步:课堂话题讨论、交流、对话、小结。大约18分钟左右

第五步: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下面是《春酒》的一个“自读课”的大致流程:

1.建议你这样初读课文

2.建议你这样积累语言

3.建议你这样欣赏细节

4.建议你这样体味情感

像这样的课型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能够极好地安排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没

有什么教学提问,更没有所谓的“碎问”,但教学的内容却可以做到非常深入。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0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3)
                     “主问题”的提出
“主问题”这个学术概念,是我在1993年第3期《中学语文》杂志中对徐振维老师《〈白毛女〉选场》的教例进行评析的时候提出来的。文章的标题是: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
〈白毛女〉选场》的教学,教师提了四次问:
1.现在让我们攀登第一个坡,你能不能找出例子,说明人物的动作是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的?
2.现在我们来爬第二个坡,说明语言也是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语言。
3.现在我们再来爬一个坡:从同一人物,对同一事物,前后不同的语言理解人物的性格在变化。
4.上面分析人物语言与身份性格的关系,都是通过一段一段的话,或者一句一句的话来进行的,能不能再从一个角度,即从人物的只言片语来分析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呢?
我的评析的主要内容是:
教者抓纲挈领,纲举目张,利用四个问题切切实实地把课文从整体上各有重点地挖掘了四遍,不仅文体教学的特征分明,而且教学容量之大,令人惊叹。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板块”,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板块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
从四个主问题本身看,既是提问,也是在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身份,“问”中有丰富的知识暗示;既是提问,也鲜明地表现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层次;既是提问,也是牵动对学生智力、能力进行开发的手段。课堂上学生紧张的阅读、探寻、答问、讨论、教师的引导、点拨,形成多方向、多层次的交流,教学气氛活跃,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
在这里,我把“主问题”的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解析,同时提出了“板块式”这个教学概念。
从此以后,“主问题”“板块式”的研究作为全新的教学思维的研究,作为全新的高效教学手法的研究,进入了语文教育研究的视野,成为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1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4)
                    例说“主问题”
“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研究。我在提问研究上的创意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主问题”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我只用三个“主问题”来领起全文的教学: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创编“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2.请同学们用“比较辨析”的方法,编写课文“词义辨析”卡片。
3.讨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字既牵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性格。
又如《生物入侵者》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几个“主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组合要言——提取全文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论说理由——理解说明顺序
让我们一起来再下定义——明确事物特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发现——品味语言特色
再如下面精彩的引领课文阅读欣赏的“主问题”:
《沁园春 长沙》: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品析”的方式,欣赏这首词中的字、词、句运用之妙。
《神奇的极光》:你能从课文中找出10个左右的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说明什么是神奇的极光吗?
《我的叔叔于勒》:试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讨论每个部分的表达作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从上述提问或问题可以看出,“主问题”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是能够让阅读研讨深深进入课文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这样概括“主问题”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
   “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出现在课堂上,是“预设”;由“主问题”而引起的课堂活动,是“生成”。
   由几个“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活动呈“板块式”结构,每一个“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都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对“主问题”的研究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的研究。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2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5)
                    “主问题”研究的意义
1.“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的训练性研究。其着眼点与着力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2. “主问题”是经过教师的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提高语文教师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研读课文的水平。
3.“主问题”的设计与运用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的提出,是教师的“预设”;由“主问题”而形成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的“生成”。
4.由于“主问题”往往呈“话题”的形式,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品读活动一般不是表现于细碎的“答问”而是表现于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带来流畅扎实的效率较高的课堂教学过程。
5.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不一定是“提问”,不一定要用“提问”的方式来呈现。“主问题”,实质上指的是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在课文阅读中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的提问、问题、话题、任务、活动。
6.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主问题”在教学中表现出这样一些明显特点:
(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
(2)在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4)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
也就是说,“主问题”的设计与安排,其实就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实践与安排。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3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6)
                “主问题”其实就是“活动设计”

