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46|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生宿舍是非地抑或温馨港?——写给大学新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6 17: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生宿舍是非地抑或温馨港?——写给大学新生
2010-09-2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浏览字号: 过Email推荐给好友: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非常大。
  结束了紧张的军训,各地大学一年级新生陆续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大学四年都是人生中鲜明的坐标,四年中所有的记忆都将镌刻在生命的备忘录上。
  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塑造完美的大学生活,这是每一个大学“新鲜人”的渴望。环境的变化、交往人群的变化以及学习目标的变化都使生活这道题增加了难度,如何解好这道题成为大学新生需要直面的现实。
  怎样和周围同学和睦相处?渴望与爱情相遇,但怎样分辨友情与爱情,怎样处理爱与性的关系?无疑,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是成长中的大学生最为切近的两个命题。值此新学期之际,本刊特别策划“写给大学新生”系列报道,希望从现实、理论和实践诸层面提供思考,寻找答案。
  9月,大二女生张乐开始了新学年的生活,可是有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她:同宿舍的一位女同学总是跟大家对着干,人家睡觉她熬夜,并经常整出很大动静把大家吵醒,宿舍卫生从来不主动打扫,宿舍用电说好大家轮流买电也总是故意拖着不买。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有一天同宿舍的其他两位同学不在时,张乐晚上去了趟卫生间,回来时竟被关在了门外,害得她大冬天的在宿舍外面冻了半天。一想到开学后又要面对这样一位“室友”,而且还将长达3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张乐感到很痛苦。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像张乐一样面临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并不是个别现象。“据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最困扰大学生的是宿舍人际交往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希庆说。
  一项调查显示,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三方面的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居前三位
  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首要压力
  “身为一名理科大三学生,最令我困扰的不是学业,不是考研,而是和自己宿舍同学的关系。真是令人感到很羞愧,20岁的人了,还孩子似的闹可笑的矛盾。可是,我无法化解它,这折磨人的桎梏。”某大学女生小汪3年来一直被尴尬的宿舍人际关系所困扰,最近甚至影响到学业。“宿舍里的气氛很不好,我就像呆在冰窖似的,很影响心情,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一想到我还要在那个‘冰窖’呆一年多,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我还要考研,可现在根本看不进去书。”小汪痛苦地说,大学里一般本宿舍的关系最好,尤其是女生。“可我恰恰相反,和其他宿舍的人关系都很好,形影不离的好友也是外宿舍的。唯独和最重要的本宿舍的人水火不相容,甚至和其中一位频繁吵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一些机构和学校所做的调查来看,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据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本校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467位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三个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居前三位,分别占咨询人数的20.9%、19.3%和18.6%,其他依次是爱情心理(16.3%)、个性心理(13.1)、神经症性问题(9.4%)、职业心理(1.3%)和性心理(1.1%)。“从统计数据来看,人际交往问题是目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刘希庆对记者说。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最大。”刘希庆说,“曾来找我咨询的一个学生在社团、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与别的宿舍同学关系也不错,就是处理不好与本宿舍同学的关系,搞得他很苦恼。”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由于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刘希庆说。
  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已经超过择业和学业的压力。
  “像小汪这样的案例,我们在咨询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学生与其他宿舍的人关系处得很好,一到自己宿舍关系就处理不好;有的宿舍出现了几个人合起来孤立一个同学,甚至最后把这个同学赶出宿舍的情况。其实许多矛盾都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引发的,但解决不好、长期积累就会引发大问题,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冲突。”去年11月14日发生在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公寓的杀人案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刘希庆认为,这个被称为“第二起马家爵”事件的惨案为我们再次敲响警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刻也不能忽视。
  “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刘希庆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大学生大多在学校寄宿,同室伙伴之间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一个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在融洽的宿舍中生活的同学,因人际关系和谐,往往心理健康程度高,心情舒畅,学习专心,乐于交往与助人。反之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不融洽,甚至冲突、仇视,彼此勾心斗角,心理压力便会增大,导致压抑、冷漠、猜疑、退缩、回避、畏惧、敌对等消极情绪和内心体验,严重阻碍心理健康发展。
  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等原因使一些学生“合不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0:44: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21:58:45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人见人爱”的30条诀窍










    随着大学生群体的趋于庞大,他们生存的方方面面也逐渐曝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其中有对优秀大学生的肯定之辞也有对在大学沉沦者的否定之意,不难发现,不论在国内外名牌大学还是二三流大学,总有那么些优秀份子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同学师长的认可和喜爱。与老师同学以及亲戚长辈相处,他们都能如鱼得水,深受欢迎。这里总结了部分他们的处世妙招与大家分享。

