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我们一起走近黄玉峰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1-28 09: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玉峰率团赴美参加"滇西抗战"交流
来源: 发布时间:2007-12-23
     应世界抗日战争史实联合会、旅美黄埔校友会的邀请,以保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黄玉峰为团长、云南省黄埔同学会秘书长李俊平为副团长的———云南和平·友谊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6人于3月4日赴美开始了为期13天的交流访问。据当地华人社团的负责人介绍,这是几十年来云南首次由政府组织的以滇西抗战为主题的交流访问团。因而访问团在美国考察期间在当地华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几乎所有在美国有影响的华人媒体如《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明报》都非常关注云南访问团与华人组织的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有记者参与,并在显著位置上报道云南访问团与当地华人组织的活动。在与当地的华人组织的广泛接触中。我们发现,这些多年旅居海外的华人,尽管他们的国籍已经改变,可是他们的内心里永远充满了一种无法割舍的强烈的民族情结。他们的目光永远都在注视着中国。因而,访问团的成员每一次和这些海外华人在一起座谈时,并没有置身异国的感觉,恍惚仍在国内。

    铭心刻骨的共同的历史犹如一根永不断裂的历史之链,它事实上成为了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最为坚实的友谊基础。

    3月5日访问团抵达旧金山,一下飞机就受到当地侨领们的隆重迎接,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长李竞竞芬女士、旅美黄埔校友会会长古铣贤先生亲自来到机场迎接并在旧金山机场打出醒目的横标。

    当天下午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旅美黄埔校友会、荣光联谊会、海外兴中会,还有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旧金山湾区论坛等旧金山具有影响力的华人组织举行了“开天地正气,树人间丰碑”的座谈会暨欢迎晚宴。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领事刘津坤女士也参加了座谈会暨欢迎晚宴。

    下午,旧金山下起了雨。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长李竞竞芬担心有人会因为下雨而无法参加座谈会。雨始终没停。结果原计划40人左右的座谈会竟来了60多人。会场突然变得异常拥挤。古铣贤会长说,如果在平时,这样的活动可能会改期,在美国这种民间组织的活动对所有的人都没有约束力。可是今天不一样,因为老家来人了嘛。在美国并不是很容易见到“老家”的人,尤其像你们第一次从云南来。对于很多台湾老兵或定居美国的抗日老兵,云南是一个让他们铭心刻骨的地方。对于他们的后代也是如此。

    在座谈会上,访问团团长黄玉峰、副团长李俊平分别致辞。黄玉峰回忆了六十年前的滇西军民与盟军在滇西抗战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他说当年海外侨胞捐钱捐物有力支援了如火如荼的滇西抗战。正是这段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使我们的友谊能够穿越时空,一直延续到今天。黄玉峰向旧金山的爱国侨领们介绍了保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中的情况,以及保山近年来的发展及旅游资源。在致辞中黄玉峰团长热情地邀请在美国的爱国侨胞们到云南,到保山考察、观光、投资。副团长李俊平高度评价了黄埔军人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所付出的牺牲并希望黄埔军人及后代们继承先辈的传统,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反对“台独”而努力。

    座谈会的气氛非常热烈。所有的人都争相发言,原来规定的每人3分钟的发言时间根本不够。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长李竞竞芬女士介绍了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的发展历程。她说,由于云南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中美英联军才能取得滇缅战场的胜利。这对整个中国抗日战争及二次大战的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侨界此刻除了要纪念这种爱国精神外,更要努力去维护史实,杜绝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企图。旅美黄埔校友会会长古铣贤说,我们可以宽恕任何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世界永远和平,让战争不再重演。他希望黄埔人和黄埔人的后代要将“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的黄埔精神世代传承。一直致力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美国细菌战研究社创办人尹集均先生,泪流满面地回忆他到保山采访当年日军细菌战中受害者的情形。并将他在美国出版的《细菌战大屠杀》赠送给云南访问团成员。六十年前曾亲历滇西抗战的旧金山湾区论坛召集人计安教授,在座谈会上回忆了当年滇西抗战的情形,并对当年的抗战基地保山今天的发展而欣慰。他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保山看看。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魏利宏表示在“台独”分裂时期,大家更应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为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努力。荣光联谊会会长周凌军将军言辞激烈地说,我们坚决反对“台独”,中国人应共同联合反对“台独”,驱逐汉奸卖国贼,不容许卖国贼出卖台湾。全世界的华人要全力筑建中华民族的传统,积极促成两岸统一。海外兴中会召集人戴琦回忆起他上小学时读到记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异域》一书,那里面惨烈的场面令他永生难忘。旧金山抗战史实维护会会长贺英明将他们整理的抗日史料《抗战史实通讯》及中国远征军史料的光碟赠送给访问团。
    只有来到美国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民族情感,此前,我们以为这些远离“历史现场”的海外华人除了满腔爱国热情之外,并不真正了解抗战的历史。事实上这些远在海外的华人甚至比我们更了解抗战的历史。在通讯发达的美国他们拥有更多的史料和更为广阔的视野。这种“世界的目光”在某种意义上要比国内的研究者们更能看清这段历史。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长李竞竞芬告诉笔者,她是台湾人,父母都是台湾大学的教授,她的生活一直都非常顺利,从台湾到美国念书,然后定居美国,有稳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家庭。可是她是学历史的,她接触过很多日本人,他们对日军侵华的历史要么一无所知,要么就是被日本右翼分子曲解的历史。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尤其是滇西抗战的历史总是显得不够完整和清晰。她觉得她有责任维护彰显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永远都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她说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在海外华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她觉得讲话里有着非常清醒的历史态度。

