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1-18 09: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专业阅读转载


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明日教育文库)靳希斌  安雪慧 闫国华  周玲  著            2008-04-01
边缘学生(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四十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12-01
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闽教书香文库.我的教育演讲)郑金洲  著                  2007-11-01
教师培训的反思与展望(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九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09-01
格言、校训和学校文化(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四十一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8-01-01
生命教育(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四十二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8-03-01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上课(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八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06-01
教师博客现象(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七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04-01
寻找教育的大智慧(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五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6-11-01
十字路口的中国基础教育(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辑)明日教育论坛编委会编                              2005-10-01
野花集:教育——未来社会的希望(闽教书香文库.我的教育随笔)顾明远  著                            2008-04-01


保卫教育的公共性(教育人文学术丛书)金生鈜  著                                                     2008-04-01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美]尼托主编郑明莉译                                  2008-05-0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选修模块)叶一舵  严由伟  编著                                 2008-01-01
课堂教学技能(教师教育课堂系列教材.必修模块)王晞  等编著                                        2008-03-01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选修模块)黄仁贤  洪明  编著                             2008-03-01
教育即解放——弗莱雷教育思想研究(教育人文学术丛书)张琨  著                                     2008-04-01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大夏书系教育讲演录)刘铁芳  著                         2007-12-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5卷吕达刘立德邹海燕 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4卷吕达 刘立德邹海燕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3卷吕达 刘立德 邹海燕  等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2卷吕达 刘立德邹海燕等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1卷吕达 刘立德 邹海燕  等主编                                                    2008-01-01
教师日记丰子恺  著                                                                               2008-03-01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大夏书系教育讲演录)张文质  著                                 2008-01-01
教育:思想与对话(第二辑)金生鈜  著                                                             2007-07-01
学校后勤财务规范化操作与管理实务全书(1CD+配套手册四卷)李金明  主编 

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美国教育新干线丛书)胡庆芳季磊  等编著                                       2008-04-01
教学设计应用指导(大夏书系•现代教师技能)谢利民  主编                                            2007-11-01
班主任叙事(德育新思维丛书)韩东才  主编                                                         2008-03-01
品悟:行走的风景(基础教育课程丛书——今日如何做教师)郑琰  主编                                 2008-01-01
传道:让教学更有效(基础教育课程丛书——今日如何做教师)郑琰  主编                               2008-01-01
理想的课堂——把思维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艺术武建英  著                                           2008-01-01
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丁钢  著                                                                 2008-03-01
中国基础教育舆情报告2007郑金洲  主编                                                            2008-03-01
素质决定成绩王极盛  著                                                                           2008-01-01
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钱理群  刘铁芳  编                                                             2008-04-01
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教育人文学术丛书)刘铁芳  著                               2008-04-01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共五册)牛冬梅  主编                                                           2008-04-0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选修模块)叶一舵  严由伟  编著                                 2008-01-01
22#
发表于 2010-11-30 15: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蒙:读书要趁早 多读点经典
  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当代作家、学者王蒙4月16日做客由由人民日报总编室文化新闻版、人民网文化频道联合推出的“文化讲坛”,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阅读”为主题开讲座。
  王蒙在讲座中给爱书的朋友提了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读书要趁早。一个从年龄来说,越是年轻,读书印象越深、好处越大。从反面来说,好像我读书的时候不是最早,我回忆我之前读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小学时期、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的读书环境。”
  王蒙说:“现在,我有时候还写旧诗,有时候不完全合乎规则,大致合乎规则。我想来想去还是靠小时候背诵唐诗三百首等等的成果。中国的古典诗词,我称之为‘中国的文化树’,它是一棵大树。现在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非常多,特别是有些老同志,退休了以后,我们也还有组织诗词协会,但是其中有一些诗词写的不算特别理想,你一看诗词,你就感觉到他连唐诗三百首基本上都没有看过,如果你唐诗三百首看过,而且能够背诵出其中20%,也就是能够背20首,我想你写出来的不是这样子。很多古典的和中国经典的东西我都是小时候背的。”
  第二个,超前读书。就是你要读一点你费劲的书,你一下子不完全懂的书。读书可以有各种选择,各种目的就是你怎么舒服怎么读,这种读书我一点都不反对。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场合,这个场合就有好几位科学院的院士和文学界的朋友,科学院的院士包括大院士,生物化学博士他们都说我们也很喜欢看小说,我们常看小说,我说你常看什么?几乎百分之百的回答:“我看的是金庸小说,它也有各种文化的积淀在里面。”但是我们毕竟读书不能够仅仅限于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最好我们也能够读一些费点劲的,要掌握一些它里面新的知识、观念、信息这样的书,不要怕费劲,费劲读的书往往是最有趣,是一种更深的趣味,也是一种积累,而不仅仅是消遣。所以我说要加码读书,加码读书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做“攻读”。攻就是进攻。攻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不加油你读不下来,攻不下来,跟攻城一样。我们说攻读,有抱着一种作战的英勇和把全身心紧张起来读。
  对于这样的阅读,我还特别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读来读去要读经典,经典是久经考验的。
  第二,我们要掌握足够的工具书。字典、辞典、辞源、辞海、牛津字典、百科全书。
  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读一点外文书。读一点外文书和不读外文书在精神状态上都有一点差别。就是说你变的头脑更开放,你多了一双眼睛,你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得懂汉字,还能够看得懂一点外文字,你多了一双耳朵,你的耳朵不仅能够听得懂汉语,也能够听得懂外语。你多了舌头,你的舌头不仅能够说中文,也能够说一些某些少数民族的。
23#
发表于 2010-12-5 19: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读书歌