1. 学会并习惯于从小处发掘可能连别人自己都没察觉的长处并予以赞扬。当然,用恳切、真诚的话语。
2. 与他人相处,欣赏和鼓励才是获得更多交流和增进友谊的途径。
3. 学会包容,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4. 千万不要在背后随意评价甚至贬损别人,如果听话对象就是他的老乡或者亲戚呢?
5. 住同一间寝室,如果有人在休息,做事说话尽量放轻,出门时不要重重地关门。
6. 从家乡带来特产,要与朋友一起分享。
7. 多动手帮忙,少冷眼漠视。下雨时收回所有室友可能被淋湿的衣物,打水时可以帮别人顺捎一瓶,就当作锻炼身体。
8. 学着低调,即使周围的确存在一群“燕雀”,也不要流露 “鸿鹄”的高傲。
9. 不要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就是有失身份,通常主动的一方,也是收获的一方。
10. 坚持原则,逾越自己底线的事,再委婉也要拒绝。
11. 习惯于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12. 即使最好的兄弟也要说谢谢,再好的姐妹也不要借穿对方的衣服。
13. 爱惜别人的东西,如有破损或遗失,及时道歉补偿。
14. 尊重他人隐私,谣言不仅伤害他人,也会降低自己身份。
15. 跟同学聚餐,不在买单时显出事不关己,也不用每次抢着付钱。
16. 不要总以为别人在耽误自己时间,也许别人是在停下手中的事情陪你。
17. 过分谦虚就是骄傲,过分自信就是自恋。
18. 真心爱好并掌握一门艺术,持续练习一项竞技类体育项目。
19. 敢于对喜欢的人表白,并说到做到;不对很多人说“我爱你”,一个人不会成为救世主。
20. 不论是否有课,保证每天都有时间读书。往后才会感叹书中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的好处。
21. 接受他人的好意和邀请,这不仅相关礼貌,或许还会赢来一份友情。
22. 学生会毕竟不是真正的官场,服务同学远比仕途重要。
23. 学会理解和接受看不惯的人和事,因为有可能是自己出了问题。
24. 手机尽量调成振动。不要在公共场合用播放器弄出拙劣的噪音。
25. 与人约会不迟到,但也不早到。
26. 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为他人买礼物,特别是自己的父母。
27. 自然微笑——好人缘的杀手锏。
28. 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向每天能坚持早起的人投以敬意。
29. 学会自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30. 永远记住:幸福等于物质除以欲望,欲望越大,幸福越小。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熊丙奇:不能漠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发布时间:2011-08-26  来源:东方网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最近,应温哥华公立教育联盟(VPEA)邀请,我到加拿大学习考察。在此期间,顺便去见一朋友的孩子。他今年1月刚来温哥华读中学,谈起在这里的学习,他最初的感受是,怎么这么空,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再就是体育课“超级累”,连着上一个半小时,全身酸疼,现在完全适应上课节奏,感觉身体特别棒。他说,他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但随后,VPEA的负责人和他聊天,才发现习惯了国内中学教学安排的他,还不适应加拿大高中的学分制,不知怎样选课,不知这些课程与今后申请大学及专业有怎样的关系。——在加拿大10到12年级,学生有7门28个学分的必修课,此外是选修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选修13门52个学分的课程并通过,方可高中毕业。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必修课及最好的选修课成绩去计绩点,申请大学。
  据说,这种情况在国内刚来加留学的高中生中很普遍。有关对中国留学生的调查显示,缺乏自我规划能力,是留学生相比英美学生的不足之处。
  在加拿大的本土中学中,还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PLAN,有4个学分,教学中会让学生列出“我的职业目标”、“我的学习强项”、“在25岁时将要做什么? ”等等。美国类似教育早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了。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在我们这里已经提了很久,具体推进却很缓慢,教育部要求每所高校都要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在相当多大学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就是一两次大讲座,更别提在中学推行职业生涯规划课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何在国内缺失?首先,学生没有多大选择空间,导致规划无用武之地,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必修课为主体。中学新课改曾推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体系,但不是高考科目的选修课根本不受学校待见;一些大学宣称实行学分制,但其实质还是学年学分制,所有课程中必修课高达80%以上,可供选修的课程数量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讲规划,反过来增加他们的无奈——我想从事什么职业,现在想选什么课,可学校有这样的课吗?我选了家长和老师会支持吗?由此,我国几乎所有学生都进入同一个成长模式。
  其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大包大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规划的基本意识。一些学生一旦脱离家长、老师,就会陷入迷茫,甚至受骗上当。最近,媒体曝光一个在广州周边各大学校区不少学生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创业导师”,居然是借培训对学生进行控制和洗脑,实施欺骗、剥削和性诈骗的骗子。这种恶性案件令人心痛。当事学生的“幼稚”也是让犯罪分子得逞的重要原因,这位“导师”谈起学生受骗时,指出她们已是“成年人”,言外之意是,这些学生应该有判断力,不要高估了他的“洗脑”能力。
  可问题是,这些大学生虽然年龄已经成人,心理却没有成人,甚至可以说极为幼稚,他们过去一直被家庭、学校规划,一直关注书本知识学习,接受的是灌输式教育而非讨论式教育,服从多于思辨。“涉世未深”是社会经常对他们的评价。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再漠视了。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我国未来的高考,将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势必带来基础教育格局的变化,学校不再千校一面,对学生的教育会更重视“个性化”。即便从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能力出发,学校和家庭也应在有限空间中,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规划。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36:35 | 只看该作者
余以为:大学的生涯怎样才无悔
 发布时间:2011-09-05  来源:南方网



