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0-8-28 09:12:41
|
只看该作者
大道微茫 天地雄风
___汤文选传略
汤立
引言
1998年5月,汤文选在湖北电视台播放的《千锤百炼铸新风》的艺术专题片中说:“我们祖先的艺术理论非常高明。古代那些高明的画家及其精品的境界,都是我们走向完善的一个阶梯。但前人的路并没有走绝,也还要继续走下去,还会有很多高峰。另外,中国水墨为尚的大写意在国际上还不为人所理解。不是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吗?随着我们国力的加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大写意水墨画艺术在世界上会有它的地位。我毫不怀疑,我们的大写意不亚于毕加索、马蒂斯以及国外的各种流派,跟他们不是什么高下之分。所以,我对自己的追求非常有信心。”1这是何豪迈!何等风骨! 何等境界!
1999年10月,汤文选创作了八尺整纸的水墨画《龙腾》。他说:“有感于21世纪龙年的即将来临,我画的是一棵向上升腾的劲松,顶天立地。寓意中国这古老的巨龙将腾空而起。2
汤文选是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起来的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独特人生,他的艺术历程与时代息息相关。他在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畜兽、虫鱼等方面,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能诗、能书、能工、能写,通古今,亦通中外。他继承创新,于写意花鸟画一道,在八大山人的“简约清脱”、吴昌硕的“古厚朴茂”、齐白石的“妙造自然”之后,又开启了“博大沉雄”一宗,有盛世气象。
汤文选慈祥谦和,为人低调,不擅交际,与世无争。但他以自己卓越的艺术实践,把中国画的某些领域推至一个空前的高度。多领域、各时期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他是百年美术史上的天才,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
少年颖悟 英才初发
1925年(乙丑)农历二月初五,汤文选诞生于湖北省孝感县鲁铺集。
孝感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南临长江汉水,北倚桐柏山、大别山。武汉市驱车东行一小时即进入孝感境内。孝感地区辖云梦、安陆、应城、汉川、大悟等七县。这里土地肥沃,湖汊密布,是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孝感历史文化悠久。云梦有楚王城,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和东汉漆器闻名于世;安陆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久居之地,史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大悟的“禹王城”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出土了大量青铜文物。孝感是民间美术之乡,剪纸、绣花、马口陶瓷等各具风采。孝感还是楚剧的故乡,以董永与七仙女为主题的《槐荫记》《百日缘》《天仙配》等戏在民间广为传唱。孝感是楚文化中心地,也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之处。
汤文选出生于书香世家。家里弟兄三人,他排行第二。高祖汤殿甲是道光辛丑武进士、“钦守府即补都司”。曾祖父汤寿田诰封奉直大夫。祖父汤廷珍是个秀才、为上痒生,中年时开过当铺,家业甚大,晚年逐渐衰落,到汤文选父亲这一辈,尚存田产百亩。父亲汤德驰谙熟经史,精通医道,创“庆生堂”行医卖药,兼药材批发、饮片加工,由于制作精良,买卖公道,“庆生堂”一时远近闻名。母亲李氏是鲁铺集三十里外闵集乡仕李村的大家闺秀。仕李村有古迹凤凰台,北宋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俩曾就读于此,故亦称“程台”。母亲知书达理,善良温和。她时常给年幼的汤文选讲述《聊斋》和苏武牧羊等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母亲的言传身教启迪了汤文选年幼的心灵,对他后来的个性气质和人生志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4岁的汤文选由父亲开了蒙,跟随习颂《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孟子》等书。到了6岁,父亲让其用毛笔描红习字,但此时的汤文选更感兴趣的莫过于放在楼上樟木箱中的那些古画,时常偷偷跑上楼,取出古画模仿。7岁时,汤文选已能仿画出较为复杂的古代人物、花鸟画,竟然颇得形似,父母见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常夸奖他为颖悟少年。
