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7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生物工程学校[海天之子]网友文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0 18:0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感生物工程学校[海天之子]网友
                              文    萃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4:5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1:48:26 | 只看该作者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0:54:13 | 只看该作者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9:39:16 | 只看该作者
“话军训”主题班会  

2011年9月5日

   新生入学是一个周的入学教育,涉及学校学习管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有些问题在学生看来是老生常谈,效果并不是很好。虽然各班晚自习都是班主任到班,但学生听的好像不是很多。

   今天是军训的第四天,天气炎热,还有些干燥,估计有些同学受不了,不少同学总想偷偷地溜号。班上有几个学生估计是从来没有吃过这苦的,整天叫苦不迭的。我也看情况,让他们透些气。

今天晚上第一节是学唱军歌。由学校的音乐肖老师在学校广播里统一教唱《团结就是力量》,效果还不错。尽管是在广播里,但肖老师还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很是到位。我在教室里也有些受感染,给同学们当起了临时指挥,最后同学们一起站起来合唱时,还真有那么点回事。

第二节晚自习,我觉得应该深化一下,于是临时在黑板上临时布置了一下,拟了一个主题:“话军训”,并在黑板上板书三点要求:

1、               一句话的自我介绍。(为方便大家,要求每一个上台的同学,先把自己的姓名写在黑板上)

2、               一句话谈军训感受。

3、               给自己这几天的军训打个分,满分是10分。

我简单地提了要求,并说,军训里最重要地是要学会战胜自我。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并且还说,对于一个人来说,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胚胎,而精神是磨砺出来的。另外,我还在黑板上板书了一句话:学会有语言与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就是要学生多开口。生活中许多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不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而拳脚相加。考虑到都是新同学,我还示范说,以往刚开始时自我介绍时,有同学好不容易上讲台来,结果同学们一鼓掌,他就蹲到了讲台下面去了。相信在同学们在轰笑声中,觉得自己起码会比郑老师讲的那个学生强。

整体看来,学生们的确不大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不少学生上来就是写了个名字,军训就一个字“累”或是“还行”,然后打个分就跑下去了。我没有过多的点评,可能是因为很少有学生借题发挥,导致下面的纪律也不是很好,我提醒了两次,最后还让同学们一起跟我读那句:“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要改变一个人,首先得改变他的思想。

我点评说,虽然大家自我介绍并不多,但至少是自己的第一次到讲台上展示自己,而且都做到了,这就是进步。其次,有些同学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时,可能不习惯,字写得不够好,但是这点我觉得其他同学要多点包容,而不应该在下面喊,写的什么字啊,其实自己的字也写得不怎么样的,说话要尽可能考虑下别人的感受;再次,同学们在给自己打分时,有些同学训练得很苦,但是很谦虚,只打了6分或是5分,是想给自己一个再成长提高的空间。而有些同学,说实在的,军训时请了不少假,却给自己打了10分,说明在潜意识里,还是希望自己能得高分的,这需要踏踏实实的努力;还有部分同学,没有给自己打分,我觉得还是评价一下为好,人的自我衡量是很重要的。

当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去提醒,比如说有些同学还没有站稳就跑下去了,有的同学写完字后,把粉笔扔到了地上;还有同学声音太小等等,学生的不足,就是教师发挥的空间,我时刻提醒自己,正因为有学生的不足,才体现出我做教师的价值,绝不可求全责备、急功近利,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和自然万物一样,有的并不是一起成熟的。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9:38:05 | 只看该作者
学生过生日