  余以为 媒体人
  近日各高校陆续进入迎接新生高峰期,最兴奋的莫过于新生自己,最累的莫过于家长。每到新生开学这个时候,大学校园总被家长和家长开来的汽车占得满满当当的(昨日《广州日报》)。新生被家长喧宾夺主,我替他们惋惜。
  我17岁上大学那年,自己一个人转几趟火车,在路上奔波了四五天才赶到学校。现在已经记不太清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情形,那时小心谨慎,心无旁骛,不敢在路上发生什么故事,总之顺顺当当就是了。有了第一次独自出门的经验,以后胆子就越来越大,在陌生环境下应对能力越来越强。后来上瘾了,干脆有意避开同学,独自出行。没有同伴,会迫使自己主动去跟陌生人交流。
  可以这么说,旅途中积累的见识对我人生的影响,不亚于书本知识。到今天,大学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大多数归还给老师了,但是独自在旅途中与各色人等的交流经验,比如黑社会马仔、小贩、二奶、妓女之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这是在家里和学校里都很难遇到的,从家长和老师那里了解的世界是黑白两色,而我在旅途亲眼看到的却是连续分布的灰色。
  要说社会治安,那时候可比现在差多了,火车上偷窃是常事,团伙抢劫也遇到过,回头想想是有点后怕,但还是很怀念那种三教九流混杂的场合,类似的场合即使今天再遇见,也不会再有那种少年的好奇了。而且旅客对大学生普遍热情,坦诚相待,不像成年人世界中那样相互保持戒心。一个年纪该做一个年纪的事情,错过了就很难补救。那些把孩子亲自送进大学校门的家长,实际上剥夺了一次孩子独自出门的机会,所以我替他们惋惜。
  我那时候不是父母不想送,实在是经济拮据,不舍那笔路费。发达国家也很少像我们这样父母亲自送孩子上大学的,那不是缺钱,而是观念决定的。在英国,不要说上大学自己去,上大学之前出国旅行几乎是青年人必需的经验。在全世界的旅游热门地区,都能见到英国的年轻背包客。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再走进大学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才更具体,所以国土面积不大的英国,从来不缺全球眼光的思想家。我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早早认识到了旅行的重要性。
  旅行可以在上大学之后再补,还有一项要补的是社团活动。在成人世界中最重要的技能不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多寡,而是团队组织能力、协同能力的强弱。教育是为了让小孩早日适应成人社会,所以国外的教育当中,学生社团活动从小学开始就是主要内容,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协同能力和组织能力。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在这一块几乎空白,形式上的学生社团实际被成人操控,学生只是充当扯线木偶。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社团,只有到大学才有。这一块很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时候更活泼更有创意,那些调皮的欢迎词应该反映了学生在社团当中的自主性。
  大学的主人不是领导,不是老师,不是宿舍管理员,更不是收水电费的临时工,而是大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树立自信心,努力做自己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这样的大学生涯才无悔。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9:29:32 | 只看该作者
动画、艺术设计就业相对灵活
除了美术学专业外,近几年,艺术设计、动画专业也已多次被亮红黄牌。不过,相对于美术学专业,动画、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渠道相对灵活。
山东艺术学院2010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小仇毕业后先在一家公司任设计师,经过一番并不顺利的就业尝试后,他选择主动“失业”,然后在济南市长清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设计工作室,接些设计类的定单。“收入不稳定,但总体收入比给别人打工时好。”据小仇介绍,“设计类专业还算较容易就业,其次是动漫专业,国画、油画等造型类专业则比较惨淡。”
山东艺术学院一位陈姓教师对记者称,山东省美术专业生源多,加之各高校扩招,美术专业毕业生数量这几年急速攀升。从身边的情况来看,就业状况不太好。“但是,即使有些毕业生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就业,他们也会通过接私活赚取收入,吃饭不成问题。甚至可以说,跟这些年失业率较高的国际贸易、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相比,艺术设计、动漫类学生‘自救’能力比较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顾业群也对记者称,艺术设计、动漫专业就业签约率的确不高,但是许多毕业生选择成为独立艺术家、独立设计师,包括一些毕业生会去“北上广”寻找机会,这些都难以统计在就业率里。艺术类专业不能与其他专业等而视之。
高校就业率“两极分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何主任对记者称,她不明白麦可思的结果是怎么调查出来的,但是对于清华美院来说,“就业率不成问题,基本百分百就业。”据她介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比较少,每年只有240名左右,分为10个专业25个方向,有些专业方向只有三四个学生,临近毕业时会有许多单位来争抢人才,即使像动漫这种近些年被社会指为困难户的专业,对清华美院来说也不成问题,“动漫专业只有25名学生,毕业后除了出国继续进修的学生外,多数签约百度、搜狐等知名公司。”何主任认为,清华美院的学生因预期比较高,有些对就业单位不满意,选择自己开画廊、建立动漫工作室等,这些可能不会被统计至就业率里面,但确实是就业了,并且他们还生活得很好,很舒服。
中央美术学院就业情况也比较好。中央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王姝向记者提供了2010年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数据,高达93.18%,其中,艺术设计学院就业率高达97.93%。但王姝强调,就业率数据不等于签约率,而是包括了选择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学生。对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来说,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比较高,达1/3以上。“前段时间还有位动漫专业学生来找我,问有没有更好的就业单位,其实他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旗下某公司工作,底薪就达6000元至8000元,但他还是不够满意,希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该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动画、景观设计等新增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不过,知名院校的就业数据不代表全部高校。从全国范围来看,动画专业因毕业生基数大,的确成为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时,我国只有两所学校设立动画专业;2003年全国开办动画类专业、院系或者二级学院的高等院校有93家,在校学生总计达7000人;2005年,全国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230家,在校生总数1.5万余人;2007年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已突破400所,在校学生有近4万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英教授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动画专业在校生高达40万至50万人,每年有十几万毕业生,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本报记者 侯丽)
6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9:28:58 | 只看该作者
美术类专业就业难不难? ——高校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专业就业状况调查