“主问题”所表示的,其实就是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

“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学生的阅读品析能力、欣赏能力训练的活动设计。一定要注意“利用课文进行训练”而不是“就课文教课文”。如有位教师《信客》的教学第一次提问是:信客这一职业工作苦,要求从业的人德行高,并且收入低。那这位年轻的信客能不能胜任这种工作呢?第二次提问设计是:这个年轻的信客有没有坚持到底呢?为什么?这两次提问其实是同一层面的提问设计,是一般的、缺乏整合与提炼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将教学视点停留在了课文解读的层面,或者说停留在课文理解的表面,缺乏品析的深度。现在我们重新进行设计:请同学们“品美句”,发现、欣赏课文中写“信客”的美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赏析课文语言的表现力。这样的设计,将教学的重点落实到“语言”上,并训练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教学《信客》而不引导着学生去品析余秋雨作品的语言特点,那就基本上近乎于白上了课文。

“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学生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所以,“主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到它训练性,要关注到训练的力度,要关注到训练的角度。比如某老师《信客》教学的第一次提问设计是: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圈画出有关信客工作和生活的文句,从中体会一下信客这种职业有什么特点?这个提问从训练性来看基本上没有力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说信客”。这样的设计,话题很集中,线条很单一,既训练概括提炼能力,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既形成集体的训练活动,又让每个学生都经受了难度较大的阅读训练,既使每位同学深入到课文品读之中,又使教学呈现出“静”态的活动场面。

“主问题”的设计,同时也能表现出教师利用课文进行高效教学的技能。设计有一定的有训练力度的主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深教。依凭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主问题可以发挥更加有力的引导作用。如《信客》的教学,在进行了“说信客”、“品美句”的活动之后,最需要进行的就是精读训练,这就是“析精段”。我们可以把精读训练的视点放在课文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极好地表现了两代信客的精神世界,是课文中写信客生活的最生动最富有情感的部分,可设计这样的至简至美的主问题:课文第二部分美点赏析。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再一次将学生集体地引向字里行间,引向深入品读,引向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主问题”设计研究,能够综合地提升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与教材处理能力,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充满美趣、奇趣、理趣。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来研究它、运用它,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点地享受到学习过程中探究的乐趣。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3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7)
                     “主问题”运用的实例
 课文《说“屏”》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创意
提问设计:用三个“主问题”组织起三次课文研读活动。
交流形式:无提问式,对话式。
教学角度:课文内容再表述:用一个“选”字来牵动文章的教学。
二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板块为:
1.选句——引读课文
2.选句——概述要点
3.选句——介绍事物
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课文学习。
第二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第一段,感受作者“从‘我’说起”的写法。
朗读第二段,感受作者在文段中举出的不同的事例。
朗读第三段,感受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写屏的分类的。
朗读第四段,感受从正面从反面来表达自己看法的写法。
朗读第五段,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心。
(顺势解决字词教学的问题。)
第三步:运用“主问题”将学生引领到深入品析的教学意境中。
教学创意:选几个句子说一说。
教学板块一 选句——引读课文
师:我们在读课外美文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编辑老师从文中选出一句话或几句话,放在这篇文章的最前面,让读者还没有看到文章标题时就先看到了它。这一句话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叫“引读”。而那文章呢,则因为这话语的作用而显得格外吸引人,仿佛有了一种特别的韵味。
从文章中选出“引读”的话语,这就是“选句”。
在做这事儿的时候,你俨然就是一位编辑老师;在做这事儿的时候,你实际上就是在整体阅读课文;在做这事儿的时候,你也许会悟到:外观形式的巧妙变化,能够给事物锦上添花。
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自选一个句子,作为全文的引读句。
选出来之后,还要说说道理,这样一个句子放在文首,有什么好处。
教学板块二 选句——概括要点。
师:概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或文段进行概括,一种是主要引用课文的原文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
下面请同学们再选句,看哪些句子能够概括这篇文章的要点。
学生发言:
“屏”——“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屏的作用——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屏的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教学板块三:选句——说明特征。
师:现在我们将课文浓缩,选用课文的语句来说“屏”。
这是一种提炼式的选句,也就是综合全文的内容进行表述。我们要综合全文的内容,用100字左右的篇幅,说清楚什么是“屏”。
提炼式表述的要求是——准确。要从各个方面说出屏的特点。
学生活动,写“‘屏’的特征”。
 从《说“屏”》教学设计和这个课堂教学片断可以看出,“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就是把学生深深带到课文中去并组织起课文品读中的对话与交流。
用“选几个句子说一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的活动就是对课堂预设效果的有力佐证。学生敏感的发现、多视点的解读、有理有据的阐述,把自主学习活动推向深入。而老师最后的综述,是很新颖的课中小结,使学生的自由学习有了完美的知识性结论。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4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8)
  