      今天是2011年3月27日,周日,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班上有三个同学过生日,都是十八岁了,他们是周欣、骆露、胡佳伟。
       周日,所以休息。我收到第一个短信是周欣的,“老师,我今天过生日,想请个假,但我请几个人,可以吗?”周欣应该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学生,但有时很有些惰性,尤其是周日的晚自习,请假比较多,有时让她的家长请,有时自己用她家里的座机给我请假,我回复说:“生日快乐,可今天是周日,这样不大好,是吧?”因为我明白,她的意思就是晚自习不能来,我本来今天班会已安排一些内容的,学生如果不到齐,效果就会打折扣。
       她又来短信说:“但我人请了,地方也选好,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我回复说:“把你们没办法,有哪几个人?”
      她立马回复说:“我寝室的女娃,老师,谢谢您,这也是我从上学到现在是第一次过生日,真的很谢谢您。”
       我听了这几句好话,心里舒服多了,并且觉得这不批假还真难不好说,于是回复说:“一定注意安全,十点之前一定要回来,回来之后一定给我打个电话!”
      她又很快回复说:“嗯,谢谢老师,那我晚自习去找她们,叫她们陪我一起过生日可以吗?”
     我一看有些纳闷,不是说都说好了吗?于是回复说:“好的,晚读报时我再问问你”这样也好,晚读报时当面叮嘱几句心里总是踏实些,而且不是先斩后奏型的,作为现在的中职生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可是没过多大会,又来了一个电话是班长的,说是班上骆露过生日,在她家里,有十个同学想请个假。我一天真有些蒙,于是不大高兴地说,今天不是星期天,没上课,怎么白天没有安排好?班长说那让骆露给您说说,于是听到了骆露的声音,看我好像还不是很肯定,她的家长接过了电话,这下我没折了。当然确认在她家里,好歹放心一些,但今天的晚自习怎么办,这么多的同学不到?
      晚读报时,到了教室,果然差了一大片,但数了数,除了请假的,就差一个同学没有来。我于是让周欣同同学出来。一看,今天果然还打扮了的,我真诚地说,今天看起来真的不错,每天都有这个气质就好,她很高兴,于是我问了问情况,就批了假条。
    到班上一说,马上就有同学说,今天我也过生日,有男生附合说,老师,的确是这样,胡佳伟上个星期就说过,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一看,这班上没多少人了。于是索性放开了,说今天,给你们破个例,让你们都轻松些,毕竟他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毕业,再见面,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
    但学生的生日不清楚,真的有些对不住同学们。想起同学们年前放假时,提前一天给我偷偷准备,过了我一个意想不到,但绝对是隆重的生日,全班同学一起让我疯狂了一回。   
    刚打了电话,都回来了,其实,年轻的时候,真的要些疯狂,多些回忆。尽管这可能会有许多的不该。但年轻,值得,值得你要为他们担当些。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9:36:48 | 只看该作者
观看翟鸿燊教授《高品质的沟通》有感

   无意之中优酷网上看到了翟教授的国学应用视频讲座,觉得真是不错,在家里就看了两遍,女儿也觉得很好玩,因为翟教授的国学应用讲座里,《道德经》《金刚经》等都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她正好背过《道德经》,偶尔她也能跟着说两句,所以有些成就感。尤其是,第一讲,关于沟通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技巧,而是从境界、胸怀上展开,感觉很新颖,也很有收获。于是下载在学生的手机上,在班上的电视上放给学生看,学生也很投入,效果比于丹的《论语》要好得多,实在得很。

因为电视不大,有些字幕学生如果看不到,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我把学生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一些,这样学生就有些讨论的氛围,用翟教授的话说,沟通有三个要素:场景、气氛、情绪。所以,这三点我都在暗暗地营造。

先是我把翟教授进行了一番烘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客座教授,国学应用大师等,视频里讲座的对象是企业的老总及经理人,属于是MBA班的学员。学生一听有些来劲了。

在观看的间隙,在精彩处我有时暂停,一起与学生分享,有时也作些记录,有时也要求学生象在现场一样握手、问好以及跟着翟教授的要求一起读,整个氛围相当不错。

大约一个小时的讲座听完之后(我用的是两节课时间),我于是让学生们起来讲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到底是上了沟通课,学生大多都能开口,说出自己的观点,当然更多地引用翟教授的观点,大致有如下一些:

1、“沟通最忌讳的是一脸死相”:刚开始学生听到这句话,觉得很好笑,后来觉得的确是这样,如果你和别人讲话,别人就那样直直地盯着你,面无表情,那不把人急死。所以要求好的面相。

2、“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每个人都有一个面相,美国总统林肯就说过,一个人四十岁之后,就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即对自己的精神气质负责。我举例说,同学们看见我今天是不是很高兴,满面春风的样,有时看到我是不是黑着个脸,在发怒时甚至是满脸杀气,典型的相随心生啊。还有,“亚心为恶”,假如内心充满仇恨,那就会恶语相向。知道这一点,总算对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不生气,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在那个时候,我想表达的只有恨意。

3、“永远记住,不要做情绪和环境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破场的事”:对此我也深有感触,古语云:一人向隅而泣,举座为之不欢。以前我常把这做成场景表演给学生看。说实在的,我们做老师的,可能最怕课堂有这样的干扰者,控制不好,就会引发许多不必要的战争。