日前,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外公布。报告中,动画专业被亮红牌,艺术设计、美术学专业被亮黄牌;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达到15.6%,而本科失业率全国平均水平为8.8%。
美术学成为大冷门
蒋康明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史论方向)2010年本科毕业生,目前任职于山东画报出版社。一年前毕业找工作时,他可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小蒋理想的职业是教师,或者去某些研究机构做美术学方面的研究。可是,很少有单位需要这样的人才:中小学缺的是美术教师,能写能画就行,不需要太多美术史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进高校当然最好,不过只有本科文凭的话,几乎是妄想。折腾了很久之后,他进了现在这家单位。
虽然工资较低,与同学相比,蒋康明还算比较幸运,至少专业比较对口。据他所言,当时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改行了,有从事文案工作的,有从事会展工作的,还有几位同学一年来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准备考研。
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李老师介绍,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一般为美术教师、美术编辑、美术指导、美术设计、文化艺术管理等。因为专业特点所限,就业方向比较窄。他认为,这次麦可思的调查给高校美术学人才培养敲响了警钟。他建议,美术学的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比如,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外,学生也可以选择某一画种深入学习和练习,并增加体现职业方向特点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职业方向来命名并形成独立的课程模块,并以选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至少一个模块进行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多个模块,这样,学生毕业时至少能掌握从事一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据记者了解,美术学专业以前主要存在于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学院)中的美术学院(美术系)。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开办艺术专业,美术学专业又多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类院校美术学专业的纷纷上马和扩招也加大了近年来的就业难度。
而且,一些综合性大学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看不出其侧重点和专业针对性,就业时自然会面临窘迫境地。
麦可思高校培养质量评估部门负责人马女士称,美术学专业之所以被亮黄牌,而不是红牌,是因为各大高校美术学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就业比较困难,失业比例较高,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供需关系并非最紧张的;而像动漫专业,虽然失业率没有美术学高,但因为全国各大高校开设此专业的很多,并且招生量巨大,所以,失业总人数也非常多,这也加大了市场上的就业竞争,所以被亮红牌。
6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00:53:34 | 只看该作者
张祥龙:孝的发生



孝,如这个汉字所显示的,意味着子代对于老去的亲代的照顾和尊重。这一人类现象迄今还没有成为一个重大的人类学问题,也没有成为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这种状况应该改变,因为它是人类的内时间意识的集中展现,从中可以窥见人性的最独特之处。不理解孝,人类学就还在颇大程度上徒有虚名,哲学家们,特别是儒家哲学家们所讨论的人性和人的生存结构就是无根之木。





    原来被认为是人类独具的能力,如使用工具、自身意识、运用语言符号、政治权术等,现在都在动物,特别是我们的表兄弟猩猩类中被发现了,起码是这些能力的初级形态。但是,孝这个现象,就像两足直立行走,却只是特立于人类之中,而成为标识人类的基本现象。


    古多尔等人多年观察的黑猩猩的典范母亲弗洛(又译为“芙洛”),曾身为群中雌黑猩猩的老大,养育了数个子女,当她变老后,那些后来很成功的子女——法宾、费冈、菲菲——并没有来照顾她。最后她死于一条河边,无“猩”理睬。


    黑猩猩没有绝经期,这是与人类的又一个区别,所以弗洛至死还在尽母亲之责。弗洛死后三周,她最后还在抚养的未成年儿子弗林特也死了。弗洛的子女们就生活在同一个群中,他们也曾很依恋她,帮她对付其他的黑猩猩,女儿菲菲也曾对于弟弟很有兴趣,弗洛死后菲菲也曾试图帮助弟弟弗林特,可见黑猩猩中是有某种亲属认同的,但他们都没有来实质性地帮助年老的母亲。为什么会是这样?在弗洛最需要成年子女照顾的时候,它们不在那里。这并不说明她的子女们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还根本不知道这是好的、应该的。黑猩猩的意识还达不到“子女应该照顾年老母亲”的程度,因为它们的内时间感受能力没有那么深长。


    但在人那里却出现了明确的孝行,而且进化论学者们也可以为这孝行找到增强进化适应力的根据,比如老年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群体的生存有帮助,特别是在出现异常状况时,比如旱灾时记得哪里有水,饥荒时知道哪种植物可食,瘟疫时知道哪种草药可疗。但是,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老年如何从无用变为有用,特别是,人猿之共祖如何知道这种有用,却是这种解释无法说明的。情况似乎倒是:造成孝行与造成这“有用”的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没有深长的时间意识,老年人就不会比中年人更有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在今天这个技术横行的时代里,老年人又变得无用了)。