    3月9日,访问团一行在洛杉矶与当地黄埔校友会座谈,访问团所有成员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爱国情感的震撼。参加座谈会的有年近90,已定居美国的旅美黄埔同学会理事长、黄埔军校第十任校长秦祖熙将军、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超、旅美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理事长程家绥、旅美黄埔同学会发展部部长陈跃华等。此外洛杉矶郡Arcadia 市市长鄂志超、洛杉矶郡Walnut市市长林恩成也赶来参加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很多是当年参加过滇西抗战的老兵,老兵们佩带着当年的勋章慷慨激昂地回忆起当年从印度雷多出发,经过腾冲、保山的情形。旅美黄埔同学会会长卢茂吟曾是当年驼峰航线的飞行员,他对当时的云南驿机场、保山机场记忆犹新,他告诉访问团的成员他曾在滇池里游过泳。这些亲历滇西抗战的老兵们,仍然喜欢称自己是当兵的。那天,访问团的成员们经历了一次令人潸然泪下的场面:年愈古稀的老兵们腰杆挺直地唱起当年的抗日的老歌。回忆六十一年前的往事,一位四川的老兵告诉我们,六十多年前他是开着战车从印度雷多过来,曾在保山住过一夜。六十多年之后他对保山的印象是,那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他们的口号是:“黄埔赤子心,国家民族情”。这些幸存的老兵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滇西抗战活着的历史。六十多年之后,他们似乎仍然活在这段历史之中。

    次日,美国影响最大的华人报纸《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明报》都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云南和平·友谊文化交流访问团与当地爱国华人组织活动的文章和图片。
 
 铭心刻骨的共同的历史犹如一根永不断裂的历史之链,它事实上成为了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最为坚实的友谊基础。

    或许因为长期置身海外的原因,这些海外华人更容易聚集在一起,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形成的社团事实上已经影响着美国的社会与政治生活。
    赴美期间,云南和平·友谊文化交流访问团广泛地接触了一些旅美爱国华人组织。可能因为长期置身海外的原因,这些海外华人更容易聚集在一起,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形成的社团事实上已经影响着美国的社会与政治生活。

    比如,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现在已有52个分会分布在世界各国。他们的宗旨是:保存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太平洋战争的历史真相。他们认为:只有透过历史真相,才能为受害者争取公道,并且避免重蹈覆辙,维持人性尊严。世界才会永久和平。

    目前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是全美唯一能参与美国国会提案的组织。从今年4月15日开始,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与在美国的其他民间组织共同发起反对日本篡改教科书、反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活动。他们的口号是“抗战一甲子、中华儿女一起来”。最近他们正在开展抵制日本三菱集团产品的行动。他们的理由是: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主要装备都是三菱集团制造的;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有约三千五百万中国军民死亡,三菱集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在中国领海包括东海和钓鱼台附近游弋的日本军舰、炮艇也是出自三菱集团之手;抗日战争时数百万中国民工被迫在三菱集团充当苦力有近半数致死;今天又以经济支持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的也是三菱集团。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自2000年起开始对幸存的日军慰安妇给予生活补助;在中国对研究历史的大学及学术机构给予奖学金;继续要求日本政府对战争罪行赔款道歉;在美国促进立法对二战档案解密。2005年史实维护联合会在全球网上发起签名,反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活动,得到了41个国家四千二百多万人的签名,并在当年6月30日送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这个活动被中国侨网评选为2005年全球华侨华人社会10大新闻。史实维护联合会发言人丁元告诉我们,今年他们将发起全世界签名活动,黄河之声大合唱、七七事变纪念会、全球华人抗战歌曲接力唱、在旧金山举办“南京祭”活动,并向抗战老兵赠送纪念章。世界史实维护联合会称他们的目标是:促使日本政府正式而明确的向亚太战争受害者道歉,并付合理的赔款,并且停止对亚太战争历史的继续歪曲、淡化及美化。

