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第8页72楼起为研修实录]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0:49:51 | 只看该作者
7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4:15:07 | 只看该作者
记事:

2011。7。10。
16:19,
1627次。08车。无座。
41。00元。

孝感---岳阳。
73#
发表于 2011-7-11 08:08:43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1)
出行不易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   邱静芳

游学自古有之,书童挑着书箱,秀才骑着瘦马,古道悠悠,书香悠悠。今日我之游学,虽然有火车,有坦途,但也十分不易。
首先不易的,是得完成所有必须完成的任务,让心无杂事烦扰,才能一心求学。这次刘铁芳教师研修团队的学习时间恰逢假期第一天,来此学习没时间准备,因为所有时间得忙于期末工作。所以也就没有完成团队要求的每个学员必须完成的一篇作业。刚入学,就缺交作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反之呢?
学校的假期是7月9日开始。但我们年级7月9日上午还要召开一次重要的家长会。这是很要命的决定。因为我必须7月8日离开,否则赶不上这里的培训班开班,那就不仅缺交作业还迟到,一下子成为双差生了。因为时间非常有限,我的工作效率变得特别高,我把家长会所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我的发言都准备好人手一份,然后剩下的工作再交代一位同事代劳。这摊子事情搞定之后,我终于于7月8日晚出发了。
其次不易的,是我这次出行很不幸。还没离开龙岩,就发生了一个小车祸。我家先生忙里抽空骑摩托送我去火车站,但才离开家门1000米不到的地方,就与一辆的士碰上了。我们是非常遵守交规的,靠路边行驶。的士本在马路中间行驶,突然间紧急右转靠边,并紧急停车,我们的摩托车就赶紧靠左边绕过去。但没想到就在这时,的士司机突然开大门窜出来。于是,我们就躲避不及,撞上去了。
我还好,只是脚碰伤一点,青了几块,肿了几处,后来到福州我老爸拿药水给我涂涂一天就消肿了。但是,我先生可惨了,他右手小拇指指甲都撞没了。当晚就去医院挂瓶。而我却没时间陪伴他。我在火车上一直感到很难受,如果我不出门,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先生挂点滴要挂三天。虽然他一直发短信安慰我说没事。
我想说的不易,应该是家人的支持。如果没有先生的支持,我是无法出行的。
最后不易的,是路途遥远,行程复杂。7月8日晚乘坐无空调火车,本是9点54分发车的,后来晚点30分钟。7月9日上午9点30到福州。7月9日下午4点多吃了妈妈给我弄的蛋炒饭,然后弟弟开车,载着儿子一起送我去火车站,我于5点35分坐上开往长沙的火车。火车上啥东西都没吃,一直躺着看书,看累了睡觉,养足精神接着看书。一直到7月10日上午11时20分到到长沙。出来转悠一下,想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却发现没小吃店小饭店,都是大酒店。只好在路边买了一条春卷,一杯豆浆,然后去候车厅坐着吃。吃完之后,等待下午1点30分开往岳阳的火车。没想到火车又晚点。直到45分左右才检票。买的票的无座的,不过事实上还是有座。坐了一站,到岳阳时将近4点。出了火车站,很快就看到5路公交车,踏上车,就到三院了。过个地下人行通道,就到了报到所在地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了。
出门一趟,真的是不容易。也正是因为不易,所以要加倍珍惜。就像随火车远行老师所说的那样,虽然他取了这么一个网名,但他这次还是第一次随火车远行。看来,出行不易,不是我一个人独有的。
2011-7-10        23时40分 于民院附小学生宿舍
2011年7月11日8时发于会场
74#
发表于 2011-7-11 11:32:59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2)
温馨学习之始

“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安排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丰富的内容。
今天报到。一般会议报到第一晚就是聚餐,场面很大,觥筹交错,排山倒海,气势恢宏。那都是金子银子撑起来的场面。
刘铁芳教师团队不稀罕这个,刘铁芳教授在见面会上发言简明扼要,告诉大家要学会享受,要享受魅力的洞庭风光,要充分享受跨区域交流的友谊,要好好享受东道主的热情。主持人肖焱校长(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说得非常好,她说跟着刘铁芳教授就是读书来着,大家跟着刘教授一起感受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与他人心灵的对话。真正的读书交流活动就是高层次的思想的交流,精神的碰撞。
见面会之后是分组交流,自由分组。我们小组共37人,有重量级人物刘铁芳教授,岳阳君山区教育局局长蔡国兴,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校长肖焱,还有1+1上的火车老师、陆燕舞老师、不学无术、小小野心家等等。陆燕舞老师还献歌一首:《相逢是一首歌》。老师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相逢的喜悦与幸福。掌声、歌声、笑声,声声悦耳。
湖南民族职业职业学院附属小学的校长方少文,很有才华。他说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语言表达的高手,而校长,更应该是高手中的高手。我想他就是这么一个高手中的高手。他对本乡本土的热爱,不单独在他对教育的热爱上,还表现在他对岳阳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上。南湖广场的夜间游赏,方校长亲自当导游。他说起历史典故,如数家珍。似乎,洞庭水是他灌出来的,南湖广场,是他建起来的,君山也是他堆出来的。他步履飞快,跟慢了还享受不到他的精彩解说。他总会有很经典很智慧的言说。他说他要带领大家从优美的地方走向更优美的地方。他说植根于本土才不会水土不服,才能够根深叶茂。
2011-7-10  凌晨1时20分于民院附小学生宿舍
75#
发表于 2011-7-11 11:34:33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3)
   