    关键在于,在人这里,不管是能人、直立人、古智人(含尼安德塔人),还是现代智人,在某一时代、某一阶段出现了足够深长的时间意识,致使他或她能够记得或想到:母亲和父亲对于自己曾有大恩,应该在他们年老时回报。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在某个时刻感到不安和愧疚。能够有这种孝意识的人,一定是能进行跨物理空间和物理时间而想象和思考的人,能积累知识和经验,能够在各个层次上合作,也就是到老也能够被后代认为是有用的人。





    那么,什么使如此深长的时间意识出现?答案很可能是,人类新生婴儿的极度不成熟以及亲子联体。


    相比于其他高等灵长类,这种不成熟不只是量的变化,而是由直立行走引发的身体特征(如人族女性产道的变狭和人族头颅的变大)所导致的生存结构的变化——婴儿的提前出生和抚养期的拉长及艰难;它深刻改变了人类婴儿与母亲、父亲或任何抱养人的关系,乃至父亲与母亲的关系,也改变了人类本身的亲属及社会关系结构。人们总习惯于将男女或夫妇比作最明显的人类阴阳关系,相对、互补而又出新;但就人类的形成史和实际生存样式而言,由两足行走导致的新型亲子关系,才是那产生一切新形态的阴阳发生的源结构。人类婴儿的不成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看一位人类学家M.F.Small所写:


    人类婴儿出生时,它从神经学上讲是未完成的,因而无法协调肌肉的运动。……在某个意义上,人类婴孩的非孤立性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致它从生理和情感上讲只是‘婴儿-抚养者’这个互绕联体(entwined dyad of infant and caregiver)的一部分。


    这讲得不错。人类婴儿与抚养者(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史上,这抚养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婴儿的亲生父母)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而首先构成了一个互绕联体。人类婴儿必须提前出生,他与母亲之间的肉体脐带虽然断了,但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脐带还活生生地联系着母子乃至父子。所以亲子关系,更可以被称为阴阳关系。正是由于它,导致了人类家庭。人类的夫妇关系,如前所说,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这个关系。从现实的生成顺序看,有夫妇才有亲子;但从人类学或人类形成史的发生结构上看,有亲子才有夫妇。


    婴儿出生的不成熟如何导致了内时间意识的深长化呢?婴儿出生的极度不成熟,意味着他的生命的极度微弱,随时可能而且比较容易死亡。因此,养活这样的生命就要求母亲乃至父亲的完全投入,深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带孩子开始,亲代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而进到一个互绕联体的生活之中。婴儿的不独立就等于亲代的不独立。这从母子夜间睡觉的方式可以略加窥见。


    另外,由于婴儿出生时脑部是远未完成的,所以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头颅和脑要像个气球一样快速扩张,最后头骨才能合拢。可以想见,在这段意识身体(主要表现为头)的塑成期或“正在进行时”中,婴儿与母亲或抚养人的互动具有深层构造的、终身的后果。在某种意义上,婴儿与养育父母的内在关联,是“长进了”他的生命之中,而不只是一般的记忆关联。心理学家们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人类婴儿与父母的关系,其核心肯定属于长期记忆,而且应该是一种不会被遗忘的本能记忆或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记忆。我们学了外语,即便建立了长期记忆,但由于长期不使用,或由于年老,也会淡化或在相当程度上遗忘。但我们一旦学会了第一语言,或学会了游泳、骑车,其核心部分就不被遗忘,即便长期不用它。人与养育己身父母的关系,甚至早于第一语言的学习,所以起码属于后一种长期记忆,即质的长期记忆。人随着岁数的增长,甚至到年老时,这种记忆可能变得更强烈,即便父母在他或她年轻时就故去了。


    除了亲子之间的深度关联,这种关联持续的时间之长,在动物中也是罕见的。现在的人类后代,平均14-15岁性成熟,生活自立更晚,而我们可以推想,人类形成史上的婴儿成熟期从生理上还要迟,因为科学家们对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研究都表明,野生自然生活的要比圈养的成熟期迟得多。野外的雌黑猩猩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是14.5岁,而圈养的是11.1岁;野生的大猩猩生第一胎的年龄是8.9岁,圈养的是6.8岁。而现代人,特别是经过工业革命后的人类生活方式,相当于被圈养。灵长类养育后代要比其他动物包括其他哺乳类艰难,黑猩猩养后代也比大猩猩更困难,比如黑猩猩母亲携抱她的婴儿达5年之久,而大猩猩婴儿发展自身的运动能力比黑猩猩婴儿快得多,6个月的大猩猩幼仔就能骑到妈妈背上而不掉下来,两岁就基本上不用母亲抱了。而我们知道,黑猩猩要比大猩猩从生理到智力都更接近我们。情况似乎是:养孩子越是艰难、越是时间长久的,就越是被这种“长期投资”逼得要发展出内时间意识。