4、“喜悦心,要有随喜心”:就是要不断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否则不会有好的沟通效果,首先就要营造一个氛围。所以我对学生说,每次走进教室时,我都尽可能地调整自己,今天是与学生来分享快乐与认识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个沟通。有时甚至开场前的几分钟能决定一节课的氛围与效果。相信老师们都有这么一个感受,所以对课堂的偶发现象要有一个良好的预案,否则受伤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一个班的学生,甚至有师生之间的情绪上的后遗症。

5、“注意力等于事实”:翟教授讲了一个球王马拉多纳的故事,就是在一次世界杯上,他从打后场带球,不断地受到对手的拉、推、飞铲等,但在晃过五人之后,他打出了一记世界波,将球送入对方球门。事后,别人采访他说,“为什么当时别人那样对他犯规他还不生气,继续踢球”,马拉多纳说: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干扰,那有我体现我作为球星的价值。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借题发挥说,我们中专部马上就要举行第三届“阳光杯”篮球赛了,的确有些担心同学们在场上因为冲撞而发生冲突。我说假如在球场上,没有人防你,让你投篮,那在后面一定还有一句潜台词:“让他投吧,让他投都投不进的!”学生哄堂大笑。我说假如有几个人来盯防你,甚至用不规则的方式来防你,那才体现你的价值,因为用正常的方法,对手已经无能为力了,而这个时候,作为场上的你,用进球就是对对手的最好回应,等待你的,就是观众的掌声与对手的兴叹。你注意什么,你关注什么,就说明你内心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假如别人把你不小心踩了一脚,你不断地追问,最后发展到大打出手,也就说明你就那点追求,注意别人是否踩你的脚!想想,当年韩信是如何有“胯下之辱”,但却成为千古美谈。

6、“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此翟教授还有一个精彩的注解:“不是因为我没用,而是因为我没用;因为我没有用,所以我没用!”学生感觉到特别过瘾。是的,许多东西我们知道,但仅限于知道,没有学以致用。今天,我们大家可能都感觉到有收获,但一定要去运用,一定要提升我们自己的胸怀,只有大格局的人,有境界的人,才能讲出大格局的话,做出大格局的事。这个视频,我看了好几遍,在每个班看时,感觉都有新的收获。好的东西,是要我们不断去回想、感悟的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9:34:58 |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心情




       作为半路出家的心理学老师,越来越觉得心理调整的重要性。前两天还翻江倒海的,现在的心也静静地恢复平静了,今天写给学生的“每日寄语”是: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了另一些人。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在人生观或价值观上都产生怀疑,那太嫩了,毕竟快是奔四的人了。
       今天的晚读报,我恢复近段时间的笑脸说,我很高兴今天同学们的卫生做得很出色,在二楼的几个班中,我走过来,觉得我们班是最干净的,是不是?同学们也都高兴了,大家的回应着我。我说,第三节课你们打扫完卫生之后,我来到教室,看到整洁的地面与课桌,心里真是高兴。这段时间,大家做事,不仅效率高而且还很和谐。晚自习大家也到得很整齐,不错!一个班就是这样好起来的。
      我又提议说,今天的晚自习,我希望大家能多问,好好的老师,不问真的很可惜,假如同学们今天问老师了,老师们会说,哇,在0801班上晚自习真好,多好的学风。我估计中专生很少有象高中生那样问老师的问题的。真正的老师都是盼望学生来请教他,这不仅是满足他,而且也是老师本身价值的体现。说完我还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大胆的提出你的疑问,你会得到更多的指导。
     我想这样简单的表扬与提示,比总说问题要好,更比发牢骚要好。
     我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新班歌:《我们都是好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更可贵地是,学生们的确有许多值得老师来表扬的地方。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9:34:01 | 只看该作者
反思的价值

有一种力量叫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回味发生的场景,揣摩得失,可能有人说这样太累。劳心的工作没有不累的,可是这样的累,私下觉得这种累也有它的价值,至少下次再有同类似的问题,你会少犯一点错误,减少一些执迷不悟的机会。