元·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四季读书歌

民国熊伯伊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
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
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
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器凉,钻科研,学文章。
晨钟暮鼓催人急,燕来雁去促我忙。
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
千金一刻莫虚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
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
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一日读书歌

杨沛郁


晨读书,记忆强,空气清,精神爽。
淡山丽水着晓露,茅屋竹舍亦芬芳。
早莺争飞青天外,新燕斜穿薜荔墙。
大好时光勿虚度,休将春色付梦乡。

昼读书,日正长,立课题,写文章。
多元智能强素质,人本建构育栋梁。
知识技能打基础,过程方法不可忘。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探究忙。

晚读书,目十行,四野静,好思量。
绿衣红楼情寂寞,陆游荷马品周详。
未名湖畔风光好,兴安岭上玉露凉。
信息时代尚须勤,与时俱进莫轻狂。

夜读书,天气凉,钻科研,实验忙。
网上点击向世界,电邮频频夜生香。
晨钟暮鼓勤学苦,雁去燕来诗成行。
今人应学熊伯伊,读书一曲天下扬。
24#
发表于 2011-1-30 01: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读书为何窃读



  ■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中心小学  朱培垓  

  邻校的一位教师朋友来到我的办公室,见室内还有其他老师,便招呼我出去,说是有点私事找我帮忙,神态略显诡异。行至楼道角落,他才低声开口:“我想找您借几本教育方面的书读读,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说。”

  来者是位敬业爱岗、颇有成长力的年青教师,勤学爱读,令我感动,而他“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借书,着实让我慨叹——什么时候读书成了一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勾当”?

  教师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差不多已是普遍现象。从众心理作祟,担心遭受“书呆子”、“不合群”之类的嘲讽,而需要鼓起勇气,偷偷摸摸地借书、读书,何其无奈、尴尬、怪哉!

  常听身边的教师抱怨,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个穷教书的。但,人,应该“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这是魏书生老师的智慧悟语。确实,教师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追求需要通过读书来拨云见日。否则,物欲的枷锁会让我们陷入痛苦与虚无的深谷,戕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老早就有“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之说,到了现代社会,不仅各种知识信息浩如烟海,而且更新速度极快,教师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不读书,源头堵塞,何来活水?