    这两个情况加在一起,使得人类必须有长远的时间视野,能做出各种事先的预测、计划和事后的反省、回忆,不然就难以养活子女,传承种族。


    相比于威尔逊津津乐道的所谓人类的好战性、一夫多妻制、鲜肉的极端重要性等等,人类婴儿出生的极度不成熟才是一个真正持久和影响深远的事实,它在狩猎—采集的人类社会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为它,在那样一个不断迁移的社团中,父母亲必须有更长远的时间意识,知道如何养活、保护自己和婴儿。比如,由于拉扯幼小子女的母亲的劳动能力和移动能力都很受限制,可以想见,她必须获得人际的合作才能维持自己和子女的联体生存。首先就是以上讲到的,女人择偶一定会极其看重男人的护家素质,除了他的保护能力之外,还有为人的可靠(忠实、热诚、慷慨等),而这些都含有内时间因素。而且,这男子不可太软弱,又不可一味地好斗,那样最终会葬送家庭,因为在这种“拉家带口”的情势下,几乎没有谁是战无不胜的。所以男子必须有权衡、合作、妥协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哪里最可能找到食物,哪里最可能有朋友而不是敌人,哪里是危难时可以藏身或避难的地方,哪种生存策略最能经受不测未来的颠簸……这是所有父母永远要操心牵挂(sorgen, care)的。再者,一位母亲与家庭、家族乃至邻里中的女性的合作也相当重要,婆婆、嫂子、小姑、女友等等,都是能够为她临时带儿女的分身存在者,她都要尽量与之协调。二三十年的育儿期,哪种意识能应对,它才会在几十代、几百代、几千代的考验后,留存在人性之中。因为这个或这些“小冤家”,人类才不得不是一种时间化的存在者。





    孝的出现而非保持,并不能由不少人类学家给出的“老人保存和传递有用知识”这样的理由来解释,因为孝的出现与能够保存有用知识是一个过程,使得孝出现的时间意识也会使得保存知识可能。所以,能够对孝做实用主义的考虑已经预设了孝。对于人之外的其他动物,包括我们的表兄黑猩猩,孝是无用的,徒然浪费可用来维持己身和抚养后代的精力与能量,于该种群的生存不利。


    这拐点很可能出现于人类子女去养育自己的子女之时。这个与他/她被养育同构的去养育经验,这个被重复又被更新的情境,在延长了的人类内时间意识中,忽然唤起、兴发出了一种本能回忆,过去父母的养育与当下为人父母的去养育,交织了起来,感通了起来。


    当下对子女的本能深爱,与以前父母对自己的本能深爱,在本能记忆中沟通了,反转出现了,苍老无助的父母让他/她不安了,甚至恐惧了。于是,孝心出现了。他/她不顾当时生存的理性考虑,不加因果解释说明地干起了赡养无用老者的事情,他/她的子女与他/她的父母的生存地位开始沟通,尽管说不上等同。起头处,他/她不会知道年老父母的“用处”,或偶尔知道了也影响不了日常的行为模式。老人越来越衰老,走向死亡;也没有灾荒来显示老人的智慧,因为在有孝之前,人活不过多老,也积累不了多少能超出中年人的智慧。但凭着内时间意识中过去与当下的交织,越来越多的“过去”被保持在潜时间域中,只要有恰巧应时的激发,那跨代际的记忆反转就可能涌现。此为人的意识本能的时间实现,与功利后果的考虑无关。“养儿方知父母恩”,说的就是构成孝意识的时机触机。


    孝心的出现,表明人的时间意识已经达到相当的深度与长度,能够做宏大尺度的内翻转。而且,由于孝迫使当前子女身荷未来(自己子女)和过去(自己父母)的双养重负,导致更大的生存压力,人类变得更柔弱、更不易成熟和死亡,于是其内时间意识就被逼得还要更加延长和深化,新的工具和生态位就更是生存的渴望和创造了。


    基于这种推想,4万年前在现代智人身上发生的“大跃进”,或许是人类实现孝的最晚时刻;从此以后,许许多多新的发明创造——精巧的新工具如骨器、复合工具、鱼钩、网、弓箭,及高明的艺术,如洞穴壁画、雕塑、仪式,乃至我们所说的这种语言,等等——以及它们体现的身心特征就奠定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基底。“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1.2)这成仁也就是成人,因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原载《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08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21:50:57 | 只看该作者
修炼好影响人的本领

——在成都大学师范院校2011新生(专科)会上的发言

陈大伟

同学们,大家好!受学院领导的委托,我代表师范学院的全体老师给欢迎大家来到师范学院。

我想先做一个调查,就读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你们对这个结果满意吗?请满意的同学举一下手。

(举手者寥寥)看来有满意的,也有很多不满意的。这和我当初一样,1980年我在中江县永兴中学复习,那时要预选,我们两个班100多人,预选上线24人。我是第一名,高出第二名60分,其他同学想反正都考不上,我想反正都考得上。殊途同归,大家想到的都是应该放松放松,预选结束到高考的两个月,我们玩得昏天黑地,这使有机会读本课可能的我,收到的是中师的录取通知书。当我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教过我的一位老师说:“陈大伟预选以后少去参加一些赌博,师范也就变成了师院。”这使自己很是后悔和失望,这样的心情和今天在座的同学也是一样的。

好在我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面对未来。我是报到比较早的,自己安顿下来以后,就开始帮助后来的同学。后来选班干部,因为我曾经为同学们做过向导,人比较熟,同学们就选我当了学习委员。语文老师见面,就布置了一个题目作文,大致是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我居然得了班上最高的分。现在看来我是很快接受了自己的处境,学会了既来之则安之。这里,我想用自己的经验给同学们说:“既来之则安之。”