学一点实实在在的学习方法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工匠要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要使自己的工具精良。其实学习也是一样,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精良的工具,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如果能够掌握一点实实在在的学习方法,进行一些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于自己的语言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
这里给同学们介绍其中的一种好方法——“课文集美”法。
课文集美,指的是以语言学习为重头戏,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课文中比较美的内容“浓缩”、“集中”,使之形成新的短文。形象地说,就是从原文中抽取精华的内容,用原文中的话来“写”新的文章。可以说,课文集美,是一种对文中美好的语言材料进行细致组合的过程,是使自己得到审美感受、语言积累、学习技能训练以及思维训练等多个方面收益的有效读写活动。
“课文集美”适用于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说明文或者议论文。最基本的活动过程:第一是抽取,第二是组合。其美妙之处就是“组合”,抽取的语言不同,组合的内容也就不一样,就像万花筒一样,“一摇又是一朵花”。
下面请看课文《紫藤萝瀑布》的“集美”:
                          短文一篇
  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我伫立凝望,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里形成的是一篇与课文原文结构相似的微型散文。它集中了课文原文中最优美的语言,易记好背,既是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又是微型作文的好范本。
再看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集美”:
日记一则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
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韩主任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这则“集美”的材料可真是奇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篇优秀“日记”的美好面目,同时,更加重要的,它让我们知道了,课文中写“毕业典礼”有两个作用。一是从“上学”的角度写自己长大了;二是作为一条线索,“串起了”文中的故事。作者运用插叙手法,淡写眼前的事,而用浓重的笔墨回忆往事,展示出了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下面给同学们设计一个练习。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则从课文《丑小鸭》中提取出来的材料,看看自己能否从其它课文中再找出类似材料,组成一幅与禽类有关的“群像图”:
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是一个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4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9)
文章阅读一法
               