隆重开班简单概述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上午8时30分正式开始。
几个领导致辞。方少文校长、区教育蔡国兴局长都作了精彩的发言。但因为我不专心,一直没处理好手提的问题。所以没记录。其实,他们发言非常经常,没听到就很遗憾了。
手提重新启动成功的时候,刘铁芳教授发言了。
刘铁芳教授讲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记得初中时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间讲到“四美具,二难并”,今天感到确实如此。
第一表示感谢,感谢会务组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特别感谢方校长非常用心地安排每一个活动细节,还要感谢刘良华先生李树英博士欣然应邀,特别感谢四方宾朋不辞辛劳不辞路遥的参与,感谢原创教育法源先生的支持。
第二简单说明研修班的由来和设想。大家参加了很多培训班特别是体制内的研修班。这次本来是作为民院附小的校本培训。我们的培训不是替代体制内的培训,我们是希望在体制之上做更好的培训,一起好好地找找魂。给我们提供寻找灵魂的机会。面向全国建立跨区域的团队。湖南整体上的教师影响力还是有一些欠缺,着眼点偏低,欠缺更宽广的思考。我想如何建立更开放的教师团队。开放性,首先是地域上的开放性,第二是内涵上的开放性,实践向理论,理论向实践的开放。从理念空间上开放,建立更宽的生活状态。
第三,谈谈培训主题。今天我们的课程改革,当老师必须从课堂着眼,但不单停留于课堂,又必须拓宽教师的专业,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充分体现学科理论的特点,将各个学科融入到课改之中。第二,课改理念如何变成老师的生存理念,生存姿态。第三,教师发展如何转变成累积性的发展,而不是推倒重来。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我们如何对我们教师人生的一种觉悟。刘裕“关于启蒙,你不能告诉人们不知道的道理,你只能告诉人们自己知道的道理。”转向更高的视野,来提升我们整体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期待,我们请来最优秀的专家。
他们有深入的理论视野,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大家期待专家,专家也期待大家的加盟。
再次衷心地感谢大家!

主持:感谢刘教授,。正是因为刘教授树起了这样一面旗帜,我们才有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请领导专家退出主席台,聆听专家报告。
76#
发表于 2011-7-11 11:35:40 | 只看该作者
岳阳游学之旅(4)     聆听李树英博士报告“聚焦一课,超越一课”

李树英博士报告时间7月11日上午9时

李树英博士:现任教于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香港教育学院课堂学习研究与院校协作中心学科发展主任、优化教与学项目执行主任,师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著名国际教育现象学家范梅南教授,是范梅南教授目前唯一的华人弟子,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学习、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等,曾翻译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李博士对教育现象学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推广做出了极大贡献。

报告主题:
聚焦一课,超越一课:国际视野中的课研、教研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理论与实践
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博士给我们作报告!~~~~~热烈的掌声……

李树英博士报告开始——
我谈不上大师,我只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讲座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等一下畅所欲言。
讲座提纲:谁将主导未来的教师教育?这是一个论文的标题。美国教授写的,非常有影响力。他在论文中,他收集了全美所有中小学的数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提升这块在学校,大部分老师说在大学时所学的东西用不上,他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如果师范教育不走向中小学教育职场的话,大学教育就面临巨大挑战,美国政府可能不再把金费提供给高校了。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就是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如何跨院。
理论与时间之间的鸿沟:如果你想改善教学,最有效的地方就是在课堂开始,课堂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香港共有一千两百多所中小学,我们做了三百多所。
课堂学习研究:理论与实践
我们建立一个平台。先听一段录像,希望大家能听得更清楚一点。
录像没有声音。小学生,围绕着老师再探讨什么。(处理问题之中,后来李博士说要换电脑。估计是他的手提水土不服^_^ 十分钟之后,声音出来了。)

选择研究的课题>初拟学习内容>前测、学生访谈及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完前测之后,老师们就知道了学生原来会怎么想的。备课组的老师们都聚在一起讨论。之后,再请其中一个老师试教,其他老师观看。然后,再讨论,再试教,再作后测。老师们再聚在一起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每位参与的老师一起研讨,写成个案,把成果发给其他老师作参考。为什么那么浅的知识,他们都不明白呢?为什么我讲得那么清楚,他们还不懂呢?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学生会不知道。通过这个课堂教学研究,我们终于知道学生为什么会不知道。通过前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困难。