来了干什么?就要对自己负责。今天上午,我给学生上课,我说有一首歌我们都很熟悉:“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学习未必是愉快的,是需要克服困难的。为什么不怕困难,就是怕“无颜见爹娘”,爹娘含辛茹苦不容易!今天下午气温很高,大家汗流浃背,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同学的父母还在“汗滴禾下土”,还在打工劳作。在上午上课的时候,我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有的同学不能作答,我说如果我的课讲得不好,你不愿意听,这是允许的,那你能不能说一说在这段时间里,你另外想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你不听我的,又不学自己的,这就不行,你不需要对我负责,但你要对自己负责。

大家知道,我们是来学教育的。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呢?我以为就是一个以影响和改变人为主要任务的工作和职业。就这个专业本身来说,墨子有一个设问:“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意思是天下的人不知道耕种,教人耕种和自己耕种谁的功劳更多?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我看来,与其他职业比较,教师最具“教人耕种”特征的职业,也是最具功德的职业。我当过校长、也当过处长,但最终还是为自己是教师感到幸福。这是一个可以为之献身的职业。

我也知道,有的同学本就没有准备当教师,还有的同学想当教师但因为就业竞争的原因未必能当教师。那师范的学习对我们还有意义吗?我以为也是有的,因为师范专业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学习如何去更有效的影响人和改变人。我想,只要你要和人打交道,这都是有价值的,从这种意义上,教育专业也是一个有很大延展性和适应性的专业。

影响人和改变人是一门需要花功夫修炼的功课。去年,有一位本科的同学对我说,她去做家教,学生不会用普通话读课文,这位同学就几次帮助纠正,这位小朋友很不耐烦,对这位同学嚷开了:“你就只会要我用普通话读,我讨厌你,我鄙视你……”这位同学落荒而逃。你可以想一想,你有面对这位同学的招数吗?在师范的学习中,我们要修炼这样的招数。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同学在实习前的试讲中很是紧张,她用书遮住自己的脸不敢看下面的人,也不敢移动自己的身体。后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和下面的听众目光交流,学会了靠近学生,学会了用手势强调教学重点。学会这些东西的好处,大家现在可能只能大致感受,深层的教育意义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和大家讨论。我想,这样的功夫值得花,值得学,需要我们好好学。曾经听这样一个故事,一所著名的师范大学最早培养教育硕士,硕士毕业前夕,学校邀请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长和这些硕士见面,见面结束,主办者问中学校长的印象,这些校长说:“我们不会用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和我们交流时,不敢用眼光直面我们。”这告诉我们,光有知识远远不够。

可以说,具有这样的功夫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期望同学们能够从现在开始,准备学习和修炼这样的影响人和改变人的功夫,使我们具有足够的教育影响力,为自己未来的成功人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学有所成!

(2011年9月1日下午发言,9月2日整理)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8:32:28 | 只看该作者
给刚上大学的你们

梁卫星

近一个月以来,我经常收到你们的短信和电话,你们对向往已久的大学感觉很失望,你们满怀不解与困惑,你们不想适应这已经来临的新生活。其实,你们迷茫的不是你们现在的生活,而是我以前的话居然是真的;其实,你们并非不能适应新的生活,而是不能放弃你们的尊严;其实你们并非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是还不能接受纯粹的脆弱。在你们毕业时我没有和你们好好说句话,今天,我偷个懒,不一一回复你们的来信,说几句话,谈谈我的看法,算是对你们所有人的回复,也算是迟来的毕业留言。

你们刚上大学,你们很不适应。

你们不适应军训。不是因为军训很苦很累,多苦多累,你们说你们都能忍受,你们无法忍受的是那整齐划一的单调枯燥与无个性,你们更不能忍受的是还要写什么军训感言,不写居然不给学分。这些我都曾经经历过,经历过军训对个性的绑架,经历过以学分的名义对自由与权利进行剥夺。我理解你们的痛苦和愤怒,我知道这很无聊也很荒唐,但是你们没有必要为此而沮丧,三年高中生活,你们早已知道了没有主体参与的集体主义(或民族主义或整体主义)的虚妄,它只是“被集体化”,膨胀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无耻傲慢,你们可以在个体意志的筹划下,以散文的态度与之对抗,比如假装认真实则漫不经心的自我淘汰,比如高考话题作文式的应付交差,或者干脆装病……虚与委蛇,以荒唐对荒唐,以游戏对游戏,还其本来面目,这将是个性的胜利与智力的快感。当然这也会使你们染上某些恶毒的病菌,比如,对自身与智力的过于信任,为达目的不计手段的心理暗示,还有分裂的痛苦等等。然而,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一直在告诉你们,这就是你们的存在境遇,你们对自身个性尊严与权利的捍卫是没有多少制度与伦理保障的,也没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你们很孤单,战斗开始了,我不能再与你们为伴,能不能挺住,就靠你们自己了。但即使你们堕落、沦陷,我还是理解你们,以我四十年的苦难人生理解你们。——活在中国,实在太苦。