语文学习非常讲究方法,文章阅读非常讲究方法;每一位热爱语文学习的人,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方法。
学习语文讲究方法,其好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让自己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兴趣。
我常常用一种“读中学写”的方法来进行我的语文学习,进行我的阅读体味。
这种方法不仅仅只是阅读欣赏了文章,更带给我以文章写作技法方面的精美收获。
如,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其实都表现了一个生活体验的角度,其取
材内容可以说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于是我我常常进行这样“提炼”:
回忆童年的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现稚嫩的童趣:《童趣》
记录成长的脚步:《孤独之旅》
抒写至爱的亲情:《背影》
眷念深挚的母爱:《荷叶 母亲》
表现真切的友情:《社戏》
抒发淡淡的乡愁:《春酒》
怀念心中的师友:《藤野先生》
歌吟美丽的山水:《周庄水韵》
描摹地域的风情:《端午的鸭蛋》
探索自然的奥密:《月亮上的足迹》
……
仅此还不行,还可以换一换角度,运用新的说法:
  一种悠然的陶醉:《醉翁亭记》
  一次深沉的叹息:《登高》 
  一抹淡淡的哀愁:《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叶飘飞的思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角奇异的风光:《三峡》
一湾理想的仙境:《桃花源记》
一缕深沉的相思:《夜雨寄北》  
一阕美丽的心曲:《岳阳楼记》
……
  还可以更加细腻地品析欣赏,看文章到底是如何展开的,如:
童年梦痕 《再塑生命》: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再接着一个故事  
生活情味  《雪地贺卡》:从一件新奇的事引出又一件新奇的事
少年世界 《走一步,再走一步》:从细腻的“叙“写到大段的“议”
生活感悟 《生命 生命》:叙议结合,少叙多议,反复进行
怀念亲情 《背影》:从略写到详写,从记叙到抒情
青春抒怀 《行道树》:拟人自述,警句穿插
人生境界 《雨之歌》:诗意的手法,诗意的结构,诗意的语言
  天方夜谭 《渔夫的故事》:主要用对话的方式将故事铺叙开来
……
于是,奇妙的收获就伴随着一次次的阅读而产生,于是,文章就读得深、读得美,读得别有韵味。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4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0)
学会段落精读      
要非常看重精读的训练,以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利用精段阅读来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失为不一种好方法。原因很简单,精段短而精,往往是一篇具体而微的小文章,读起来很省时,又能很好地训练我们的读写能力。
如下面的一段: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此段文字分为两层,先总后分,层次明晰。具体描述的部分非常讲究展开的顺序,由近及远,由眼下到远方,由清晰到模糊,语言准确,描述生动,细细写来。
这样一段文字,不仅能够训练我们阅读分析能力,而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展开一个登高远望段落的描写。
又如下面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是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首段,虽然同学们已经学过,但细读起来,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训练的力量:内容概括、字词积累、层次划分、语言品析、作用欣赏,在阅读此段时都可以进行。
它紧扣课文标题,用生动的语言有序地描述纷繁的物候现象。
它语言生动。用“翩然归来”描绘燕子的轻捷、洒脱,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
它语言典雅。“次第”、““翩然归来”、“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雅致、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它的“年年如是”的“是”字,起着非同一般的概括的作用。
它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四季风光画卷,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它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是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话题。
像这样的阅读品析进行得多了,何愁阅读水平不能提高。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9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1)
“撷取”的方法阅读   
所谓“撷取”,就是精选、提取、提炼,以此来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让精华沉淀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各种有趣有味的阅读。
如,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浓缩文章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则寓言的关键词是:赫耳墨斯 尊重 问 值多少钱 白送
用这几个关键词说一句话,就能全面地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如,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这段美文摘自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它告诉我们如何有序地生动地用描写的方式展开一个段落:先总写一笔,然后按时令的先后展开。作者这里铺陈院子中的四季群芳,写出了繁花争艳的热闹,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开花的意思,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19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2)
     课文集美  
    课文集美,是精选课文中的美句、美段,在一种“作文”的创意下有机地组合,形成一篇新的短文,用于积累、背诵或作文范例。
如,用创造微型美文的方法浓缩课文精华:
紫藤萝瀑布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根据课文《紫藤萝瀑布》中的美句“集”成的一篇微型散文。它条理分明,虚实结合,有花有人,有景有情,令人赞赏——此时的美句集锦,已是阅读智慧的结晶。
  如:从课文中巧取作文范文:
观舞记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这篇“短文”是从冰心的《观舞记》中“取”出来的。
这是一篇多么美妙的作文范文啊!
它的开头是那样的美丽而自然,极好的“一句话开头”的方式。
它的场景是那样的美丽而庄严,一个小小的段落,在文章中起着生动的烘托作用。
人物的出场描写就是一次美妙的特写。
但并不急着写人物的舞蹈,还要再进行音乐响起来的铺垫。
足够的铺垫之后面是略写,舞蹈家开始了她的旋舞。
接着是详写,抒情式地描写,美好的语言组合,尽情地表现着舞蹈家的艺术和作者的赞美。
最后是评价、议论、抒情。
这样的“范文”,既有形式美,又有内容美。这是一篇有着层层精细的铺垫和详略有致的精彩描写来表现人物、赞美人物的好范文。
在这样的欣赏中,我们享受了很有趣味的阅读过程。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20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3)
     整体反复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上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可以取如下角度:
角度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说一说,议一议,谈谈对课文的感受与看法,老师再在同学们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粹的小结。这是对课文初步的大致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二:让我们一起来概括情节。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让同学们再进入课文,读课文,看事件,理情节,作概括并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整体理解,也是在实践从“情节”的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角度之三: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飞渡”。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又一次进入课文,以“飞渡”二字为线索,弄清楚课文里面飞渡原因、详写飞度、略写飞渡、补写飞渡、烘托飞渡的情节脉络。这是又一侧面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四:让我们一起来评说作品。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同学们的评说热情。论题是:有人说,《斑羚飞渡》这篇小说是失败的创作,它表现的是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而不是羚羊们英勇自救的一面。猎人们这样长时间地看着羚羊们的无辜牺牲而不愿意后退哪怕是一步。你认为对本文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吗?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无疑地是从更高层面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就教学设计而言,就是“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25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3)
     整体反复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上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可以取如下角度:
角度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说一说,议一议,谈谈对课文的感受与看法,老师再在同学们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粹的小结。这是对课文初步的大致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二:让我们一起来概括情节。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让同学们再进入课文,读课文,看事件,理情节,作概括并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整体理解,也是在实践从“情节”的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角度之三: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飞渡”。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又一次进入课文,以“飞渡”二字为线索,弄清楚课文里面飞渡原因、详写飞度、略写飞渡、补写飞渡、烘托飞渡的情节脉络。这是又一侧面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四:让我们一起来评说作品。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同学们的评说热情。论题是:有人说,《斑羚飞渡》这篇小说是失败的创作,它表现的是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而不是羚羊们英勇自救的一面。猎人们这样长时间地看着羚羊们的无辜牺牲而不愿意后退哪怕是一步。你认为对本文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吗?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无疑地是从更高层面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就教学设计而言,就是“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25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4)
     微型话题式探究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总是“粗线条”地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艺术而科学的作法就是有层次地、有细节的地引导着学生研习课文。
细节化的阅读品析教学主要着眼于精段阅读,但也可以设计比较多的微型话题,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如。《斑羚飞渡》的教学,如下角度的品析、品味都是可以实施的:
角度之一:说一说课文中的镰刀头羊。
角度之二:品一品课文之中羊的叫声。
角度之三:想一想羊儿们所说的话语。
角度之四:划一划课文中的描写语句。
角度之五:探一探课文中的表现手法。
角度之六:论一论课文中的那道彩虹。
角度之七:找一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角度之八:欣赏本课课文的语言表现力。
……
以上每一种线条,都有牵动全文的力量。
这样的教学可以达到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能更好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魅力。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品析欣赏,就教学设计而言,也同样是运用了“整体反复,多角理解”的手法。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26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5)
训练活动的角度变化  
                             