短片,介绍课堂教学研究的。
课堂学习研究以课堂学习为最重要的关注点来研究。那位女教师是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她的讲话给我很多体验。我在中学大学加拿大香港都教过。我会说,这堂课为什么讲得那么费劲。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究竟是谁笨。你教得很明白,但学生没明白。课堂学习研究就是把看是很简单的题,作为研究点,让老师们研究如何上好这个问题。
课堂学习研究就是老师共同聚在一起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它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是找出一个我们看起来很明白,但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探讨原来我们是怎么教的,然后让学生探讨,他们怎么思考。然后让老师试教。前前后后要测,要访谈。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行动研究,再做检讨反思,最后写成个案,给一个学区去分享。
课堂学习研究,learing study。
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特色。吸收了日本“课研”以及中国内地的教研的精华,经过了科学的研究论证,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经过了数百次实践和国际研讨,可操作性强,易于大规模地推广。每所学校给二十万,我们每年几所学校这样做下来。
我在两三年前参加一个高中英语教学大赛,我当评委,在山东青岛。我的感触非常深。真的是教学研究。给大家看一个短片,我的助手编辑的。大家看看有什么差别。
大陆的教研活动
视频:第六届全国英语教学比赛。24小时之内要把课备出来。全国各个省各派一个教师团队参赛。教学评估的指标 45分钟一堂课
李树英博士回顾:那位老师,湖北的。获得一等奖。她下课完,我把老师拦下说,你上得非常好,信息技术使用得很恰当,教材处理很好,但我问一句:学生学到了没?她愣了一下,然后说:学到啦。我问,你怎么知道学生学到了?后来,学生出来,我把学生拦下:我问,开心吗?很开心!我问:很有趣吗?很有趣。我问:老师上得难不难啊? 学生:不难,很容易。我们都学过了。
日本的课业研究
在日本,授业活动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主要是校内教师,按年级、科目组成不同研究小组,去研究一个特定的课题,透过讨论、观课与不断修订,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Research Lesson)。
什么是课堂学习研究?
是一种教育行动研究。计划、行动、反思,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模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强调学习过程及相关的教学成效。是一种设计性实验。教师与研究院协作,对课堂设计进行数轮实践,评估及检讨,从而发展出一种较理想的课程设计。
须观课及拍摄每轮课堂实践以作分析检讨。要做课前测课后测,要前后访谈。
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又有两大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变易学习理论。易,是变化的意思。Theory of Variation )
对学习的看法:学习必然指向某事物。指向性,有意象性。Bentano提出的,是德国非常出名的哲学家。意识一定有一个焦点。人们怎样理解某事物是与觉识结构相关的。
认知是学习者对所学事物的一种见解。而学习是改变或扩大对这事物的看法,即对该事物有更全面及深入的见解。
教学上聚焦于学科而非教师或学生,是否就能融合教师为本和学生为本的优点,使这些优点更好地发挥出来?
变易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看法:
1.        对所学事物的理解取决于学习者聚焦于该事物的哪些特征。
2.        由于人们较常会留意到变动的东西,故利用不同的变易图式,可助学生聚焦于特定的特征上。
3.        学习必须透过审辨,而审辨必先经验“变易”。
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架构:
以变易学习理论为基础。聚焦于学习内容。学习是培养对事物的某种简介。强调三个不同层面的变易(Variation)。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教师对何谓适切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方式;利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

课堂学习研究的影响:学生方面的进步,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以学校具体情况开发出来的教材)发展。其他还有,如建构一个学习共同体。
我们作了三年的追踪研究,追踪学生和教师的变化。
教师一起坐下来,这些老师有老教师,有新教师,有专家。大家集思广益,非常好。
变易学习理论如何帮助改善教与学?
真正的学习社群,应该是大家都在学习。而且这个学习还有一点。这个学习还有一个特点。一个学习共同体一旦形成,就有一个危险。体有形状,有边界。如果你超过这个边界,你如果超过这个边界,这个体就会说,不行不行。但真正的学习社群,边界是模糊的。不会受到限制。
课堂学习研究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比如说教改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如何弥补,怎么考核绩效,怎么提高课堂分析的技巧,校本课程建设等等,通过这个研究平台可以带出来。
课堂学习研究,专家下去当顾问,项目是老师的。
最后谈谈,课堂学习研究是什么地位。
改革通常由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
课堂学习研究既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的良性研究。
课堂学习研究的运用与前景。

10时40分之后问答互动~~~(只记录精彩问答)

岳阳楼区教师提问:您关注学生的学习,那是不是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不是不关注?您在课堂学习中提到前测和后测,学生访谈人数比例和层次如何?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摸索教学模式,您在研究中是进行模式化教学还是会重蹈覆辙呢?
李博士:第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忽略教师方面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前测是对全体学生。访谈是抽三到六个,高中低个一个或两个。具体问题下午再详谈。
第三个问题,模式千万不能固定下来,固定了就没生命力了。课题一定是有价值的课题。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这么做。就像医生一样,并不是每一种病都要会诊。这是一个研究的模式,做行动研究的一个流程。
湖北孝感教研员:我听了李博士的发言,感触很大。这个学习研究我仔细听了一下,有这样的区别。我说说,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在课题研究上,我们是“被选择”,课堂学习课题的选择,是执教人员主动选择,相对较小的课题,是为了改进教学的主动选择。第二,研究的关注点显然不同。我是教研员,很多老师为了名次会有一些争执。大家的注意点,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表现得如何,秀得如何。而李博士所进行的课堂学习研究,把注意力放到为了学生学得好,来关注老师怎么教。第三,研究主体有很大不同。这个研究方向操作被教研员控制,教师成为配角。第四,方向不同……
李博士:非常感谢管老师的发言。刚才管老师说的四个方面我非常赞同。我们去做研究,不是带着评估性的,大家都是自发去做的。
陆燕舞:我们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如名师工作室,集体大备课。也有在做,但可能系统性,明晰性上,可能不如你说的
我根据刚才的听讲提炼出几个关键词,想听听李博士的指点,也希望李博士能提出更多的关键词让我们去学习:“信任”,我们对孩子要保持一种信任,我们对孩子要有信心;                “了解”,前测和访谈,都是为了加强了解。全方位了解非常重要;“尊重”,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从孩子学习的角度去考虑,对孩子能力的提升很关键;“共同”,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对自己的自我成长的关注;“回归”,做了才有感受,感受深了才能感悟。
李博士:来自甘肃的老师说得非常好,我都赞同。香港的教师跟大陆的比较不一样,他们不用评职称写作文,也非常害怕做研究,怕写文章。但是这个研究是研究课堂学习不是为了评职称,不为评估的。甘肃老师说的五点非常好,我们需要回归,回归到课堂学习本身。
岳阳区教师问:如何前测后测?
李博士:不是简单问卷,这个问题很有讲究,很有科学性。现在没办法讲清楚,希望下午讲案例的时候一块带出来。留待下午来见解。

岳阳一小学教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对话课、阅读课等。有一种模式,这跟你刚才提出的一个开放概念。如何把平时进行的课堂研究结合开放进行实践,我在这方面存在困惑。谢谢!
李博士:有经验的老师慢慢地会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一些能进行培养创造性思维,有一些还能提高一些隐性的能力。但我们所讲的这个模式,是研究的模式,不是上课的模式,这个研究的模式是开放的。