你们不适应大学的人们,同学、室友、辅导员,甚至老师。这很正常。你们是我三年的朋友,我用了三年的人生,和你们在一起摸爬滚打,你们身上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我的影子,正如我身上也有你们每个人的青春,你们是潜在的反对派,是暂时的零余者,是四顾茫然的孤独者。你们发现你们和他们是多么的不同啊,他们热爱军训,很high地高唱红歌,一方面享受着被集体化的整体快感,一方面打着出人头地的小算盘;他们是积极分子,踊跃报名参加各种社团,特别是学生会,对组织生活满是憧憬和向往。你们问我要不要参加,我不能正面回答你们,我只能告诉你们,中国人最富贵最威严最安全的生活就是某种组织生活,而所有其他组织生活都是这种富而且贵的组织生活的预演,那里有美女帅哥,有眼球效应,有人脉资源,有政治资本,有中国人古来即向往的福禄寿,还有很多我也不知道的东西,我只是看猪而未曾吃过猪的人,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但我想这已经够了,要不要参加,你们自己决定。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们,如果你们是抱着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培养自己的勇气、胆量、实践、交往的能力去的,那我得多说一句,那就别去了。那里不会培养勇气与胆量,只会滋生无耻与无赖,你会本着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的愿望进去,出来时却是一个厚脸皮的无知无畏的畜牲;那里当然有实践和交往,但却是单一的厚黑学实践与编织关系网的训练,你本着培养交往理性的目的进去,出来时很有可能是一个拉大旗做虎皮、说谎不眨眼,溜须拍马如吃饭拉屎一样自然的东西。你们想要成全自己,想要融入社会与人群,这是每个人的本能需要,这种需要可以给人以安全感,但我要对你们说,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随波逐流的个性雷同,而是来自于你自身人格的强大与理性的坚韧,还有知识的广博。真正的自我成全是对自身个体人格的栽培与护持更新,是不断深入的理性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认识,是将个性的知识变为公共性知识。是无愧于心地担当自己的人生也力所能及地布施成全他人的人生。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参加这些组织,我只是想说,如果有多的时间,你们就多泡泡图书馆,那里也许只是大学校园里唯一干净一点的地方了;你们就看看电影,当然,你们知道应该是看什么电影,肯定不是黄金甲之类,也肯定不是在电影院,一部好电影,不亚于一本好书,你们知道的;你们也可以寻找心志相投的朋友,这些朋友不会太多,如果多了,那你就应该反思一下你是不是已经不同于以前了,要知道,你的朋友总是你的投影——和他们在一起聊天吹牛,交流看书看电影的体会,互相砥砺互相成全。

你们不适应大学的课程。与你们的预期不同,除了专业课,那将是你们的饭碗,并没有多少可以发展你们兴趣,夯实你们的生活,激发你们的趣味,丰富你们的情感,引导你们的思想的课程,倒是有许多你们必须要上,不上就不让你们毕业的课程。这种课程在小学时你们学过,你们知道那很无聊;在初中时你们学过,你们知道那是谎言;在高中时你们学过,你们知道那是控制与奴役;现在你们还要学,你们无法忍受。我得给你们说,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你们还有更多比这更不得不学的课程,比如英语你要考级,不考不行;比如计算机,你也要考级,不考还是不行……你要在短短的大学生活中拿满各种各样的证书,你才能毕业,才能有一定的底气走上求职的战场。你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资源已经被抢劫一空的世界,你们之所以要求考那么多证书,并不是真的是工作需要,而只是为了不让你们顺利就业,因为没有位置了,甚至只是为了证明你本身不行,没有找工作的资格。至于前面那些从小学开始就要求你们学的那些课程,则是那些抢劫者为了让你们心甘情愿认同他们的抢劫,对你们进行的精神洗涤——三年来,这些你们其实已经知道了,只是你们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与可怕。现在你们知道了,怎么办呢?我曾经说过,永远都不要为既成事实烦心,你们所要做的只是坚持自己。坚持你们自己,上课了,去就去,点名是他们的老伎俩,总是与分数挂勾,可他们控制不了你们的心灵与眼睛,管不了你们的耳朵与手脚,你们可以坐在那里开辟第二战场,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字,想自己所想的人与事,只要你们的心灵是自由的,外在的羁绊对你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当然,你们也可以利用一切时间学好外语与专业,通过考研考博离开这肮脏的土地,适彼乐土。当然,这其中仍然会有痛苦有烦恼有不解,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那么,就当是磨练吧,生在这片国土,很多不必要的磨练变得必要,这会让你们的自尊与独立显得弥足珍贵。

一言以蔽之,你们不适应大学的生活。这很正常,因为大学里其实没有真正的生活。他不是知识的殿堂而是谎言的渊薮;他没有思想的策源,只有意识形态的强暴;他没有人格的典范,只批量生产犬儒与市侩;他信仰的不是真理与生命,而是资本与强权;他不滋润真诚与执着,却催生虚伪与投机……他无意培养真人却着眼于抟捏奴才,而你们已经具备了尊重常识的德性,渴望做一个真正的人,希望拥有真正的生活。那么,想尽办法去摒弃假恶丑,持守真善美吧,我希望你们永远也不要适应大学的生活,我希望你们永远和你们的生存处境保持必要的张力,于不适应之中,于张力之中,你们会成就你们真实而独特的人生。如果有一天你们扛不住了,你们想放下内心的坚执了,我依旧对你们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我知道生在中国是多么的苦!但是,请你们忘记我,因为我喜爱黑暗与孤独。

愿你们有一个属己的人生!

09/09/27/匆匆草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3:36 , Processed in 0.1635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