    与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同样活跃在全球华人社会的并对美国社会与政治生活发生影响的还有旅美黄埔同学会。2005年7月旅美黄埔同学会首次组团前往中国广州、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寻根溯源追思黄埔先烈之旅。并在孙中山墓前宣誓。此次访问回来后在美国华人社会里引起极大反响。《侨报》刊登了一篇介绍旅美黄埔同学会到祖国寻根溯源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很多黄埔校友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突飞猛进,令海外华人感到荣幸与鼓舞。”

    2006年3月黄埔校友的后代们又发起并成立了旅美黄埔亲友联谊会。他们的目的是:建立黄埔精神薪火传承的交流平台。黄埔亲友联谊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整理年事已高的黄埔校友的口述历史和抗战史实。旅美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理事长程家绥先生套用孙中山遗训:“国家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

    在旧金山访问团还参观了前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熊玮先生个人建的“浩劫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量侵华日军的照片和实物。由此不难看出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对那段历史的切肤之痛。目前在美国的众多华人爱国社团不可能不对当地的政治及舆论发生影响。
    面对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在国际事务上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使海外华人以中国人为荣。强烈的爱国热情与不变的民族情结使他们迫切地希望为国效力。这些海外华人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可资利用的“海外资源”。

2#
发表于 2009-1-28 0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假期带学生“游学”
2008年04月14日 09:25:48  来源:文汇报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上周最终与旅行社敲定了“浙西大峡谷——临安二日游”,这个星期他将利用学校的春假带班级学生进行一次“游学”。
    黄老师几乎每年都会利用假期带学生开展类似的“游学”活动,较远的曾去到雁荡山追随谢灵运的踪迹,到宁波拜访著名的天一阁,到绍兴参观蔡元培故居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近的则去海宁触摸王国维的书斋、徐志摩的老屋,到松江拜谒明末抗清志士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墓地,安亭归有光私塾、太仓顾炎武苑囿也曾留下师生们的足迹。黄玉峰精心选择的这些景点都与历史上的文人、学者有关,而在旅途中他也会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回到课堂,再读这些大家的作品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亲切感。     今年的线路是黄玉峰几经推敲之后确定的,这几天黄玉峰和他的学生都在抓紧收集有关资料,准备到时分享交流。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样重要。”黄玉峰说。在课堂上,他要求学生在扫清基本的字词句障碍后进行大量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语言的魅力。他还会花相当多的时间介绍作者的生平、逸事。黄玉峰去年曾在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多次担任主讲,并相继出版了《说李白》、《说苏轼》、《说杜甫》等著作。他经常会把自己平日的研究所得带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针对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苏轼作品,黄玉峰就专门对学生讲述苏轼一生的遭遇和“不随”的性格特征,结合这些背景学生再来品味作品,就能较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样的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课后找来传记、文集认真研读。(记者王柏玲)

3#
发表于 2009-1-28 09: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黄玉峰
[ 2006-10-9 22:32:00 | By: july99 ]
1
推荐