一教师:我们课改提出三个维度。我刚才认真听了您的研究模式,好像比较侧重于第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在您的研究中如何关注?
李博士: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情感态度确实是比较隐性的,不好量化的。我们常说,好的老师是天生,有的老师天生的就特别能关心理解孩子,有的老师一个眼神,就能让孩子理解,有的老师就做不到。明天会放一些这方面的录像,让大家学习研究。

一教研员:为什么我们教研员非常重视,但教学上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您认为最根本的最关键的是什么?
李博士: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体验,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就像刚才我说的,好的老师是天生的。那么大家都不要干了。教育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7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36:46 | 只看该作者
7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0:53 | 只看该作者
2011’ 岳阳——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065



2011年7月11日上午8点半,由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领衔开展的“首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于湖南民院附小的大礼堂内隆重开班,此次开班仪式可谓专家荟萃,人才济济。





开班仪式由岳阳楼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吴群主任主持,会上湖南民院附小方少文校长致上了热情洋溢诗意盎然的欢迎词,随后岳阳市教育局曹科长和君山区教育局蔡局长对此次研修班表示了美好的祝贺与祝愿,最后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刘铁芳教授讲述了研修班的缘起、主题及其思考和想法,激起了不少在座教师的思考,为接下来香港教育学院李树英博士的专题报告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方少文校长致辞:

尊敬的李树英博士、刘铁芳博士,尊敬的曹劲中科长、蔡国兴局长,敬爱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们:

大家上午好!

七月的天空,骄阳似火;美丽的岳阳,风景迷人;好客的民院附小,热情如注——我们殷切盼望的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顺利开班,作为承办单位,我代表民院附小向研修班的如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讲学的李树英博士、刘良华博士、刘云杉博士、刘铁芳博士将为研修班奉献的智慧与真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筹备研修班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领导、老师、附小教师与员工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前来参加研修班的各位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岳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岳阳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第二故乡,屈原在岳阳生活了10余年,他在岳阳度过了生命中最壮丽的岁月——创作了《离骚》、《九歌》等光辉诗篇,铸造了光争日月的伟大人格,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岳阳造就了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世界近千年40位智慧名人之一的左宗棠,留下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矿世名联,他抗敌御倭,收复失土,一身清廉的功勋与名节激励着岳阳的子孙后代;岳阳诞生了具有骆驼般不畏艰难、坚韧跋涉的共和国领袖——任弼时,凝成了党内著名的骆驼精神。岳阳因为千古名楼——岳阳楼而名扬海内外,更因为千古雄文《岳阳楼记》而唱响世界,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已经成为岳阳元素。

岳阳是风景如画的园林式旅游城市。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是世界著名湿地,神奇美丽的君山岛被评为全国十大爱情圣地;秀美宁静的南湖曾令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即兴吟颂出了“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著名诗篇。

岳阳是92年国务院确定的长江沿江五大开放城市之一,开放的岳阳欢迎各位的到来!

咱们民院附小是一所具有25年办学历史的小学,边缘化的管理状态,使我们一直不停地探索办学之路。我们坚守教育理想,探寻教育真谛,我们曾艰难地孤独前行。我们确定了开放办学,注重内涵发展,打造教师团队的办学思路。我们的发展与提升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良好的地域教育氛围,更迫切需要构建教师发展的共同体,你们的到来将使我们明确方向,清晰思路,结伴前行!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四天的研修班将会一晃而过,民院附小简陋的条件和不周的招待,也许会为此次研修班留下些遗憾,但是,我坚信:专家的智慧,大家的真情,民院附小的真诚将会在每一位心目中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美丽的南湖,厚重的岳阳楼,神奇的君山岛会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们更加期待,四天的研修班仅仅是一个开始,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里思维碰撞的火花,刘铁芳教师团队的精神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全国各地,并且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待到山花烂漫时,专家们会在丛中笑。大家看到了没有,刘教授腼腆、天真、充满童稚的笑容将伴随着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刘铁芳教授讲话:

初中时,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提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美事,和风习习洞庭湖畔,可谓良辰美景,朋友皆在,真切感受到当下的幸福并期待在美丽的洞庭湖畔读过共同的美丽时光,可谓赏心乐事,四美皆具。希望大家幸福地度过四天的美好时光。我在此表达三个意思:

一是感谢:方校长辛勤努力,用心地安排每个活动细节;感谢专家欣然应邀;感谢各位参与;特别感谢:福建、甘肃、江苏等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感谢教育局支持、感谢君山区蔡局长亲自带团队来学习;感谢华东师大给予的支持;感谢团队的朋友们,使得活动成功举行。

二是说说研修班的由来和设想。其实已经有很多体制内的培训班,我们为什么还要劳师动众做这样的研修班。最初的理由是为民院附小做一个校本培训。在这个体制培训外,来一点民间的姿态,当然不是替代体制培训,而是另外增加一点新的东西。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需要实实在在操作的技术,更需要灵魂。让我们在四天的时间找找“魂”。刚才方校长介绍,岳阳是历代文化名城,是很多历代名人找寻灵魂的地方,也给予我们寻找教育灵魂的契机;另外我希望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建立教师的跨区域的团队。整体上感觉我们在这个教育影响的厚度、深度、广度有一点欠缺,主要原因在于着眼点有些偏低,视野有欠开阔、缺少整体的教育立场眼界,因此有必要建立开放性的教师团队,开放性包括两个层面:地域上的和内涵上的开放性,特别是实践向理论与理论向实践的开放,这样我们就能建立活跃的教师生活的状态。我想怎样打造跨区域的团队,共享团队的教师生存,这是提升湖南教师实力的根本性路径。

第三,简单介绍基本主题:立足课堂教学,转向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当前课改遭遇了瓶颈问题。三大问题:怎样充分体现学科知识的融合,把学科知识的融合融入课改理念中。目前感觉是两张皮,霸蛮糅合。二是如何把散漫的实践理论变成老师的生存姿态,三是课改如何变成累积性的发展姿态,要回到教学回到当下的教育生活,唤醒我们自身对于教育生活的觉悟。

这次研修班的专家都有出色的理论视野,深入的实践关怀,很好地切入我们的教师生活,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期待大家的加入,期待各位宝贵的建议,让我们把活动做得更好,希望各位生活愉快开心!