10岁时父亲送汤文选上县城中心小学,开始接触新学堂的语文、数学、自然、美术、手工劳作等新课。汤文选语文成绩优良,但他最感兴趣的仍然是美术、手工劳作,成绩总是名列第一。一次,汤文选摹仿一幅八仙过海中兰采和替铁拐李挠耳朵的画,那铁拐李被挠得耳朵奇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神态惟妙惟肖,令人称奇。
1937年日军侵华,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孝感中心小学的校舍被腾出作为苏联援华飞行员宿舍,正常教学被迫中止。父亲将汤文选安排至私立启澴中学继续念书。
启澴中学由前清举人、北洋时期孝感县政府教育科长罗素吾领衔,联络孝感社会名流共同创办。罗素吾校长治学严谨,管理有方。国难当头他忧国忧民,饱含爱国热情,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慷慨激昂地宣读《讨倭寇檄》,并组织学生唱抗日歌曲。这种氛围深深激荡着少年汤文选的心灵。
这年秋天,日军飞机轰炸孝感机场和孝感县城。为避空袭,汤文选被家人带回乡下。不久,父亲听说乡儒姚秋成和族叔汤子书在蒋家畈开塾讲学,便送汤文选就读。在这里汤文选学习了《纲鉴》《古文观止》《诗经》《唐诗》等,亦学对对子,作律诗。有一次,姚先生出上联“火花四逬星横列”,汤文选则对“云屑西飞月倒流”,老师大加夸奖。
课余,汤文选仍痴迷绘画,得《芥子园画谱》反复临摹。他临摹的花鸟画生动传神,老师、同学和乡邻极其喜爱。因此,他在毛陈渡一带渐渐有了画名,周围妇女纷纷上门找他画刺绣图案,如枕头上的鸳鸯、鞋帮上的菊花、被面上的牡丹等,他有求必应,认真绘制,让乡亲们满意而归。
求学武昌艺专
1943年,在蒲圻县任县长的族叔父汤执中回乡,见到18岁的汤文选举止斯文,个性沉稳,便说服家人带汤文选到蒲圻县,在县财政科当了一名金库保管员。此期间,汤文选经人介绍和年长他两岁、在蒲圻县中学任音乐老师的刘青子成婚。
刘青子家在汉口汉正街,大户人家,其父刘润亭经营米店。刘青子于1938年在武昌省立高中念书时加入共产党。武汉沦陷,刘青子随家人逃至湖南南县。在那里,她参加南县抗日歌咏队,发动群众,做地下秘密工作。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抓捕,入狱一年,后被家人花钱保释回汉。
1944年8月,日军飞机轰炸蒲圻县城,汤文选住的房屋被炸塌,夫妻二人躲在桌下才幸免于难。蒲圻县呆不下去了,夫妻二人逃难至国统区襄樊,在舅舅家暂且安身。次年春,妻子生下双胞胎男婴。生产刚满10天,日军进攻襄樊,汤文选携妻儿历尽艰辛,逃难至南漳县。
1946年,日本战败,汤文选一家四口返回汉口岳父家,。不幸的是双胞胎中的大儿子在颠沛流离的逃难中因体质虚弱染上肺炎,不治身亡。
1946年秋,因避战火迁至四川江津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搬回武汉,在汉口宁波会馆挂牌招生,汤文选闻讯,立即前去报考,被学校录取。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于1920年,20年代末国民党教育部一度将其改名为“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康有为题写了大幅匾额“武昌美专”。1937年,国民党教育部又恢复了学校原名。
武昌艺专发起人是蒋兰圃、唐义精,校董包括闻一多等人。关良、冯法祀、倪贻德、贺绿汀、唐一禾、吕骥等曾先期任教。抗战胜利后的武昌艺专由国画家张肇铭任校长,王霞宙、张振铎教授国画,阮璞任美学、诗文讲师。
阮璞在《往事如烟》一书中留下了一节有关汤文选的回忆:“抗战胜利之后,汤文选考进武昌艺专。那时后瘦得不得了。穿件布长衫,只见肩膀,下面就没有东西了。武昌艺专那时油画是老大、最好的。他却去学国画,简直就没有那个注意他。”3
武昌艺专学习空气自由,除老师课堂讲解外,学生自学为多。汤文选主修国画花鸟,偶尔也画静物、素描;对画史、画论、诗文课兴趣浓厚。其间购得谢无量著《中国哲学史》、岑家梧著《中国艺术论集》,认真研读。
1947年至1949年,时局动荡,武昌艺专不得安宁,大多数学生已无心上课,同学中有人整天花天酒地,浪费光阴。汤文选却废寝忘食,异常刻苦。张肇铭“写”字当头,笔笔以行书入画;王霞宙小写意的纯正技法;张振铎驰骋笔墨,淋漓酣畅。这三位老师的艺术示范和他们作品中的气度、神韵、笔墨所达到的境界,开阔了汤文选的艺术视野。如果说学画“头口奶”是关键的话,那么,武昌艺专这三位名师的启蒙使汤文选受益终生。
1947年次子汤立出生。
1948年的武昌艺专,国民党为扩大影响而争夺青年学生,校园内三青团势力嚣张。汤文选亲身经历过国土沦丧的亡国之痛,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加上受妻子进步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秘密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并在地下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作了一些宣传活动。