  没时间读书,成了很多教师不肯读书的借口与托词。诚然,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即便如此,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教师没时间读书”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将这些时间交给了闲聊和牌局。在笔者身边几乎难得找出几个不会打牌或者对打牌不大感兴趣的老师。打起牌来,往往能够通宵达旦,而且精神抖擞。闲聊起来,见缝插针,兴致勃勃,只要没有课,只要校长没转悠过来,办公室里便谈笑风生。很多老师干什么都有时间,唯独读书没有时间,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唯独与读书不相往来。更为可悲的是,如果大家都在谈笑或者搓麻玩牌,有人却在旁边捧读一本书,定会遭到冷嘲热讽,被视为另类。

  我常常深深地为那些颇有发展潜力却乐不思蜀于麻坛牌局的年青教师扼腕叹息,一旦他们把初为人师时的那份志向与激情消褪殆尽,怕是只会剩下一个枉为人师的躯壳了。

  “人,充满了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荷尔德林的名言。教师充满劳绩,却更有理由和条件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大地上。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与书打交道的职业,而书,是诗意的,是芬芳的。教师读书应该理所当然、光明正大,而绝不应当“偷偷摸摸”、“不好意思”。期望教师同侪们鼓起勇气,摒弃窃读,成为在校园内外能够高雅自豪地手捧书本静心阅读的践行者。
25#
发表于 2011-1-30 01: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教师“不读书”真的就无所谓吗?[z]


老师是教书的,与书本打交道是其“毕生的使命”,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生命的要素。然而,诚如部分媒体所言,“教书的不读书现象”时下似乎已成为中小学校园里一道令人尴尬汗颜的风景,教师文化内蕴的单薄肤浅严重束缚着教师自身的发展,制约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改革的步履,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学生。

我们可以批评某些教师的不思进取,可以指责社会风尚与评估机制的片面僵化,可如果有人就不吃这一套,反倒将一军:不读书又如何?

是啊,不读书又如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好老师是个什么样子。好老师首先得会讲课。所谓会讲,就是能把知识讲清楚了,教会学生会做题,会考试;好老师还必须善于教学管理,对学生既要“管卡压”,又要施以爱心,即恩威并施;好老师还要搞好与同事尤其是与领导的关系,学会团结协作。只要做到这几点,也许你就是一个受学生爱戴、同事佩服、领导器重的好老师。

多少年来,评价教师过多地强调上面的显性因素,而对教师的文化积淀、教育理念、人格修养等隐性因子却很少顾及或者用畸变扭曲的标准去衡量,这其实仍是短视的功利思想在作怪。平时人们谈得最多的无非是学生考第几,奖金拿多少,谁评上了特级。而谁读了多少书、谁的理论水平有多高,似乎很少提及。也就是说,人们感兴趣的是显性因素,显性因素“显”上去了,自然是人生事业的大丰收。很多人陶醉其中,自我感觉良好。而隐形因子高也罢,低也好,反正谁也没法作准确的评判,谁和谁又能差多少呢?

也许有人会说,应该改革现在的考试制度和评估机制,以引导教师们开拓视野多读书。想法很好,但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听一位去年参加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必经的水平测试的同事讲,试卷实在让人大失所望,仍是高考(论坛)的那点儿内容,说白了就是如何教学生应付考试。

其实,读书的多少、文化内蕴的厚薄有时是很难量化衡量的。读书与否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为了陶冶性情、充实心灵、装点人生、辉煌事业。教书是饭碗,更是事业,一个只把教书当作饭碗的人,是不会贪婪地如饥饿的人扑在奶酪上一样扎进书籍的大海的。捆绑的办法成不了夫妻,让一个对读书毫无兴趣的人去做书虫儿啃书本,实在有点勉强人家。

还是那句话,教师是培育人的特殊职业,有思想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千万别让自己只是在狭窄的胡同里做片面的教书梦,更不能忽略了育人这个至关紧要的百年大计。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创新意识只能来自于读书,来自于读书后的漫漫求索。