         会场图片实况

  







阵容“庞大”的网络直播技术组。高手,高手,高高手。                                



     文字录入、编辑:李金国          图片处理、上传:高远望、杨林
7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3:09 | 只看该作者
1.如何开展课堂学习研究:教育局、学校与课题小组如何进行三方合作

2.课堂学习研究的个案展示(小学、中学各一个案例)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授      李树英博士


主持人唐泽霞:昨天报到现场拿到报名袋,有学员感叹会议议程安排非常丰富。确实是这样,刘教授、方校长希望能够给大家呈现一个个思想的盛宴、学习的场域、欢乐的场域。上午李博士从国际视野探讨了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的感受和大家也一样,有很多启发也有很多疑惑,到底怎样操作呢?下午就让我们静静地和李博士一起感受课堂学细研究的操作程序和课堂研究。欢迎李博士开讲。





李树英博士:希望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上午主要是课堂学习研究,“聚焦一课”,其实我希望的是“超越一课”,建构一个比较专业的学习社群。下午举两个例子。然后谈谈怎么去操作,怎样去建构一个学习团队,怎样进行课堂学习研究。然后留时间给大家一起来探讨。

在座的老师不知多少是英语教师,我的学科专业是英语专业,所以我举的例子两个都是英语的,不过我们团队做的其实各个学科都有,但是我通过英语的案例讲解会讲得更好一些。在此稍微解释一下,希望大家跟着我的思路来。





案例一:课堂学习研究——初中英语的个案分析

初三英语阅读课

团队成员:实验学校的老师,英语小组一共六位老师全部参与研究。香港教育学院我所在的大学派了两个人,一个是学科专家、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顾问。还有一方是教育局,学校发展主任,总共三方参加。三方的关系:项目是学校的,钱是拨到教育学院但都用于学校,支持他们,协助他们把课堂学习研究做好。三方关系是平等的,不是专家说了算,权力在老师手里。

操作过程就是上午所提出的流程,选择研究的课题——初拟学习内容——前测、学生访谈及分析——确认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观课——后测、学生访谈及分析(进行数论教学实践)——检讨整体教学成效——分享成果撰写报告(另一循环的课堂学习研究)

李博士针对初中英语阅读课,按照课堂学习研究的流程讲解操作方法。重点结合课例讲述了前测、后测的设计与方法,并观看录像。



案例二:课堂学习研究——小学三年级看图说话

三年级一共四位老师,选择了“说”这一块内容,描述一个图片。通过看图说话,用移动的方式开展看图说话活动,比如:良好的顺序,正确的句子结构或语法来表达。

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课程对这一主题的描述以及TSA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小学第一阶段要求把一些信息呈现出来,想法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第二,因为要考试,因为TSA(全香港英语考试)。怎么考呢?看一个样卷,教育局全港测试2007年的样卷,看一幅图画,学生看三分钟时间然后用英语描述说两分钟,看这个年级的整体水平怎么样。

      看图(出示图片),你会怎样描述这幅画?请一学员描述。(中文大致意思:这是在图书馆,有的人在干嘛,这里很有趣,我也喜欢这里。)学生会不会这样描述呢?

选取9位有不同学业表现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这是一个先导测试,是前测的前测。

学生们过去常出现的错误有哪些?(学员回答:他们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词汇量不够,句型也不知道怎么组织,还有就是看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条理。)看着但不说;混乱的方式描述;相同的句型;用手指指着;集中图画的一个部分。

设计前测题:两幅图。每幅图都要求学生去描述。

前测结果:设计评价标准:三个等级:没有理解;描述一个或多个部分,但没按顺序;按正确的顺序描述、组织两个或多个部分。

学生访谈:通过前测判断学生们描述这幅图的难点;学生们只能用零碎的词或短语描述;不能按顺序描述;只注意图画中的活动,对其他部分只稍作描述,如情感,或是活动背景;学生不能对图画中的某种情感进行描述。

确定学习内容:按良好顺序描述一幅图画的能力。

关键点:将图画内容划分为背景、活动和情感;将划分的这几个部分按顺序组织好,再融入个人的体验。

设计课堂

课堂教学

后侧访谈:你看到了什么了?学生在描述的时候都是I can see……,因老师有误导。

老师分享探讨

前后测比较

学生访谈比较

教师反思:忽略了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学习的先后次序

(日本剑道:手、破、离。给你一些形式,然后娴熟后打破这些规则,然后你就可以很自由的离开。)

在口语交际中,语言的运用能力:语言的技巧,语言的表演能力。语言的环境。信心和动机。最后达到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口语课重在流畅而不是准确。

前测后测三个月后,再来学校检测。



课堂学习研究怎样去操作?运作流程和详细说明

教院研究组(在定期会议进行讨论)(校内其他人出席,参加30/60小时的教学启导课程)——课堂学习研究小组(汇报进展内部分享)——全校(校内平行研究小组)

时间表的安排:小组成员须有定期会议时间,每次1.5小时;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跟进活动;小组成员可以在教职员会议中汇报进展及分享成果……

代课教师、实习教师:有机会出席会议;有机会参与观课……

计划完成后:在校内的不同学科范畴开展

计划完成后:建立校级网络以支援课堂学习研究的持续分享和发布



互动环节:

老师1:我是烟台的老师,李博士主要讲述了英语方面的前测后测,请问在数学是否可以?我的前测和您的不同,想问三个问题:一是设置前测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您所在团队的老师选择什么时间进行前测和后测,每一次访谈的时间大概要多久?您的案例中访谈的都是三个学生,我理解的这三个就是上中下三个层次,那么每次课的不同,选择的三个人都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李:因学科的不同,前测也会不一样。数学是在前测后测做得最好的,在英语和语文上面制作还有很多问题。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文科内凸显更重要。前测后测依学科不同而有不同。具体的依据是:检测学生已有的知识;诊断学生对所学内容遇到哪些困难;学生的迁移能力如何(即举一反三的能力怎样)。

访谈的高、中、低学生,请任课教师来挑选的,至于不同教学内容是不是挑不同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至少前访谈和后访谈应该是相同的学生。

前测和后侧题目是不是一样的?我这里打印的试卷前测题有一个非常感官的直观认识,通常一样,但也可以不一样。数学可以完全不一样,同样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答。英语可以是同样或类似的,但是这样的话出题要求更高,花的时间更多。

老师1:   我是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写。这节课用了以前哪些知识?这节课创新点在哪?本节课学习的障碍在哪?用到了以前的哪些方法?(以作业的形式写给我看)相当于对下一节课进行预习。

李:这个做法很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老师2:我既不提问,想换一个角度。今天上午受到了冲击,给我这个教研员以巨大冲击,我找到了课堂学习研究非常科学的方法作为一个参照,对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一个审视,我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其实又是迥然不同的,值得教研员和管理人员审思。下午,因为英语遗忘很多,收获没有那位回答的女学员收获多。如果弄一个后测,我可能学到的更少。此次是不是如李博士所说也需要有一个先导前测,老师来自的区域分布、老师授教的课程等情况,这样就能对学员有更清晰了解,这里听讲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小学语文教师。当然李博士您很具有专业精神。

上午李博士因时间关系,变易理论讲得很快。可是我还是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是变易理论,我想我还需要补课。

下午其实同样也受启发,我有对教研工作的反思,内地日常教研活动从活动开始,到发奖,因为获奖可以加工资晋申职称等,带有某种功利色彩,缺少香港那样对活动具体的精细的分析。我做了十几年教研员的工作,我觉得我们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在操作,使用的都是描述性的语言,是不是应该有更科学更精细的分析工具,向香港同仁学习,让我们的教学得到切实的改进。

李:管老师说得很好,也运用得非常好,用我所讲的内容来分析我的课堂。我真诚接受大家的敞开的开放式的建议。真的是这样,我其实没做到。之前我问过刘教授,是不是用一个中学,一个小学两个例子来说明,看来真的还应该改进。

变易理论,不是一天两天研究出来的,期望在简短时间讲出来不现实,它是一个系统的内容,我希望能引起大家一点兴趣,让大家再去研究。它来自于现象学下面的一个分支,大家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做一个引路,我们可以进一步去了解,进一步交流。

今天用到的例子都是英语课例,其他的学科不敢讲。其他的需要叫我的同行来讲了。





老师3:来自岳阳。课堂学习研究是一个好方式。您今天说了源于审辩,我在之前做了一点功课,看了变易理论,提到变易有四种范式,但本人愚钝未曾明白,请指导?香港老师特别能够和我们敞开心扉。我还想问:教师授课时如何帮助学生审辩出或识别出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或者说明天您讲课的时候把我们当作学生帮助我们识别您明天要讲解内容的关键属性。

李:变易学习理论有四种功能和图式。今天没有讲,指的是聚合、分离、对比、融合。这四个功能在上课的时候要灵活去运用,根据教学内容、把关键属性找到,在用这四种方法凸显出来。很难一下子讲清楚。我希望能够在网上再和大家好好谈。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也不会是好理论。明天上午讲的是现象学的东西,趣味性会比今天的好一些。



唐泽霞:感谢李博士、感谢老师们的真诚交流。我觉得,今天李博士通过个案让我们能够从个案的分析中了解课堂学习研究到底是怎样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研究的姿态。从李博士的那些访谈中,视频中,能够感受到他扎实、严谨、细致的研究风格,同时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变化。当然要一下子了解艰深的专业词汇是有难度的,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讲座打开一个窗口,知道有一个“变易学习理论”。真正的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的,我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另外,我们还能从个案当中感受到老师们经由这样的研究怎样对待学生?就如同上午我提出的问题,李博士上午说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怎样去教,处处看得出李博士的课堂学习研究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同时,湖北的管老师也提出管理人员也可以从个案中感受到很多。虽然不能完全模仿,但有些东西是可以操作的,可以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上的支持。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大家坐在这里一天听课也比较辛苦,期望也很高,希望获得很多很多,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就一些问题及时交流和沟通,可能现场不是特别理想,但是至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对话场域,希望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的开展交流。



                                       文字录入、编辑   李经国  高远望   杨林
8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3:44:0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   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副总监  李树英博士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78&do=blog&id=443281

主持人樊杰:新课标有三个维度,第三个维度难以测量。通过课堂学习研究是可以测量的,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是李博士的最爱,是什么方法让其领略个体差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是什么让其如此衷情?今天就由李博士给我们来讲述现象学。

       李:非常高兴见到大家,希望今天讲得更有趣一些。介绍自己。香港教育学院,有职前培训。(展示教育学院图片)。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展示图片),这里是我的母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图片),后在外语系做教师,教研室主任,外语系主任,院长,然后到了加拿大阿尔伯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省份,在此读博。儿子在大学读三年级(父子照片)。做现象学先要了解说话的人,才能说话和叙事。儿子参加全加拿大羽毛球比赛获第三名,相当于内地的全运会。如果让我重新带我会怎么带我的孩子?作为一个家长、老师就是要不断去反思。