1949年,汤文选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随即参加了武汉市青年文工团,又随文工团进入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接受革命理论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原大学校长是范文澜,崔嵬任文艺学院院长。汤文选在学院学习了艾思奇的《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婆媳上冬学》的里程碑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曾遭受到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激烈批判。先是吕澂提出“美术革命”口号,紧接着陈独秀呼吁“首先革王(王石谷)画的命”并大力推崇西洋画“科学的写实”技法。康有为游历意大利后,回国大声疾呼“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鲁迅也对中国画采取了极端蔑视之态度,认为中国画“不必复兴”“即使复兴也不会发展”。
建国之初,文化界对于传统中国画能否反映现实生活,能否为工农兵服务,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民族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画不科学”“不能反映现实生活,应取消中国画”;而民族保守思潮则认为“中国画不适合反映现实生活”,“中国画无须革命”。持这两种极端思想的人士,谁也拿不出有说服力、使双方都能认同的作品。这使得当时的中国画坛处于十分沉寂、悲观和尴尬的境地。当时全国美术院校的教学大纲,已不见中国画课程,一些老画家被闲置一旁。
此时的汤文选,凭着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自己多年刻苦用功练就的本领,他跃跃欲试。
1951年,汤文选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学习人物画造型,研究苏联油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期间,汤文选边学习、边实践,并结合当时的形势,进行人物画创作。
1951—1952年间,汤文选先后在北京的《新民报》《光明日报》和武汉的《长江日报》《湖北日报》上发表了《挤购公粮》《减租图》《生产致富多光荣》《今年春节不一样》《退租度荒》《生产节约,战胜灾荒》《全家生产忙》《交好粮》《美国纸老虎被朝鲜人民戳破了》《封建婚姻害死人》《瞧,他就是你们的榜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祖国、为了世界和平,母亲献上了心爱的儿女》《中国人民的死敌》《二七烈属梅慧清》《陈青松当选了农会主席》《陶子庶和他的互助组》《我们热爱和平》《苏联水利专家布科夫在荆江分洪工地》等40余幅中国画线描作品,受到美术界关注。他还创作了水墨人物画《童趣》,请吴作人和徐悲鸿指导。后来,据北京裱画师刘金涛回忆,有一天徐悲鸿来到他的裱画间兴致很高地对他说:“青年画家中我发现了两个人才,一个是汤文选、一个是黄胄,将来会大有作为。”
1952年的《长江日报》是中共中南局机关报,延安时期的木刻家师群任《长江日报》美术组组长,他看中了汤文选的艺术才华,将他调进长江日报,又让他参加农村土地改革,当冬学教员,体验生活。同年,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成立,系主任刘依闻调汤文选来华师图画系任教、教授新人物画。。
正当汤文选在华中师范学院一边教学、一边积极创作之时,突然来自家乡的消息,给了汤文选重重一击。父亲汤德驰在土改中划为地主,被镇压了。
夜阑人静,汤文选泪流满面,他内心矛盾,困惑不解,痛苦万分。同时他意识到,这种家庭背景将给他的人生前途带来不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怀疑党的领导。他决心创作更好的作品来服务于社会。
1953年,汤文选搬到华师分配的宿舍。学院里的安静环境使汤文选得以潜心学习、探索、研究。
1953年底、1954年初,汤文选数易其稿,创作完成了对于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人物画作品《婆媳上冬学》。
1953年3月,《婆媳上冬学》在中共中南局武汉国画展览会上亮相。同时参展的作品有关山月的《在祖国海岸线上》《戏雪》,黎雄才的《解放海南岛的前夕》《把木材运到工地上去》,张振铎的《鹫》,王霞宙的《紫藤》,陈少丰的《老大爷您掉了东西没有》,杨之光的《人像速写》等。
