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生宿舍是非地抑或温馨港?——写给大学新生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9: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画、艺术设计就业相对灵活
除了美术学专业外,近几年,艺术设计、动画专业也已多次被亮红黄牌。不过,相对于美术学专业,动画、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渠道相对灵活。
山东艺术学院2010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小仇毕业后先在一家公司任设计师,经过一番并不顺利的就业尝试后,他选择主动“失业”,然后在济南市长清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设计工作室,接些设计类的定单。“收入不稳定,但总体收入比给别人打工时好。”据小仇介绍,“设计类专业还算较容易就业,其次是动漫专业,国画、油画等造型类专业则比较惨淡。”
山东艺术学院一位陈姓教师对记者称,山东省美术专业生源多,加之各高校扩招,美术专业毕业生数量这几年急速攀升。从身边的情况来看,就业状况不太好。“但是,即使有些毕业生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就业,他们也会通过接私活赚取收入,吃饭不成问题。甚至可以说,跟这些年失业率较高的国际贸易、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相比,艺术设计、动漫类学生‘自救’能力比较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顾业群也对记者称,艺术设计、动漫专业就业签约率的确不高,但是许多毕业生选择成为独立艺术家、独立设计师,包括一些毕业生会去“北上广”寻找机会,这些都难以统计在就业率里。艺术类专业不能与其他专业等而视之。
高校就业率“两极分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何主任对记者称,她不明白麦可思的结果是怎么调查出来的,但是对于清华美院来说,“就业率不成问题,基本百分百就业。”据她介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比较少,每年只有240名左右,分为10个专业25个方向,有些专业方向只有三四个学生,临近毕业时会有许多单位来争抢人才,即使像动漫这种近些年被社会指为困难户的专业,对清华美院来说也不成问题,“动漫专业只有25名学生,毕业后除了出国继续进修的学生外,多数签约百度、搜狐等知名公司。”何主任认为,清华美院的学生因预期比较高,有些对就业单位不满意,选择自己开画廊、建立动漫工作室等,这些可能不会被统计至就业率里面,但确实是就业了,并且他们还生活得很好,很舒服。
中央美术学院就业情况也比较好。中央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王姝向记者提供了2010年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数据,高达93.18%,其中,艺术设计学院就业率高达97.93%。但王姝强调,就业率数据不等于签约率,而是包括了选择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学生。对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来说,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比较高,达1/3以上。“前段时间还有位动漫专业学生来找我,问有没有更好的就业单位,其实他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旗下某公司工作,底薪就达6000元至8000元,但他还是不够满意,希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该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动画、景观设计等新增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不过,知名院校的就业数据不代表全部高校。从全国范围来看,动画专业因毕业生基数大,的确成为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时,我国只有两所学校设立动画专业;2003年全国开办动画类专业、院系或者二级学院的高等院校有93家,在校学生总计达7000人;2005年,全国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230家,在校生总数1.5万余人;2007年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已突破400所,在校学生有近4万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英教授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动画专业在校生高达40万至50万人,每年有十几万毕业生,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本报记者 侯丽)
5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以为:大学的生涯怎样才无悔
 发布时间:2011-09-05  来源:南方网