     我的研究兴趣:

教育现象学、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

教师教育、教学的机智(实践智慧)

质的研究方法

课程学研究(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隐性课程学、运用现象学图式来做课研)

……

     案例:小学老师讲的一件难忘的事情。(梗概)

朱老师,漂亮,和蔼。我英语一般,到初二渐渐喜欢,每天盼望。一次考试终身难忘。英语单元测试,自我感觉顺利,除一个单词漏写,几乎满分。结果给了满分,老师表扬,当时喝了蜜糖一样,这是最高赞赏。其实老师不是没发现,而是在错的单词下划了横线。是为鼓励我,促使我更加努力,更加认真细心。

看一看老师难忘的体验,值得我们思考,用一种现象学的形式发问:

这是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类似的故事可能曾发生在我们身上,为什么孩子对这样平凡的故事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这位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一个成绩很一般的孩子为什么渐渐喜欢上了英语,并且每天都盼望英语课的到来?

是因为老师关注他吗,老师与孩子的关系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错误的单词下换了横线,把漏的字母写出来,同时给了满分,老师是不经意间做的,还是这个行动已经成为老师的一种体知呢?

老师这样做好像是有目的的,似乎在对孩子说:“我知道你错了,下次一定要更仔细一点儿哟!”

给满分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对孩子的表扬意味着什么呢?

给满分给孩子公平吗?这位教师是位好教师吗?

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学习对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呢?这个小小的故事当中有教与学吗?

还有更多的现象学发问……

那位教师当时意识到了她的那个小动作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吗?

此刻她还记得这件事吗?

这样的小事对我们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有什么启发呢?

(大多在技术上的培训,我们做到了这些吗?)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提问,从课程、教育公平等提问。

人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看一幅图画,(大人牵着小孩,自己抱着儿子)当时孩子的体验,我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追踪人的生活体验。

现象学对人的探究:重新寻找生活的体验(research)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非常好奇……

看图画(南行打工的图片)我会问:离别的体验是怎样的呢?这个小伙子大声说什么?仿佛在说:太太,我打工赚钱了就回来;另外一个小伙子拨开夹缝中看亲人一眼;另外一个脸上的神色非常伤感。

我们可能会好奇:

很投入的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深深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时候,我们会怎样?

有的喜欢卧着阅读,有的在沙滩里阅读,有的在厕所,有的在黑暗灯光下,……这种体验是存在的,加拿大厕所里干净,摆着书;还有现代的阅读方式:平板电脑;躺在摇床上阅读,叫他他完全不知道;车上阅读,在水里阅读,在外面,(配合多个图片展示)这么多的情况,我们就会想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呢?

对此,有人研究出了博士论文。我们可以试图创造一种好的阅读空间给我们的孩子们,加拿大的一些图书馆阅览室就提供给孩子这种阅读体验式的空间。

我们可能也会好奇:

以考试为中心取向的课堂学习体验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教师上课,学生睡觉,课桌上堆积很多书籍资料)这种体验是什么样子的呢?

图片:小孩在考试,父母在外面蹲着等待。

生活中我们会对许多的体验感到好奇、想知道,但我们却显得麻木不仁,看得多了视而不见,丧失了对某些生活体验的敏感性。

现象学的视角驱使我们感到好奇,去体验,感受……

那么什么是现象学研究方法呢:
它是一个系统地探索人的生活体验的追问方式;

它是研究传统中最具人文价值的一个质性研究方法;

他最具人文性,是因为它尊重的独特性,而不是普通性;

因此我们说他是人文科学研究当中一个强烈的人文视角。

说起科学时,会联想到什么?

通常联想到自然科学、实证科学,以及那些与可见的证据,尤其是数据、模型和公式等,可是……其实科学可以分三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怎么区分呢?

(湖北管老师:过去一直将社会、人文混为一谈,现在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讲不清晰。)

19世纪末,狄尔泰最早提出,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体,但当研究人的时候是当成一个物体来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主体,人,有主体性,各种社会属性,也研究物,但物就具有主体性,例如中央4台国宝档案节目,研究物,但会当成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人和物,更多研究主体间性,你和我的关系。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些重叠。

研究方法自然研究有了不同: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可测量(measurable)、可量化;质的研究方法:看不见;变化;影响;潜移默化。

对于人手的研究











   

     

  

展示图画:医生在学习,剪掉这根筋,看表情,实习生的表情麻木,病人完全被堪称一个物体。这就是典型量的方法。

(展示各种图片)

伦琴射线

病床上,完全变成物体,医生可以接好手指。

老师抚摸小孩的头部,这个手的力量比手术刀的力量更大。

弹钢琴的手,充满激情,非常投入

爱人的手

我们需要体会他的感受  这是一种体验:性格、热情、欢乐……把这种体验描述出来,就是非常好的材料。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握手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读一篇小文:

爱,是从手的触碰开始,小心翼翼的试探,惶惑犹豫的心情,从指间的轻轻碰撞开始一段痴恋。

直至十指相扣,把握住也就握住了一份心意和坚定,携手走进婚姻,无助时,总有一双手递过温暖。

而在深夜,有人轻抚你日益粗糙的指尖时,慢慢地感触更是要将热泪萦怀。

一旦爱将远去,首先被厌弃的和轻慢的仍然是这双手,所有诋毁的话语和憎厌的神情总是从对手的反应开始。

心手相连。

爱与不爱,都在手上了。——匿名氏

      现象学:由直接的体验开始,旨在描述一个现象不变的特征,区分对这个世界先于理论的体验和对世界的理论的或科学的描述;为探索人的现象提供一种方法。

以鲜活的生活体验为起始点

实践的现象学简单地说就是探究可能的人类生活体验。学生对座位的体验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喜欢坐后面呢?