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获得了各界一致好评。《长江日报》首先刊登这幅作品,紧接着《美术》杂志第7期彩色整版发表,随后多个杂志、报刊的高度评价。一时间,汤文选成了画坛耀眼的新星。这年底,中共中南局武汉第三届文代会上,汤文选与武石、师群、阳太阳、黎雄才、张振铎等当选为文联理事。
1955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被评为一等奖。负责筹建中国美术馆的蔡若虹当时决定,这幅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时,国家文化部让汤文选将该画重作两幅,一幅由全国妇联收藏,另一幅赠送苏联文化部。苏联艺术刊物专文介绍;国内50余家刊物刊载,六种外文期刊发表,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也将这幅作品收入其中。《婆媳上冬学》及作者一时享誉国内外,汤文选时年29岁。
李松在《上冬学的脚步》一文中写道:“《婆媳上冬学》的好处在哪里?它是抓住了一个小题目,做了一篇反映社会变革的大文章,它表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内涵丰厚。它不是一般地说明性地表现,而是运用水墨画的语言,艺术地、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内容。”4
《婆媳上冬学》的成功,还在于它是在中国画笔墨造型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画技法,开创了一条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之路,这在当时中国画坛是重要突破。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汤文选的另一幅参展作品《喂鸡》同样获得好评,多个刊物发表,苏联艺术杂志也有介绍。这幅作品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5年5月,中南美专(广州美院前身,当时随中共中南局设在武汉)校长胡一川和副校长关山月,邀请汤文选在该校讲授人物画课程。
《婆媳上冬学》的成功,使汤文选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956年全国首届国画展览会上,汤文选创作的《说什么我也要入社》《送粮路上》两幅作品同时参展。《说什么我也要入社》再获一等奖,并分别由《美术》杂志和《中国画》创刊号刊载。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两幅作品。
“比之《喂鸡》和《婆媳上冬学》,《说什么我也要入社》一画,在人物形象刻划和水墨表现技法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人物面部、融合西画素描已不露痕迹,人体的整体结构、衣纹线条的笔墨应用已十分自由与成熟。”5“即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用现代眼光看待这幅作品的艺术表现,仍无可挑剔,也是一幅完美的现代人物画经典之作。”6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首次发行邮资信封,在28枚一套的邮资信封中,其图案均选用当时中国画坛名家大师的作品。如徐悲鸿的《喜鹊登梅》为第5号,齐白石的《虾趣》为第11号,而青年画家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列为第1号,成为新中国第一枚美术邮资信封。
“20世纪50年代,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1954年),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1954年),周昌谷的《两个羔羊》(1955年),黄胄的《风雪洪荒》(1955年),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1955年)等,这批青年画家创作了这批现代人物画经典,开启了时代之先,他们杰出的艺术实践,突破了辛亥革命以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画坛所遭遇到的质疑、冷落与否定,在中国画急待突破时作出了重要突破,为建国后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中国画艺术的成长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7
悲苦岁月