班上有个男同学前天给我推荐了一首歌《相信自己》,我觉得很不错,很有力量感的。我于是让他利用晚读报的时间,把歌词抄写在班上,并用音箱播放这首歌。按我的理解,这首歌相比以往学生推荐的歌来说,节奏感强,但声调略为高一点,班上一大半的学生是女生,唱歌相对来说比较委婉,上半年,是女生推荐的一首歌是《湖水》作为班歌,可听起来一点精神也没有。今年我也一直想让学生推荐来换一首,或者是我提得不多,还是其它的原因,学生的反应总不大。所以听了这首歌,我觉得很满意。

于是我提倡,让这首歌作为班歌怎么样。女生们反应不是太好,觉得这么高,唱起来很难。有一个嘴快的女生直接说:老师,要做搞一个投票,看怎么样?……我不知哪来的气说,“怎么一提的东西,就有人反对!”

没想到,这个女生比我反应还快还激烈:“怎么好好的给你提个意见你总这样,发那么大的火干什么?”她一边说一边把眉头皱得厉害,眼睛不时两边扫来扫去,还顺手把笔往桌上一扔。

我的火腾的上来了,立马准备发作。一想不对,这样的错误我不能一犯再犯。于是一口忍了,表情很冷漠地、一言不发地走出了教室。她周围的学生肯定感觉得出来,我想发火,但好像和学生赌气一样走了。

我的确想发火。班上的学生,我总觉得主观能动性不足。很少能主动给支招,要么就是发牢骚,班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当然,有一部分学生的确不错,虽然没能给班上出很多主意,但只要老师安排的任务,她总能做得好好的,而且是默默地做得好好的。有时觉得自己很对不住这些学生的,作为班主任不能给她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却还在抱怨她们没有为班级作更大的贡献,看来这人心是很难满足。

记得有一次,班上有次换了一个劳动委员,但大家都觉得新劳动委员没有把工作分配好,结果值日表排了几次都不能达到要求。(那是肯定的,只要你满足了这个学生的要求,就无法满足那个学生的要求,最后是越调越乱)。于是有学生就很不客气地说:“做不了劳动委员,就不要做!”很是伤人。新劳动委员受不了,找我哭诉,接着还请了两天假。我那次就发狠地说:我最反感的是挑刺的人,自己不能贡献点什么,别人说什么她就反对,这种人对集体的杀伤力太大了。有时觉得,一个集体想建设好,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在这个集体还没有一定的雏形的时候,这样挑刺很容易打消人的积极性。但一个成熟的集体则需要这种挑刺,它能促进一个集体更好的完善。

到了办公室,我还在想,我到底是想发什么火呢?是这个学生的态度、表情、还是她的内容、还是表达方式。或许都有。刚开始,我还在想,别和这个学生计较;到后来,我觉得自己也的确有问题;到现在我觉得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

她的表情固然有问题。那个神态的确也让人接受不了,那眼神、那个扔笔的动作,或许她没有感觉到,一切都是下意识的;或许她是有意的,就是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凭什么你老师能发火,我就不能发火;或许她不该我在得意的想把这首歌作为班歌的时候,泼一盆冷水。其实她提的要求也并不过分,只是想我知道一下民意,看同学们的反应到底怎么样。喜欢、接受还是拒绝。或许是我担心这首歌又被学生的表决给否定,而让班歌长期没有着落。因为我既没有表态同意《湖水》作为班歌,又没有新的歌推出来,就这么不明不白,自己都觉得有些窝火,好不容易有人提出来,那就应该扶持一把,可她偏不捧场。我可能就是这种心态。

看起来当时没有和她计较,似乎是扬长而去,或是没有和学生计较。但我没有给出一个下文,这对这首歌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一个说法,大家是唱还是不唱,这是个问题。此刻我想,假如我当时,和学生计较了,那肯定又是大动干戈,不说这个学生当时难以接受,其他的同学可能又要说,怎么班主任总这样反复无常,搞大家的心里也七上八下的,那样的情况只会更加糟糕。至少这个当时的走,相比以住是有进步的。因为我以前总想当时就给出一个答案来,说出一个所以然,让学生强加接受,实际上当事人是口服心不服,而其它的同学则是莫名其妙的,班主任到底是怎么了?