现象学转向生活的实践经验。现象学的哲学:研究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实践的现象学:以职业实践、社区和运用伦理学为中心。

       关键词:先于思考的(pre-reflective);先于理论的(pre_theoretical);先于概念化的(pre-conceptual)

例如:小孩走,突然要摔跤,猛然伸手去抓他。这是是前思考的,为什么这样,小时候学了,做个好老师,要关心小孩,当然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是概念化的。

       梅洛·庞蒂:这个世界不是我所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体验过的世界。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法、批判理论、语篇分析、文化研究

叙事研究方法:性别研究、心理分析法、结构、后现代、传记式

       关键词:括弧(bracketing)、悬置(suspension)、还原(reduction)、解构(deconstruct)、重构(reconstruct)

现象学方法中所收集的数据

人的生活体验小故事(回忆、描述性的轶事、叙事、白描式的图片、录像、甚至文学作品中的小故事的形式)

这些数据首先应具有描述性,是生活体验的直描,不要夹杂反思的成分。(先要找数据,后面再反思)

       我们如何获取他人的生活体验?

尽量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生动地描述自我或他人的生活体验,LED数据的要求:纯粹的描述,尽量接近原初的体验。

语言——作为理解人的体验的媒介

有未经反思过的原初体验吗?可能的体验?接近最原初的体验?语言的力量和局限;科学的语言与诗化的语言

运用还原法、括弧法、悬置法去追踪的过程之重要性。

   如何收集数据

现象学的访谈、现象学的写作、文学作品中已有的相关描述;重写和编辑

如何分析数据

焦点讨论、挖掘意义、主体性分析

寻找意义的实例

刚开学,兴致勃勃批改五年级第一张作业,陌生名字记下。发现一张特别,与我要求相差甚远,脏脏的印记,当时生气,肯定没认真画。上课了,环顾一眼,随意点几位同学认识一下。我深深记下那位作业特别的同学,个字高高,一脸憨厚,靠窗口最后一排。上课,不时盯着他,舒缓了心情,观察他完成作品的情况,观察后很吃惊,因为这个学生按照老师介绍的作业步骤一步一步认真画,不满意就擦掉,反反复复,执着。于是及时指导一些技巧,当时的心情就是对待我的一个心爱的学生。

这里面你看到了什么?提些问题?

学员1:我在读的时候,有些地方作了特意的停留。有几个关键词是故意停的。您当时听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直接体验是唯一的道路。请直接体验。

学员2:在这之前,没有和孩子接触前,喜欢下结论。观察后才发现是一个非常欣赏的学生,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学员3:批改作业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一步一步修改,当时的体验是怎样的?学生得到老师指导的刹那心情是怎样的?

学员4:体验:看了案例后,想起了类似的现象。实习老师,上课起立,两个孩子高、矮。老师说还没站起来,孩子说已经站起来了。那个孩子本来只有那么高,站起来和别人坐下差不多;眼睛小,你怎么老打瞌睡。

学员5:学生的角度:当这个老师点名的时候心情怎样?课堂当中那样关注他时内心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学员6:老师说很生气,觉得没认真,一定批评。生气的模式?

学员7:是什么促使那位学生直接去找,而是先点名,认识后再处理?对待心爱的学生和不够满意的学生内心感受有怎样的差别?

大家逐渐上升到有教育意义的问题了。在提体验式问题的时候,先要找意义,有哪些生活意义,然后再找主题的分析,关于教育的主题,

现象学的发问:

教师为什么会兴致勃勃批改学生作业?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兴致勃勃?

看到一张反反复复修改留下脏脏印记保留变形的几个线条,教师为什么生气?你改的时候会不会生气,作为老师为什么会生气呢?

作为教师,通常会怎样表现呢,我们会生气吗?有些老师我才不管呢,错了零分。

这位老师此时对下一节课是否有了计划?是如何计划的呢?如何盘算的呢,一定要好好批评。

教师环顾教室一眼,随意点了几个名字。他为什么而这样做呢?为什么要深深地记下那名作业特别的同学?

上课的时候教师不时盯那名学生看,是什么让教师舒缓了一下批改作业时的心情?

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找他,是因为孩子在课堂上认真表现吗?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吗?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决定有哪些决定性的因素,教师是怎样动态的阐释、执行自己的课程计划的呢?

   小体验经常发生,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要寻找意义。(课件展示:在文章中标记了一些语句进行体验。)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假如你碰巧在观课,作为观察者,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点了几个学生的名字,之后就按照自己的要求一步步讲解,让学生做作业,最后展示了一个并不是很好的作品。更仔细一点,可能会让我们发现教师有几次盯着一个孩子看,有时在观察这个孩子,有时对这个孩子进行一下指导。

如果仅仅是这些,这只是一节再普通不过的美术课,但实际上,通过教师细腻体验的描述,我们却感受到了我们在课堂中看不到的东西。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时随地都会有许多偶然的事件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事情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永远也想不到。

教学很难,因为它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更因为它具有:临场应变性、道德规范性、身体的体知、与学生的教育关系。

针对课程的决策,教育现象学更关注什么??

教育的关系、教育的情境、教育的行动。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

互动环节:

学员1:李博士讲述了各种体验的表现和现象,那到底什么是体验,能用简短的几句话说一下吗,让我们加深理解。教育的行动种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了外在的行动,其实身体内部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否也是体验。

李:体验从几个维度理解:时间性,体验时感受时间很短;空间维度;身体的感觉、感官。还有其他一些,如果能把这三个维度描述出来就具有规范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7:02 , Processed in 0.1626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