1957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动员党外人士帮助党整风,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汤文选书生气十足。他真诚地发表了“党对民主党派教师信任不够”的意见之后,便赴四川大苗山采风去了。彝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俏丽的自然风光、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汤文选兴奋不已,他沉醉于一幅幅美妙图画的创作之中。此时,中国社会正掀起了政治上的惊涛巨浪,全国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斗争如火如荼,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到他的头上,而汤文选却浑然不觉。
8月,汤文选突然接到学院通知他返校的电报,他收拾行李,风尘仆仆赶回学校。哪里料到,等待他的竟然是一场事先定调、周密安排的揭发批判斗争会。
一向追求进步、对社会投以满腔热情的知识分子被社会无情抛弃;一个歌颂新生活、才华横溢、有突出贡献的著名青年画家瞬间成了坚持地主家庭反动立场,攻击党的领导,走资产阶级白专道路的反面典型。继韦卓民(原华中大学校长)、戴世琛(原华中大学副校长)、钱基博、陆华柏、程白舟等资深教授之后,32岁的汤文选成了华中师范学院最后一个资产阶级右派。祸不单行,其妻刘青子也在武汉市妇联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
1958年春,汤文选被下放到湖北省当阳县草埠湖农场劳动改造。妻子则下放到武汉市郊东西湖农场。
这年夏,当阳县沮漳河决堤,一场洪水将汤文选栖身的草屋冲走。大水退后,在一次超负荷的劳动中,粗大的树木压断了汤文选第十二脊椎骨,他当即晕倒在地,昏迷中被人抬回住处。汤文选要求回城检查伤病,因猥亵妇女而同在劳动改造的队医为图表现,竟然向领导汇报:“汤文选是在装病,拒绝改造。”于是正当的要求被拒绝。半年后,汤文选回到武汉治疗时,由于耽误得太久,医生已无回天之术。从此,汤文选留下了终身伤残。
1959年,14岁的儿子汤成患急性肺炎因得不到父母照应,不治身亡。双胞胎儿子竟然一个无存,汤文选夫妇悲痛至极。
1961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经领导评议,汤文选被宣布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回到原单位。此时图画系已从华中师范学院分离出来,成立了湖北艺术学院。汤文选被分配担任毕业班的创作指导老师。当他走进阔别了三年的教室,全体学生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批学生来自中南各省、其中多数人当年是冲着汤文选的名字才报考该校,而三年之后才见到他们仰慕已久的老师汤文选。
汤文选一边认真教学,一边从事中国画创作。这年,他创作的中国画《平岗细草》、年画《年年有余》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2年春节前夕,作家徐迟与汤文选结伴赴鄂州梁子湖渔区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汤文选画了多幅水乡写生,又创作了年画《朵朵白云飘下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秋天,他创作了表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现代人物画《天空任鸟飞》。由《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美术》杂志发表,获得各方好评。
1964年,《天空任鸟飞》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并被编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人物画集》。他又与人合作创作了《白手起家》人物组画,参加全国美展,作品均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5年,汤文选被调往新成立的湖北省美术院。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汤文选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冲击。他画的《平岗细草》因为图中两只小牛犊欢蹦时翘起了尾巴,而被批判为“右派分子的尾巴翘上了天”。他画的《天空任鸟飞》被批判为“要投敌叛国,飞向台湾”。他成了“漏网地主”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牛鬼蛇神。批斗、戴高帽、游行、关牛棚、劳改五合一,触及灵魂、伤其体魄,人格尊严荡然无存。妻子被定为叛徒、右派加地主婆;三个儿子均受牵连被遣往农村,其中两个儿子还未成年;岳父被定为资本家而没收房屋;岳母慌乱中股骨颈骨折卧倒在床无人照应。时时横祸飞来,处处荆棘沟坎。尽管他夹着尾巴做人,但仍然遭到了监视、告密、污陷、恶斗,汤文选成了惊弓之鸟。长达十年的浩劫,几乎将他逼到了绝境。