我们应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整体地理解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我们可以规划一个这样的教学设计,其主体部分的教学内容为:
第一步:以“飞渡”为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这段话中要求多次出现“飞渡”一词。
第二步:教师有重点地有逻辑联系地选取课文的精彩片断并指导学生朗读。
第三步:切入到课文描写“飞渡”的部分并组织话题讨论:这一部分是怎样从各个侧面来表现震撼人心的“斑羚飞渡”的?
第四步:转换话题,集中教学视点,欣赏课文中的“镰刀头羊”。
以上四步,各有不同的“表达目的”:
第一步,教学的指向明确,实际上是要求多角度地整体地概说课文内容。话题的设置紧扣“飞渡”,牵动着对课文各个角落的理解,学生的发言一定是角度丰富、内容丰满。
第二步,表现出教师教材处理的艺术。朗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的,是经过剪裁之后的课文“整体”、内容“整体”、情节“整体”。
第三步,切入到从课文重点部分并进行有深度的阅读欣赏教学。话题只有一个,牵动的内容却是多侧面的与多角度的。教学进行到这里,内容已经非常细节化。
第四步,从内容、语言的教学中跳出来,转入到对“形象”的把握与欣赏。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它的形象、它的神态、它的声音、它的动作在故事中反复出现。欣赏镰刀头羊,不仅是小说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以上四步,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整体地处理的,角度是变化着的,而且内容是层层深入的,训练活动在每一步都有变化,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不是日常教学中顺着课文问到底的单一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整体反复,多角理解”的设计特色。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27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6)
  读写结合,形式丰富  
                             