  余以为 媒体人
  近日各高校陆续进入迎接新生高峰期,最兴奋的莫过于新生自己,最累的莫过于家长。每到新生开学这个时候,大学校园总被家长和家长开来的汽车占得满满当当的(昨日《广州日报》)。新生被家长喧宾夺主,我替他们惋惜。
  我17岁上大学那年,自己一个人转几趟火车,在路上奔波了四五天才赶到学校。现在已经记不太清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情形,那时小心谨慎,心无旁骛,不敢在路上发生什么故事,总之顺顺当当就是了。有了第一次独自出门的经验,以后胆子就越来越大,在陌生环境下应对能力越来越强。后来上瘾了,干脆有意避开同学,独自出行。没有同伴,会迫使自己主动去跟陌生人交流。
  可以这么说,旅途中积累的见识对我人生的影响,不亚于书本知识。到今天,大学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大多数归还给老师了,但是独自在旅途中与各色人等的交流经验,比如黑社会马仔、小贩、二奶、妓女之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这是在家里和学校里都很难遇到的,从家长和老师那里了解的世界是黑白两色,而我在旅途亲眼看到的却是连续分布的灰色。
  要说社会治安,那时候可比现在差多了,火车上偷窃是常事,团伙抢劫也遇到过,回头想想是有点后怕,但还是很怀念那种三教九流混杂的场合,类似的场合即使今天再遇见,也不会再有那种少年的好奇了。而且旅客对大学生普遍热情,坦诚相待,不像成年人世界中那样相互保持戒心。一个年纪该做一个年纪的事情,错过了就很难补救。那些把孩子亲自送进大学校门的家长,实际上剥夺了一次孩子独自出门的机会,所以我替他们惋惜。
  我那时候不是父母不想送,实在是经济拮据,不舍那笔路费。发达国家也很少像我们这样父母亲自送孩子上大学的,那不是缺钱,而是观念决定的。在英国,不要说上大学自己去,上大学之前出国旅行几乎是青年人必需的经验。在全世界的旅游热门地区,都能见到英国的年轻背包客。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再走进大学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才更具体,所以国土面积不大的英国,从来不缺全球眼光的思想家。我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早早认识到了旅行的重要性。
  旅行可以在上大学之后再补,还有一项要补的是社团活动。在成人世界中最重要的技能不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多寡,而是团队组织能力、协同能力的强弱。教育是为了让小孩早日适应成人社会,所以国外的教育当中,学生社团活动从小学开始就是主要内容,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协同能力和组织能力。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在这一块几乎空白,形式上的学生社团实际被成人操控,学生只是充当扯线木偶。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社团,只有到大学才有。这一块很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时候更活泼更有创意,那些调皮的欢迎词应该反映了学生在社团当中的自主性。
  大学的主人不是领导,不是老师,不是宿舍管理员,更不是收水电费的临时工,而是大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树立自信心,努力做自己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这样的大学生涯才无悔。

5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熊丙奇:不能漠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发布时间:2011-08-26  来源:东方网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最近,应温哥华公立教育联盟(VPEA)邀请,我到加拿大学习考察。在此期间,顺便去见一朋友的孩子。他今年1月刚来温哥华读中学,谈起在这里的学习,他最初的感受是,怎么这么空,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再就是体育课“超级累”,连着上一个半小时,全身酸疼,现在完全适应上课节奏,感觉身体特别棒。他说,他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但随后,VPEA的负责人和他聊天,才发现习惯了国内中学教学安排的他,还不适应加拿大高中的学分制,不知怎样选课,不知这些课程与今后申请大学及专业有怎样的关系。——在加拿大10到12年级,学生有7门28个学分的必修课,此外是选修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选修13门52个学分的课程并通过,方可高中毕业。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必修课及最好的选修课成绩去计绩点,申请大学。
  据说,这种情况在国内刚来加留学的高中生中很普遍。有关对中国留学生的调查显示,缺乏自我规划能力,是留学生相比英美学生的不足之处。
  在加拿大的本土中学中,还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PLAN,有4个学分,教学中会让学生列出“我的职业目标”、“我的学习强项”、“在25岁时将要做什么? ”等等。美国类似教育早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了。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在我们这里已经提了很久,具体推进却很缓慢,教育部要求每所高校都要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在相当多大学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就是一两次大讲座,更别提在中学推行职业生涯规划课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何在国内缺失?首先,学生没有多大选择空间,导致规划无用武之地,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必修课为主体。中学新课改曾推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体系,但不是高考科目的选修课根本不受学校待见;一些大学宣称实行学分制,但其实质还是学年学分制,所有课程中必修课高达80%以上,可供选修的课程数量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讲规划,反过来增加他们的无奈——我想从事什么职业,现在想选什么课,可学校有这样的课吗?我选了家长和老师会支持吗?由此,我国几乎所有学生都进入同一个成长模式。
  其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大包大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规划的基本意识。一些学生一旦脱离家长、老师,就会陷入迷茫,甚至受骗上当。最近,媒体曝光一个在广州周边各大学校区不少学生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创业导师”,居然是借培训对学生进行控制和洗脑,实施欺骗、剥削和性诈骗的骗子。这种恶性案件令人心痛。当事学生的“幼稚”也是让犯罪分子得逞的重要原因,这位“导师”谈起学生受骗时,指出她们已是“成年人”,言外之意是,这些学生应该有判断力,不要高估了他的“洗脑”能力。
  可问题是,这些大学生虽然年龄已经成人,心理却没有成人,甚至可以说极为幼稚,他们过去一直被家庭、学校规划,一直关注书本知识学习,接受的是灌输式教育而非讨论式教育,服从多于思辨。“涉世未深”是社会经常对他们的评价。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再漠视了。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我国未来的高考,将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势必带来基础教育格局的变化,学校不再千校一面,对学生的教育会更重视“个性化”。即便从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能力出发,学校和家庭也应在有限空间中,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规划。