1957年至1976年,20年黄金岁月,七千多个日日夜夜,汤文选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一步前移,一天一天度过,其凄苦之境,不堪细论。
在生命最艰难的日子,艺术是他唯一的寄托和希望。他在喧嚣中沉默,在宁静中参悟。劳动之余,他会忘情地拿起画笔。白天不能画,他夜晚偷偷在油灯下画,画喂猪老农,画放鸭青年,画猪、牛、羊、鸡、鸭、鱼的速写。他仍然对社会前景抱有期待与信念。他以超常艰难的人生体验做铺垫,进行着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的哲理思考。这些都为汤文选日后创造性的艺术升华作了深层次的前期准备。
寄情山川 新面别开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天地色变。此时的汤文选已回到创作岗位,他拿起画笔奋起直追,希望夺回被迫失去的时光。但他仍然心有余悸,权衡利弊后,他避开了自己所擅长、但政治意味太浓的人物画,转而投入到现代山水画的探索与研究中。他怀着对艺术创作的热烈渴望走向大自然。他的足迹遍及鄂西神农架、房县、恩施、长阳等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1976年至1978年,短短三年时间,汤文选奇迹般地创作了一大批山水画新作,在现代山水画领域里取得了新成就。
《谁持彩练当空舞》《山乡之歌》《山乡春早》《山乡四月》《丹江晨曲》《幽涧车声》《彩练当空舞》《舞练图》《画中行》《鄂西山行》《峡谷新城》《土家山寨春意浓》《柳林峡风光》《五台山林场》《溪峡放歌》《松柏公社春意浓》《山城春晓》《清江放排》《此亦石林》《峡江春色》《车行幽谷》《春满神农架》《神农架云海》《神农架林海》《忆写林区风光》《遥望神农雪峰》《武当晨曦》《晚晴图》《战天图》《喜雨飞帆》《雨喜》等。
当我们观赏这批山水画,其诗人般的浪漫情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发自心底对祖国山河的放歌,以及作品中宁静朴实的审美倾向,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品格精神,无疑是作者不屈的灵魂对自由,对生命,对真、善、美的渴望,和对祖国春天的深情召唤。
这些山水画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将时代的人为景观与自然山川相结合,具有扑面而来的、浓烈的时代气息。在艺术处理上,它大胆摒弃了传统山水画司空见惯的程式化格局,而是以生活为本,结合诗情画境,活用传统笔墨,气韵和谐,别开新面。将这些作品放在近现代山水画名家大师的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
汤文选之前从未画过山水画,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成就,这显示了汤文选超常的艺术天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化艺术界拨乱反正。这年,汤文选应国家文化部创作组邀请,赴北京颐和园藻鑑堂作画。
1979年3月,湖北艺术学院党委宣布:汤文选57年所定右派为错划,并发“错误改正书”。这“错划”二字说来轻松,但对汤文选来说,对自己、对家人、对孩子,对他们的过去和未来所造成的伤害与影响却是无比沉重。这年,汤文选55岁。
1980年春,汤文选赴湖南衡山、安徽黄山写生,作《衡岳松云》《黄山烟雨》。秋天,汤文选再次应邀赴北京藻鑑堂作画。同期在藻鑑堂作画的画家有朱屺瞻、叶浅予、陈大羽、钱松岩、李苦禅、诸乐三、崔子范等。
1981年,汤文选被任命为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
这年3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华,汤文选应邀作《红梅》一幅作为国礼赠送。
1981年6月,湖北省美术院作品展在南京展出,获得很高评价,江苏省评论界谓之“中原编钟震撼了江南丝竹”。学生陈立言陪同汤文选与陈大羽、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相聚,亲切如故。
离开南京,汤文选等一行人取道贵池上九华山。九华山素有“九华一千寺,洒在云雾间”之说法,汤文选腿脚尚健,跑了不少山路,他最佩服的是于右任所书“大雄宝殿”四字,最崇敬的是百岁宫的真身坐佛。
离开九华上黄山,投宿玉屏峰,是夜,雷电交加。次日晨起,雨过天晴,汤文选兴致很高,径直朝莲花峰去。令他难忘的是行至鲫鱼背,无意间见到了佛光。晚上,学生庐望明及几位安徽画家专程上山看望老师。晚宴上,学生们频频举杯,祝老师再创辉煌。汤文选惬意开心,他沉思片刻,即席赋诗一首:
沧桑喜巨变,十载复登临。
云随人意展,雨洗物华新。
殊壑轰鸣里,群峰掩映间。
看山心未已,终见夕阳明。 |
|