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古诗中“笑”的艺术魅力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3 07:13
标题: 古诗中“笑”的艺术魅力
古诗中“笑”的艺术魅力
作者:佚名   
  古诗中的“笑”种类繁多,意韵丰厚,妙趣盎然,余味无穷。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八十六岁回故乡,尽管乡音未改,但故乡的儿童却把他当作客人,面对天真的笑脸,贺翁除了无限的酸楚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之外,是否也在笑一生的宦海浮沉?这一笑,笑出了多少沧桑之感,人生无奈呀!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素有大志,却始终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接到皇帝召他入京的诏书,欣喜若狂,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激情洋溢的古诗。“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嵩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踌躇满志的形象跃然纸上。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王梵志《吾富有钱时》),作者慨叹人情的冷暖,指出妻儿态度的好坏关键在于一个“钱”字,拥有钱时,一切都好,妻室儿女都显得十分殷情,并利用贴切的比喻,刻画出金钱引起的种种媚态。一个“笑”字,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讽刺效果。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护南庄》),作者故地重游,艳遇不再,感慨顿生:面如桃花的姑娘不知去向,桃花还为谁灿烂呢?万千思绪化作春风般的绵绵惆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这两句写尽了兴亡的沉重反思。为讨天生丽质的妃子杨玉环欢心,唐玄宗竟命令驿马不远千里专程送荔枝,好一个千金一笑的闹剧!用这“百媚生”的一笑去对比叛军的滚滚狼烟,我们不能不惊叹杜牧力透纸背的笔力。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苦难消。”(林则徐《塞外杂咏》),一代民族英雄放逐伊犁,一路寂寥伴着雪山,忧心如焚向谁倾诉,这是报国无门的苦笑,真让人扼腕长叹,一夜白头啊!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诗中的“笑”可谓惊风雨,泣鬼神。面对屠刀,仰天大笑,视死如归,以死来激励同志去完成未竟的事业!慷慨悲壮,让人肃然起敬。
  综上所述,一个“笑”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韵味,细吟之下,我们应惊叹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瑰丽多姿。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