5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21: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人见人爱”的30条诀窍










    随着大学生群体的趋于庞大,他们生存的方方面面也逐渐曝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其中有对优秀大学生的肯定之辞也有对在大学沉沦者的否定之意,不难发现,不论在国内外名牌大学还是二三流大学,总有那么些优秀份子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同学师长的认可和喜爱。与老师同学以及亲戚长辈相处,他们都能如鱼得水,深受欢迎。这里总结了部分他们的处世妙招与大家分享。

1. 学会并习惯于从小处发掘可能连别人自己都没察觉的长处并予以赞扬。当然,用恳切、真诚的话语。
2. 与他人相处,欣赏和鼓励才是获得更多交流和增进友谊的途径。
3. 学会包容,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4. 千万不要在背后随意评价甚至贬损别人,如果听话对象就是他的老乡或者亲戚呢?
5. 住同一间寝室,如果有人在休息,做事说话尽量放轻,出门时不要重重地关门。
6. 从家乡带来特产,要与朋友一起分享。
7. 多动手帮忙,少冷眼漠视。下雨时收回所有室友可能被淋湿的衣物,打水时可以帮别人顺捎一瓶,就当作锻炼身体。
8. 学着低调,即使周围的确存在一群“燕雀”,也不要流露 “鸿鹄”的高傲。
9. 不要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就是有失身份,通常主动的一方,也是收获的一方。
10. 坚持原则,逾越自己底线的事,再委婉也要拒绝。
11. 习惯于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12. 即使最好的兄弟也要说谢谢,再好的姐妹也不要借穿对方的衣服。
13. 爱惜别人的东西,如有破损或遗失,及时道歉补偿。
14. 尊重他人隐私,谣言不仅伤害他人,也会降低自己身份。
15. 跟同学聚餐,不在买单时显出事不关己,也不用每次抢着付钱。
16. 不要总以为别人在耽误自己时间,也许别人是在停下手中的事情陪你。
17. 过分谦虚就是骄傲,过分自信就是自恋。
18. 真心爱好并掌握一门艺术,持续练习一项竞技类体育项目。
19. 敢于对喜欢的人表白,并说到做到;不对很多人说“我爱你”,一个人不会成为救世主。
20. 不论是否有课,保证每天都有时间读书。往后才会感叹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的好处。
21. 接受他人的好意和邀请,这不仅相关礼貌,或许还会赢来一份友情。
22. 学生会毕竟不是真正的官场,服务同学远比仕途重要。
23. 学会理解和接受看不惯的人和事,因为有可能是自己出了问题。
24. 手机尽量调成振动。不要在公共场合用播放器弄出拙劣的噪音。
25. 与人约会不迟到,但也不早到。
26. 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为他人买礼物,特别是自己的父母。
27. 自然微笑——好人缘的杀手锏。
28. 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向每天能坚持早起的人投以敬意。
29. 学会自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30. 永远记住:幸福等于物质除以欲望,欲望越大,幸福越小。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0: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02:23 , Processed in 0.0810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