所以,前天我那个一走了之,相比从前来说,还是有进步的。我想,我这样反思之后,即便再找这个学生沟通的时候,也不会总是找她的缺点,也学会来剖析自己的心态,这样对双方的心情以及问题的处理,都是很有好处的。或许过些天,我会在双方心情很好的时候,在一个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很“随意”地向她提提这个事,或许她也会很坦然地说,班主任你还记得哟。但,只要我不把责任全推给她,她自己也会体会到自己的不足的。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个事,我才真的有种放下的感觉,因为我把这个理想通了。是的,事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地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19:33:14 | 只看该作者
寻找教育的支点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暑假是教师休整的好时间,没有外出旅行,却蜗居家中看了李希贵老师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也感觉是进行了一次美国教育之行,并且假如是自己去,肯定还不会有这么多的感受与思考。想想我们平常,也外出走走过,除了走马观花外,哪来的这么多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

读完之后,感觉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骨子里来的“师道尊严”还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对比美国教师一个细微的观察就发现,我们的课堂总是教师的声音,当李希贵老师告诉美国老师,“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坐下去与站起来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允许时”,他们惊呼:“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有这么小心翼翼吗?”可这些,在我们看来,这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全然不顾,这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还有一个方面更是让中美双方老师都感到惊讶,美国的学生在上课时,是可以随手上厕所的,当得知中国的学生都是统一在课间休息时才能上厕所的时候,他们像是听天方夜谭一般瞪大了眼睛,一副似信非信的样子,而询问这样会不会使厕所在课间太紧张了……事实上,课间的厕所紧张,在我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不对的……

或许,在美国人的思维看来,不合理的就要改,改得符合人性的需要。实质上,我们许多地方是因为制度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问题的层出不穷,可我们的思维只是想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已,而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不想从深层次上去找原因。

从前听说务实的西方人,说我们特别注重理论的挖掘,却很少想去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的许多研究课题,正如李老师所说的那样:“常常目标宏大,立意深远,拉开一个很大的场面和架势,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一个课题似乎要解决教育的全部问题,他们的课题不但切入的角度很小,而且颇有些稀奇古怪,这样的课题虽然对改变真实的教育生活很有意义,但对许多中国的教授来说,可能就太‘下里巴人’了。”比如说,李老师就碰到他们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专门研究尽快熟悉学生,记住学生名字的方法。

有趣的是,在研究时,不同的老师分享了他们记住学生名字的不同方法,许多方法,对我这个中年教师来说,可谓是耳目一新,真没想到,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探讨。实际上,在大谈师爱的今天,我们大多数教师都碰到过忘记学生姓名的尴尬,更有甚者,如果说上的平行班多了,那叫不出学生的姓名,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试想,假如我们的校长,因为学校的新员工多,而叫不出你的姓名,你是何种感受。可以说,这里面,你花了多少功夫,就代表你对学生,至少可以说,你对这个班的学生付出了多少爱心。古人说:“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我想极少有学生愿意真正接受记不住他姓名的教师。谁都无法否认,没有良好的接触与交流,哪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我们就是静不下心来,做这些明明白白、最简单不过的事,更多的是抱怨与牢骚,其实要改变大环境太难了,而改变自己,则会发现生活马上就会起变化。

客观地说,我们大多数老师还是在寻求改变,只是他们找不到改变路,不知道路在何方,才会人云亦云的。《西游记》的主题曲唱得真好:路在脚下!没有必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只要我们眼里有学生,那就会找到我们教育的支点:比如说,我们常抱怨学生不愿意交作业,那我们是否可以调查或是思考,我们布置的作业到底有多大的实效性?学生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我们自己是否做了这些习题?里面是否有许多雷同的地方?不是常说,只有老师下题海,学生才能出题海,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少做无用功,那我们是否真正的这样做过?有没有坚持?再比如说,我们总说学生越大越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实质上,小学里课堂上还是小手一片的,为何到了初中或高中,这种举手几乎就快绝迹了呢?我们是否把自己每节课的提问作过一个统计,有多少问题是可以张口就来,学生举手回答是否让他们觉得低估了他们的智商?有多少问题,问了等于没有问,因为学生不知道你问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我们老师所说的答非所问,或是一问三不知。这里面是否有一个角度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问题,也可以拿来研究:学生怎么喜欢上课时去上厕所?学生怎么上课不拿课本?学生的抽屉或课桌如何整理?学生们有多少是按时吃饭了?学生中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做事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生的需要做起,这样才能有学生喜欢的教育,才能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有专业智慧的老师,才能真正从教书育人中找到成就感与尊严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4:28 , Processed in 0.1972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