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节处显工夫 微小里见风采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6:18:03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课,走在回家的路上(二)

  

3、追求文品与人品的优化组合。语文课是学习者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的:先是“披文以入情”,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再是“入情以披文”,明了高质量的思想是借助高质量的言语形式来表达,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此同时内里还表现为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人品与文品”的优化组合实际上指的是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即是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心灵世界携手走向丰妙境界。
二、走在回家的路上:促进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学情感亦一样。教学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对文本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是否“共鸣”,是教学情感,乃至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讲课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象机器人一样虽有声而无情,虽有行而无内涵。这无激情的教学,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压迫强制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和时间赛跑》的课例中的“创设名言”部分课录:
师:读了这篇文章,看到了林青玄和时间赛跑的成就,一定会有感触,(指一生)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不珍惜时间的后果,不堪设想;珍惜时间的结果,幸福美满。
师:(指生)你说得太好了,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回答)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师:好的,请你在这句话后面署上大名。
生:不珍惜时间的后果,不堪设想;珍惜时间的结果,幸福美满——未来的科学家,易杰。
师:这句话可以说是易杰的名言了!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从家境贫困的乡野村夫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从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智慧的哲人志士······当面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或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发出许多感叹。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 理学家 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 民族英雄 岳飞
光阴是最贵重,最有价值的东西,千万不要把今天要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
         ——    著名音乐家  贝多芬
“好好的把握业余时间,你就能挖掘出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未来的语文教学专家——吉春亚
师:孩子们,你们也一定有美好的理想。未来的科学家、魔术市、表演艺术家、作家们,你们会怎么说呢?请拿起你们的笔,尽情抒发自己的情,尽情创编自己的名言。
生:(兴趣倍增,动笔写一写两分钟左右)
师: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流会有更多的思想火花迸发。
生1:时间是一辆不回头的火车,开走了就再也别想搭上它——未来的文学家  刘芳
生2:人生短暂,一定要珍惜时间,那你才会成为有用之才。—未来的海洋学专家  沈翰芳
师:一路走好,前面会有数不尽的风光。
……
(学生畅所欲言,滔滔不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这里没有千人一面的简单描述,没有大同小异的机械模仿,而是学生自由地调动自己心中的语言储备,调动自己心中的生活积累,大胆地展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独特感受的结果。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语文教学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如果说 “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情感”便是语文学习的生命。言语学习需要情感的滋润,需要情感的震撼。有了丰富情感,才可能会有丰妙的言语;有了丰妙的言语,就能更好的展现丰富的情感。让言语和情感产生共振,让两者携手走向丰妙,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不断的追求。
三、走在回家的路上: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咏,楚辞世界巫风神话的幽怨对话,魏晋士子的生命自觉,盛唐之音的气度恢弘,宋元山水的迷我忘我之境,明清之时的纷繁世俗图景·····我们需认真品味;老舍的文字是漫画,世俗风情,鲁迅的文字是木刻,力透纸背,余秋雨的文字是水墨,意蕴深刻,张承志的文字是油画,色彩浓烈……我们该细心欣赏;安徒生的童话以虚构之笔昭示给世人美所能达到的程度,巴尔扎克构筑一座座语言及命运的迷,艾略特打开了一片意象与文明的荒原……我们应默默体会。“平心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让读书,这剂心灵的鸡汤,不断的滋养着曾经“气虚”的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为语文课有滋有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奠定基础。
记得那是一次在无锡执教《小镇的早晨》的最后一个延伸环节,我发现上课的会堂的墙壁上的有好几幅恬静、美丽的画面,就脱口而出如下的话语:
“恬静”不只是局限于小镇的早晨,大家看,我们这个大厅里的好多画给人恬静的感觉。许多自然风光给人的感觉是恬静的,人与动物融恰相处于大自然中,也会给人以恬静的感觉。表现“恬静”的语言形式也有多种,课文中用一段话表现,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一句小诗表达,大家看墙壁上的画面:(边带着大家看画,一边创编小诗)这幅是“水平如镜照树影”、这幅是“天地之间乐逍遥”、那幅是“山在虚无飘渺间”、那幅是“青松翠竹花戏蝶”、眼前的是“青青小溪绕山间”、“诗情画意在人间”……
当时,听课的老师和同学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我想:榜样的力量才能够引领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谴词造句的能力。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语文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以内养外”、“补血养颜”。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
那么我们就会享受于行走在语文回家路上的无限快乐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4:38 , Processed in 0.1017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