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阅读需找准“导航图” 刘波 其实,教师的阅读是很个性化的事情,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的确,大一统的阅读,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个体的阅读需求。我所在的学校,以往每年寒暑假,学校均给教师发放一本同样的书。不过,从去年暑假开始,学校开展了“菜单式”阅读,由学校提供6本书的菜单,教师选择1本,由学校买单。这样的做法,比大一统进步了一些,但是,对于建立合理的阅读结构还远远不够。 当看到《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后,我有了心头一热的感觉,仔细阅读此书后,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了。的确,如果一个教师认真阅读了此书的话,那么,他自己的阅读该往何处走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在我看来,这本书首先明确了教师专业阅读的范畴,包括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及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文艺类教育学素材、教育管理、心理学等。对教师而言,人类基本知识,应该是其专业阅读之外更深远的追求。 其实,教师的专业阅读,在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方面是需要有合理的比例的,如果一个教师本体性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丰富,但缺乏专业知识,那在教育教学上也是会碰到很大的问题的,这属于阅读上的“营养不均衡”。 本书提出由浅入深的专业发展阶梯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把专业书籍分为五类,分别是案例型书籍、经验型书籍、分析型书籍、原理型书籍、哲学型书籍。在专业知识和学科本体性书籍方面,都可以分清楚这五类书籍。现在,很多一线教师青睐案例型书籍,这对于教师的专业阅读来说是重要的,但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读这一类书籍,否则就会在这一阶段停滞不前。而成长期、成熟期和卓越期的教师,在学科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方面的阅读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这本书还提出了根本书籍的概念,这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的经典书籍。在作者看来,根本书籍包括“承载人类文明的根本书籍”“学科奠基之作、代表作和集大成者”“大家小书”。因此,教师阅读在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方面的阅读中,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本书籍,并进行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 去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其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例,该标准明确提出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的要求。这样的规定超越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共性要求。当然,《标准》不会对教师的专业阅读作出具体的规定,那我们不妨跟着《教师阅读地图》的足迹,找准自身专业阅读的“导航图”,建立适应自身需求的阅读结构,走正专业阅读的路子。(《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书卷版 2012年6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