读书吧,老师们!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 李玉山
26#
发表于 2011-5-15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尖毛草读书社专帖   


“尖毛草读书社”成立启事
亲爱的老师们,首先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那段时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
  但在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无声无息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根茎,这是多么罕见的现象。
一株普通的小草不比花香,没有树高,却将自己的根部深深扎进大地深处,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会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子“疯长”成了草地之王。
这个世界上,奇花异草很多,但我们敬畏尖毛草,敬畏这种至高的心灵海拔。
老师们,您一定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了启示——我们一起办个“尖毛草”读书社吧!愿我们做株尖毛草,默默地积淀知识,广博地吸纳教育理论的精华,在塔小真爱教育的阳光雨露下,演绎一株尖毛草的传奇。
来吧,让我们一起成为书社的一分子,为塔小书香校园再添一缕芬芳!
愿意参加的老师,请马上到副校长室报名。欲报从速。
尖毛草读书社社长 王艳芳
27#
发表于 2011-5-15 1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海日报》教育视线的报道
威海市塔山小学成立尖毛草读书社
2011年10月8日下午,威海市塔山小学第一个民间读书社——“尖毛草”读书社宣告成立。
尖毛草读书社在塔山小学真爱教育的熏染下,在全校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的基础上建立的社团,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威海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1+1”读书沙龙的创办者王肖杰主任和威海晚报校园专刊的张文霓主编也特意赶来祝贺。
成立仪式上,社长王艳芳老师为大家阐释了“尖毛草”读书社名字的由来,并解读了读书社章程,倡导老师们做一株“厚积薄发”的“尖毛草”,将根扎进书里,汲取智慧、积聚力量,以此提升生命的质量;周玲校长致辞表达对读书社发展的殷切期盼,希望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提高境界,做懂爱、会爱的教师;王主任与张主编也畅谈了自己读书的切身体验,无论是积极读书的益处还是坚持读书的方法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引领他们以书为伴,快乐生活。
此次活动在学校之间、书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和纽带,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智慧和专业技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刘洁玉)
28#
发表于 2011-5-15 1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尖毛草”读书社成立
威海市读书沙龙 负责人 王肖杰

塔山小学“尖毛草读书社”10月8日正式成立了,特表示祝贺。
为什么叫“尖毛草”这样一个怪异的名字?尖毛草是非洲草原上的一种植物,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怪异,在最初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多高,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它的根却深深在扎入地下,最长竟达28米!到了雨季,尖毛草得到雨水滋养,会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疯长,很快成为“草地之王”。
耐心地积累,得到机会便蓬勃而起,用“尖毛草”给读书社命名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读书就是一个扎根的过程。根扎的越深,将来的发展越好,厚积厚发,薄积薄发,不积不发。另一方面,这个读书社的主要成员是小学教师,用“尖毛草”比喻也特别合适。小学教育,不就是尖毛草扎根吗?塔山小学以“真爱”为教育核心,教师的工作就是给孩子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要给孩子播种,播者的种子从哪里来?从读书中来!
尖毛草读书社的活动方式与读书沙龙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他们同时读一本书。这种方式在学校这样相对封闭、成员专业差不多的条件下是可以搞起来的,也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
威海又一家读书组织成立非常值得祝贺。这里也祝愿尖毛草读书社根扎得更深,将来的发展更好。
威海新闻网友评论链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万卷始通神。尖毛草读书社好,但得有领导的积极参与与支持,那样读书的根系会深扎大地。
愿老师们犹如尖毛草一样,汲取大地的营养,成为“草地之王”;愿兰舟的读书社成为打造名师的快艇,带领学生驶向美好的未来。
恭喜王老师的读书社即将开张!相信书社一定能在学校之间、书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和纽带,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智慧和专业技能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希望王老师的尖毛草读书社渐渐能成为塔山小学一张响亮的名片,带动着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谢谢王老师,我也将效法着你的启事,让我的老师们也开一个读书社:)中华龙
希望这样的读书社能像雨后春笋一样在我们威海大地蓬勃开展起来。东风第一枝
祝贺兰舟姐姐成功创办尖毛草读书社,希望读书社成为孩子们读书的摇篮。一帘幽梦
热烈祝贺我们教师队伍中又一个优秀组织诞生,祝尖毛草蓬勃发展!小桔灯
29#
发表于 2011-5-15 19: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尖毛草第一期共读书目——《致青年教师》
本期推荐图书为:《致青年教师》(吴非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2010年3月,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眼病,吴非提前半年从南师大附中退休。这本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
本书是吴非30年教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在书中,吴非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关于教学、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提高专业修养、如何遵守常识……涉及教师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 字里行间满是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对讲台的眷恋,对教师职业和民族未来深层的思考与期盼。真实、坦诚,令人对教育生发敬畏之情,对教师职业生发自豪之感,重新燃起教学的勇气。
本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教师培训读本。
作者简介
吴非,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
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以来三次获得“林放杂文奖”。
著有《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
30#
发表于 2011-5-15 1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归教育的本真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有感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 王艳芳