午间,信手拿起上海的同学送我的那本《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8期,丁钢主编,竟然发现了黄玉峰老师的名字。赶紧翻看。原来是有人将他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成长的个案在研究,方式几乎是教育叙事类,正符合目前我的思考。
看着,同时记忆之门敞开。
2001年我们去上海复旦附中参加一次全国性的语文研讨,主持的正是黄玉峰老师。
印象中是他慷慨激昂又真挚动情的表述。
在他的学生完成精彩的《雷雨》公开课后,他才上台由衷地赞美他的学生:“还说什么呢?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在做。他们连雷雨这样两个富有张力的字都不要我写——同学是我们的同学!”然后是垂首片刻,感动且无语。
全场寂静。
另外一个细节是,他在复旦论坛中间挥洒完睿智的主持任务后,台下座无虚席,他瞧一瞧,居然一下子坐到第一排空隙的过道上的红地毯上,抱膝仰头认真听台上的发言。
当晚在复旦附属二中进行的沙龙中,他的言说与组织,机智民主而开放,让在场的人觉得确实不虚此行。观点与观点在对话着,信息与信息在交流着。
那次沪上之行,让我对上海尤其是复旦这个大都市中的校园甚感亲切。我甚至想:若是14岁那年没有离开南通,也许我后来跨入的高校是复旦。
此后是在金华了。我正为毕业论文焦虑着,我的老师来电话说晚间一同用餐,又一次见到了这个高大的“庄稼汉”。还是那么坦率与朴实。“高中的学生有思想,当然教高中有意思,可以和你交流。”45岁时居然被学生误以为是同龄人拦在大门口索要校牌——难以置信,或许是童心与热爱让人年轻吧。那时我正迷恋着李清照,找了不少她的传记和诗词在看着,于是谈起词,他大力介绍了另外一个几乎没被人发现的女词人,丁宁,并随口背诵了几句。记得呜呜的火车开来了,他带着两盆金灿灿的佛手向着我们这群送行的人摆摆手,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后来,我调动到一所市区学校,为了做好毕业论文仍然暂时留在初中。没想到国庆节后收到了他寄来的书法条幅,正是我喜欢的四个字:静水深流。还用小楷录了首丁宁的词作,简要评点了几句,那语气和说话的方式是一样的
此后我在张中行绝尘远行后的《留梦集》,读到一篇《归》,居然也写到丁宁:“我感谢她。感谢她写了这样好的词,创造一个充满温情和美的精神世界,我一旦感到无所归,就仍然可以向她求助,以期漂泊的心能够有所归,就是短到片刻也好。”当时我愣了好一会,想:归,是归依,归属;人以群分,张中行、黄玉峰,是与丁宁神遇了——那么,我、我们呢?
而今天,关于沪上的信息一再涌来,唤醒我深深留恋的那段时光的记忆。重新读作为被研究对象的黄玉峰,另有一番感受。对于相遇无数的他来说,也许已经记不清我、我们是谁——至多是某某的一个学生——可是,在浮光掠影的相遇中,已经让我知道另一种人,另一种思维方式,另一种生存方式。而那,正是我希望自己可以修炼到的境界。接下来的时间里,是否有机会再次亲临我所熟悉的那现代又深厚的氛围?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真是不错的书。我要一期一期的全买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
发表于 2009-1-28 0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师黄玉峰《月夜诗意》书票 (2008-12-21 09:08:57)

标签:友情 书票 文化 教育  分类:抒情感怀

玉峰书票
我和黄玉峰老师在松江二中
    我和黄玉峰老师认识,是源于“爱的教育”研究会创办《金爱心》杂志。当时的编委会有陆继椿(华师大一附中)、方仁工(市北中学)、姜秀娥(格致中学)、王志刚(曹杨二中)、赵忠钟(向明中学)、夏桂林(青浦中学)等校长和名师邱剑云(松江二中)、黄玉峰(复旦附中),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语文高级教师。和他们相处,开始是有点惴惴不安的,以为这些名人会疏淡我。但是,第一次编委会会议之后,我就改变了想法,因为他们都十分平易近人,从来不端校长、名师的架子,相互尊重,相互交流讨论,相处非常融洽。
    校长们比较忙,所以每期的编辑讨论,常是董兴茂、邱剑云、黄玉峰和我碰头商定,后来又来了一个川妹子——新中中学的王昌义。在十年的交往中,我大开眼界,向陆继椿、方仁工等前辈和邱剑云、黄玉峰等名师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且和邱、黄两位结下了君子友谊。
自从我学会了藏书票的基本制作之后,我就开始尝试为这些名师制作书票,以表达我的敬意和谢意。第一张翠鸟书票,我是为邱剑云老师制作的,黄玉峰老师看到了,就希望我也为他制作一张。
    黄玉峰可是个多面手,不但在教学上造诣深厚,屡有创新,成果卓著,而且通古诗,善写作,还能画擅书,给他做书票可不是一件好办的事儿。为此我思考了多次,也没有合意的构图。有一次到苏州旅游,住在宾馆里,晚上出来闲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月光照耀着园林,小径曲折,茅亭静立,修竹婷婷,“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充满了诗意。于是赶紧用傻瓜相机(那是我还没有数码相机)拍了下来。回家之后,依据照片描画,制成了上面这幅藏书票。制成之后,自己觉得还算满意,朋友(美术老师徐瑞容)看了也说可以。于是,我把书票寄给了爱的教育研究会,请他们转交给黄玉峰老师。这张书票是用硬塑纸制作的,所以一共也只有印出了五张比较像样的,底版也早就报废了。
    后来黄玉峰老师评上了特级教师,应酬越来越多,既要教书,又要写书、出镜,还要应邀外出讲演,所以编委会就来得很少了,我们见面的机会也更少了。猴年春节,我给他寄了贺卡,他给我回了贺词。这幅贺词也顺便贴在这里,作为一种纪念,大家也可以欣赏一下黄老师的书法风韵。
    王昌义老师从四川调来上海之后,先在新中中学,后来提拔到闸北区当教研员。是新中中学,不是心中中学,不知道为什么我改了多次也没有改成,只好另外说明。
5#
发表于 2009-1-28 0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季超补注

从网上辑录与黄玉峰先生有关的帖文,帮助本站坛友了解玉峰兄
6#
发表于 2009-1-28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季超遥祝玉峰大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2:50 , Processed in 0.1918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