注重读写结合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也是课堂阅读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有价值的训练活动。当我们潜心地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时,便会发现,那真是一座富矿,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1)仿写学用:《星星变奏曲》——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芦花荡》—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
(2)补说续写:《芦花荡》——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喂——出来》—展开想像,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一二百字。
(3)变体改编:《与朱元思书》——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雨说—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石壕吏》—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4)事实印证:《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5)想象创编:《我的第一本书》——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以外,还有同学黄二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
(6)迁移拓展:《旅鼠之谜》——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俗世奇人》——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生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等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7)读后随感:《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8)体验感受:《夜》——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傅雷家书两则》—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
(9)话题短文:《故乡》——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孤独之旅》—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
(10)技法实践:《组歌》——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你不妨模仿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变得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11)自由表达:《谈读书》——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个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信使》—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12)定向探究:《出师表》——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作文。
(13)作品评说:《醉翁亭记》——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略),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
这些,对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活动设计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28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7)
   得法地进行阅读训练  
什么是得法?就是要讲究教学的方法,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特色而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要讲究成熟的而不是幼稚的教学方法。
    何谓不得法?就是不知道在不同的阶段内容中应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不尊重课文的内容、氛围、情感等基本特点,想当然地率性而为。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药》,让学生讨论如何表演用去了十几分钟,然后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让课堂充满快乐的笑声。
     所以,得法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课堂教学技巧的规范、纯正、雅致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避免教学手法幼稚、粗糙、俗套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充分的关注与思考。
    如何做到“得法”的教学?
    简单地说就是: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要力求避免哪些表面看起来好像有趣味、似乎还热闹的低幼手段。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中的四次活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1.概说。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朗读。体味故事的层次美。
    3.赏析。赏析文中三问三答的作用。
    4.续写。在课文“故事”的结尾处续写一句描写的文字,20-30个字。
    全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践活动,全是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读写技能的活动,全是深入课文文本的比较有力度、有深度、有美度的活动。
    是得法的、得体的课堂训练活动的设计。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4-10-5 15:28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8)
                      得体地进行阅读训练
“得体”,就是得其文体,就是要上出一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就是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何谓不得体?就是不管什么文章都是一套方法:读课文,识字词,讲思想内容。如教学《孔乙己》,连“小说”二字都不出现,连“人物性格特点”几个字都不运用。
如何做到“得体”的教学?
   简单地说就是:要关注与尊重课文的文体特点,要注意感受与体味课文的情感氛围。
下面试以小说《社戏》中的一个段落来研究一下得体教学的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这是课文的第10段。从“小说”教学的角度看,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可考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月下”二字在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
2.“白篷的航船”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
3.“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写了阿发的出场,这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看,这一段文字与哪些地方相照应?
5.这段文字最后一句主要是景物的描写,这句话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6.文中是怎样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
7.品析这段文字语言表达的妙处。
8.体会这一段文字中写“速度”的美感与作用。
总的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品析这段文字在整篇小说中所产生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从学生活动的方式来看,请同学们自读本段课文,从教师设计的微型话题中任选一个,联系全文进行思考。
学生安静地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与学生对话,并作课堂学习小结:
这一段话:
美在对“心情”的直接抒写,美在用景物的描写衬托愉快的心情。
美在对孩子们“快速行动”的描写,与“找船”的过程形成美妙的节奏变化。
美在动词、色彩词的运用。
美在暗写了平桥村孩子的懂事。
美在再写双喜,并引出了阿发,为偷豆时阿发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美在景物描写的伏笔、照应、烘托作用。
抒写友谊,为月下航行与月下偷豆进行美妙的铺垫。
将少年朋友们巧妙地集聚到“航船”这个“场景”之上,表现了一群美好少年的形象。
……  
这里突现了“小说”的特点,就是“得体”的教学。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