  知道吴非老师,是从他写的《不跪着教书》开始的,后来在《人民教育》等教育报刊上都读过很多篇吴老师的随笔,很是震撼!这次我们塔小尖毛草读书社根据《中国教师报》第三季读书沙龙推荐,共读《致青年教师》一书。这是吴非老师因为眼疾告别讲台的作品,真实、坦诚,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眷恋。
  一个个跳动在教育一线的鲜活事例,面对这些似曾相识的事情,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应该如何教育,应该抱有一颗怎样的心,吴非老师讲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非常贴近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读着我竟有和吴老师促膝交谈般地亲切。
  《致青年教师》我反复读了两遍,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但我感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字——真。
  待人处世要真,真情待学生。从开篇《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等文中,吴老师以一个老教育者的身份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爱,自己的悲伤和失望,甚至自己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因为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对待同事的公开课,把心态摆正,抱着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吹毛求疵,评课时找出一大堆课上的不足,好显示自己的高超。读着《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我看了脸红,“榨出我皮袍下的小”,因为现在评课,好像都需要挖空心思来挑出别人课中的毛病才可以,才算是你认真对待了。其实要像吴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是来欣赏的,来学会为别人鼓掌。
  在课堂上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教学上要用深入显出的语言来学生沟通、对话,不要故作高深;要敢说真话,要勇于承认《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读到这里,我为吴老师的真再次鼓掌!因为他直接颠覆了有的教育专家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吴老师认为那是对老师的苛求。老师也是人,不是神,有些学生确实不是教师在学校就能教好的,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吴老师就用一个案例坦言他就失败过,没有教育好一些如家长很会“潜规则”类型的学生;读着《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一文,我热泪盈眶,为吴老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所打动。   书中很多故事都是吴老师用面对一个青年教师的问吻来写,字里行间满是真诚和热情。
  做学问要真,要捍卫常识。吴老师在自序里就大声呐喊“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捍卫常识。”在《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中他还引用一个教授的话“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不爱自己的专业,不好好做真学问;他认为学生说的“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大问题。这周,同事去听省音乐优质课归来谈感受,省教研员讲评时指出老师上课一定要启发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朱熹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呀;读《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一文,吴老师告诫我们“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
  读到最后一篇《让我们回到童年》一文,我更是受益匪浅,吴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孩子们本当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惊醒他们的梦想。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我们教师要从心理上俯下身子,站在和孩子视线一样的高度,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孩子一起分享童书就是很好的途径。吴非老师多次在讲座中推荐英国作家山姆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马上网购一本,课间小憩时和孩子们共享,他们纯真的话语令我欣喜感动。
  回归教育的本真,做真学问,这是吴老师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吴非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高山仰止,吴非老师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山,尽管我不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代师表,但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他为人为学为师,真情实意、丹心一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6:51 , Processed in 0.1263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